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國式飯局宴請細節全知道> 政務宴會上如何化險為夷

政務宴會上如何化險為夷

  政務宴會一般需要嚴謹,最好在宴會上做好充足的準備。但是萬一遇到某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最好儘快找到合理的方法化險為夷。


  政務禮儀是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一種新的禮儀形式,它既是繼承和弘揚民族禮儀文化傳統的產物,也是中國與世界接軌的一個良好的契機。政務禮儀更是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該掌握的基本的禮節性的知識。政務宴會的禮儀作為政務禮儀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是公務人員應該熟知於心的,對於一些經常遊走於政治邊緣的我們也需要了解一些,以備不患。


  1.稱呼要得體

  下述正規的五種稱呼方式,是可以廣泛採用的:稱呼行政職務;稱呼技術職稱;稱呼職業名稱;稱呼通行尊稱;稱呼對方姓名。以下四種錯誤稱呼,都是公務員平日不宜採用的:庸俗的稱呼;他人的綽號;地域性稱呼;簡化性稱呼。


  此外,還有初次會面中的不適當稱呼:無稱呼——不稱呼對方就直接開始談話是非常失禮的行為。


  不適當的俗稱——有些稱呼不適宜正式政務。「兄弟」、「哥們兒」等稱呼,顯得檔次不高,缺乏修養。


  不適當的簡稱——「南航」是南方航空公司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地方性稱呼——北京人稱人師傅(出家人),山東人稱人夥計(打工仔)。


  2.言談要把握分寸

  古人有許多感言,簡而不凡總讓人讀之久久概莫能忘。「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道出了在關鍵時刻「一言」的舉足輕重。


  宋代柳宗元有一句名言:「言而無實,罪也。」柳公把那些無事實根據的話,也就是不負責任的話視為犯罪,真可謂謹記箴言。凡夫俗子也好,商人官員也罷,長於「說」並沒有什麼不好,關鍵是要實事求是,用「分寸」二字管好自己的嘴,惟其如此,你才會過得塌實、從容,而且也無需為哪天因為說話失了分寸而閃斷舌頭憂慮重重了。


  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景:別人無意說出的話,你可能覺得受到了莫大的傷害,雖然當時的情景足以讓你堅信對方的無意或口誤,但你還是疙疙瘩瘩的;有時自己無意說出了一句話,當你意識到可能會涉及到對方的「禁忌」時,你後悔莫及,儘力注意不犯類似的錯誤,而且暗暗期盼對方沒有放在心上。


  真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且不必說同事、同學、好友間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景,就連夫妻間也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尷尬事,只是夫妻間,對方可能會不依不饒,質問糾纏,而同事、同學、好友間呢?誰會為了對方一句無心的話語而把關係搞砸弄僵呢?

  3.幫助別人體面地下台階

  在職場上和日常的社會交往中,你不妨學一點給人下台階的技巧,以使你能適時地為陷入尷尬境地的對方提供一個適當的台階,使他免丟面子。這不僅能使你獲得對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於你建立良好的職場和社交形象。在關係重大的政務宴會上,更是如此。


  1953年,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慰問駐旅大的蘇軍。在我方舉行的招待會上,一名蘇軍中尉負責翻譯周總理的講話,在翻譯中,不知是他沒聽清,還是水平的原因,翻譯錯了一個地方。我方代表團的一個同志在當場給他做出了糾正。這使周總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在場的蘇聯駐軍司令大感惱火,因為部下在這種場合的失誤使蘇軍司令感到很沒有面子,他馬上走過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領章。宴會的氣氛頓時顯得非常的緊張。這時,周總理及時地為對方提供了一個「台階」,他溫和地說:「兩國語言要做到恰到好處的翻譯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講的不夠完善」。並再一次慢慢重述了剛才被翻譯錯誤的那段話,讓翻譯仔細聽清,並準確地翻譯出來,緩解了緊張的氣氛。周總理講完話再同蘇軍司令和其他將領,英雄模範乾杯時,還特意同翻譯單獨乾杯。蘇軍司令和其他將領看到這一景象,在乾杯時都很是激動,特別是那位翻譯更是被感動的舉著酒杯,久久不放……為什麼在政務宴會場合要特別地注意為對方留面子、注意給對方「下台階」呢?這是因為在政務宴請場合,每個人都展現在眾人面前,因此都格外注意自己的社交形象和自己所代表團體的形象,都會比平時表現出更為強烈的自尊心和虛榮心。在這種心態支配下,他會因你使他下不了台而產生比平時更為強烈的的反感情緒,甚至會和你結下終生的怨恨。同樣,他也會因你為他提供了「台階」,使他保住了面子,維護了自尊心,而對你產生更強烈的好感。這樣,對於以後你們之間的交往,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而這一點恰恰是不少人所不重視和較為忽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