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一劍浮生記> 第76章 東海仙山 道阻且長

第76章 東海仙山 道阻且長

  嶗山,以主峰“巨峰”為中心,四方延伸,形成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自古有海上“第一仙山”之稱,俗曰:“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嶗山臨海,氣候濕潤,因而植被豐富,但其最具特色的反而是劍峰千仞、山巒巍峨和奇石怪岩。江湖中多有門派在此建址,結果猶如走馬觀花一般,無一派能夠長久,後來倒成了文人墨客逐風賞景的所在。


  朱浩昌擇此為開宗立派之基,倒也不出人意料。一來江湖勢力林林總總,名山大川早已有主,嶗山空懸可謂難得,二來嶗山近海,龍門若屹立巨峰之巔,豈不正有龍歸大海任遨遊的氣象。


  近來,龍門浮出水麵伊始,雖難見其輪廓,但已是浪濤洶湧,再加上推波助瀾,遂成漫天之勢。這個不知隱修多少年的門派,在最短的時間內名揚四海,正道之基的論斷更將其推上了一個超然的高度。


  江湖人將張元宗和朱浩昌視為同宗同脈,並不知曉後者微妙的身份。朱浩昌修為登峰造極,劍氣妙絕神異,麾下高手輩出,何人會質疑如此天日之表的人物,是否具有讓龍門現世的資格。武林貼一出,天南地北的江湖人皆匯聚嶗山,欲觀龍門開派之禮。


  嶗山巨峰一派熱鬧景象,自山腳至峰頂的道路已被修葺,一路上皆有人接引。自山腰處開始,道路兩旁屋宇樓舍一直延綿而上,山巔的建築若是一片宮殿,氣勢恢宏,豈是往昔那番沒落的光景?


  群雄見狀,不由暗中稱奇,嶗山景色雖有盛名,卻無這般雕梁畫棟,能在短短時日裏有這番翻天覆地的變化,其所需要的財力和人力是不可想象的,當今天下有如此實力的屈指可數,龍門果真深不可測。


  一連幾日,朱浩昌並未現身招待賓客,也未見九死曹生和殺手之王兩位絕頂高手,但眾人卻不覺龍門有怠慢之態。在山腰處,一位儒雅溫和的老者率人迎接眾人,高冠博帶,廣袖飄飄,乃是江南名門望族安家儒老安信齋。


  安家,天下最負盛名的詩禮世族,文采風流,踐律蹈禮,被稱為“君子世家”。安信齋,學識淵博,年高德劭,是安家最具林下之風的君子。眾多門派、世家皆願遣少輩到其門下受教,因而他雖不是江湖中人,卻在江湖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弟子遍布天下。


  朱浩昌竟能請來這位天下聞名的大儒來主事龍門大典,可見他代立龍門之決心。安信齋自是無需事必躬親,就那麽一站,言談優雅有度,淺淺幾句,禮正莊嚴,再命人安排賓客食宿事宜,雖淺顯卻周到。


  那日張元宗返回靈鷲峰時,陳清玄業已杳然離去,囚龍寺並未發現任何端倪。聽聞斷天涯身殞,並得知青城山公案的真相,眾人不免嗟歎一番。張元宗並沒挑明林婉君在此厄之中的艱險用心,因為時機未到,僅是幾語帶過。


  時值龍門大典舉行在即,金台院首座慧明代表囚龍寺前往嶗山瞻禮,雲家掌門雲崢、花家繼承人花未眠代表世家隨行,他們已知朱浩昌的底細,自是站在張元宗一方。雲瓷最是歡舞雀躍,似是忘記了青城山一行的驚險,興奮地跟在張元宗和巫千雪身畔。


  張元宗並不打算挾勢以迫朱浩昌放棄建立龍門,畢竟他曾是師伯莫子虛的弟子,與龍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兩人之間隻是存在立場問題,而非正邪與生死。武夷宮左仲秋和峨眉青螺都曾探過他的口風,但他並未趁機借勢,因而也未同慧明言明自己的立場。


  這一日,嶗山的真容漸漸從地平線上顯露,張元宗忽然止步不前。雲崢詫異道:“嶗山就要到了,停下作甚?”張元宗眸光微垂閃動,略一停頓欲要言語,雲瓷卻偏頭搶道:“我知道師父為何停下來?”


  雲崢饒有興趣道:“小滑頭,你倒是說出個所以然來。”雲瓷慧黠一笑,道:“有人不想師父參加大典,自然會派人相阻,嶗山附近豈不正是守株待兔的好地方?”眾人聞言皆是一怔,細細思量一番,不願張元宗上嶗山之人非朱浩昌莫屬。


  因有武聖殿的相鬥,江湖人方知張元宗和朱浩昌係出同門,而兩人之間的關係卻勢同水火。朱浩昌撇開張元宗,以龍門傳人身份在嶗山開宗立派,與龍門一貫的做派大大迥異,張元宗豈有不阻之理?當然更深層次的因由,旁人自難知曉。


  別瞧雲瓷小小年紀,卻是心思縝密,洞若觀火。雲崢湊近拍拍他光溜溜的腦袋,像看怪物一般盯著他好一會兒,然後轉首對著張元宗道:“以前怎麽沒有發現這小子如此絕頂聰明,我真後悔把他讓給了你。”


  張元宗眸光溫潤,但笑不語,而雲瓷聞言卻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樣,嘻嘻道:“我可是一點兒都不後悔。”雲崢佯怒道:“好你個臭小子,幹起過河拆橋的營生。”他絲毫不顧雲家掌門的身份,與之嬉鬧了一陣。


  片刻之後,雲崢收斂放浪之態,一本正經道:“若真是如此,你作何打算?”張元宗眺望嶗山,淡然道:“既然他們為的是我,我倒要瞧瞧都是些什麽人物,你們隻管先行一步。”雲崢皺眉遲疑道:“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我們一道登山,豈不好些?”


  張元宗微微搖頭,含笑道:“你們乃是受邀而來,不能失了禮數,讓同道輕看。我是不請自來,這些也就不用顧忌。管他是誰,難道你還不放心我嗎?”雲崢見其心意已決,也就不再相勸,其言不假,這武林又有何人能奈何得了他?

  張元宗遂讓巫千雪和雲瓷同雲崢、花未眠等人先行,過了半個時辰,他才開始動身前行。一路上悠閑散漫,不慌不忙,倒像是一位書生公子,遊覽秀山秋景。隱隱有股鹹濕的海風吹來,四肢百骸好不舒爽。


  進入嶗山的範圍,登上周遭的山峰就可看見巨峰的全貌,道路沿著山脊蜿蜒直達巨峰。山脈曲折,道路甚至繞到近海處,站在山頂之上,可以瞧見廣闊無垠的碧海,海天一色,水光瀲灩。張元宗就在近海的山脊上遇到了等他的人。


  此人站在道路之央,頭戴黑色紗笠,看不清麵目,觀其身量高大修長,挺拔有力,應是男子無疑。他全身上下皆是渾然一體的黑色,不見一絲雜色,如是一道漆黑的影子,整個人透著一股鬼氣森森之感。


  鬥笠人原本麵朝大海靜立,此時不疾不徐地轉過身來,黑紗後麵隱約是一雙森寒的眼睛。張元宗忽然生出一種奇怪的熟悉,仿佛曾經見過這個人,卻又不知道是何時何地見過,但他給予自己的是極其危險的感覺。


  鬥笠人利落地拔出腰中長劍,斜指張元宗,語氣隨意道:“我知道你武功很高,但我會盡力殺了你。”張元宗眼中氤氳著一抹清愁,歎息道:“你我往日無怨,近日無仇,何必要生死相見?”


  鬥笠人的劍紋絲不動,反射著自然的毫光,平靜的聲音從黑紗後傳出,道:“這世間的生死又怎會僅僅是因為仇怨?”張元宗一陣默然,人之初本沒有善惡之分,然則後天奉行適者生存,從而因為私心衍生了惡行。


  鬥笠人的劍沒有奪目的光華,亦無宛如遊龍的劍氣,在日光的照耀下現出最本真的模樣,如是一柄最普通不過的凡鐵。正因為如此,反而現出幾分不凡來。以張元宗的慧眼與卓識,自然可以瞧出對方精華內斂,不泄露一絲一毫,這才是其極為可怕之處。


  他雖識得厲害,卻不動聲色,雙手負於身後,昂首眺望煙波浩渺的碧海。秋日的光輝為海麵鍍上了一層絢麗的色彩,再回首仰望巨峰巍峨雄偉,怪石嶙峋,當真美不勝收。愈是強敵在前,他顯得愈加淡和安寧,通透圓如。


  鬥笠人絲毫不為其所動,無視張元宗形成的虛無的勢,手中的劍忽然如駿馬奔馳而出。沒有精妙花哨的劍招,亦無洶湧澎湃的真氣,然而張元宗隻覺這一劍仿佛是從巨峰頂上飛馳奔下,渾身感到鋒銳的冷意。


  舒緩的水流若形成百丈瀑布,其威力可將人身轟成肉泥,鬥笠人的劍如斯這般。他的招式雖簡樸直接,卻挾帶著驚人的威力,在如此短的距離形成這般駭人的劍勢,他在劍道上的造詣令人憂怖


  麵對擇人而噬的一劍,張元宗毫不拖泥帶水,馭使一道驚豔的劍氣破空而至。鬥笠人似乎對龍門劍氣熟稔一二,長劍微微一頓,遂即短幅度疾震,生生震散了劍氣的鋒銳。張元宗連連施為,道道劍氣撲射碎空,在胸前交織,阻攔對方勇往無前的劍。


  鬥笠人冷靜地一劍又一劍破開層層劍氣構成的幕遮,驚世駭俗的劍氣被他兀自擊潰,那是怎樣一柄魔性的劍啊。它的變化,囿於最短的距離和最小的幅度,卻發揮匪夷所思的力量,連驚豔江湖的龍門劍氣都在其麵前委頓。


  漸漸的,熟悉鬥笠人出手的陣仗,張元宗忽然靈犀一動,釋了疑惑,明白自己為何會覺得他熟悉。這種簡單普通的招式擁有辛辣恐怖的力量,他曾經在另一個人的身上見識過,那人就是在陶家莊一劍擊殺黑水的蒙麵人。


  此人的劍比那日的蒙麵人高出不知凡幾,但風格卻如出一轍,而且張元宗也曾與蘇航諸人推測蒙麵人未盡全力,甚至還可能就是殺害清秋觀清靈的真凶。他曾答應清鶴為其留意真凶,然而目擊真凶的無相鬼已被顧驚仙所殺,似乎斷了線索。


  此時他並不急於同鬥笠人對質,而是默默觀察,希望能夠從中發現端倪。不同於旁觀,這一次張元宗以身試法,完全能夠想象黑水在麵對這樣的劍法時無能為力的絕望。劍,就是劍,不以它明誌,不以它束行,鬥笠人體現了劍最原始的真諦,那就是殺戮。


  江湖上劍道百花齊放,往往被賦予某種特殊的意義,比如冼星見將星象融入劍法,自創的星辰劍訣有一種浩瀚的氣度,另外昆侖、峨眉、天山三家的劍法也是風格迥異,獨具一格,甚至人性都會受到劍的影響。


  鬥笠人與天山的劍法在著重殺戮上有些類似,不過天山致力劍法的技巧,而鬥笠人卻去繁從簡,其難度和境界不知勝了多少籌。可以說,他的劍沒有劍法秘笈可以遵循,完全是突破既成的劍法規則,獨樹一幟。


  就在此刻,鬥笠人的劍勢如破竹,已到了張元宗胸前兩尺處,劍上的威壓和寒意是如此的清晰,仿佛下一刻就將殺入張元宗的體內。它的毀滅性又是內斂的,從不做無謂的揮霍,任何大意的人都將會被它突然的爆發絞碎。


  忽然間,張元宗的體內爆發出無法遏製的劍意,浩浩蕩蕩,如是一側的汪洋。山巒的勢匯聚到他的身上,沉沉的威勢朝四方壓覆,他穩居中央,巋然不動,仿若一尊屹立千年的石像,然後他的劍指幾若混亂虛空。


  劍指,好似很緩慢,可以瞧見肌膚的紋理,但又好似快到極致,當目光凝聚到雙指之上時,周遭的一切都在恍惚間化為流光。方才的道道劍氣猶如繁華落盡,隻剩下這唯一的劍指以及吞吐的驚人寸芒。


  雖然瞧不清鬥笠人的麵容神情,但依稀可見那雙眸子愈加明亮。他的劍義無反顧,毀滅的氣息幾乎再也壓製不住,即將從劍中掙脫出來,然而他的劍並沒有與張元宗的劍指接觸,因為指尖的寸芒直接擋住了長劍的前進。


  鬥笠人渾身沉凝冷肅,在他看來,劍氣本是虛無的力量,即使再強大而銳利,也不過是終會消散的氣,如何能夠與真實而永恒的劍相抗,但是那短短的寸芒是如此純粹,宛如一柄神劍探出的身影,足以同他的劍一較高下。


  原來,劍氣不隻是劍氣而已,其中也有三六九等的差異。張元宗淵渟嶽峙,以劍指之寸芒擋住了鬥笠人駭人的利劍。他仿佛同整個山嶽融為一體,沒有什麽能夠撼動他分毫,而他凝練的劍氣自可以遊刃有餘。


  海風吹拂,林濤陣陣,兩人在嶗山的山脊上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明日就是龍門開派大典,應朱浩昌相邀的江湖豪傑幾乎都已達到巨峰,因而此時幾無人跡,唯有兩人劍來劍往。


  鬥笠人,一人一劍,雖有驚世之姿,卻久攻無果,想來按照其登峰造極的劍道修為,這還是頭一遭。下一刻,他的劍已陡然發生變化,如是掙脫枷鎖的蛟龍,盡展壓世之威逼向張元宗的劍指。


  劍指的寸芒一顫,虛弱消散,長劍的利鋒未衰,乘勝追擊,猶似一道閃電射向張元宗的麵門。他的眼眸中閃現冷涼的光亮,身軀好似柳絮一般飄退,而奪命的劍依舊近在咫尺,這是一柄死亡之劍。


  待張元宗覓得間隙,身體裏迸發出驚世駭俗的劍威,仿佛他整個人就是一柄飛舞的劍。兩對劍指凝練出宛如實質的劍芒,在胸前交錯,頓時產生了令人心悸的波動。張元宗毅然將相激相生的劍芒推向襲來的利劍。


  長劍霎然向後一蕩,鬥笠人身影一頓,然後豎劍於胸前,散發的劍勢擊潰迎麵的劍氣。然而,他身側的山石依舊被殘餘的劍氣擊成碎塊,同時紗笠周圍的黑紗也被拂起,露出了他的真容。


  眉骨高,眼窩深,鼻梁挺拔,臉頰冷峻,嘴唇如是銜著劍鋒,冷肅而漠然。他四十左右的年紀,下頜留著一縷黑須,冷然的眼睛裏流露一點驚異。黑紗複又垂下,但張元宗業已牢牢記住了這張臉。


  他心思一轉,道:“以閣下的實力,竟然在朱浩昌手下辦事,他果然有些手段。”鬥笠人冷哼一聲,並不言語駁斥,但是張元宗從中聽出了不屑,原來鬥笠人並非受朱浩昌節製,甚至有可能正好相反。


  莫子虛曾言朱浩昌野心異誌,背後似有隱秘勢力暗中支持,方才將其逐出師門,那麽這位鬥笠人多半來自該勢力。觀其言行,朱浩昌隻怕並非主導該勢力,兩者之間極有可能屬於盟友關係。


  對於朱浩昌如何在江湖上翻江倒海,張元宗本不願多做幹涉,但是時值多事之秋,怕的是他與虎謀皮,最終導致滔天大禍。雖然關於蓬萊遺族之事還屬捕風捉影,至今未有證明其滲透中土的證據,但此事事關重大,任何異動皆不可放過。


  在張元宗看來,朱浩昌背後的勢力必須視同蓬萊,以防不測。鬥笠人、陳清玄以及素未謀麵的林婉君,他們在中土武林一一出現,不是有傲視群雄的實力,就是有禍亂江湖之事,讓他不得不把他們歸於碧海間虎視眈眈的蓬萊。


  再言及麵前的鬥笠人,他的劍術可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又迥異於中土各大劍道門派,但他卻頗為低調,似乎在故意隱藏身份。若猜測屬實,是他殺害了清靈和黑水,那麽事件的脈絡將會漸漸明晰。


  清秋觀創派祖師歸墟因“龍門號”失航,很有可能因緣際會到了蓬萊,威名昭著的天元道劍本就屬於蓬萊劍術,而百年之後清靈繼承道觀,或許對蓬萊知曉一二,才會導致蓬萊人殺人滅口。不知為何大盜黑水知曉“龍門號”之謎,也慘遭誅殺。


  龍門祖師為後世蒼生計而創立龍門,立下隱世潛修的規矩,蓬萊諸事掌門一脈單傳。目前知曉龍門和蓬萊之事不過寥寥幾人,雲崢、蘇航、巫千雪、花未眠、秦少遊、梁臨川皆是值得信賴的俠義之士,木青龍、莫子虛、張元宗乃是肩負使命的龍門門人。


  朱浩昌雖然跟隨莫子虛長達十幾年,但他並不知曉龍門傳承的使命,甚至蓬萊人並不知道中土存在鉗製它的力量,僅是把龍門當作中土的一個門派而已。如此想來,蓬萊步步為營,暗中籌謀,可見其並非願意同中土武林正麵對抗。


  張元宗心知肚明,就他所見的鬥笠人和陳清玄,何人不是具有稱量天下的實力,還不知蓬萊有多少這樣的高手。如今,他還不能將蓬萊之事宣揚江湖,否則蓬萊無論是因此反撲,還是戒備,都不是他願意見到的結果。他現在所能做的就是聯絡各大武林勢力,等待振臂一呼的時刻。


  鬥笠人穩如泰山,完全不為龍門劍氣所懾,長劍一轉直直劈斬而來。貌似還是如此普通的劍,但張元宗頓覺波瀾壯闊,漫天的碧濤挾帶千鈞之力向自己圍壓而下,甚至他都無法躲避。


  張元宗整個人忽然好似一尊劍仙,無數道劍氣圍繞著周身飛旋,抵抗四方的威壓,唯有頭頂的那一劍勢壓萬古,壓迫得劍下之人血脈賁張。張元宗劍心一沉,劍指交錯,在半空沿著弧形軌跡轉動,兩道寸芒形成了一個虛無的圓,緩緩迎了上去。


  鬥笠人驚覺對方的劍氣掩了鋒銳,變化得如此厚重而遼闊,就像腳下的大地。浪頭再高再凶,終會落向大地,張元宗賦予自己的劍氣厚德載物的劍勢,無論是山石滾落,還是大雨傾盆,自可輕易承載。


  長劍猶似頑石一塊,朽木一枝,不由自主地落向那一個圓,卻再無攻擊性。鬥笠人心神一顫,長劍陡然飛離,脫離了劍芒之圓的影響,瞬間蓄勢已足,猛然回刺劍芒形成的圓。這一劍猶如天降隕石,威不可擋,當場將虛無的圓擊潰,以致張元宗倏然後退。


  鬥笠人當真深不可測,一柄劍似乎無所不能,他無需過多變化技巧,就這樣一劍又一劍斬出,卻是一劍比一劍厲害。一劍可斷發絲,一劍可斷山嶽,這樣的劍似乎沒有極限,如是九天之上還有天。


  張元宗憶起,蘇航曾傳授蘇未名大道至簡的道理,然而世間在此理上大成的唯有鬥笠人一人而已。摒棄多餘的累贅,他的劍隻為那奪命的一招,不閱盡天下劍法,孰能返璞歸真,化腐朽為神奇?

  鬥笠人劍出似雷動閃電,似熱火熾流,似疾風驟雨,似龍騰虎躍,俱在一橫一豎之間,壓得張元宗難占上風。龍門之劍的氣、勢、意雖是出類拔萃,但是對方的劍真是如有神助,總是能夠破開羈絆,劍走自在。


  麵對這般空前絕後的劍道高手,幽光一現,寂照劍探出青衫,倏然而出,古樸清奇驚豔了整個嶗山。鬥笠人隻覺手中長劍不由自主地一震,好似感受到一種潛在的壓迫,就仿若高手間生出感應,激發戰意。


  當寂照劍落入他的視野,他那顆累年沉寂的心開始悸動,世間竟還有這般的劍。即使龍門劍氣神異非凡,帶給他極大的阻礙,但是他不染心塵,沉寧若泰,自能一劍破開,然而此刻寂照劍一出,難在安寧。


  兩柄劍在汪洋之畔當空相交,空氣似乎因而凝結沉重,同樣是踐行大道至簡的劍道妙諦,但張元宗卻多了一分瀟灑隨意。清幽的劍好似天際的一抹靛藍,遼遠浩渺,擁有卓爾不群的氣度。


  鬥笠人殺性愈重,出劍精準無比,劍下威力倍增,此時他收起了居高臨下的心思。人外有人,山外有山,這還是他這一生第一次親身體會到這個道理。他的劍愈發魔性,好似他整個人都虛淡若無,唯有利劍真實無妄。


  寂照劍雖無驚天之威,卻以其獨特的姿態,黯淡了鬥笠人的殺戮之劍。雖然局麵貌似沒有什麽改變,鬥笠人依舊劍動四野,勢如雷霆,但是卻怎麽也奪不去張元宗半分的神采。他持劍如是拈花微笑,鬆林聽濤,出劍猶若魚躍碧海,鳥翔長空。


  鬥笠人忽然生出一絲焦急之意,不在於此次能夠否阻攔住張元宗,而是他由來自認在劍道上的修為已達到連孤傲都不需要的高度,卻未想今日遇到的年輕人讓他感到一絲危機,撼動了他一直以來堅持的認知。


  他少有在江湖露麵,竊以為自己達到了無爭的境界,江湖之大,無人能夠與之比肩,又何必再爭,從而心境靜寧,與世無爭,然而此時卻發覺自己被假象蒙蔽,一切不過是自己的不屑造成的幻象。


  鬥笠人在短暫的惶惑之後,瞬間變換心境,改變姿態,不再是高處不勝寒的劍道宗師,而是以一個江湖人的意氣對戰張元宗。他秉承劍之真意,超凡入聖,大展劍的滔天之威,每一劍都欲極盡鋒銳。


  兩人劍鬥激烈,酣暢忘我,漸漸在兩人所在的空間產生強大的氣場,旁人難以靠近,一時間飛沙走石,草折木斷。忽然鬥笠人心生警兆,長劍陡然回斬右側,緊接著倏然後退,即時一種奇特的力量從劍上傳來。


  鬥笠人同張元宗罷手間隙,稍微留意便發現一側的山岩上不知何時獨立一位黑衣女子。孤傲欺霜,清冷壓雪,及腰的烏發在海風中飄舞,盡顯絕代的風姿。她玉指纖纖,微微擺弄,一根玄色的絲線回繞皓腕,此女正是蘇航的師姐顧驚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