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
白衣裳憑朱闌立①,涼月趖西②。點鬢霜微,歲晏知君歸不歸③?
殘更目斷傳書雁,尺素還稀④。一味相思,準擬相看似舊時⑤。
【註解】
①朱闌:朱,紅色;朱闌指紅色的圍欄。
②涼月:這裡指秋天氣溫開始轉涼,月亮在天空好像也變涼了。起西:向著西邊落下。
③歲晏:歲末。指一年的既將結束盡的時候。」
④尺素:一尺左右,寫字用的白色絹。也指短的書信。
⑤準擬:預料和像想。
【典評】
秋日的天氣開始轉涼了,風漸漸凄涼起來,人也開始思考一些往日的事物。
記憶中,朋友還穿著白色的長衫靠在紅色的欄杆旁,秋月帶著涼涼的氣息向西落去,思緒也同那潔白的月亮一樣,慢慢地沉落。思念越來越深,納蘭的鬢角已經有了點點的花白,心緒也開始亂了起來。一年馬上就要過去了,不知道那些老朋友們還回沒回來。在一聲聲的自問中,不知不覺,眼角開始潮濕。測量時間的更漏快流盡了,他的目光也將望到天邊,每天都在盼望著看到傳遞書信的大雁,而書信卻一真沒有送來。只能這樣思念下去,想像著同老朋友們相見時的情景。
很容易地可以看到,這是一首在歲末懷念友人之作。懷念的人是誰,卻有多很猜測。是長時間沒有見面的初戀,還是已經去世的妻子,或者是他的紅顏知己,又或者是他的摯友呢?讀這五味俱全的思念之作,令人心生澀味。
細讀這首詞,也頗有一番意味,納蘭是個善於用典的詞人。在這首短詞中,他巧妙地用了前人的句子。
在詞的上片,頭一句就是取自明代王彥泓的《寒詞》。原文為:從來國色玉光寒,晝視常疑月下看。況復此宵兼雪月,白衣裳憑赤欄千。
在詞的下片中,又借用大雁來抒發苦苦等待書信的相思之情。大雁在這裡也有典可查,比如在《漢書·蘇武傳》中就有。書中寫蘇武出使匈奴的時候,曾被扣留在匈奴十九年,後來漢使者對匈奴單于說,漢天子在林苑打獵的時侯,射落一隻大雁,其腳上系有帛書,上面寫著蘇武現在匈奴的一個地方,就這樣,匈奴單于便放了蘇武,讓其回到了漢朝。大雁是一種候鳥,每年到了秋天的時候,便要飛到南方過冬,當時的通信不發達,古人了解這個習性后,便利用大雁來傳送書信。因此就有了鴻雁傳書之說,而「大雁」這個意象也在詩文詞章中蔓延起來。文人對雁的書寫,就是用以表達對家鄉親人的之思。
在詞的結尾,最後一句是引用了宋時晏幾道《採桑子》中的意象,原文為:「秋來更覺銷魂苦,小字還稀。坐想行思,怎得相看似舊時。」秋天到來,敗落的景象令人心生銷魂之苦,這苦深,這思切,直叫人心緒煩亂,坐卧不寧。總也無法逃開這雜亂的回憶和對友人的相思。舊時光一去不返,懷念所帶來的痛楚,無法擺脫。但怎樣才能回到往日,不再為這漸行漸的時光而傷懷嘆息呢?只怕時光匆匆的腳步聽不見來自他心底好似痴狂的吶喊,讓他真的可以穿梭時空,回到過去吧。
這首詞納蘭寫得非常清婉。秋景的靜美,讀之真實而形象。彷彿如確能夠見到納蘭身穿秋季的長衫佇立窗前,看西沉的月色,盼大雁送來故鄉的書信。讀來令人痛心,也倍覺孤楚。天下間,苦情之人很多,這樣日日夜夜的痴心思念,連洪水也不能沖走。凄涼之中,更讓人落汨。世事如風,離去的人,穿越了歲月的洪荒,早已已不在眼前。也只能憑藉回憶——彷彿你還站在原來的地方,硃紅色的圍欄還有,那些事情還有繼續,我看到的你,一點都沒有改變,我們的情友也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