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十里湖光載酒游,青簾低映白蘋洲①。西風聽徹采菱謳②。
沙岸有時雙袖擁,畫船何處一竿收③。歸來無語晚妝樓。
【註解】
①青簾:古時酒館掛在門口的幌子,大多用青布做成。白蘋洲:泛指開滿白色花朵的沙洲。
唐李益《柳楊送客》詩:「青楓江畔白蘋洲,楚客傷離不待秋。」
②采菱謳:樂府清商曲名,又叫作《采菱曲》、《采菱歌》。
③一竿:宋時京師買妄,一妄需五千錢,每五千錢名為「一竿」。李煜《漁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儂有幾人。」因此這裡的「一竿」也可指漁人。
【典評】
歷史上的文人詞句都有自己的風格。納蘭詞可謂是情景交融,渾然天成。讀罷這一首詞,眼睛看到的都是詩情畫意,心中無限美好。
歷代文人有有過許多寫景佳作,納蘭依然寫景卻並未使人有雷同之感。這首詞清新雅緻,勾勒了一幅生動而貼切的秦淮夜景。朱自清曾經用輕柔的筆觸描繪夜秦淮淮:「醉不以澀味的酒,以微漾著,輕暈著的夜的風華。不是什麼欣悅,不是什麼慰藉,只感到一種怪陌生,怪異樣的朦朧。朦朧之中似乎胎孕著一個如花的笑——這麼淡,那麼淡的倩笑。淡到已不可說,已不可擬,且已不可想;但我們終久是眩暈在它離合的神光之下的……」小舟、湖面、沙堤、酒家、美人、燈火這些意象構成了人間的萬千之美。想來納蘭之心也是這樣。對於生活來說,這些田園樂趣已經足夠。
讀一首描寫景色的詞,竟能之般歡快,納蘭之心,瞭然於世。細細品味,好像親眼看見了他的音容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