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納蘭全詞> 東風第一枝

東風第一枝

  桃花薄劣東風,凄其夜雨,曉來依舊庭院。多情前度崔郎①,應嘆去年人面。


  湘簾乍卷②,早迷了、畫梁棲燕。最嬌人清曉鶯啼,飛去一枝猶顫。


  背山郭、黃昏開遍。想孤影、夕陽一片。是誰移向亭皋③,伴取暈眉青眼④。五更風雨,算減卻、春光一線。傍荔牆牽惹遊絲,昨夜絳樓難辨⑤。


  【註解】


  ①崔郎:崔護,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縣)人。唐代詩人,官至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據唐孟榮《本事詩·情感》記載:崔護於清日游長安城南,因渴求飲,見一女子獨自靠著婦已樹站立,遂一見傾心。次年清明又去,人未見,門已鎖。崔因題詩於左扉:「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②湘簾:古時用湘妃竹製成的簾。宋范成大《夜宴曲》詩:「明瓊翠帶湘簾斑,風幃綉浪千飛鸞。」


  ③亭皋:水畔較平整的地面。《漢書·司馬相如傳上》註:「亭皋千里,靡不被築。」。皋,水旁地。」


  ④暈眉:指婦女暈淡的眉目。青眼:指女子如柳葉般的眼眸。


  ⑤絳樓:紅色的小樓。


  【典評】


  《東風第一枝》是詞牌名,相傳是唐人呂謂老首創,本來是為了詠梅,又稱為《瓊林第一枝》。


  「薄劣東風,凄其夜雨,曉來依舊庭院」,薄情的東風,吹來了凄涼的夜雨,清晨的院子沒有改變模樣,可那多情的桃花卻都開放了。納蘭的這首詠物詞婉妁而跌宕,含蓄深沉,有種欲揚先抑的感覺。


  唐代孟槩的《本事詩》收錄了許多與詩歌有關和傳說故事,有一則與桃花相關。「相傳唐崔護清明郊遊,至村居求飲。有女持水至,含情倚桃佇立。明年清明再游訪,則門庭如故,而人去室空矣。遂題詩云:『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位風流才子在清明時節外出郊遊,路過一個村莊時口渴難而。抬望眼,看到一位美麗的女子為他送水而來,倚著桃樹巧笑盼兮。第二年他又來到了這個小小村莊,庭院依舊,可那夢中人卻已經不在了。


  那個瞬間已成千古。這位儒雅書生無處訴說自己內心的傾慕之情,只好將那份相思刻成一首小詩,在春日之下掛於桃枝的梢頭,幾分落寞幾分惆悵。


  所以,桃花有著十分鮮明的象徵意義。假如那位唐代才子看到了納蘭的唏噓感慨,可能也會發出人面桃花的嘆息吧。情緒仍徘徊於「人面桃花」的故事中,直到「湘簾乍卷」才醒悟過來,看見了梁間棲燕。此處納蘭並未點明,推想而來他當時看到的肯定是一雙燕子,所以才會出神,也許又憶起了從前與愛妻雙宿雙飛的美好時光吧。


  這時,清震的鶯兒立於枝間輕輕啼叫著,婉轉而輕柔,十分動人。它飛去時,那桃枝微微顫動著,像美人般楚楚動人。一個「嬌」字將鶯聲的細嫩、清亮描寫得十分生動。前蜀李殉的《望遠行》曾如是寫道:「瓊窗時聽語鶯嬌,柳絲牽恨一條條。」


  轉至下片,納蘭的心思從眼前的庭院延伸到了山郭,他想像著佇立在夕陽下的桃花會是哪般風采。可似乎又覺得桃花會比較孤獨,「想孤影、夕陽一片」,夕陽的餘輝印照著桃花,越發地悲凄了,所以詞人為桃花找到一株水畔楊柳作陪,令它顯得更迷離生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