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開局】(3)一字之差
關於演出季,唐青悠做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她發現,從一個劇院出發,演出季可以小打小鬧,但若融入甚至引領整個城市的藝術節慶,演出季便大有可為。唐青悠首先想到的便是德國的拜羅伊特藝術節,其次便是國內的烏鎮戲劇節。
拜羅伊特是瓦格納的故鄉,所謂的拜羅伊特藝術節最早是小城的瓦格納節日劇院一年一度推出的瓦格納歌劇演出,年復一年地品質堅持之下,慢慢地衍變成了世界各地古典樂迷觀看瓦格納歌劇的首選,成為了表演藝術行業的頂級盛宴,其一年一度的演出門票也都是一票難求,幾百個座位採取的是實名制預售方式,當下的情況是十年後的門票都已售出了。想到拜羅伊特藝術節,唐青悠便想起了自己四年前親赴歐洲,費盡千辛萬苦訂到的一對門票。那對門票應該還擱在塗屹然的保險柜里,她鬧分手搬出來的時候根本沒想起來這個事情,如今已經不能確定自己還會不會去聽那場歌劇,想想還真有點心疼。
烏鎮戲劇節是黃磊賴聲川孟京輝等一眾名人聯合陳向宏發起的一場古鎮狂歡,第一屆甫一開幕便震動了大中華藝術圈,馬上要迎來第二屆了,圈內人士紛紛看好,連任泰初和謝正都不約而同地跟唐青悠介紹過幾次。唐青悠翻了翻相關的資料,深覺可為的地方卻並不是藝術本身,而是這個項目跟旅遊的結合。她認為烏鎮戲劇節跟香港藝術節有異曲同工之妙,主辦方未來的收益來源一定會是演出之外的旅遊服務業,而不是高投入低產出的演出行業本身。目前這個階段,她還沒有研究出來表演藝術獨特的商業轉化空間,對演出行業可否形成產業,仍心懷疑慮、毫無頭緒。
唐青悠隨後把世界三大戲劇節以及各大音樂節、藝術節都研究了一個遍,心裡慢慢升起一個念想,就是將東方藝術季橫向做大聯合本地所有的演出機構、藝術場館,將品牌擴大化,打造這個城市的藝術節,成就一方百姓的集體慶典。她甚至已經可以預見,這個藝術節一旦定位為城市規格,將直接推高整座城市乃至周邊地區的GDP。
然而,她也就只能想想罷了。且不論每個城市的發展自有其套路,每屆父母官亦有其專註的領域和獨到的見解,要集中整個城市的藝術資源做一個項目是多麼艱難的事情,就只說南山大劇院自己的外來戶身份便已是難言的麻煩。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本土的廟祝會修行,掛個單可以,想當住持光有道行還不行,得是天時地利人和一應俱全,群眾們願意給上香才算得了緣法。
這個階段的唐青悠,連說動自家領導把東方藝術季改為東方藝術節的能力都沒有。這一字之差早在定案時便說明了任泰初的態度:沒必要花太多工夫在行業淡季里磋磨。她在心裡躍躍欲試了千百遍之後,選擇了默不作聲、埋頭苦幹,做一個聽話、勤奮、努力、執行力爆表的好員工。
宣傳工作按項目一個一個來,算是水到渠成,很容易就成事了,但品牌推廣就沒那麼簡單了。唐青悠將年前落實的廣告版位做了適當的分配之後,能給留給劇院整體形象露出的空間降到了10%以內,最後她只能另闢蹊徑,從活動策劃入手,配套東方藝術季策劃了一個系列的藝術普及活動,請了曹禺百花多料金獎的戲劇名家展鴻老教授以及本土幾位戲劇戲曲名人出面宣講,從傳統戲服道具展覽到藝術講座、藝術沙龍,再到戲劇工作坊等等,作為票房的會員福利之一推出,讓大劇院在商業形象之外的公益標籤顯得更加突出,既打出了社會效益的旗號,也邁出了長期培養觀眾的步伐。如此一來,即便鄒見鋒一句怨言沒有,天天跟著唐青悠加班加點,品牌組的人力調配也還是嚴重不足的。唐青悠只得把主意打到了宣傳專員頭上。無奈宣傳組問題更大,鬼精靈的李月不知道什麼時候搭上了歐陽稚的路線,每天跑去歐陽稚辦公室點卯,時不時就會「陪領導外出談合作」,留在辦公室的時間屈指可數,根本沒有完整地跟進過日常宣傳工作。沈婷倒是吃苦耐勞地坐著基礎物料工作,但她老實不代表她傻,作為李月的同學,她比唐青悠要更加了解李月也更加無法容忍李月的怠工,很快提出了辭職,說要回老家去考村官。唐青悠一看這問題不小,一邊以「拖字訣」穩著沈婷讓她多考慮一下,最不濟也要等人交接后再走,另一邊十萬火急地請示了上級,給剛來報到的人事主管范新蕊提交了上任第一份任務:為運營中心招聘宣傳專員和品牌專員。
因為唐青悠的推薦得以順利入職的范新蕊工作已有幾年,深諳人事操作法則,她能夠隔空找到唐青悠內推本身也算是能耐的,但一上任就來個批量招聘任務也確實有點堵心,她便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給歐陽稚和任泰初做了一番人事架構和儲備人才的規劃,得到充分的授權,開始了她開掛的人事生涯。首先,她得先給自己招夠人事專員,才能開始為各部門服務。於是,運營中心的宣傳組和品牌組在人手不足、火燒眉毛的關頭,生生又熬了兩周才進入真正的招聘第一環節——發布招聘信息。
加班太多,唐青悠心裡過意不去,晚餐幾乎都是自掏腰包宴請底下的專員——也就是鄒見鋒和沈婷。李月除外的原因是她晚上時間幾乎都陪領導去了,吃飯、唱歌、看電影。李月第一次拒絕唐青悠加班要求的時候,用的理由便是陪歐陽稚看電影,她滿臉理所當然的表情令唐青悠一下子噎住了,一時沒有找到應對的言語,等回過神來李月早已揚長而去。
唐青悠問謝正,她可不可以對李月採取必要手段的時候,謝正攔住了:「幸虧你知道先問我一句,這人干不幹活隨她,你別惹。」
唐青悠追問之下,謝正交了底:「局裡領導親自過問的人。你沒看她給自己安頭銜任總都由著她。」
上司把潛規則拿到明面上講,唐青悠不由得笑了:「好,隨她折騰吧。但我現在人手實在不足了,怎麼辦?」
「招人唄!一天照三頓地催人事!」
唐青悠聽從上司指導,一天到晚追著范新蕊跑。終於在沈婷撂挑子之前,招來了一個剛要畢業的雙學位小姑娘,叫倪煥爾,長得瘦瘦小小的,但能量十足。這一次,唐青悠給做足了上崗前的培訓,包括了一次深入的私人談話。唐青悠給她畫了一個大餅:「如果你能安心跟著我這邊埋頭做個兩年以上,我保證你從我身上學到的策劃與推廣,掌握的媒體宣傳運作資源與手段,足以讓你在今後的職場上順利走下去。以及,如果有一天你離開這裡,你的收入直接翻兩倍是沒問題的。」大概是因為唐青悠之前活在一個人人高薪的環境,雖然自己現在的年收入還不如以前的月薪,對未來卻從來不會憂慮,連帶著也把自己內心的自信傳遞給了下面的新人。
倪煥爾這個初出校門的雛鳥,從此開始了頻繁加班的職場人生,很苦很累,但永遠保持著清醒的意識和對未來的憧憬。這之後的兩年,她就這樣在唐青悠的潛移默化下,建立了一個與之類似的三觀世界。到她離開南山大劇院的時候,她跟唐青悠說的話只有一句:「悠姐,我越來越覺得,三觀不一致的人,真的不能在一起。」再後來,她們成了忘年的摯友。
這對後來的摯友,當下的上下級同事,在審美趣味上有著驚人的相同點。比如說,她們都是衣著打扮入時、思維敏銳、緊跟時代潮流的新新人類,比如說,她們念書時都是學校戲劇社的中堅力量,比如說,她們都是南方人,都喜歡傳統戲曲。——東方藝術季在這二人眼中,便是一個發光的存在。隨著東方藝術季的推進,她們憑藉職務之便飽足了眼福。其中讓她們念念不忘的,不是歌頌纏綿愛情的《梁祝》《牡丹亭》一類的南方劇種劇目,而是來自國家京劇院的《楊門女將》這樣描寫鏗鏘玫瑰、弘揚家國天下的正劇。
台上金沙灘七子出征六子回,佘太君挂帥,眾寡婦出征,台下唐青悠與倪煥爾哭得稀里嘩啦,巡場的陳大力和鄭凡一臉詫異地望著這對姐妹花:「你們看得懂嗎?」
唐青悠一邊抹眼淚一邊擠了個笑容回答:「兩位總監你們不懂得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甚至是向死而生的心情。道理人人都懂,但私心人人都有,所以人間大義從來沒有幾個人願意扛。」
鄭凡笑著對陳大力說:「看,悠姐還是位大俠呢!」
他們不知道,唐大俠回這些話,其實還是因為受了點刺激。這段時間,周直找了她兩回,感覺上是很看重兩人的友情,可是唐青悠只要想到塗屹然一手挖掘、培養起來的周直在拆夥的節骨眼上選擇了利益,她心裡就莫名地長出一根刺來,連帶著跟周直的對話也都是一副客氣有加熱情全無的普通朋友模樣。周直本來就是個極敏感的人,也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心裡,開始了每天一條冷笑話發給唐青悠的節奏,唐青悠出於禮貌會久久地回復一個表情,但她幾乎不看,看了也笑不出來,這實在是一個尷尬的存在,而周直卻佯作不知,把這個小動作一直堅持了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