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控製情緒所想到的
控製情緒,也就是理智,能三思而行,首先這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對於任何人,更不用說壞脾氣的人。
一種情緒就是好發脾氣,認為別人笨,沒有按自己法辦,辦不好而發脾氣。
任性,情緒話,也就是控製欲,別人不聽控製不了別人,自己情緒也失控了。
任性,想幹什麽就得幹,不講實際,不管客觀環境,也不等時機,對於這種情況,我認為與父母小時候教養有關。對不對都依孩子,沒原則沒規則,孩子大了就任性,想怎麽怎麽,不依自己就情緒失控。對於父母又能怎麽樣呢?他們不懂怎麽教養孩子。
父母的言行,對問題也不能理智對待,找到一個解決的好方法,好發脾氣,做事心急,也許傳給了孩子。
控製情緒絕對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控製情緒就該先了解各種情緒吧!
首先得了解,發脾氣的危害。發脾氣發怒失去理智,會大腦短路,不再思考,然後做離譜的事。這需要認識自我。認識自我的一個方法,對做的事寫總結,日記,反省。
一個人最好經曆一次大的發脾氣產生的不好後果才好,這樣他或她就有改的動機,糾正自己。就象成吉思汗在他的愛鷹救他,他一開始沒意識到,認為老鷹瘋了攻擊他,一怒之下殺了老鷹,殺了老鷹,發現有條毒蛇,原來老鷹是在救他。他後悔,從此戒怒。看看曆史書,軍事教訓,因為情緒失控所犯致命錯誤,對自己控製情緒也有幫助。
了解自己什麽情況下好生氣,情緒好失控,抓住每一個機會,反省,分析總結,這才能改過來,而這需要知識,然後才好意識到。這決不是一兩天就能改變的,讀書也不是簡單的事對許多人,這就決定了情緒將長期控製你,你卻掌控不了它。
要看哲學方麵的書,能看清問題本質,有洞察力。還要修行,練靜,象王陽明曾國藩學習。別貪多,貪多就亂,能力又小,就煩,更看不清,就會情緒失控,就會痛苦。欲望多了,看多了,說的多了,就影響人的精氣神,情緒就會低落。對自己的欲望,精神要象整理家一樣整理,不需要的要扔要舍,不能相中不管什麽都往家拿,不管有沒有,不看看有沒有就要就買。所謂靜,就是欲望少,隻有主要的,對自己最有發展的,也就是簡,簡,易也。把所有精力用在一個主要的事上,就容易成功,真正開發智力。我認為貪多抑製了人們的智力發展,也容易讓人暴燥,易怒,情緒失控。做事不專一,幹這一樣,想著另一樣,也容易情緒不好,也是貪多,平常要注意,糾正,這並不容易,但你想改,就一定能做到。
有個總統說,每當想生氣發脾氣時,就數數,等沒氣了再說話,這是不容易做到的,一般一生氣就直接發火了。
有個將軍說,經常發脾氣是思維缺陷,我認為是對的,所以得鍛煉思維。讀書是一個好方法,等你知道的多了,理解的多了,經曆多了,磨練的多了,才會三思而後行。很多事在你眼裏都是些芝麻蒜皮的小事,影響全局的事不多也不會去做,沒事不惹事了,也不會好發脾氣了,情緒就穩定了。這需要時間,心急白搭。我認為情商高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努力學習自我訓練,後天得到的。
按卡耐基解決憂慮的方法,解決情緒問題也是可行的,憂慮也是一種情緒,首先了解情緒波動大的原因,為何這樣,這樣值不值得,解決不了就先接受,從長計議。
對於問題學會辯證的看待,比如情緒,情緒不穩定不好,但是通過情緒,我們能了解自己,了解情緒本身的本質,情緒就是對事物對問題的感覺反應,認識問題的,它是了解自己,認識問題事物的起點。也就是有情緒是正常的,情緒不正常也許是對事物的過於敏感,對自己來說是正常的波動,你可以控製波動範圍,不能消滅。
對於家庭中,夫妻和父母孩子,容易生氣的事,無非是說了不聽,別著幹,時間長了影響和睦。在政治上無非也是這樣,是很危險的。
情緒不正常也許是正常的,我們看天氣不正常,也許天就這樣,隻是我們理解不了,不知道這樣的意義。你能理解人存在的意義嗎?上帝的真正意義嗎?一個情緒大的人,自己最後能掌控著自己,必比一般情緒者更能理解情緒,會有更大的控製力,情緒大最後成了一件對自己更好的事。人應該想法利用困難來發展自己。
少年老成可能有,但畢競少。
如果他年紀輕輕情緒控製好,沒情緒波動,很理性理智,也是挺瘮得慌的。
有些人更年期,心情不好,還有女人經期,情緒壞。
情緒不好時,犯了錯,應該承認錯誤,及時調整自己。再不好的情緒,應該是當時最真實的自己和狀態。如要改變,這應該是一個係統工程,絕非朝夕之間。
人老了,氣力小了,很多東西對他也沒多大意義了,心有餘,力不足了,我想就沒多大情緒了,能活九十多的人,性格,情緒都是很好的。
我們隻能在自己認知的範圍內掌控自己的情緒,如果超出了認知的接受程度就會失控,比如真有鬼,僵屍出現在你身邊,或遇到醜陋的外星人,都可能嚇的精神失常。
如果人真做到了良知,有道德,感恩,有愛,我想情緒也會穩定。如果大徹大悟,看穿了生死,名利,也不會象範進中舉一樣,情緒失控瘋了。
如果人就是一個生物機器人,遇到溂激,產生情緒,然後決定決策行動,不知多大的刺激讓人情緒失控精神失常成為精神病人讓整部機器失控,也許本來脆弱的係統不堪一擊。我們如果真了解了情緒,也許就沒精神病人了。
我們不能忍受,更不能長期忍受,要提出問題,要積極的想辦法解決,雖然很多問題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比如孩子不喜歡學習讀書,不是誰都能解決了的。長期忍受,必有情緒失控精神崩潰的一天。真解決不了要學會接受,不接受又能怎麽樣呢?你又沒那能力,光生氣不中用,但不能忍受。
要常思一二,少思八九。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常想八九必情緒不好。多想有的,少想沒有的。多想人家的好,少想人家的缺點,不好。人的心情就不會太壞。
一定要睡好覺,你睡不好覺,更不利於問題的解決。不如睡好覺,精神好了,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讀洛克菲洛自傳,他說他工作一周必歇一天,一段時間內什麽都不做,這與曾國藩練靜是一樣的道理,給自我機器自動處理遇到事的時間,讓他跟上,得出決定,相信自己本身的運作,也就是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而要控製我的我是誰。還給出一定的時間對過去思考,計劃,不能不停的做事。
對於一些不可避免的事,要有心理準備,以免突然到來時,撕心裂肺的痛不欲聲。
而對這無常的世界,難以把握的命運,心情不好,情緒壞不該糾結,這應該正常,要學會釋放,發泄一下,打打沙袋什麽的。隻要不發泄在孩子,親人身上就好。把不好的學會變好,學會從另一麵看問題,看到問題的另一麵,辯證的看問題,也許不是你想的那從壞。
要有愛,我感覺這個很重要,沒有她,我們總有一天會走向瘋狂的,人類總有一天會滅絕的,害人,也害己。***滅猶太人,韓國的勝利門都是沒了愛。。
富蘭克林修行的十三條道德準則,養成好習慣的那種方法也是練控製自己的,也控製了自己的情緒。也是自己到底要做一個怎麽樣的人,寫下來去做,讓自己不發脾氣,也就是冷靜,也是謙虛有禮,謙虛就能容,就心胸開闊,就會勤奮努力,知道多了就會慎言謹行待人公正,這一係列結果。把它寫下來,對今天做的事評估,違犯了就把它寫出來,直到寫的越來越少沒的可寫,這需要誠實。沒發脾氣,忍住了,就打個對號,沒忍住,就打個錯號,直到全是對號,做到了,滿意了,再練下一個。在他自傳上我看他是一塊練的,每天對照違犯了哪一條,寫下來,直到越寫越少,我記的有的地方是一個一個練的。
由於知識有限,經曆有限,理解能力有限,覺悟一般,對於情緒隻能有這個認識水平,以後也許有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