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
烏絲畫作迴文紙①,香煤暗蝕藏頭字②。箏雁十三雙,輸他作一行③。
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憶。索性不還家,落殘紅杏花④。
【註解】
①迴文:意指迴文形詩句,本詞中指有相思之意的詩。
②香煤:一種古時女子使用的化妝材料,亦可用來指有香味的煙。暗蝕:蝕,侵蝕,受損。詞中有香煙慢慢散開的意思。藏頭字:詩文的一種格式,每一句的頭一個字為所要說的話。
③箏雁:傾斜的柱子。因形如大雁,故有此稱法。輸他:詞中指在言語上讓於人。
④落殘:凋落而殘缺。
【典評】
這是一首寫於康熙十六年秋天的詞,當時,納蘭的妻子盧氏剛去逝一百天。
全詞分為上下兩片。其上片為對景物的描寫。第一句中的「烏絲」意指烏絲欄。唐代大學士李肇在他的《唐國史補》中曾寫過:「宋毫間,有織成界道絹素,謂之烏絲欄、朱絲欄。」這樣的迴文開的詩,迴文是一種有趣味和暗意的詩歌寫作方法,在這首詞中用來代稱相思不絕、首尾相連的句子。
後半句為「香煤暗蝕藏頭字」,本詞把帶香味的墨汁稱為「香煤」。宋代張先在《宴春台慢·東都春日李閣使席上》中寫過:「金猊夜暖,羅衣暗香煤。」的句子。其中暗蝕就是墨跡慢慢地把一些重要的語句蓋住。明代王彥泓(次回)也有「袖香暗蝕字依微」的詩句,詞中的「藏頭字」,意指用藏頭格式寫的詩。
詞人面對著一封書信,上面多情的句子是那樣纏綿。墨汁在慢慢擴散,覆蓋掉了信紙上的一些字,經過細看,才發覺那幾個字竟是整首詩中最重要的,那是來自內心深處的字。墨汁浸染了字跡,也浸染了我的心境。往事如煙,剎那間便又重回到心上。想把目光從上面移走,站起來去彈古箏,以便轉移這突然的情緒,但面前那十三根細柱整齊地排成一行,像遠去的大雁,像遠去的思情,算了,就這樣吧,就讓它一對對一行行地縈繞心頭吧。
在這一片中,詞人的描寫手法比較巧妙,相思在心頭盤繞,欲借筆墨抒發,卻又被擴散的墨汁把那幾個拔動心弦的字遮蓋。相思不能揮去,而几上的古箏卻又不能彈響,心中有苦,苦不能言。無言的寂寞直入人心。
在下一片中,詞人把愛妻和他曾經的別離移到了他當時所獨居的環境中。
「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憶」,前年分別的時候,心中不舍之情還在壓抑之中,還可以說出不要想念之話,而到了現在,卻總也不能束縛內心的思緒。夜已深,人未眠,心中苦,向誰訴?
離開了家,就不要回去了。屋中全是她的身影,全是她帶來的刻骨的痛。讓我無法成眠,無法呼吸。但獨自在外面,秋天的落花,凋落的相思,更令人不能忘記。何處無相思,何處沒有你?
真是凄涼之苦澀,無人可傾訴。雖然他的妻子盧氏離開僅僅三個月,但這三個月,卻更勝於蘇東坡所言的「十年生死兩茫茫」。
這首詞就像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著墨處,情如深不見底的大海;留白處,天地一片空虛。詞人就站在這一幅畫中,看秋風搖落殘花,聽時空傳來的細語。納蘭的愛妻走了,獨留下他一人面對寂寥的時光。愛無駐,意難平。
納蘭的這首詞,心中之愛意並沒有道盡,但留給讀者的感覺,卻綿綿不絕,回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