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兒媚
林下閨房世罕儔,偕隱足風流①。今來忍見②,鶴孤華表,人遠羅浮。
中年定不禁哀樂,其奈憶曾游。浣花微雨,采菱斜日,欲去還留。
【註解】
①偕隱:又同隱居,詩詞中經常指夫婦一起回歸故鄉。
②忍:同「認」,指「認識」。
【典評】
納蘭的作品中寫田園之趣的不少,嚮往隱居的心常有表述,基本都與與友人相關。
由於家族的關係,納蘭從小就接受正統的滿人教育,所以在優越的家庭條件之下,必然服從長輩的安排,理所當然地過著被安排好的生活。然而偏偏這才子生性多情,喜好結交江南之土,因而,在結交中必然為友人所同化。可是,同是吟詩作詞之人,為何友人如此放蕩不羈,自己心中卻百般糾結?於是一片讚美之詞中,就必然能讀出納蘭對這種生活羨慕之情。
文首的「林下」二字,原指高士們的山林田野的隱居之處,之後被理解為讚美婦女的「林下風氣」。
后一句,頻繁得用典。先是用「忍見」,「忍」字同「認」,有「夫國之疑二三子,莫忍老臣」的說法。之後描述夫妻的隱居生活,又說鶴孤華表,即取用鶴生性孤高的特點,托物寄情,在詞中意為遠隔塵世,幽居在這裝飾清雅別緻的房子里。
納蘭的心聲,如此地誠懇:現在親眼目睹你們的隱居仙境,風景秀美,你們住在這精緻華美的房子里,遠離凡塵的浮名,舒適安寧,確實令人羨慕。
下闋之言,更加充溢了讚美之情,說到這自然美景,肯定會常常回想這美好的感覺。「浣花」、「微雨」、「采菱」、「斜日」,這些剪影都是生動的景色,組合成田園安樂詳和的美好樂土的樣子。最後作者發出感嘆:「欲去還留」。這耕種的愉悅和超然之意,實在叫人嫉妒不已,也就是說怎樣都看不夠那小橋流水。
納蘭這首詞,從表面上看,很像是首饋贈之作。寫給隱居的友人,讚揚他對生活的田園之情。其實在字句之間,納蘭也表達了對退隱塵世,隱居林下生活的渴望,也無意傾吐了對理想生活的追求。不貪心的納蘭,也許只求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一方凈土,他就已經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