175章:勸降顧祝同
當委員長準備再從後麵調集一百一十萬大軍的時候,平遠軍已經在李隆克的指揮下,開始東進。
準備在金湖縣度過淮河,從洪澤湖南部向淮安市發起進攻。
在哪裏有中央軍的六十萬大軍。
到現在為止,中央軍有六十萬大軍都被阻擋在這裏無法前進。
一九三一年五月十二日
當委員長還在調集一百一十萬大軍的時候,李隆克已經指揮部隊度過了淮河,向寶應縣進發。
為何不走洪澤縣要走寶應縣呢?
因為這裏是顧祝同的指揮部所在。
顧祝同比劉峙穩重許多。
他不像劉峙那樣,將指揮部設在離前線那麽近的地方。
此時的寶應縣不隻是有顧祝同的指揮部。
在這裏還有三十萬大軍。
平遠軍的六個步兵軍幹掉了劉峙的十五萬大軍,讓十五萬殘兵敗將退守合肥之後,顧祝同就感覺他們下一步不是去信陽就是來這裏。
所以他早早的就在寶應縣周圍布置了三十萬大軍。
在淮安前線,還有二十八萬大軍。
前段時間他一直在對淮安保持進攻的狀態。
不過因為平遠軍的陣地太難突破,火力太強大。
所以他就沒有瘋狂的進攻,這段時間也隻是損失了兩萬左右的兵力罷了。
平遠軍和顧祝同要爆發戰爭了,不過此事的韓淩卻是在想著勸降顧祝同的事情。
“詹寧公,你對顧祝同怎麽看?此人的戰術指揮能力如何?”
韓淩站在巨大的沙盤前,看著上麵雙方的兵力布置道。
“墨三嘛!他在軍校時期就腦子靈活,做事肯動腦子。在保定軍校那麽多學生當中,具有很高的戰術指揮能力,關鍵是他的戰略指揮能力還不弱。算是那麽多學生當中,出類拔萃的一個了!”
蔣百裏想了想之後道。
“不錯嘛?詹寧公,我想讓你去勸降他,你看如何?”
韓淩轉身看著蔣百裏,目光灼灼的看著他道。
“勸降他?”
蔣百裏的眉頭皺了起來。
“大帥!說實話,我沒多少把握。南京的委員長對他有知遇之恩,而墨三又恰巧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要想勸降他,怕是有一定的難度!”
對顧祝同,這個當年學校的活躍份子,每一科考試都成績優異的學生,他的記憶還是很深刻的。
“知恩圖報嘛?詹寧公,可否試試!現在全國統一大業,越快越好。如果拖的時間久了,唯恐生變!”
韓淩低下頭想了一下抬頭道。
“好吧!我去試試!不過你說的唯恐生變?你是指英美等國?”
蔣百裏問道。
“不!我指的是英國、蘇俄還有小鬼子。米國現在國內的經濟越發的糟糕了,他們在短時間內沒有精力管東方的事情。但英國和小鬼子、蘇俄他們怕是不會容忍華夏的真正一統!”
韓淩看著蔣百裏嚴肅的說道。
對於這一點,韓淩一直都在擔憂。
現在自己的海軍還在建造軍艦,海軍人員那邊,自己倒是早已開始準備了。隻要軍艦製造完畢,克隆水兵就可以馬上登艦作戰。
但現在要製造好戰列艦,還要兩月左右的時間。
而現在拖久了,小鬼子和英國將海軍艦船開進長江內,阻擾自己一統華夏,也不是不可能。
“好!我去試試,不過我感覺可能性不是太大。”
蔣百裏想了想,還是覺得應該去試試。
“詹寧公,此次能不能快速拿下那六十萬中央軍,就看詹寧公的了!”
韓淩敬了一個軍禮道。
“請大帥放心,詹寧一定全力以赴!”
一九三一年五月十三日,蔣百裏乘坐飛艇到達了寶應縣的李隆克指揮部
而當即,韓淩就下達指揮官變更命令。
命蔣百裏兼任前線總指揮,李隆克、金克為副總指揮,輔助蔣百裏。
而蔣百裏到了李隆克他們的指揮部後就迅速手書了一封親筆信,讓士兵送進寶應縣內。
寶應縣,顧祝同指揮部
此時顧祝同正在召開軍官會議,來參加這次軍事會議的,都是師級軍官。
這裏麵有不少都是顧祝同的老部下,還有許多是保定軍校畢業的。
委員長用人的三大標準。
浙、保、黃
即江浙籍貫,保定軍校畢業,黃埔軍校畢業。【這裏說的是用人三大標準,和那個所謂的浙、一、黃、陸不衝突。而且這四個標準是後來的。現在陸軍士官學院都還沒做起來。】
“諸位,今天我召開此次軍事會議是想問問你們對下一步作戰計劃的看法。現在平遠軍六個軍二十餘萬大軍已經從金湖縣到達了寶應縣,算是堵住了我們南下的路。
而在北部的淮安。雖然那裏我們依舊在保持攻勢,但效果不大。而且他們那裏的十多萬大軍要是和這裏的二十多萬人合攏在了一起,麵對四十萬大軍,不知諸位有何想法?”
顧祝同背著手,站在首位。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四十萬平遠軍,沒有誰敢不重視的。
就連日軍麵對平遠軍都敗了。
而前段時間的蚌阜之戰,中央軍八十萬大軍成為曆史。
……
這一次軍事會議隻是顧祝同打著的一個幌子,會議上也沒有什麽多大的決定,隻不過在會議結束後,顧祝同留下了一些人罷了。
“伯陵、錫九、尤青、慕伊,你們知道我為什麽要單獨留下你們嗎?”
顧祝同一臉嚴肅的看著自己留下的這一行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保定軍校畢業的。而平時他們這些保定軍校畢業的,也都是以表字相稱。
“墨三,你要說什麽?”
郝夢齡看著顧祝同道。
“平遠軍的前線總指揮換了!”
“什麽意思?”
郝夢齡他們還是不解。
“現在平遠軍的前線總指揮官是現在北平政府軍部的總參謀長,原保定軍校校長——蔣百裏,也就是諸位與我的校長!”
顧祝同看著一眾人一字一句的道。說完之後還將蔣百裏寫給他的親筆信從懷中拿了出來。
“什麽?平遠軍前線總指揮官是校長?”
一眾人看著桌子上的那封親筆信有些呆滯。
“墨三親啟,詹寧親筆!”
這是信封上的字。
一眾人都沒話可說了,都愣在了哪裏。
怎麽也沒想到,平遠軍居然換將了。
而新換的將領還是蔣百裏,他們的校長。
讓自己和校長打?
打輸了,對不起委員長,打贏了。
一個背棄恩師,忘恩負義的罵名就會永世的背在他們的身上。
他們現在就像是被架在火上烤一樣。
和自己的校長對陣,說出去他們都感覺沒臉。
在這個天地君親師依舊盛行的時代,和自己的校長對陣這可不是什麽好事情。
這是要背負罵名的。
此戰過後,不論是輸是贏,他們都將被那些報紙找麻煩。
“墨三,你什麽意思?是要我們轉投平遠軍嗎?”
良久之後還是郝夢齡打破了平靜,雙眼看著顧祝同問道。
“我們現在已經進退維穀了。是戰還是和,我們怕是都要背負罵名了。”
顧祝同苦笑道。
“打?讓我們去打校長?我們怕是要留名青史了,隻不過是罵名!”
錢大鈞,字慕伊,也是保定軍校畢業的。
“校長真是給我們出了一個難題啊!”
羅卓英看著桌子上是那封蔣百裏親筆信,他們不看就知道裏麵是什麽內容。
無非是勸降的內容罷了。
“難題?何止是難題!北平政府這是在逼我們啊!逼我們做出選擇。這個選擇一旦做不好,華夏軍界將再無我們的一席之地!”
顧祝同的臉上露出一抹苦澀的笑容。
保定軍校畢業了多少人?
前前後後一萬餘人,遍布整個軍界。
而有多少位將軍?
1600多位將軍。
就是這麽多位將領就能夠讓他們在華夏軍界寸步難行。
至於下麵的一眾軍官,他們怕是也要被唾棄。
而他們在華夏的名聲也會毀於一旦。
與自己的校長作戰,打自己的校長。
嗬嗬!這個名聲夠他們背負的。
……
“墨三,你說現在怎麽辦?你不會真的要讓我們去打校長吧?要是這樣,以後見到保定軍校的校友,我們怕是連頭都抬不起來!”
薛嶽看著顧祝同道。
“打校長?你們說說,你們這幾人裏麵,誰願意打校長?
而且就算我們要打,但是別忘了下麵有不少的團長、旅長都是從保定軍校出來的。我們要是下這個命令,他們怕是就要造反。就算想打也根本打不起來!“
顧祝同的話讓他們沉默了。
“這樣吧!我邀請校長進城一敘。我們當年解決吧!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你們下去之後一定要嚴守秘密,要是傳出去了,對我們都不好!”
顧祝同最終決定還是見一見自己的這個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