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悶自剔殘燈,暗雨空庭①,瀟瀟已是不堪聽。那更西風偏著意,做盡秋聲②。
城柝已三更③,欲睡還醒,薄寒中夜掩銀屏④。曾染戒香⑤消俗念,怎又多情。
【註解】
①空庭:空蕩蕩的庭院。
②秋聲:秋風西起而草木凋零,蕭肅的聲音讓人動情傷感,所以古人將聲等稱為秋聲。
③城柝:城上巡夜時敲的木梆聲。柝,古時巡夜時所敲的木梆。
④銀屏:有銀飾的屏風。
⑤戒香:佛家受戒時所燃之香。
【典評】
獨守孤燈,秋夜空庭,聽著風雨的瀟瀟聲,令人心生悲愁,那西風偏偏又在這時送來了秋聲,似乎故意要加重愁人的憂愁。柝聲傳來,已至三更,寒冷逼人,所以掩緊了屏風。本來告誡自己要遠離俗世紅塵,現在卻為情所困不可自拔。
「悶自剔殘燈」,使人聯想納蘭是個親近的人,獨坐在燈前,百無寂寥,只好面對著殘燈,自娛自樂。儘管他性情憂鬱,可骨子中卻有一種讓人喜愛的因子。開篇一句正是其心情悲愁,無處排解的無奈寫照。
到了「暗雨空庭,瀟瀟已是不堪聽」,可見詞人已經痛到極致,風雨瀟瀟落下,清冷的空氣,讓人瑟瑟發抖,而且那風雨聲是那麼不堪入耳,好像都是刺在心頭的針似的,令人無法承受。
「那更西風偏著意,做盡秋聲。」秋風不解風情,偏要吹得不歇,把悲凄的秋意刮遍人心。在納蘭的詞里,有許多悲傷欲絕的詞,非常凄切,所謂「觀之不忍卒讀」,字字句句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城柝已三更,欲睡還醒」,已是三更天,可自己無法成眠。納蘭在死寂的夜色里,看著天色漸漸明朗,眼看著朝陽就要升起來了,可自己仍然似醒非醒,似睡非睡地困頓著。
這綿綿無期的愁緒使納蘭自己的心中都產生了嘲諷之意,他暗嘆道:「曾染戒香消俗念,怎又多情。」以此收尾,無須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為自己的悲凄開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