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末世悲歌——清遜帝宣統
姓名:愛新覺羅
姓名:愛新覺羅·溥儀
出生: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
卒年:1967年
享年:62歲
謚號:無
廟號:無
陵寢:先葬八寶山公墓,后移葬清西陵華龍陵園
父親:載灃(醇親王)
母親:蘇完瓜爾佳氏
初婚:18歲配偶郭布羅·婉容
配偶:5人
年號:宣統
廟號:無
謚號: 遜皇帝
名諱: 愛新覺羅·溥儀
承襲關係: 光緒皇帝弟載灃的長子出生日期及地點: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醇王府
登極日期: 光緒三十四年
稱帝年齡:3
在位時間: 1908—1912
在位年數:4
享年:62
死亡日期: 1967年10月16日逝世
陵墓名稱:無
安葬地: 八寶山革命公墓
1、生平小傳
清遜帝,名愛新覺羅·溥儀(公元1906-1967年),道光皇帝曾孫,醇親王載灃長子。光緒死後繼位,是清朝和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過改造成為新人,患腎癌而死,終年62歲。火葬,骨灰安放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宣統帝溥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生於北京什剎海邊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孫,光緒皇帝弟載灃的長子。
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緒同時生了重病。不久,在兩天中相繼死去。半個月後,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皇后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就這樣,溥儀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寶座。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發。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溥儀退居紫禁城中的養心殿,宣告了清王朝的滅亡和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結束。
1917年6月,張勳帶領辨子軍入京,和康有為等保皇黨一起,在7月1日宣布溥儀復辟。12月,在全國一片聲討中,溥儀再次宣告退位。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歷史上稱這為「逼宮事件」。溥儀搬進北府(載灃王爺的居處),繼而又逃進日本公使館。不久,被日本人護送到天津。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儀為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的執政,建年號為「大同」。1934年改國號為「滿洲帝國」,改稱皇帝,改年號為「康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8月17日,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說:「該犯關押已經滿十年。在關押期間,經過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經有確實改惡從善的表現,符合特赦令第一條的規定,予以釋放。」從此,溥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1960年3月,溥儀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1964年被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資料專員,並擔任人民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著有自轉《我的前半生》。
1967年,溥儀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來總理聞訊,親自打電話指示政協工作人員,一定要把溥儀的病治好。后指示將他安排到首都醫院進行中西醫會診。在病情最危急時,周總理又指派著名老中醫蒲輔周去給他看病,並轉達周總理對他的問侯。后因醫治無效,於1967年10月16日逝世,骨灰安放於八寶山革命公墓。溥儀史稱遜帝,也稱宣統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
2、溥儀經歷的戰爭
1)、白朗農民起義
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至1914年(民國三年)8月,白朗在河南寶豐領導河南農民起義。
1913年5月底6月初,起義軍在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的鼓動和影響下,分兵兩路向外發展。
孫中山發動的「二次革命」失敗后,袁世凱積極復辟帝制,加緊對起義軍進行鎮壓。北洋政府調集軍隊3萬多人,企圖把白朗起義軍圍殲於豫西南地區。白朗起義歷時3年,轉戰5省,攻破40個州縣,沉重打擊了袁世凱的反動統治,配合和鼓舞了南方革命黨人的反袁鬥爭。
2)、南京之戰
1911年(清宣統三年)11月至12月,江蘇、浙江革命軍聯合攻佔南京(時稱江寧)的作戰。
是役,蘇浙聯軍團結一致,統一指揮,密切協同,集中兵力,攻佔要點,終於以少勝多,力克堅城南京,給清王朝以沉重打擊,為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3、)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湖北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的反清武裝起義。
武昌起義是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發動和領導的一次成功的武裝起義。湖北地區的革命黨人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在新軍中發展革命力量,為起義的爆發和成功準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而起義之所以能如此快地取得成功,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1、湖北地區的兩個革命團體文學社和共進會在革命大目標一致的前提下,消除門戶之見,成功地實現了聯合,使武漢地區的革命力量得以統一,從而奠定了起義成功的組織基礎;2、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成功地選擇了起義的時機和突破口。1911年9、10月間,全國革命形勢趨於成熟,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利用部分湖北新軍調往四川鎮壓保路運動之機,果斷決定選擇革命力量雄厚的華中重鎮武昌作為突破口,堅決發動起義。3、起義發動后,革命黨人不失時機地向督署和鎮司令部等敵之關鍵部位發動進攻,使敵人沒有喘息的機會。4、革命黨人和廣大參加起義的士兵的英勇奮鬥精神,保證了起義的勝利。
2、溥儀一生中的數個「第一次」
末代皇帝溥儀的事迹,很多已為人所周知的事情,本文記敘的只是溥儀一生中所經歷過的「第一次」事情。
1)、偽滿皇帝第一次訪日
1935年4月2日晨溥儀離開長春,乘專車赴大連,並於當晚登上專程前來迎接的日本軍艦「比睿號」,4月6日在橫濱登陸。
溥儀在日本期間,在東京呆了4天,又先後訪問了京都、奈良和大阪等地,除了應酬就是遊覽觀光,對於一個地位尊貴而又沒有實權的人,自然只有禮儀方面的作用。
後來,溥儀在撫順改造期間回憶這段歷史時,用這樣一段話揭露了這次訪日的實質和目的:「不問可知,還不是日本帝國主義積極地要利用我這漢奸頭子當時的地位,好使我這個傀儡更能發揮出偶像的作用來,藉以轉移一下東北人民對於日寇的疑慮和憎恨的眼光,同時還可以更進一步地把這個既是傀儡又被偶像化了的我,用來麻痹人心,讓他們暫時在『日滿一家』和『一心同德』的騙人煙幕下,迷失民族應走的方向。這樣便可以逐步把敵偽的罪惡統治基礎鞏固下來,等到相當鞏固以後,日寇便可以放心大膽地摘下偽善的假面具,露出侵略者本來的兇狠面貌,來作他那『鯨吞虎噬』的如意打算。」(引自溥儀:《我的前半生》)
2)、共和國公民第一次見總理
1959年12月14日下午2時20分。一輛黑色的國產轎車,戛然停在前井衚衕六號黑漆大門階前,一位幹部模樣的人從車上下來,直奔院內的北房。
「我是國務院派來接溥儀先生的,時間不多了,請先生這就上車吧!」
「好!好!」
溥儀答應著,隨手帶上一本粉色硬殼的《北京日記》,又在上衣小兜上別了一支鋼筆,就隨著來人上車去了。直到這時,溥儀仍然不知道將被哪位首長接見。汽車駛入中南海,又沿著穿越樓閣亭台的汽車路,把溥儀送到西花廳前。
當他被引進西花廳內接見室時驚呆了!迎面走來的這位劍眉凝重而高聳的首長是多麼熟悉啊!他曾千百次從刊登於報紙的照片上,從懸挂於會議室或禮堂的領袖肖像中,從新聞影片的形象里見過。這時,首長早已伸過手來,並和溥儀的手緊緊握在一起了,溥儀似乎恍然大悟:「呀!周總理!」這幾天他就惦記著見見總理,現在突然見到……嗣後,溥儀在一封私人通信中記述當時的心情說:「我心裡是如何的感激、激動,我緊握總理的手……滿肚子想說的話,激動得反而說不出來了。」
周恩來親自向溥儀一一介紹了參加這次接見的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副總理習仲勛、全國人大暨全國政協常委張治中和邵力子、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徐冰、國務院水利電力部部長傅作義和全國政協常委屈武等。陪見人員中還有兩位是溥儀很熟悉的,一位是他的七叔載濤,還有一位就是當時擔任全國政協常委的民主人士章士釗。
3)、自由平民的第一次戀愛
1961年農曆正月初七下午3點鐘,男方「大媒」、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周振強陪著溥儀,女方「大媒」、人民出版社編輯沙曾熙陪同李淑賢,在政協文化俱樂部初次見面。如果說他們是一見傾心,也許有點誇張,但雙方一見就產生了好感,確是事實。
周、沙二人為溥儀介紹的對象是當時在北京市朝陽區關廂醫院當護士的李淑賢,一個性格溫柔、心地善良而遭際不幸的女性。那年,李淑賢才37歲,但卻嘗盡了人間的辛酸冷暖。她是杭州人,自幼喪母,在上海生活的9年中,受盡了繼母的虐待和役使。當她14歲那年,在中國銀行當職員的父親去世了。之後三年的日子,過得就更加悲慘。1941年她忍受不了繼母的欺凌,隻身到北京投奔一個守寡的遠房表姐。寄人籬下的日子自然也是不好過的。好不容易熬到了北平和平解放,李淑賢先進了一家文化補習學校,隨後又到護士專修班學習護理業務,就這樣她終於走上了獨立生活的道路。
溥儀對李淑賢早年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
當李淑賢在和溥儀的接觸中間,發現眼前的這位末代皇帝和原來想象中的「萬歲爺」大不相同的時候,就產生一種進一步了解、探索對方心靈的要求。李淑賢通過觀察,認為這個「皇上」除去和氣、熱情以外,還是個誠實、樸素的好心人。對於溥儀的天真,李淑賢尤有好感。更何況,在兩人心靈之間還有一條類似的同病相憐的感情紐帶:溥儀認為李淑賢經歷很苦,讓人同情;李淑賢則覺得溥儀背負著那麼沉重的歷史包袱,怪可憐的。於是由思想上的共鳴開始,兩人的愛慕之情就油然而生,並且迅猛發展起來了。也正是在一種平等諒解、互敬互愛的感情基礎上,溥儀和李淑賢結成了生活旅途上的忠實伴侶,從而補償了他們過去婚姻生活上的遺憾。
(四)第一次行使共和國的公民權北京市的滿族公民愛新覺羅·溥儀,第一次行使公民的選舉權,是在1960年11月26日。那時距離溥儀獲得特赦回到北京,只不過11個月又17天。
溥儀從未接觸選舉,更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資格在工作單位所在地——香山人民公社當選民。他希望擁有這一份光榮,又擔心把他漏掉,遂預先向植物園領導請示詢問。然而,面對當過皇帝的特殊職工,他們誰都說不清溥儀是否可以當選民。溥儀那顆心則因此而被懸了起來,他又生活在焦灼不安之中了。
植物園領導馬上請示中國科學院院部,院部領導又請示國務院,層層報告,直到把問題擺在總理面前。周恩來當即指示工作人員打電話答覆說:溥儀特赦后就是公民了,怎麼能沒有公民權呢?有選舉權,也有被選舉權,這是不言而喻的嘛!不久,溥儀就在張貼於南辛村大牆上的選民名單中,高興地看見了自己的名字。
後來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記述了1960年11月26日作為公民參加選舉人民代表的投票那一時刻的喜悅心情。在他看來,那張得來非易的選民證,比自己見過的一切珍寶都貴重,一張每位公民都擁有的小紙片,竟使他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