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帶著名將混三國> 第二百一十九章 季孫之憂

第二百一十九章 季孫之憂

  一番論述,可謂技驚四座。但所有人都不清楚,何咸其實在說完這番論述后,自己也深有感悟。其中的原因,是這番論述根本不是他自己想到的,而是剽竊了後世之人對漢末群雄討董的推論和分析。也正是這番從歷史隱秘細節中抽絲剝繭的分析、大膽假設的推論,讓何咸明白了為何歷史的慣性如此


  強大。


  因為這一次群雄討董,分明就是醞釀了好幾個月的陰謀——這幾乎就是歷史的必然。無論他何咸穿越不穿越,董卓註定要遭受這一波。


  不過想到這些,何咸在深刻感悟之中,忽然也就有些憮然,不由便對著賈詡問道:「師父,事兒倒是這麼一個事兒,可我等又當如何?」


  賈詡皺起眉頭,沉吟片刻才言道:「關東群賊起兵,震驚海內,事關天下興亡。然董公看似權傾朝野,卻也掣肘頗多。以此看來,我等目前只能謹守關隘,訓養士卒,以備用兵之日。」這個回答有些出乎何鹹的意料,他不由疑惑問道:「師父,關東守牧此番起兵,明曰義舉,實是各懷私心,縱然其中有一二有識之士,怕也難以統合諸軍,不過是一盤散沙而已。如此金玉其內、敗絮其中,

  董公當以迅雷之勢、分而破之,為何師父卻言董公掣肘頗多?」這下輪到賈詡站起身來,繞著那攤在地上的獸皮地圖上走了一圈,隨後看向何咸言道:「悉文你年輕進取,自是好事,然天下大事,非只是這般簡單。你只看到了關東群賊陰險蓄謀,又各懷私心的本質,卻


  料敵未先料己,以至於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說罷這句,賈詡見何咸面猶不解,不由蹲下身來指在河東一處解釋道:「悉文你雖斬殺白波賊酋,然斬草未盡。老夫聽聞白波亂賊已在上黨一線重新聚集,大有死灰復燃之勢。且李傕郭汜等魯莽之徒,不知

  恩威並用,大肆在河東一地施虐,致河東形勢一片糜爛。」「河東戰事遷延未決,董公便被困在一隅之地的雒陽,四面受敵。且董公麾下精銳士卒皆乃涼州之人,戀鄉情結極重,若西返涼州之路被切斷,必然軍心大亂。如此一來,莫說與關東群賊對壘,恐屆時不戰


  已自敗。」


  何咸那雙討喜的桃花眼微微一眯,不由承認賈詡此言有理。


  只不過,他終究在河東一地改變了一下歷史,最不濟也比歷史上白波賊發展至十萬餘,威脅河東治所安邑那等形勢要好很多。


  故而,何咸便又言道:「師父,此事當算一隱憂,卻未到傷及筋骨的地步。想必董公雄烈,不會僅僅因此便不敢出兵平滅關東群賊吧?」


  「河東隱患,不過其一矣。」賈詡淡淡看了一眼如今有些志得意滿的何咸,發覺自己這位弟子經歷河東一役后,確實自信了很多。


  然驕兵必敗的鐵律,賈詡是極為深知的。故而,本著敲點一番何鹹的意思,賈詡又繼續指向地圖上隴右一帶道:「這一處,便是董公又一隱憂。」


  何咸定睛一看,不由心下憮然:那一處,分明就是漢末第一名將皇甫嵩所在之地。


  「皇甫將軍之名威震天下,而屯駐隴右一帶士卒,又皆乃久經戰陣、對抗反叛羌胡的精銳,戰力極強。且扶風太守蓋勛也乃一員允文允武的名將,更極力支持皇甫將軍東進討伐董公。」


  「此番關東群賊起兵,董公對此已寢食難安。若皇甫將軍起兵響應關東群賊,那以皇甫將軍用兵之韜略,董公立時將面臨滅頂之災!」


  何咸這一下目瞪口呆,他的確一直忽略了隴右的皇甫嵩。畢竟,歷史上被董卓一紙詔書召入了雒陽,麾下四萬精銳士卒皆歸了董公統御。


  可現在經賈詡一點破,他才發現歷史不能那般想當然。至少,在事情未成定局之前,他便不能將皇甫嵩這一重大隱患視而不見。這個時候,何咸看向賈詡的目光已然凝肅了許多,之前的一絲驕矜之心早已隨風而去。可賈詡卻似乎不想止步於此,最後一手又竟指向了雒陽,斷言道:「前兩處隱憂還不過疥癬之疾,然此處卻乃真正致命


  隱患所在!」此言一出,何咸立時大為不解,甚至都以為賈詡喝高了:「師父,雒陽一帶乃古都之所,俯瞰天下。此地東有成皋險隘,西有崤山為屏障,北靠黃河天塹,南有伊水和洛水圍繞。且當年黃巾之亂時,先父又


  在雒陽設置八關拱衛,如此四面皆有地勢護體,可謂固若金湯。師父又怎能說,此地乃董公最大隱患?」


  賈詡淡然地擺了擺手,憂嘆了一句道:「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賈詡這句話很是頗含深意,且他至此也就說了這一句便不再多言。帳下武將如許涼、吳匡、無名甚至包括徐晃、柳媚兒,一時都不知賈詡何意。然而,何咸卻身形微微一震,隨即對賈詡露出了無以復加的


  敬佩眼神。


  這句話出自《論語》中『季氏將伐顓臾』一篇,說的是魯大夫季孫要攻打魯國的附庸顓臾,而孔子指出季孫的優患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的勾心斗尾。


  以古事喻現實,這是時人最喜歡的說話方式。此時賈詡抬出這番典故,隱喻董卓乃季孫,而關東群雄不過顓臾,那一切就很明了——賈詡的意思,是說董卓真正的憂患,就在雒陽之內的那些士人身上!自董卓掌權之後,在李儒的謀劃下,他是想著通過和士人的積極合作,穩固自己的統治基礎。然後再依靠士人的支持逐步削平地方勢力,一統天下。畢竟,董卓也知他能馬上取江山,卻不可能馬上治江山


  ,真正掌握著王朝命脈的,還是牢不可摧的士人集團。


  因此,董卓在掌權后的四個月里對士人非常信任。甚至可以說是慌不迭的用一張熱乎乎的胖臉,貼向了士人的冷屁股。然而,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信任換來的,卻是士人起兵討伐他的陰謀順利實施!


  這時候,要派兵討伐士人的叛亂嗎?

  對於以袁紹為首的士人武裝,董卓應該是有自信有取勝把握的。畢竟那些士人都沒有帶兵經驗,只會高談闊論,所帶之兵也都沒有經過大戰鍛煉,不是他那虎狼之師的對手。


  但若要出兵討伐,派兵少不夠用;派兵多了,朝中那些士人怎麼辦?

  董卓雖然靠武力控制了朝廷,但他作為外來的武人,在朝中沒有根基,相反倒是士人的勢力在雒陽盤根錯節。若大軍外出,朝中士人趁機發動叛亂,那他董卓將死無葬身之地了!


  可以說,關外的群雄一盤散沙,難以聚集成一股真正的勢力。可董卓這裡更是內憂外患,朝不保夕。


  聽賈詡這麼一分析后,何咸不由動容懊惱:他知道歷史上董卓打敗了關東諸侯,便以為這一切很容易。可沒想到董卓當前處境竟如此兇險,一步不慎,就是萬劫不復!


  早知道如此,自己在河東的時候,就應該反了他娘的!果然,這沒文化還真不行啊.

  而這時候,何咸又止不住想起了那個至今還要無音訊、令他蛋疼的第三位武將,更加懊惱不已:早知道如此,就該先將姚廣孝召喚出來的。說不定有姚廣孝的貼身指導,自己現在都已經造反成功了。現在,就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