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明末大權臣> 第五百四十六章 皇位皇權

第五百四十六章 皇位皇權

  第五百四十六章 皇位皇權

  「這是帝王之術,你可得好好的學。」皇帝笑道:「對於帝王而言,玩弄權術平衡不過是上不了檯面的雕蟲小技,分配二字才是維持王朝穩定的根本之要……所謂仁愛,所謂寬嚴,或是掩人耳目,或是細枝末節,歸根到底還是這利益二字。」


  什麼仁君聖主,都不過是一種外在的說法,真正維繫統治基礎的就是利益,只是這樣的說法和聖賢教誨相違背,不那麼好說出口而已。


  皇帝親自對自己的小侄子傳授「帝王之術」,分明就是在把他當做是接班人來培養了。或許現在的朱長生還不明白這其中的深刻含義,但翁皇后卻是懂的,而且已經懂的不能再懂了。


  這透露出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永王已經開始為皇位交接做準備了!


  什麼樣的學問都可以不聽,由當今天子耳提面命的「帝王心術」那是一定要學的,最根本的目的不是為了以後治理國家,而是向永王表明自己有志向成為一個他這樣的皇帝。


  「過些日子,把這分配說作一篇文,先交給我……交給朕略微的潤一潤,然後發給忠勇公,給他斧正一下……」


  忠勇公李吳山,確實還擔著侍講教授的頭銜,但也僅僅就是一個頭銜罷了,事實上他從來就沒有給朱長生上過一次課。


  故意把朱長生的作文傳遞到李吳山的手中,就相當於是交作業的意思,其實就是想要李吳山看看他的學習狀況,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李吳山的支持。


  當年的李吳山曾經說過,他會鼎力支持永王,既然朱長生就是永王確定下來的繼任者,眼瞅著皇位的更迭日期越來越近,他李吳山就應該有所表示。


  如果沒有李吳山的支持,就算坐上了金鸞殿的龍椅,也不過是「半個君主」罷了。


  由皇帝親自「潤色」過的文字,肯定可以讓李吳山很滿意。只要李吳山表達出支持的態度,那才算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大明天子……


  「當初,朕本欲賞給忠勇公之子一個更高的爵位……」爵位這個東西本就很虛,如果沒有相應的權利,爵位再怎麼高也不過是一種待遇而已,而且大明朝素來就有虛封高爵的傳統。以李吳山的地位和影響力,他的兒子本可以得到更高的爵位,但皇帝卻沒有那麼做,只是給了一個比較低的爵位:「思前想後,還是等到長生親政之後再行加封,比較妥當些……」


  永王和復隆皇帝,雖然是兩位天子,其實根本就是同一代人。等到復隆皇帝的兒子朱長生繼位之後,再加封李吳山的兒子,為的就是彰顯君一代臣一代的意思。


  這是在給下一代的君主留下些餘地,也好施恩於大旗軍。


  這是永王首次用很具體的方式,表達出了自己一定會退位的意思,把翁皇后感動的一塌糊塗:「萬歲聖明如炬明見萬里,以為大明安排好未來百年的基礎……」


  「嫂子,」這是一個很親切的稱呼,分明就是不論君臣只論親情的意思:「其實你完全不必憂心長生的皇位,我說過的話一定會做到。想當年,興宗成皇帝待我甚厚,我不能言而無信。咱們大明朝的江山必然會回到興宗成皇帝這一支……」


  主動退位讓賢,在千百年的歷史上雖不敢說絕無僅有,但卻屈指可數。永王之所以對皇位沒有多少留戀之意,當年的復隆皇帝對他的信任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不把皇位傳給兒子,而是傳給了兄弟,這份情誼無論怎麼說都不算過分。而永王又要把皇位歸還給復隆皇帝的兒子,一來是為了全了這份兄弟之情,再者也是為了對朱家的列祖列宗有個交代。


  「萬歲厚恩如此,我……臣,代先皇叩謝……」


  永王笑道:「都是一家人,說什麼謝不謝的?這皇位本就應該是長生的,只是當年他年紀尚在幼沖,成皇帝不怎麼放心,這才托於我的手中。其實我明白成皇帝的意思,我不過就是一個過渡而已……」


  自古以來,皇位的傳承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大事,私下談起那是要砍頭的大忌。尤其是當著皇帝的面談論這些,殺滅滿門都不為過。但是在這個時候,皇帝本人卻毫不忌諱的說出這些話,實在是難能可貴。


  「再過二十個月,長生就滿十四歲了,也應該出閣了。到時候他就是復隆成皇帝之後的新君!」永王說道:「十四呀,才十四歲,終究還是太年幼了些……」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翁皇后不敢接過這個話題,她甚至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


  一個十四歲的皇帝,確實太年輕了一點兒,要是推脫說再晚幾年,那絕非翁皇后的本意。她若是真的這說了,萬一皇帝順水推舟的答應下來,豈不是又要橫生枝節?


  就在她滿懷忐忑之心的時候,就聽永王繼續說道:「我有這麼一個章程,從未對外人提起過,先私下裡與嫂子商議,咱們兩個一起參詳參詳……」


  「只要長生登基,立刻冊封太后。」


  新皇登基繼位,皇帝的母親肯定會封為太后,這是歷朝歷代的慣例。


  但翁皇后這個太后,卻具有別樣的意義。


  「由長生臨朝稱帝,考慮到他對政務尚不純熟,就先由太后和皇姊主政,等到長生年紀漸長之後,再由他親政,嫂子以為如何?」


  在大明朝的歷史上,太後主政從來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這原本就是幫助小皇帝度過少年時光的一個臨時舉措。


  兒子當皇帝,自己作為主政的太后,翁皇后萬萬沒有反對的理由,事實上她萬分贊成這個方法。至於說由她本人和長平公主一起主政……現在的長平公主差不多就相當於半個內閣,一多半的國家大事都是出自她的手筆,連永王都對她很放心,太后憑什麼反對?

  而且在這個時候,翁皇后總是想方設法的討長平公主的高興和歡心,為的求得長平公主在兒子繼位這個問題上支持。更加要緊的是,長平公主至今未婚,也就沒有子嗣,根本就不用擔心她成為大明朝的武則天。


  「但憑萬歲安排。」說完這句話之後,翁皇后趕緊補充了一句:「這國家大事,終究不能任由婦孺之流做主,就算……就算我兒稱帝了,萬事還是由萬歲做主的好……」


  翁皇后口中的「萬歲」,絕不是在說她的兒子,而是特指眼前的這位大明天子。


  兒子做了皇帝,自己和長平公主主導國家軍政大事,那眼前的這位皇帝擺在哪裡?總不能讓他就這麼退下去吧?

  眼下這三萬里河山還是他的呢,翁皇后必須儘可能的挽留,藉以表明自己的心意不是急著把他一腳踢開。


  大明朝的江山是歷代先皇艱難創業而來,怎麼能夠這麼輕易的交到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和兩個女人手中?翁皇后的意思是,在兒子繼位的同時,先給永王一個攝政王或者是輔政王的名義……


  人家能毫不留戀的皇位拱手相讓,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了,保留一個攝政王完全就是順利做成的事兒嘛。


  這個提議,是翁皇后一種客套的說法,同時也是為了實現皇位的平穩交接。


  攝政王?

  我連皇帝都不稀罕,還稀罕什麼勞什子的攝政王?

  「退位之後我也算是對列祖列宗有了一個交代,剛好可以不受牽絆的去做點自己早就想做的事兒,至於這攝政一事么……皇姊顯然比我更合適!還有剛才我對長生談起的分配一事,其實也是皇姊的說法……」


  「萬歲高風亮節,先皇在天有靈,必然……」


  看著翁皇后感激涕零的說著這些話語,永王竟然覺得有些可笑:這個女人,把皇位看的比天都大,為了能讓兒子順利登上皇位,什麼樣的條件都會不假思索的答應下來,實在有些可悲。


  現在的皇權,大多已經集中到了長平公主的手中,在這幾年當中,滿朝的文武百官,至少有四分之一是長平公主提拔起來的「嫡系」。而長平公主本人又在事實上操控著這江南半壁,皇權其實已經不存在了。


  沒有了皇權之後,只剩下一個空洞的皇位……


  或許,皇帝也就真的只是一個名號罷了!

  作為吳山軍校的高材生,永王深知歷史的大方向和大潮流,知道皇帝早已不再是一個必須的存在,在很多時候甚至是民族崛起的絆腳石。尤其是在李吳山覺醒了新一代人的民族意識之後,所謂的真龍天子在民族面前根本就是個不堪一擊的紙人兒。在吳山軍校內部,皇帝的存在已不再是一種必要的說法早已有之,而且一個比一個更激進,而這種思想正在隨著義學堂而擴散開來。現如今還有崇禎皇帝的名義和復隆皇帝的餘蔭,而永王的步調基本與李吳山一致,所以還能維持下去。等這一代人故去之後,會是什麼樣的局面已隱約可見了,到時候還有沒有皇帝,或者說皇帝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就真的不大好說了……


  長平公主不是不知道這種情形,她早就察覺到了洶湧的暗流,卻一直在極力維持著。其實連她自己都很清楚,這樣的情形根本就不可能維持太久……


  在浩浩湯湯的歷史大潮沖刷之下,如果皇帝僅僅只剩下一個名號,其實未嘗不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局面。


  永王很清楚的看到了歷史的大方向,長平公主也隱隱約約的看到了一些,也就只有翁皇后還把皇位看的那麼重……


  朱家子孫,應該去做點什麼了,要不然的話,僅憑祖上的餘蔭,根本就無法長久。


  這才是永王毫不留戀皇位的根本原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