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皇后陵
冷君陽伸手為阿蓁撩了一下鬢邊垂下的頭髮,一路迎風策馬,髮髻凌亂自然是不必說的。
如此親昵的舉動,阿蓁也沒有避嫌,只是臉紅地一笑,「謝謝!」
「逍陽是一出生便到母後宮中撫養的,我年長逍陽三歲,我還記得,當年三歲的我抱著一個醜陋的嬰兒,心裡是何等的歡喜和憐惜。我曾發誓,要好好地保護這個弟弟,不會讓他遭受任何人的恥笑。」
他說著,便有些蒼涼地笑了笑,「你是不是不相信一個三歲多的小孩,會有這樣的心?」
「不,我相信!」阿蓁絲毫不懷疑,在現代,三歲的小孩子什麼都不知道的很多,但是懂得很多的也不少。
不過,她倒是有些疑惑,「你說逍遙王爺出生的時候長得很醜陋?」
「是的,很醜陋,就跟一個猴子似的,一臉都是毛,但是眼珠子黑滴流滴流地轉,敬貴妃就是因為嫌棄他醜陋,才不願意撫養他的。」
阿蓁奇異地道:「這還有母嫌子丑的?」
子嫌母醜聽得多了,可還真沒聽過母親嫌棄自己的兒子長得醜陋的。「敬貴妃本是學道之人,與父皇一見傾心,入宮為妃,父皇已經覺得委屈了她,她生了逍陽之後,神思焦慮,身體很差,父皇便把逍陽送到東宮撫養,直到母后賓天之後,才送回敬貴妃身邊,只是不到五年
,敬貴妃也走了。」
「原來是這樣。」阿蓁也聽冷逍陽說過,他母妃是學道的,為了一個男人,放棄自由的生活入宮為妃,大概也是愛得深沉吧。
修道和學道不一樣,修道並不一定說要摒棄六根,但是,因剛入道的時候意志不堅定,若能戒凈六根是最容易出成就的。
學道就沒有這個講究了,學道多是學道術,而不著重注意修鍊,想來,敬貴妃是屬於後者。
「聽你這樣說,你與他本是兄弟情深,為何到最後卻落得個兄弟反目的下場?」阿蓁問道。
若說冷君陽與琪親王反目倒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一個是當朝太子,一個是野心勃勃的親王,尤其琪親王的母親是當今繼后,兩不相融是再正常不過了。
可冷逍陽學道,學道之人生性淡泊,不追名逐利,不爭權奪勢,與他不該有什麼衝突才是的。
冷君陽便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中,這種沉默,阿蓁覺得是帶著傷痛的,因為,她從沒見過他的眸子是這種深藍悲傷的顏色。
最後,他招來老闆結賬,然後輕聲道:「他認為,是父皇害死了母后,他怨我,不幫母后報仇。」
阿蓁有些意外,「他怨你沒有為母后報仇?」
「他一直都認為,如果不是父皇辜負了母后,母后也不至於會死。」冷君陽低著頭走向木柱邊牽馬,阿蓁並沒瞧見他的神色,但是卻從他的聲音中,聽出了悲傷。
對於旌德皇后的死,宮廷一直都諱莫如深,沒有誰提起過,彷彿宮中就從來沒有過旌德皇后似的。
如果真的是皇帝害死旌德皇后的,冷逍陽說的報仇,是要殺了他父皇嗎?如果是因為這樣,冷君陽做不出來,也是情有可原的。
只是,皇帝這般寵愛冷逍陽,又這樣寵愛他的母妃,甚至聽聞在他母妃死後,皇帝還有意追封她為皇后,這般生前死後的恩寵,怎麼就換來了冷逍陽如此刻骨銘心的仇視啊?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阿蓁也不忍再問冷君陽,畢竟是他父母的恩怨情仇又牽涉生死,對他來說肯定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此刻實在是不宜問的。
繼續上路,心情明顯就沉重了許多。而且旌德皇后就葬在皇陵里,這一次去,冷君陽想必會拜祭一下旌德皇后吧?
到了傍晚,便來到大周國的皇陵地界。
大周皇陵佔地超過一萬畝地,皇陵分十三處,蘇南王葬在東陵前端。
遠遠看去,便可見陵園前矗立著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漢白玉製成的。上面浮雕著「雲龍戲珠」、「雙獅滾球」和各種旋子大點金彩繪飾紋,刀法精湛,氣勢雄偉。
駐守皇陵是京城派遣的重兵,一般人不得擅闖。
而即便是當今太子,沒有皇上的聖旨,也不得入陵驚擾。
所以,兩人在石牌坊前便停了下來,想等天黑才進入皇陵內。
東陵總共葬了一位皇帝,三位皇后,十七位王爺,三十餘位嬪妃,這位皇帝便是先帝,子隨父葬,所以,蘇南王也葬於此處前端的園寢中。
以後,這裡也將是當今皇帝的陵寢,所以,旌德皇后便葬在東陵的皇后陵中,只等皇帝駕崩,便遷與皇帝同穴而葬,這是大周國的祖制規矩。
敬貴太妃則葬於東陵西側的妃陵,距離蘇南王的園寢,大約有二十餘里路。
皇陵之大,比起阿蓁在現代看的清皇陵不相上下,皇陵是死氣沉沉之地,這裡寂靜無聲,附近山頭的鳥雀似乎都不鳴叫。
正座皇陵,到現在為止,已經迎進了八位皇帝。
由此可見,大周國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
在去蘇南王的園寢之前,阿蓁對冷君陽道:「要不要去看看你母后?」
太子要祭奠皇后,也要上呈奏摺,得皇上恩准之後放可進入皇陵,否則,只能在遠處叩拜。
冷君陽猶豫了一下,「免得打草驚蛇。」
「不怕,我有辦法帶你潛入內!」阿蓁道。
要在皇陵動用法術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多少有些冒險,不過阿蓁是正宗門派的宗主,這個法力和許可權還是有的。
冷君陽有些心動,他確實是很想拜祭母后,如果可以,是再好不過了。
「怎麼進去?皇后陵在後側,要進去的話,是要避過……」
冷君陽的話還沒說完,手腕便被她拉住,只聽得她不知道念了一句什麼,眼前便陡然發出一圈金光,他身子一輕,人便整個被光圈吞沒了。
失重的感覺,維持了大約有十餘秒鐘,等他落地,已經在漆黑的園寢內了。
園寢內伸手不見五指,冷君陽本來以為是在墓碑外拜祭,想不到竟然進了園寢之內。
他的心噗通噗通地跳,地宮就在底下,只要沿著樓梯走下去,就是母后長眠之地。
十二年了,她在這裡已經睡了十二年了。
按捺不住心頭紛繁起伏的思緒,想起母后死前一晚,拉著他和逍陽的手不說話,只靜靜地望著他與逍陽兩人。
直到深夜去睡覺,她也沒有說過一句話,沒有埋怨過那個人,只是一直拉著他們的手,凝望著他們。
然後第二日傍晚,她無極宮高台上躍下,記憶中,只有滿地鮮血。
他收回心神,與阿蓁一同下了樓梯,四扇重門后是一條長長的墓道。白玉門上面有菩薩浮雕一尊,菩薩頭帶佛冠,身披袈裟,足登蓮花座,善心善面地恭身挺立在石門上,護門念經。
墓道里有夜明珠照明,照得墓道里仿若白晝。
進入地宮,牆壁上也有一顆夜明珠照明,地台高出三寸高,四周擺放著各種珍貴陪葬品。
金絲楠木棺材,便擺放在地台之上。
阿蓁見到棺木,大吃一驚,一般來說,只有皇帝才能用金絲楠木棺材的,后妃鮮少會用這麼名貴的棺木。
冷君陽一步步走向棺木,伸出手,撫摸著棺木上的雕刻鳳凰,精工雕琢的金絲楠木棺有陰冷的觸感。
棺木中躺著淮國太平公主大周國的旌德皇后,這個傳奇一般的女子,借淮國三十萬兵力,為當今皇帝穩固帝位,清除叛逆興安王。
曾經,她與皇帝夫妻情深,皇帝曾差點下旨廢除後宮,只與她一人廝守。
但是在數年之後,皇帝移情,愛上武林奇女子玉手觀音,封為敬貴妃,幾乎夜夜留宿敬貴妃宮中而不知道後宮尚有皇后。
阿蓁對旌德皇后所知不多,只知道她曾經與先帝情深意重,只是最後落了個這樣的慘淡收場,真是紅顏薄命啊。
她看到冷君陽微微顫抖的手從棺木的中央一直移到頭頂的鳳頭,空氣是僵冷而悲痛的,阿蓁沒說話,連呼吸都儘可能地輕緩一些。
阿蓁覺得,他可能在與旌德皇后說話,母子分別十餘年,大概也有許多話要說的。
阿蓁便一直站立在他身後三丈遠,靜靜地望著他的悲傷孤獨的背影。
良久,他轉身,眼底有微紅,輕聲道:「走吧。」
「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你可以多留一會兒。」阿蓁實在不忍心見他眸子里的悲傷,輕聲道。
他搖搖頭,夜明珠照影得他的皮膚仿若透明無血一般,「不了,見過就好。」
他是那種不會恣意放任自己的感情的人,隱忍太久,他大概都忘記喜怒哀樂了。
出去的時候,阿蓁主動牽著他的手,他們之間,做過最親密的事情就是牽手。
走在寬敞的墓道里,阿蓁心裡泛起異樣的感覺,這裡,隔絕了生與死,肉體的歸宿,最終都是塵歸塵土歸土,若是與自己相愛的人能牽手一輩子,何嘗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但是,這又是何等難求的事情啊!他的手是冰冷的,阿蓁的手縱然再暖和,只能暖和他的手掌而無法暖和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