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新送張見陽令江華①
愁絕行人天易暮②,行向鷓鴣聲里住③,渺渺洞庭波,木葉下楚天何處?
折殘楊柳應無數,趁離亭笛聲吹度。有幾個征鴻相伴也、送君南去。
【註解】
①江華:漢置馮乘縣,唐置江華縣,改曰云溪,尋復故,唐初置縣在五保之地,神龍初遷於寒亭北陽華岩之江南,故名江華,在今湖南江華東南,現為瑤族自治縣。
②愁絕:悲愁欲絕。
③鷓鴣聲里:鷓鴣聲含有不忍離別之意,同時指張見陽將要去的江華之地,地在西南方,故云。
【典評】
這首詞是納蘭送給好友張見陽的一首送別詞。張見陽是康熙年間轟動一時的人物,和納蘭相見恨晚,引為知己。
「太虛游刃不見紙,萬首自跋那蘭詞。交渝金石真能久,歲寒何必求三友。」可見張見陽和納蘭交情非常深厚。納蘭、張見陽與曹寅三人相交甚篤,二人十分惋惜納蘭的英年早逝。
這首詞的字裡行間都充滿了分離的愁緒,友誼不會因為空間和時間的遙遠而日漸淡漠,真正的友誼可以跨越千山萬水的阻隔,直到人心。
友人將要去的江華,這時正是凄涼秋色當道,惹人惆悵。依依不捨,已經折斷了無數次楊柳,本來要趁著長亭離宴上的笛聲分別,可還是不忍就此分離。天空掠過幾隻征雁,就讓它們和你做伴吧。
「愁絕行人天易暮」,人要走,無法留住那滿腔相思情,納蘭心中的悲凄,連老天都不忍再看,暮色凝重,愁壞了趕路人。「行向鷓鴣聲里住」,所謂的「鷓鴣聲里」,便指張見陽要去的江華,地在西南方,故云。並且鷓鴣本身就含有不忍分別之意,為歷朝文人常用。
「渺渺洞庭波,木葉下、楚天何處?」心下明白無法陪伴友人一同前往,這真是一件哀愁的事情。上片描寫了分離之苦,下片接著抒發送別之情,不忍離別,依依不捨,可總是要面對離別,納蘭只好化悲痛為安慰,來日方長,還有見面時。
「折殘楊柳應無數,趁離亭笛聲吹度。」儘管如此,還是不捨得離去,數不清送出了多遠路程,走過了幾座亭子,仍然不願離去。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終須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