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群星殺到4
在現代的城市尋找古人的蹤跡,顯得有些迷茫。打聽李廣墓在哪,許多出租車司機都不知道。看著他們連連搖擺的腦袋,才知道,李廣這個名字早已與這個城市不相幹了。連找了幾個人,才有個中年司機說他小時候去過,不知還有沒有了。我隻得承諾來回都搭他的車,而且隨便他找,於是他痛快地打開車門。車子走過一條又一條街,最後上了一座橋,向城市邊緣的山坡爬去。拐了幾彎,進了一個到處是雜院的居民區,我正疑惑著,司機說了聲找到了,車子在一所小學校門口停下,門口掛了塊牌子,字跡早已模糊,依稀是2元/人。由傳達室收取,由於當天休息,校園裏靜悄悄的一個人也沒有,我和司機徑直進去也。真是太好了,每人省了2元錢。
這是所希望小學般的院落,條件十分簡陋,低矮單薄的校舍就擠在不遠的土牆邊,中間是一小塊黃泥操場,我們環顧四周,終於在小操場對麵一棵老槐樹下麵,發現了李廣墓,墓的風格與南京東郊民國年間的墓很相似,看了墓碑,才知道清末重修過,半拱型石砌的墓主體有一人多高,立在墓前在石碑大約有三米。我默默走了一周,無法把自己的感覺與近二千年前的漢代聯係在一起,唯有碑上“漢將軍李廣墓”的字樣,幽幽地暗示著墓主人金戈鐵馬坎坷不平的一生,也許我的到來是想打破時光的阻隔,找一個與這位古人最近的距離點,隻是斯人已逝,空餘悵惘,這種悵惘在這裏感受得更濃烈罷了。
稠密的樹蔭遮蔽於墓地上,在夏日燥熱的黃土高原上顯得格外清涼幽靜,對戎馬一生、飽經磨難的靈魂來說不失為一個安妥的歸宿地。李廣隴西成紀人,天水地處漢代西部邊疆,他自刎後,可能就地安葬了。此地不遠就是戈壁荒漠。
遙想當年,大漠飛沙,長河落日,縱橫馳騁,彎弓射虜,將軍智勇無雙的英姿,讓人歎喟不已。人曾言:“李廣才氣,天下無雙”,其威名早已遍及朝野,但他的一生並不是很順。漢文帝曰“子不遇時”。真不遇時嗎?其正值劉徹當政,國力日盛,開始北擊匈奴,擴張疆土,一改文帝時的堅忍、避讓。“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積厚的實力終於讓劉徹有了顯耀的機會。
然李廣一生大小七十餘戰,從沒帶兵過萬,手下又俱是老弱殘兵,其受用程度可見一斑。那麽李廣無才,非也,武帝不識其才,亦非也。李廣以良家子從軍,曆任武騎常侍,隴西都尉,至郎中令,精於騎射,智勇善戰,每到危急時必有奇謀,常轉危為安,死地而後生,且治軍簡約,與部下甘苦與共,兵將皆樂為其效死命,仍上將之才也。
顯而易見是武帝知其才而不信任、不重用。具體為何呢?世人知道的最多一個理由是,衛青、霍去病與劉徹有親而得寵,對於李廣的遭遇來說是個決定性的因素,但這決不致於他最終自殺的結局。那讓我們從頭看看李廣一生的經曆和言行,或許能找到他命運的一些答案。
李廣年青時“衝陷折關及格猛獸”且勇而有略,才氣無雙,這“略、才”指的是軍事、戰術上的,並非說其待人處世上的。為什麽這樣說,請看,當李廣數次以少擊多,偶爾被擒,又恃其膽略單騎逃返,卻“當斬,贖為庶人”;擊左賢王,四千對四萬“軍幾沒,罷歸”“功自如,無賞”;直到最後一次,從大將軍衛青出塞,以步卒弱旅接敵,失去向導,迷路,終因恥於對峙刀筆吏而自殺。
從這幾點分析,能看出上司對李廣是非常冷峻而苛刻的,沒有一點體諒、愛護的表示。說明李廣與上層的關係很一般,甚至可以說上層領導隱隱有一絲嫌棄他。武帝曾說他“數奇”,就證實了這一點。
司馬遷在史記中描述,“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也暗示了他的性格特征。看來李廣愛護下屬卻不會與同僚相處,不擅長於官場上的人情世故、利益關係。也有可能是專注軍事而不屑於和刀筆吏應酬。
從現在的眼光看,李廣是個不善言談的技術型人才。而漢武帝卻是一個偏寵親親的人,當時朝野上下的風氣自然受到影響,“大將軍青欲使敖與俱當單於”,臨戰時,衛青把立功的機會讓給親信,令李廣作側翼,就是一個例子。
這種環境下,李廣的境況可想而知。且正當國力強盛,劉徹用人的餘地又很大,李廣更沒有機會了。處如在嶽飛的時代,李廣或許還會有擔當重任統兵數萬的可能,當然會不會有嶽飛的下場,另當別論。
於是在李廣的一生中,公事公辦,這看似公正的幌子,卻為他帶來無數次不公平的結果,其本質也是不合理的。然而就在官場上沒有背景和朋黨的情況下,李廣卻因小事而報複區區一個霸陵尉,更證明這人沒有什麽政治遠見,沒有深謀遠慮的心機,從沒反思過自己的境況。他最終不被封侯,卻言“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這句無奈的話更加重了他一生的悲劇色彩。雖然他愛護下屬和百姓,後世得到了應有的名聲,卻無法彌補性格缺憾帶來的個人遭遇。“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李廣的遭遇,正映襯著這話的正確性。
想想三國的關羽,也是體恤士卒而傲慢公卿的人,李廣卻是沒有劉備那樣的大哥的。其結果往往是得勢不得名不得實。可是悲劇並沒有因李廣的自殺結束,這種耿直、質樸、有血性卻又缺乏城府的性格貫穿了李廣後麵幾代人身上,弟李蔡不對獄,自殺;子當戶為天子而擊走韓嫣;子李敢為報父仇,而被霍去病借遊獵而暗殺於甘泉宮;孫李陵從貳師將軍李廣利帶五千兵卒抵擋單於八萬,且又是救兵不到。這時,上代人的慘遇終於在李陵身上起了反應,他沒有再回去重複“當死,贖為庶人”、“不對獄、自殺”的情節,而是不加深慮的降了。
悲劇終於有了結局,“漢聞,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後,李氏名敗,而隴西之士居門下者皆為恥焉”。才氣與耿直換得苛刻的公正,朝野的鄙視和冷漠終於得到萬民的響應而共棄之。李氏的安慰在哪裏,在敵人匈奴那邊。“單於素聞其家聲,及戰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沒有文化沉積的民族收留了沒有城府的壯士,這絕對是再合理不過的結果了。
一個國家民族的強盛可以不需要李廣之輩,但這絕不是這個民族的榮耀,容納不下耿直與質樸的民族,不僅失去了淳厚,也失去了博大的胸懷。漢文明在進步,文化在繁榮,一直繁榮到五胡亂華,一直進步到蒙古人的種族高壓,一直昌盛到清軍的圈地跑馬。強悍尚武和耿直真誠不隻屬於粗鄙的莽夫,文化什麽時候成了書齋裏的遊戲、文人顯示地位的裝飾,那麽就該到頭了。
不要怪一代雄主把文化當成了點綴,請看末世的帝王有幾個是好漢。不過漢民族畢竟是與眾不同的,畢竟文明的進步可以造就與之相適應的人才,既能征戰沙場、經世濟國又能周旋於廟堂之上的還是大有人在。唐代的李泌不是來去自如、適時而進嗎,郭子儀不是享福而終了嗎,明代劉基不是安然而退了嗎,晚清的曾國藩不是名成一代大儒,善始善終了。然而他們過於世故老道,沒有了李廣們血性男兒的氣概,那是一個民族的青春朝氣所在,丟棄了將失去鋒銳,失去衝鋒陷陣的勇士,多了揚州城頭麵對清兵跳城自殺的懦夫。李陵不是孤單的,還有後來同樣碰死在他碑上的楊繼業。李廣不是孤單的,還有現在他墳瑩旁朗朗讀書的孩童,不善言辭的將軍是愛士卒百姓的,在這純真的孩子中間或許能找到同樣質樸的交流與安慰。
茂盛的技葉間漏下點點斑駁的陽光,映得遊人的腳步也顯得有點破碎,山坡下的城市依舊喧鬧忙碌、車水馬龍,泛起的煙塵渺渺地飄蕩在黃土高原上,仿佛這遠古逝去的情節,淡淡地彌漫開,消失於人間,卻融入了蒼天厚土。“天上白雲飄蕩,地上人兒馬蹄忙。英雄的俠骨柔腸,你要去何方?”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憶李將軍轟轟烈烈的一生,筆者不禁遙想起另一位與他人生結局相類似的曆史人物,隻不過這位人物是為他殺而已。他同樣是一生才氣縱橫,智勇雙全,一生曆經七十六戰,竟然全勝八八六十四戰,其餘十二戰都是勝負兩平!他曾任魯將、魏國大將、西河郡守、楚國宛守、令尹(發yin音,not yi一,伊)等軍政要職。後來,他到了楚國,輔佐悼王變法,使楚由弱變強,以至“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威震諸侯,悼王死,此人遂被殺害,同樣是落得一個淒慘悲壯的結局,成為曆史上又一位壯烈英魂!
說了老半天,此人究竟是誰?實不相瞞,此人就是戰國時期的大軍事家、政治家吳起。他所著的《吳子》一書,堪與《孫子兵法》相媲美,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產生過極深遠的影響。因而曆代軍事家、將領和學者一向把它與《孫子兵法》並稱為“孫吳兵法”,奉為兵學經典。然而常言道:“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故此太史公司馬遷有語曰:“孫子籌策龐涓明矣,然不能早救患於被刑。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這是太史公對吳起的評價,而對於李廣將軍的評價則是:“《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你知不知道這是怎麽評價的李廣?
雙玉蘭堂,舊稱甘泉寺,在甘肅天水縣東南20公裏的甘泉鎮南街。據《秦州誌》載:“東南七十裏佛殿中有泉湧出”,“泉在廈前簷下,名曰春曉泉,東流入永川,其水極盛,旱不竭,冬不冰,士人引以灌田,作寺覆其上,號甘泉寺。”杜甫客居秦州賦名泉:“山頭到山下,鑿井不盡土。取共十方僧,香美勝牛乳。”泉清不濁,潺潺緩流,味甘而純。寺舊時已毀。現存側院,坐西向東,解放後立為雙玉蘭堂紀念館,西殿門上懸有齊白石書寫的“雙玉蘭堂”匾額。殿前左右兩棵玉蘭樹,相距5米,高18米,枝頭花開如白玉雕琢,高潔雅麗,盛開半月,相傳樹齡已一千二百多歲!好家夥!這麽能活!?快趕上“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矣!
石門,在甘肅天水縣城東南50公裏的隴南山區,兩峰對峙,形如門,故名。相傳有虎豹出沒,俗稱臥虎石。《秦州誌》載:“石門山東南百餘裏,其山壁立千仞,蒼翠欲滴。四周峭壁無徑,中通路若門,因號石門,蓋天險也。”陡岩峭壁,犬牙交錯,千奇百怪,林木藤蘿遮天蔽日。主峰上有明、清重修的真武祠、王母祠、三清殿、無量殿、玉皇殿和鍾樓,峰間架通仙橋亭,從山門登山,沿小徑盤旋10餘裏至山頂,北眺隴山、渭水,山環水繞,別有洞天。南望秦嶺起伏,峰巒深遠,煙波浩渺中的麥積山隱約可見,狀如雲海中島嶼。中秋夜,皓月仿佛從石門縫從石門中徐徐升起,變幻無窮。石門月夜,意趣盎然,為天水一景。
仙人崖,在甘肅天水縣城南約40公裏。以傳說有神仙出沒而得名,每到盛夏夜,火光從崖麵飛出,名曰仙人送燈。東西走向約3公裏,分為東庵、西庵、南庵、寶蓋山和獻珠山,麵山帶水,群峰環峙,清幽絕俗。其山腰藤蘿掩翳天然洞穴,奇形怪狀。西庵長約90米,深10多米,穴內起平台,建殿宇樓閣十四座其三十六間,可容萬人。東庵長約70米,深8米,內有明代建築蓮花寺,又名羅漢堂,塑佛、十八羅漢。側有僧房,左有高梯通蓮花洞,內鑿石蓮、石桌、石凳、石爐、石灶、石棋盤,塑披發仙人坐於石上,傳為劍客修煉之處。兩庵間,獻珠山孤峰突起,羊腸小道,曲折盤旋,至頂約80米,古柏茂密,野花幽香。頂峰前麵建有望雲樓,後麵建無量殿,旁有鍾樓,懸永樂鐵鍾一口。對麵突起一峰高約70米,四麵絕壁。山腰有南天門,上有燃燈閣,頂是玉皇閣。南庵殘存魏晚期影塑四身和宋代塑像及壁畫。野草蒙茸,奇花異樹,清幽險峻。壑中平曠處原有寺廟。泉湧清流,氣候宜人,為隴右林泉佳境。
麥積山石窟,在甘肅天水縣城東南約30公裏的山中。崛起一峰,高約150米,如農家積麥之狀,因有此名。據文獻記載,後秦時開鑿造像,創建佛寺。西魏文帝時,再修崖閣,重興寺宇,魏文帝皇後乙弗氏薨,鑿麥積崖為龕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間,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亡父造七佛閣。隋文帝曾建寶塔“敕葬神尼舍利”。山頂現存舍利塔為清代重建。曆代開窟造像在距山基20~30米、70~8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層層相迭,上下錯落,密如蜂房。唐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地震,崖麵中間塌沒,窟群分成東崖和西崖。現保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代沿窟一百九十四個,東崖五十四個,西崖一進四十個,泥塑像、石雕像七千餘身,壁畫1300多平方米。泥塑有高浮塑、圓塑、粘貼塑、壁塑四種。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端莊的佛,猶如頭上無冕旒的世俗帝王,側侍的菩薩、弟子,有的低眉含嫣,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可眉開眼笑,有的俊俏活潑,向人招手致意,還有聰慧虔誠的少年和天真的男女兒童形象。從高約16米的阿彌陀佛,到10餘厘米小的影塑,從神聖的佛到天王腳下“金角銀蹄”的牛犢,均精巧細膩,栩栩如生。把神人格化,生活氣息濃厚,令人感到親切,而不神秘。泥塑上彩而不重彩,被譽為塑像館。抬頭仰望,淩空飛棧。攀行其上,驚險陡峭,五代《玉堂閑話》雲:“其青雲之半,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翕千窟,雖自人力,疑是神功。”在群眾中有“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積木成山,拆木成功”的傳說。石窟形製完全按照中國民族建築形式開鑿,方型、平頂,前壁開門,兩側開龕的房屋建築為崖閣式。麥積山是秦嶺山脈西端的奇峰,冬暖夏涼,秋季細雨霏霏,雲霧繚繞,《廣輿記》譽為“秦地林泉之冠”,“麥積煙雨”為天水八景之首。登上高70多米的上七佛閣(俗稱散花樓),居高臨下,揚手撒花,花隨著旋氣流越飄越高。峰巒重迭,碧波如海,與藍天相接。解放後加以管理保護,使古老的藝術寶庫倍增光輝。
這就是天水四周的一些古跡名勝,早在一千多年之前,慕容天水已將它們遊曆殆遍。如今如今他又來到天水,卻是沒時間再一重溫這些景觀。因為他心裏知道,他這條回京之路險惡重重,必須盡快回京複命天子,哪裏還有閑情逸致?於是,他在一家名曰“天香酒樓”的客棧打點休息完畢,繼續縱馬南下。
約摸行有六十裏地光景,慕容天水正來到了麥積山下。
夕陽正在西下,山下寂靜無人,偶爾傳來的幾聲鳥叫,竟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覺!仿佛就會有什麽事要發生!
輕脆的馬鈴聲和蹄聲,在山穀懸崖間來回飄蕩,慕容天水頓覺一陣心情舒暢。他從小就很愛山!這山雖不是太高,但山青水秀,峰巒迭宕,蘊有千古文化,怎不令人喜愛?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來到這麥積山,可見其一斑。
穿過這片山穀,慕容天水便來到了那傳說有神仙出沒的地方——仙人崖!
“仙人崖?!多好聽的名字,可是這仙人又從何而來?”慕容天水一邊暗暗自語,一邊顛簸於馬上觀瞧著這裏的山光水色。那仙人崖上飛閃而出的點點星光,仿佛真有這“仙人送燈”一說哩!果然是天然神奇的景觀!隻是可望不可及矣!
慕容天水正在遙望之際,突然有一陣馬鈴聲的脆響從前方傳來。待他抬眼觀瞧,他隻見一位如花似玉的彩衣女子正騎著一匹紅馬衝他而來。
“哦拷!簡直是仙子下凡!”慕容天水不禁暗歎道:“在這清幽山穀、仙人崖下,能見到這般女子,真可謂是不虛此行!仙人崖果然顯靈了。”
慕容天水正想之間,那騎馬女子已風鈴而至,而且勒馬就停在他麵前。她不由用欣賞的目光觀瞧著這位少年白馬劍俠,問道:“公子大概是首次來到這仙人穀吧?”
“不!五年前我已來過這。五年後的今日又從這路過!”
“噢!原來你真是位過客。不然,這十裏八村的,是沒有人不認識我的。”
“既然你這麽出名,可否告知在下你的芳名?”
“當然可以!”這女子爽快答應,她的笑容更加迷人可愛,“不過你要先告訴我你是哪裏人,叫什麽名字?”
“哪裏人並不重要,因為遊俠劍客都是行走天下,四海為家。可以說無家,也可以說處處為家。我這樣說,你還需要問麽?”
“格格格!”這女子又不禁爽朗在笑了起來,道:“你真是個逍遙自在人!看得出,你是位武功不凡的劍客,很令人羨慕。那你叫什麽名字呢?”
“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很好聽的名字,給你說過之後,你一定會記住我!”
“是嗎?你說說看?”
“我叫慕容天水!”
“慕容天水!哇!果然很好聽!莫非你真是這天水人?”
“不!我已經說過,哪裏人並不重要,我隻不過是叫這個名字。這回你滿意了吧?”
“慕容天水!愛慕天下山水!嗯!好聽!我很喜歡!果然能讓我記住一輩子。你我真是有緣噯!”
“小姐!我已告訴了你我的姓名,該輪到你了。”
“你別急!我會遵守諾言的。其實,在這裏說話,我就是主人,而你是客人!”
“怎麽?難道你是這仙人穀的女主人?”
“你猜對了。我就是這仙人穀和仙人崖的主人,人們都叫我‘逍遙仙子’!”
“逍遙仙子!”慕容天水不禁心神一動,道:“以前曾有個‘逍遙浪子’宮明一遊,莫非你是他的妹妹?”
“絕對不是!我是天水人,仙人穀人,我姓呂名天翔。這回你總該明白了吧?”
“你是‘逍遙仙子’呂天翔,在下幸會!幸會在此能見到仙人穀的主人,希望有朝一日,我還能再見到你!”
“我也是!不過你既然從此經過,何不到我仙人崖上再作細談?”
“多謝仙子美意!在下還有要事在身,人生何處不相逢?告辭了!”
“慕容公子請多保重!希望你還會來到仙人穀——”
“逍遙仙子”的喊聲,傳遍了山穀,而慕容天水的快馬早已消失在山穀間。
“降神十二星陣!”
剛剛衝出仙人穀的慕容天水立馬又是耶無害,迎麵便碰到了相府殺手的“降神十二星陣”。耶無害勒馬凝視著這十二條星相殺手,至今他終於看清了這十二條殺手可惡的嘴臉。他們正是:龍殺手龍擺星、蛇殺手呂小龍、馬殺手趙附馬、羊殺手遊天洋(羊)、猴殺手武林猴、雞殺手金銀雞、狗殺手吳戌生、豬殺手朱國相、鼠殺手葉天鼠、牛殺手牛國華、虎殺手林鬥虎、兔殺手白玉兔。一個個的模樣是青麵獠牙、猙獰可畏,暗透著股股殺氣。
“哼!我曾經獨闖太行山十大陣法及太極十三劍,我就不相信,我會葬身在十二星陣!”耶無害暗想之間,他已慢慢將“太極宇宙無敵劍”拉開出鞘。
“流星閃動!”隻聽一聲吆喝,耶無害連人加馬已被團團圍住。“十二星陣”就像十二隻惡星在飛輪一般地轉動,直叫人眼花繚亂、暈頭轉向。相信各位都見過國民黨的十二角星,此時的境狀,就像那十二角星的齒輪一樣飛旋而動,令人無法接近!而被“十二星陣”圍困在核心的耶無害和白龍馬,就是他們所要降服的“神”!但是結果是怎樣呢?
“萬星攻心!”十二星陣又在興風作浪。
“我當如何對付這十二星陣?!”耶無害一邊警惕著周圈的一舉一動,一邊尋思著最好的應付辦法。
“萬——向——神——功——”耶無害突然一聲高喊,頓見他的身姿光茫萬道,飛飛閃閃到處是他的身影,直令“降神十二星”看得暈頭轉向、難辨真偽。
“鬥轉星移!星光燦爛!”十二星陣終於化險為夷,還是牢牢地控製著耶無害,讓他插翅難飛!
“要衝出這十二星陣,我必須殺出一個缺口!”耶無害想到這,他不由使出了堪稱“模擬大法”的“萬象神功!”
“萬——象——神——功——”就在耶無害炸喊的這一刹那,隻聽白龍馬一聲長鳴,揚蹄直衝向馬殺手趙附馬。說來也怪,馬殺手竟然驚慌至極、不知所措,一不留神,竟然疏於防犯,放馬而走。
刹那之間,耶無害猶若“金雞出籠”,飛馳東去。
這正是“打開金籠飛彩鳳,掣開鐵鏈走蛟龍。”“降神十二星”眼睜睜地看著耶無害逃脫“十二星陣”,風馳東去,他們那個後悔沮喪勁,就像泄了氣的球一樣,後悔不及,追之不及。
????????????????????????????????????????????????????????????????????????????????????????????
西京長安,近一兩個月來,武林各派屢屢前來,無非是在打聽耶無害的下落以圖誅殺。原因很簡單,耶無害護送契丹殺手阿裏耶庫爾回歸,而且耶無害也是暗中為契丹做事的契丹狗賊,他本名叫“耶律無害”。有的武林派別甚至直接找到天子程福貴,要求天子殺掉這條國中叛逆、以平天下武林之憤。天子程福貴當然心中有數,耶無害護送契丹殺手阿裏耶庫爾回歸是他與陳丞相謀化(劃)的一條“緩兵之計”,沒想到此計一行,耶無害竟背上了一層難以抹煞的黑鍋。但是他作為一國之君,又不好向天下武林作以澄清,便隻好勉強答應前來滋事的武林各派,等到耶無害一旦回歸京師,一定讓他與他們以江湖規矩了結此事。多日來的謠言蜚語,天子早已聽得不堪入目,前來尋殺耶無害的各派武林勢力,無不把他攪得心煩意亂。但是為了籠落住這一派派勢力為他闖江山、打天下,他還不得不這樣委曲求全、以安人心。
話說張開路、楚定芳和“五行大俠”一行七人一路快馬加鞭來到天水,為時已是九月十六日。他們尋找到在此等候的“降神十二星”,一問才知道耶無害業已衝破他們的“十二星陣”弛(馳)往京城。於是,這十九人立即出發奔向京城,繼續沿途散播謠言,鼓動武林各派去尋殺耶無害。
????????????????????????????????????????????????????????????????????????????????????????????
大散關。
此關在陝西寶雞縣南大散嶺上,屬於關中之關。大散關幹水、渭水縈流其間,山川之會,扼南北交通要道,為秦、蜀往來的咽喉,是曆代兵家必爭之地。秦國滅亡後,頂羽分關中之地為雍、塞、翟三國,故稱“三秦”。而她的“三秦四寨”中的“四寨”乃是指華山之東的潼關、陝西丹鳳縣城東的武關、蕭關和大散關。宋時金兵南下,侵犯陝川,宋將吳介、吳磷兄弟聚兵扼險於大散關固守,打敗金兵的多次進攻。特別是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吳氏弟兄與金兵在此進行了激烈的戰鬥,金兀術僅以身免。打得好!打得妙!後人為紀念吳氏兄弟,在關西修有吳公祠,祠內有吳氏弟兄像。關下豎有“古大散關”碑石一通。今川陝公路、寶成鐵路都從此穿過。
看到南宋初年大散關的大俠“吳氏雙兄”如此英勇抗擊大金國的入侵,說者在此插言一下這朝代更替情況,以資參照:北宋(960~1127年)抗遼(907~1125)與西夏(1032~1127,95年。西夏與北宋不同生不同姓,卻共亡,它為地方割據政權,先後與宋、遼、金對峙。其帝陵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山麓,陵區東西約4km,南北10 km。)與金;南宋(1127~1279)抗金(1115~1234)與元(1206~1368)。結果金滅遼和北宋,元滅金與大理、南宋,明滅元,清滅明,中華民國(1912~1949)滅大清,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1001~)滅中華民國。
各朝代存在年數(後數減前數的實數,若算其虛數要相應加上一年):五帝(約前26世紀初~約前22世紀末至約前21世紀初)>夏(約前22世紀末至約前21世紀初~約前17世紀初)>商(約前17世紀初~約前11世紀,600餘年。)>周(約前11世紀~前256年。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13王,都城鎬京今西安西南;東周前770~前256,514年。都城洛邑今洛陽。春秋前770~前476,296年;戰國前475~前221,254年。)這是按存世先後順序排列!
按存世先後順序排列:南朝宋(420~479,59年。8個皇帝。都城建康今南京。),南朝齊(479~502,23年。7個皇帝。都城建康今南京。),南朝梁(502~557,55年。4個皇帝。都城建康今南京。),南朝陳(557~589,32年。5個皇帝。都城建康今南京。);北朝東魏(534~550,16年。一個皇帝,都城鄴,今河北臨漳縣南近漳河的安陽。),北朝北齊(550~577,27年。4個皇帝2個主,都城鄴,今河北臨漳縣南近漳河的安陽。),西魏(535~556,21年。3個皇帝,都城長安。),北朝北周(557~581,24年。5個皇帝,都城長安。)。
按存世先後順序排列:後梁(907~923,16年。1祖1帝,都城汴梁~洛陽。),後唐(923~936,13年。2宗2帝,都城太原。),後晉(936~947,11年。1祖1帝,都城汴梁。),後漢(947~950,3年。1祖1帝,都城汴梁。),後周(951~960,9年。1祖1宗1帝,都城汴梁。);
吳國(902~937,35年。4個帝王,都城揚州。),前蜀(903~925,22年。2個帝王,都城成都。降後唐。),吳越(907~978,71年。5個帝王,都城杭州。),楚(907~951,44年。5個帝王,都城長沙。),閔(909~945,36年。6個帝王,都城福州。),南漢(917~971,54年。4個帝王。都城不知道。),荊南(924~963,39年。5個帝王。都城荊州。),後蜀(933~965,32年。2個帝王。都城成都。降宋。),南唐(938~975,27年。1祖1宗1帝,都城金陵。),北漢(951~979,28年。三個帝王。都城不知道。)。
吳(902-937)
帝王 年號 年數 元年幹支
楊行密 - 04 公元902 壬戌年
楊渥 - 03 公元907 丁卯年
楊隆演 - 11 公元909 己巳年
武義 03 公元919 己卯年
楊溥 順義 07 公元921 辛巳年
乾貞 03 公元927 丁亥年
太和 07 公元929 己醜年
天祚 03 公元935 乙未年
前蜀(903-925)
帝王 年號 年數 元年幹支
王建 - 05 公元903 癸亥年
武成 03 公元908 戊辰年
永平 05 公元911 辛未年
通正 01 公元916 丙子年
天漢 01 公元917 丁醜年
光天 01 公元918 戊寅年
王衍 乾德 07 公元919 己卯年
鹹康 01 公元925 乙酉年
吳越(907-978)
帝王 年號 年數 元年幹支
錢鏐 - 01 公元907 丁卯年
天寶 15 公元908 戊辰年
寶大 02 公元924 甲申年
寶正 07 公元926 丙戌年
錢元瓘 - 10 公元932 壬辰年
錢弘佐 - 06 公元941 辛醜年
錢弘徖 - 01 公元947 丁未年
錢俶 - 32 公元948 戊申年
楚(907-951)
帝王 年號 年數 元年幹支
馬殷 - 24 公元907 丁亥年
馬希聲 - 03 公元930 庚寅年
馬希範 - 15 公元932 壬辰年
馬希廣 - 04 公元947 丁未年
馬希萼 - 02 公元950 庚戌年
閩(909-945)
帝王 年號 年數 元年幹支
王審知 - 17 公元909 己巳年
王延翰 - 01 公元926 丙戌年
王延鈞 - 06 公元927 丁亥年
龍啟 02 公元933 癸巳年
永和 01 公元935 乙未年
王昶 通文 04 公元936 丙申年
王曦 永隆 05 公元939 己亥年
王延政 天德 03 公元943 癸卯年
南漢(917-971)
帝王 年號 年數 元年幹支
劉龑 乾亨 09 公元917 丁醜年
白龍 04 公元925 乙酉年
大有 15 公元928 戊子年
劉玢 光天 02 公元942 壬寅年
劉晟 應乾 01 公元943 癸卯年
乾和 16 公元934 癸卯年
劉鋹 大寶 03 公元958 戊午年
荊南(924-963)
帝王 年號 年數 元年幹支
高季興 - 05 公元924 甲申年
高從海 - 20 公元928 戊子年
高保融 - 12 公元948 戊申年
高寶勖 - 03 公元959 己未年
高保衝 - 02 公元962 壬戌年
後蜀(933-965)
帝王 年號 年數 元年幹支
孟知祥 - 01 公元933 癸巳年
明德 01 公元934 甲午年
孟昶 明德 04 公元934 甲午年
廣政 28 公元938 戊戌年
南唐(937-975)
帝王 年號 年數 元年幹支
李昇 升元 07 公元937 丁酉年
李璟 保大 15 公元943 癸卯年
中興 01 公元958 戊午年
交泰 01 公元958 戊午年
李煜 - 01 公元961 辛酉年
北漢(951-979)
帝王 年號 年數 元年幹支
劉旻 乾祐 04 公元951 辛亥年
劉鈞 乾祐 03 公元954 甲寅年
天會 12 公元957 丁巳年
劉繼元 天會 06 公元968 戊辰年
廣運 06 公元974 甲辰年
吐蕃(bō,字典中竟查不到這個讀音!電腦“全拚輸入法”中竟查到了這個讀音。629~846,217年。是進入青海、西藏的羌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權,與唐代有較長時間的密切聯係。),渤海國(698~925年,227年。是粟末勒歇建立的地方政權。它的墓葬沿襲高句麗傳統。),南詔國(748~937年,189年。以烏蠻蒙姓為國王、白蠻大姓為輔佐的地方政權,與唐朝有密切聯係,在現今尼泊爾、不丹、錫金一帶。),大理(937~1253,316年。繼南詔而立,白蠻大段氏所建。被蒙古滅掉。)
按存活時間長短排列:漢(前206~公元220,426年。西漢前206~公元25,231年。13帝1後1王莽。都城長安;東漢25~220,195年。13帝,都城洛陽。)>宋(960~1279,319年。北宋960~1127,167年。1祖8宗,都城開封;南宋1127~1279,152年。9宗,都城臨安今杭州。)>清(1616~1911,295年。3祖8宗一位愛新覺羅溥儀。定都北京。)>唐(618~907,289年。1祖1後18宗1哀帝,都城長安。)>明(1368~1644,276年。16個皇帝,都城應天~北京。)>遼(907~1125,218年。1祖7宗1帝,都城上京,陪都遼城今之北京。)>元(1206~1368,162年。2祖1監國2後10宗3帝,都城中都~大都~北平~北京。)>晉(265~420,155年。西晉265~317,52年。4個皇帝,都城洛陽;東晉317~420年,103年。11個皇帝,都城建康今南京。)>北魏(368~534,148年。2帝1王1高貴鄉公1帝,都城洛陽。)>金(1115~1234,119年。1祖7宗2王,都城會寧府~中都。)>三國吳(222~280,58年。1帝1王1帝1侯,都城建業今南京。)>三國魏(220~265,45年。)>三國蜀漢(221~263,42年。1帝1後主,都城成都。)>隋(581~618,37年。經曆3個皇帝,都城大興今西安後遷都洛陽。)>中華民國(1912~1949,37年。總統府南京。)>秦(前221~前206,15年。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滅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奏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紀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統一,稱始皇帝。)>太平天國(1851~1864,13年。都城金陵。)。至此暫停,後事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到此咱們再繞回來書歸正傳:此時此刻,耶無害正縱馬衝過神龍教弟子的圍追堵截,離開大散關直奔鳳翔府。時辰不大,他便越過鳳翔來到岐山縣境。
五丈原。
此地在今陝西岐山縣城南約20公裏處。高120餘米,麵積約12平方公裏。其西接麥裏河,東界石頭河,南臨棋盤山,北據渭水。形勢險要,可攻可守,為古代行軍布陣之地。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六出祁山,便駐兵於此。北端建有諸葛武侯祠,祠內有明、清楹聯匾額,詩詞碑碣多塊,獻殿牆壁嵌有清刻嶽飛書寫的前後《出師表》石碣四十方。
而就在這大丈原之上,耶無害縱馬穿行在少林八百羅漢的棍棒之間,一場阻擊耶無害的巨網又鋪天蓋地而來。然而,一代劍俠耶無害麵無懼色,劍不出鞘,這才是真正的大俠!縱橫馳騁,閃躲騰躍在馬鞍上下左右,很快便衝破封鎖直奔扶風縣境。
馬援墓。
此墓在陝西扶風縣城西約3.5公裏的伏波村。墓為圓椎形夯土堆,高約10米,直徑10米,墓前有清刻“漢伏波將軍墓”碑一通。馬援(公元前14~公元49年,63歲。)字文淵,東漢扶風茂陵人。新莽末為新城大尹(發yin音,,not yi一,伊),後依附割據隴西的隗囂,繼歸劉秀,參加攻隗囂的戰爭。建武十七年(41年)任伏波將軍,封新息侯。在進擊武陵“五溪蠻”時,病死軍中。成為東漢初期的一位英魂。
就在此處,耶無害衝破崆峒派弟子的封鎖直奔武功縣。
蘇武墓。
地處陝西武功縣舊縣城北1.5公裏武功鄉龍門村。為一圓形夯土堆,高約4米,南北約30米,東西20米。封土前有清康熙、乾隆和道光時的“漢典屬國”、“重修蘇武墓門”碑等數通。蘇武字子卿,西漢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漢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出使匈奴,被扣留,蘇武杖漢節於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長達十九年之久,始元六年(前81年),因匈奴與漢和好,始得回漢,官典屬國。
同樣,耶無害在蘇武墓塚旁邊衝過蓮花教教徒的阻擊,打馬直奔興平。
楊貴妃墓。
在今陝西興平縣馬嵬坡。楊貴妃,名玉環。唐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安祿山占據長安,玄宗倉皇出奔,途經馬嵬,六軍不進,殺死楊國忠,又迫玄宗賜死楊貴妃。至德二年(757年)玄宗密令中官將貴妃遷葬。墓為一陵園,麵積3000平方米,墓磚砌圓形,立“楊貴妃之墓”碑,大門橫書“唐楊氏貴妃之墓”七字。內有曆代名人遊後題詠碑刻,唐僖宗《幸蜀經馬嵬詩》:“馬崔楊柳綠依依,觀鸞輿幸蜀歸,泉下阿環應有語,這回休更罪楊妃。”還有林則徐《路經太真墓詩》:“六軍何事駐征驂,妾為君王死亦甘,拋得蛾眉安將士,人間從此重生男。”近年此墓修葺一新,環境幽雅寧靜,有空你可以去拜訪一下楊貴妃!
然而,此時此刻的耶無害正在貴妃的陵墓邊緣衝殺著紅花教教徒的圍追堵劫、直奔鹹陽,再過鹹陽,京師長安就要不遠了!
出乎意料,耶無害尚未馳出興平縣境,在漢武帝劉的茂陵又遭到榴花教教徒的圍堵劫擊。然而,耶無害依舊兵不血刃,閃展騰挪、打馬如風。他不願也不忍殺任何一名中原武士而致使中原武林界對他的誤解和仇恨深之又深,他中希望盡快衝破一個個的羅網進京向天子複命。但是,他沒有料到進京之路竟是這麽的艱難險阻,更沒有料到中原武林界又會有這麽多的人要取他性命。可想而知,他此次奉令護送阿裏耶庫爾回歸已讓他蒙上了多少不白之冤!又有何人會真正了解他此時此刻的心情?也罷!一不做,二不休!再艱難險惡的道路,他依然要不畏艱險奮勇前進,哪怕他會流盡“最後一滴血”!
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為漢武帝劉徹茂陵的陪葬墓之一,在茂陵東500米處。霍去病十八歲隨其舅父衛青出征匈奴,勇猛無比,曾先後六次出擊,打通河西走廊與西域之間的交通。但霍去病是個吉祥又不吉祥的名字,他雖名為去病,可在元狩六年,即公元前117年,英年早逝,病死軍中,年僅二十四歲。成為一名大漢英魂!“漢家自古出英魂”,於此可見一斑!就像此時此境本故事主男人公耶無害的大名一樣,也是一個吉祥又不吉祥的名字,雖名為無害,但他卻是遇到了千難萬害。他前進的道路之上,總是被人設下了坎坎坷坷和千難險阻。從茂陵一直延續至此,耶無害一直在榴花教教徒的沿途截擊中頂風前進。
有道是“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我們觀看著耶無害衝殺至此,既然留不下什麽名聲,那就應該好好記住霍去病這個英魂的名字,讓我們再好好看看這位漢家千古名將的土墓塚。
所謂霍去病墓是一座仿祁連山形狀的土塚,墓前陳列著的大型圓雕石刻,是漢武帝為了表彰霍去病的戰功而立的墓飾。計有馬踏匈奴、臥馬、躍馬、石人、人把熊、伏虎、臥牛、臥象、怪獸吞羊、野豬、蛙、蟾、魚等十四件。石刻題材新穎,生動逼真,反映了西漢時期社會的富庶和國家力量的強大。石刻雕刻手法簡練渾厚,保存也較完整。1978年在霍去病墓所在地建立茂陵博物館。
這就是霍去病墓的前前後後,但如今它卻成了耶無害縱馬衝殺的戰場。從茂陵開始,自西向東,耶無害先後衝殺過了霍去病墓、昭帝劉弗陵的平陵、成帝劉驁的延陵、平帝劉瞰的康陵、元帝劉奭的渭陵、哀帝劉欣的義陵、惠帝劉盈的安陵直至高祖劉邦的長陵和景帝劉啟的陽陵,一共是九陵一墓,都分布在渭河以北鹹陽北原,綿延約50公裏,基本上在一條直線上,共計遭到十大教眾的圍追堵劫。但耶無害決心要衝過黑暗奔向光明,這來自路途之中的強大阻力並沒有擋住他前進的鐵蹄,而且他至始至終沒有亮出“昆侖寶劍”而傷到任何一名中原武士。他的這一做法無不使前來堵截他的奇英而感到吃驚,他為什麽對接踵而至的劫殺義無反顧?為什麽在這九死一生的危難之際而始終劍不出鞘?他又為什麽不肯傷到任何一名前來堵截的中原武士?相形之下,他們豈不是有點欺人太甚而自慚形穢?也許這是耶無害命不該絕,在渭水北岸的高原邊緣,從雄偉隆起的劉幫(邦)的長陵開始,偏西為呂後塚,再西為惠帝劉盈的安陵,其東側為景帝劉啟的陽陵,這東西長達20公裏之內,土塚累累,劫殺不斷,但他憑著一匹快馬和敏捷的伸手,已將它們遠遠拋之於後,離開了鹹陽。
千裏不負有心人!九月十八日黃昏之前,耶無害終於回到京城。
他來到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失而複得的雄璧“萬寶玉”鄭重地送給了萬花公主,而他留下了公主送與他的雌璧“萬寶玉”,信守了他離開京城趕赴西域之前對公主曾有的承諾;第二件事,就是他在大明宮內靠近玄武北門的三清殿秘密晉見了天子:
“耶愛卿!你不負朕之所托,一路辛苦了。”
“皇上!臣使命完成,但是契丹國主已認出阿裏耶庫爾所帶去的是具假人頭,而且他在逃離之時已死在相府殺手之手。”
“嗯!這個朕已知道!”天子程福貴話剛說到這,猛聽到殿外又傳來了高呼——
“耶無害快出來!殺了耶無害!殺了耶無害!”
“耶愛卿!你聽到了沒有!朕可是日日能聽到這些叫聲!”
“臣在一路之上也聽到了,更經曆到了。隻不過那時我是無以論辯,直到現在,我看我還是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