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題岳陽樓①圖
落日與湖水,終古岳陽城。登臨半是遷客②,歷曆數題名。欲問遺蹤何處,但見微波木葉③,幾簇打魚罾④。多少別離恨,哀雁下前汀⑤。
忽宜雨,旋宜月,更宜晴。人間無數金碧⑥,未許著空明⑦。澹墨生綃譜就,待倩橫拖一筆,帶出九疑⑧青。彷彿瀟湘夜,鼓瑟舊精靈⑨。
【註解】
①岳陽樓:湖南嶽陽城西門的古城樓。主樓共三層,古今之名勝。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李商隱均有詩詠岳陽樓。宋慶曆五年,滕子京被貶岳陽后重修,范仲淹撰《岳陽樓記》,岳陽樓更加有名。
②遷客:被貶的官員。
③微波:小波紋。木葉:指樹葉。
④魚罾:即漁網。
⑤汀:水邊的平地
⑥金碧:金黃與碧綠的顏色,這裡指山水畫。
⑦空明:空曠澄澈。
⑧九疑:又叫「九嶷」,山名,在湖南寧遠南。
⑨精靈,指湘靈。
【典評】
岳陽樓,自古為歷代文人墨客所鍾愛,范文正公的一篇《岳陽樓記》,更使得洞庭湖畔那座古城樓名垂千古。
這一首《水調歌頭》是納蘭為一幅以岳陽樓為主題的圖畫所做的題詞,詞中盛讚圖畫;感嘆人事:自古以來,岳陽樓的落日和湖水便是岳陽城之名勝。登上這裡的有一大部分是那些被貶的官員,他們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名篇。然而他們的蹤跡現在已經無從尋找,能看到的只剩下洞庭湖湖面上的微波和凋零的樹葉,以及幾處橫放的漁網。塵世間充滿離愁別恨,就像是那些飛下孤洲的哀鳴的大雁。不管是風雨還是晴空,或者明月與暮靄,皆是風情獨具。人世間哪有一幅山水畫能及得上它的澄澈與空明。絹只是生絹,墨只不過淡墨,只是因為橫向拖出那一筆的巧妙,便能呈現出九疑山那青青的風貌神采,就好像在這朦朧的月色之中,湘神正在彈琴鼓瑟,餘音裊衾。全詞一反通常上景下情之常態,用筆靈動、一氣呵成,圖中景與胸中意交織融會,鬼斧神工,詩情畫意,融合處不著一絲雕琢痕迹,可謂題畫詩中不可多得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