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
冷香縈遍紅橋夢①,夢覺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別後誰能鼓,腸斷天涯。暗損韶華②,一縷茶煙透碧紗③。
【註解】
①冷香:清香。紅橋:橋名,在江蘇揚州,明崇禎時建,為揚州遊覽勝地之一。
②韶華:美好的光陰,比喻青年時期。
③碧紗:綠紗燈罩。
【典評】
這首詞講述的是心愛的女子離開后的鬱悶情緒。情景交融,虛實相間,描繪出了一幅與現實脫離的畫面。
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抒情中又有唯美的景物描寫,寫景時婉轉回宕,寫情時黯然神傷。全詞的宗旨在於傷離念遠,在夢裡和她約在紅橋之上相見,那時到處瀰漫著清香,夢醒時,耳畔卻傳來了胡笳的嗚咽鳴聲。家裡的月亮掛在桃花枝上,樹下一片疏朗的影子,風雨將停,正是春寒料峭時。分別後,如今傷心人已在天涯之外了,還有誰再來彈奏箜篌呢?韶華已逝,如同一縷輕煙滲過碧紗似的令人無法覺察。
「冷香縈遍紅橋夢,夢覺城笳。」開篇描寫了春天的夜晚,「冷香」、「縈遍」,將春夜渲染得十分凄冷,此處的紅橋是指有著紅色欄杆的橋。
此處「冷香」與「雨歇春寒」有著緊密聯繫。古時的文人墨客都熱衷於呤詠雨水,表黯然哀愁之意。月色下的桃花,雨後的春寒料峭,納蘭選用的這些意境都有著無限傷人的悲愁,他用「縈遍」二字去描寫桃花的濃厚香氣,在夢裡都可以聞見,而在下片,他卻用了「箜篌別後誰能鼓,腸斷天涯。」一句,承接上片,從景象過渡到了思念。
自從分別,再無人來彈奏箜篌,睹物思人,不禁讓人柔腸寸斷。辛棄疾的《滿江紅》中也寫道:「人去后,吹簫聲斷,倚樓人獨。」失去知己,哪怕音樂再美妙動聽,也沒人明白不懂欣賞,不免寂寥落寞。
納蘭用白描的手法去描寫春景,簡練而貼切。夜色正濃時,無處可躲的相思將寂寥春夜烘托得更加悲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