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 贈梁汾①
德②也狂生③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④。有酒惟澆趙州土⑤,誰會成生此意?不通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⑥,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沈醉。且由他、蛾眉謠諑⑦,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⑧。一日心期千劫在⑨,後身緣、恐結他生里。然諾重,君須記。
【註解】
①梁汾:就是顧貞觀。
②德:指作者自己。
③狂生:納蘭性德自指,納蘭原名成德。
④京國:京都。烏衣門第:指名門望族。
⑤趙州土:平原君好喜歡養士,死後儘管沒有葬在趙州,但因為他是趙國公子,又是趙相,所以稱他的墓為「趙州土」。
⑥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間,青眼看人表示對人的喜愛、重視、尊重。據說晉阮籍能作「青白眼」,見愚俗的人為白眼,見高雅之士,以及和自己意氣相投的人就為青眼。
⑦謠諑:造謠中傷。
⑧翻悔:對先前承諾的事情感到後悔而不承認。
⑨千劫:佛教用語,指曠遠的時間和無數的生滅成敗,現多指無窮災難。
【典評】
該詞是納蘭和顧貞觀認識之初的題贈作品,表明了真摯的友誼,顧貞觀在這首詞的後記里寫道:「歲丙辰,容若年二十有二,乃一見即恨識余之晚,閱數日,填此曲為余題照。」
詞一開頭,納蘭就這樣寫:「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自稱「狂生」以消除友人的疑慮,讓他不至於由於身份、地位上的不同而不敢和自己接近,且納蘭還以「偶然間」三個字來說明自己現在所得到的榮華富貴實是「偶然」,話外之音是盼望望出身貧困的顧貞觀能夠懂得他,像常人那樣對待他。
接著納蘭化用李賀《浩歌》「買絲綉作平原君,有酒惟澆趙州土」詩句,深一層表明白己敬仰平原君的人格,且有平原君一樣禮賢下士、喜歡交友的品行,然而納蘭覺得並沒有人能夠懂得自己的這一番苦心,所以發出「誰會成生此意」的感嘆,這裡面所顯出寂寞情懷,也就不言自明了。
寫到這裡,納蘭的筆鋒忽然一折,「不通道、竟逢知己」,正在納蘭深深感到知音難尋時,沒想到竟然碰上了顧貞觀,「不信」和「竟」的連用,表現出納蘭突然得到知己后的欣喜之情。接著,納蘭就寫兩人相見時的情景。用了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是說自己和顧貞觀互相器重。
上片末句用景結尾,那一晚,月華似水,照亮晴空,這不只寓意著兩人純潔的友情,也創造了一種高潔的意境。
下片第一句中的「沈醉」,說明納蘭要與顧貞觀一醉方休,甚至要醉得失去知覺。這樣做的原因,一是為了「酒逢知己乾杯少」,二是為了「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
在此,納蘭撫慰顧貞觀不要在意小人的造謠中傷(顧貞觀三年前曾受人陷害而丟了官職)。進而想到了自身,「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納蘭覺得,在這個混濁的社會裡,自身的顯完全不值得一說,只需用冷笑對待就可以了,這也就照應了上片的「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正是由於對有錢有勢的蔑視與對生活實際的不滿,納蘭才會有了「尋思起、從頭翻悔」的念頭。
「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里」,納蘭對顧貞觀鄭重地允諾:我們一日心期相許,成為知己,就是遭到千般磨難,友情也會長久存在的,只希望來生我們還有結交的因緣。末句「然諾重,君須記」,承接前兩句的意思,納蘭表明自己必定會信守承諾,永遠記得今天的誓言,完全看出兩人友誼的深厚和生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