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神龍入佛2
“老方丈!我佛常講‘六根俱淨,四大皆空’,要看破一切凡塵,達到‘無我’之境界。這第四種人,是不是達到了徹底空無的境界?”
“否也!‘四大皆空’所以說‘無我’,因為所謂的‘我’隻不過是地、水、火、風四種元素的暫時結合體,而人每時每刻都在‘脫胎換骨’,無論在‘身體’還是在‘思想’中根本找不到‘我’的影子,所以說‘無我’。但佛教講‘無我’並不是要人自暴自棄,而是要人不必要汲汲於名利的追求,不必與人斤斤計較利益得失,要以寬讓容忍處世待人。唯有有‘無我’的認識,才能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對義之所在,才能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老方丈!悟靜領悟了!佛教以‘無我’‘看破一切’為手段,去達到行俠仗義、除暴安良、造福天下的目的。因為如此一來,人就再也不會有名利枷鎖的羈絆,再也不會有患得患失的煩惱,而達到真正的自由自在和真如妙道。”
“善哉!禪宗力圖把佛性從彼岸世界拉回到每個人的內心,相信每個人總會得以‘頓悟’。人類的活動,世界一切的事事物物都是尋求解脫的‘妙道’,一切事物之中,無不體現著‘真如’妙境。所以禪宗說:‘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人心具有佛性,雖然說內外無求,但總不能內外無有地‘奪境奪人’,所以第四種人的觀點是錯誤的,其觀點也根本不是什麽空無觀。佛教相信,凡是在釋迦世尊的佛法中皈依信仰之人,到了彌勒世尊出佛的時候,也將同時出世、同聽說法,同受彌勒世尊的授予記——告知你將在何時成佛。”
“阿彌陀佛!”悟靜深有感觸地說道:“悟靜至今難以悟出彌勒世尊何日才可出世,但悟靜相信那一天必會來臨!”
“善哉!悟靜若此足矣!不過老衲要問你,你所念‘阿彌陀佛’,你可知念此聖號的意義?”
“知道!念一句彌陀聖號,能消八十億動生死重罪,得八十億微妙功德。”
“阿彌陀佛!有許多念佛之人,或因貪戀金銀財寶而落為守財鬼;或因迷戀妻子兒女而時墮為看家鬼;或因迷於墳墓美好**而淪為守屍鬼。如果欲往西方淨土,但又迷戀著娑婆世界不放,就如抱著岸上的木樁去搖櫓,再用多大的力船也不能前進,西方如何能得生?往生淨土,是憑阿彌陀佛偉大宏深的慈悲願力接引。惑業不淨,勢必迷戀著娑婆世界上的一切假相,佛雖來接引,但因心迷染業而不見佛,錯失往生良機。佛如天上之月、影現千江萬水,但汙水不見。念佛之人心不明淨,猶如汙水不能現月而不見佛。直至人終將死,也未能見佛,往生西方淨土之願遂化為烏有。所以,要往生西方淨土,非但要時時念誦彌陀聖號,更重要的還要空淨凡俗之心,消滅一切業心。”
“老方丈!隻要天天念佛,時時念佛,還怕什麽業不能消,罪不能除?”
“阿彌陀佛!業的真正含意(義),汝可知曉?”
“悟靜尚在瞢懂之中。”
“業是一個人的行動結果。當然,這行動結果就包含了一個人的言行和身行結果。不僅做壞事是業,做好事也是業。人一生中不知做了多少業,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偶爾做了點壞事,這是人之常情,在所難免。有時存心想做點好事,反而害了人,變為壞事;更或許做了壞事,自己一時還不知道。無量壽經說:‘縱是五逆十惡人,臨終遇善知識,為之開際,一心悔過,十念亦得往生。’所謂‘佛無妄語,經無虛言’,這五逆十惡之人,臨終十念、亦可往生,正說明我佛的寬宏慈懷,準許世人帶業往生。”
“老方丈!悟靜聽說人臨終往生的一刹那,隻見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前來接引,其它一無所見,還有什麽業不業之說?”
“阿彌陀佛!這恰是平時念佛的功夫消除了業根。也就是佛、菩薩的慈悲攝受力把業根清除幹淨。經中說:‘等覺菩薩尚有最後一分無明未盡’。這未盡的一分無明,正是‘業’。等覺菩薩尚有業在,又有誰能一生證悟到等覺菩薩?帶著未盡的餘業往生正是帶業往生。帶業往生並沒有錯,隻不過不要搞錯它的含意;不要誤以為念佛可以做壞事,橫豎都能帶業往生。下品往生淨土之人,心未空淨,還有處所,有生在,所以隻能往生凡聖居士。這‘凡’字正是指帶汪眾生。若是上品,生即無生,無生即生;一方即是十方,十方即是一方,淨穢不別,東西不分,心空意淨,而不見空淨,絕學無為而莫知無為,也就無所謂帶業不帶業。眾生從無始曠劫以來,迷而不覺,執相習深,積垢厚重。今雖深悟,但舊習卒難頓除,還須久久掃蕩打磨,方能夠將無明習障徹底消盡。”
“老方丈!在禪宗裏,開悟之人謂登初也,為見道位;在相宗為通達位,後麵還有從二地至十地之修道位與十地以上至佛果的究竟位。這須行者努力用功將無明障一分分除位,方能一位位地升將上去。誰能一生成辦,消盡無明,頓證佛果?”
“阿彌陀佛!剛才老衲已經說過,等覺菩薩尚有業在,誰又能消盡一切無明?我佛是允許世人帶業往生的。不僅如此,縱是五逆十惡之人臨終十念亦得往生,何況他人乎?所以說,我佛慈悲,準許人人帶業往生,修成正果。再者說,‘業’原是人無明妄動所致,今一旦醒悟,以真智慧光一照,不論現業、宿業都一時消殞。所謂心空業亡,故五逆十惡之人臨終十念也可以往生。這猶如一間暗室,不論關閉了多少年還是現在才封閉,一旦門啟窗開,或燭光點亮,黑暗馬上就消滅。但因封閉年久,黴臭之氣一時尚不能盡除,須待久久通風和慢慢的掃刷,揩抹,才能恢複舊觀。這一時未盡的黴臭之氣,就好象未盡之餘業,所以人要帶業往生,並非一定要消盡無明而頓證佛果。”
“老方丈!悟靜明白了。”
“嗯!可你不明白的,還多著呢!”
“老方丈!此話何意?”
“你總是張嘴老方丈,閉嘴老方丈,汝可知這方丈之意?”
“啟稟老方丈。方丈意謂所住地方狹隘,隻有方丈之地。方丈之稱乃世俗所稱住持之號。寺主改稱住持是由百丈禪師創立清規戒律時而定名,意謂安住而維持佛法。相傳唐高宗時王玄策奉使到天竺,過維摩居士故宅基,用笏丈量,隻有十笏,所以號為方丈之室,從此沿傳下來稱住持為方丈。因住持居僧堂之首,故又稱之為堂頭大和尚。”
“善哉(崽)!好小子!善哉(載)!善於厚德載物,善於載入知識。寺院除住持之外,其下還設有哪些職務?”
“四大班首,八大執事。”
“汝可知我少林如何稱謂四大班首、八大執事?”
“悟靜尚不知曉!”
“嗯!老衲可以告訴你。少林寺曆來以武名揚天下,少林和尚在坐禪念經的同時,而且還練習少**術,所以我寺這四大班首、八大執事常冠以金剛、護法、神奇之號。”
“悟靜明白了。所謂少林四大金剛、白馬寺四大護法和八大神奇就是指四大班首和八大執事。”
“善哉!可以這麽理解。不過老衲還要告訴你,四大金剛就是四大金剛,四大護法就是四大護法,四大天王就是四大天王,八大神奇就是八大神奇,決不可互相混淆。汝可知曉?”
“經方丈如此一說!悟靜立時頓悟。”
“善哉!善哉!老衲還要問你,我少林寺究竟有多少羅漢?”
經老方丈這麽一問,悟靜疑惑道:“難道不是十八羅漢?”
“哈哈哈!老衲就知道你會說十八羅漢。當然,這是一般寺院根據大雄寶殿兩側塑有十八羅漢所設立的寺僧。但是,你不要忘了,此次武林浩劫,降龍寺十八羅漢已慘遭殺害,我少林若隻有十八羅漢豈能應對大敵?”
看到老方丈成竹在胸的氣態,悟靜忍不住問道:“老方丈!那你說少林寺究竟有多少羅漢?”
“號稱八百羅漢!”
“八百羅漢?!”悟靜驚悟道:“如何這般之多?”
“悟靜!老衲知道你就是‘蜀東六雄’之首的‘飛天神龍’。你一定想為天下武林的報仇雪恨。所以老衲要將這少林四大金剛、八大神奇、十九路強勇和八百羅漢全全交於你,你可以帶領這幫僧眾,去完成你的誓願。”
“多謝老方丈成全。能為天下武林鏟除江湖邪惡,悟靜就是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也再所不惜!”
“善哉(宰)!好好地宰掉這些江湖邪惡,必得大善!老衲知道你的為人處事,相信你一定能完成宏圖大業,為天下武林除暴安良,懲辦此次武林浩劫的元凶。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也能修真見性,出道入佛。”
“既是如此,那老方丈何日準許悟靜帶領僧眾去尋殺元凶?”
“阿彌陀佛!悟靜!你現在休要多想這事,如今重要的是你要入我少林,麵壁修禪。不然,老衲怎會選你做我的傳人?”
“麵壁修禪?那究竟要多久?”
“這就要看你的修行造化。多則幾年,快則幾日幾時幾刻。不過老衲不會讓你整日苦悶在麵壁修禪之中,你還要適時帶領僧眾去練武強身,以圖共同對敵!”
“悟靜明白!一切但聽老方丈按排。”
“善哉(載)!直到有一天,你悟出靈光,修成正果,將靜坐禪修看作是人生的一大樂趣,你就可以出道成佛,去完成你的宿願。”
“但不知我如何才能悟出靈光,修成正果?”
“聽老衲說法則可!”
“所說何法?”
“佛法!”
“佛法無邊,猶若苦海,悟靜難耐,不如回頭是岸。”
“阿彌陀佛!欲做我佛三寶弟子,必須傳法受戒。不論佛法、佛理以及佛義,都要一一通曉。否則,佛門難入。”
“悟靜無法,隻當聽法。”
“法本無法,無法即有法。我本無我,無我即有我。以無法為有法,以無我為有我,以無限為有限,以無為而無所不為,是為佛法和武術之最高境界。”
“如何才能無法無我?”
“佛法,大公無私,看輕自我,舍己為人,不使他人生煩惱。佛法要求學佛求法之人‘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要善修忍辱。世間人忙忙碌碌、奔奔波波、無非為了我,其人常常見利忘義、損人利己。要學佛法,便要認識佛法,修持佛法,吃佛法,穿佛法,睡佛法,行住坐臥都在佛法之中。認識佛法的人,須把‘自我’打破,才能算是真正認識佛法,從而達到至高無上(尚)的無法無天之境界。要達到無法無我,你聽我說一偈,便可知曉。偈曰:‘凡事都看好,脾氣便化了,隻要心平靜,忍得就是寶。常找他人非,自己尋煩惱,佛法大無量,怨孽無從我’。”
“聽方丈之言,悟靜茅塞頓開。”
“善載(齋)!要達到無法無天無我之境,不但要先從認識佛法開始,同時還要親身了解、體會佛法、佛理、佛義和修煉功法以及剃度、受戒、佛禮佛事等各方麵的知識情況。”
“方丈!悟靜認為,佛理、佛義蘊於佛法之中,所以知法則可知理知義;至於修煉功法,無非就是麵壁修禪、四禪八定、五眼六通、藏密功法、觀音咒和超自然神功——神通等,其中很多修煉方法,你我都已談論而過,就不必再細談了吧!”
“阿彌陀佛!悟靜此言差矣!知無不言,言無不淨。佛法是佛法,佛理是佛理,佛義是佛義,汝若入我佛門,必須逐一而過,豈能一知半解?說我佛教理法,博大精深,浩若煙海,如若不深刻領悟佛祖、佛、菩薩、鬼、靈魂、三魂七魄、芸芸眾生、大千世界、十八層梵天、西方極樂世界和劫數、地獄、六道輪回、因果報應、托(脫)胎轉世等佛理,以及人生真諦、四大皆空、普渡眾生等佛義,你如何能在佛法之海洋中獨自遨遊?想必,不熟知這些,則是佛門不入,佛法難通,更無望達到無法無天無我之最高境界。”
“方丈所言即是!悟靜敢問,何謂佛祖?”
“何謂佛祖!釋迦牟尼便是。”
“何謂佛?”
“佛即佛!”
“何謂佛即佛?”
“佛即我,我即佛。佛是人,人是神。人人是佛,佛是人人。”
“何謂菩薩?”
“菩薩,就是有覺有情。”
“何謂有覺有情?”
“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垂’之譯音,簡稱菩薩。菩提是覺,薩垂是情,此即有覺有情。”
“有覺有情,其指人乎?”
“有覺有情,非僅指人,其指所有具有情愛與情性的生靈。”
“如此說來,菩薩是有覺有情之生靈,那為何都將樂善好施及扶貧濟困之人稱為‘菩薩心腸’?”
“此乃民間通俗說法。菩薩是有覺有情的,能覺悟一切眾生的痛苦,同情一切眾生的痛苦,進而解救一切眾生之苦。”
“菩薩本義,指一切生靈。那廟堂之中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牛鬼蛇神算不算菩薩?”
“阿彌陀佛!它們既是泥塑木雕,何來覺情?何謂生靈?何謂菩薩?”
“方丈所言即是!一些信佛迷信之人,實在是曲解了菩薩的真正含義。”
“菩薩之本義,絕異於民間觀念。菩薩是信佛學佛之後,發誓願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之人。所以,一切妖魔鬼怪、土地蛇神絕對不能稱之為菩薩。”
“既是如此,何謂鬼?何謂神?何謂靈魂?”
“在民間信仰之中,靈魂與鬼乃是一個糾纏不清分割不開的大問題。佛教認為,鬼是六道眾生之一,正像人類是六道眾生之一一樣。在民間,對於靈魂存在的相信根深蒂固,認為人死之後的靈魂就是鬼。其實,作為人,固然有生有死;作為鬼,同樣有生有死。隻不過人是胎生,鬼是化生。但是,按‘六道輪回’之說,人死之後不一定就生為鬼。至於靈魂,民間傳說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間用靈魂作為橋梁,生是靈魂的投胎、死是靈魂離開了肉體。而魄則是隨生而生,隨著肉體消亡而消亡。所以有‘三魂七魄’之說。
但是,佛教並不承認這一套的靈魂觀念。因為佛教主張‘因緣生法’‘自性本空’,不論物質還是精神,都是因緣生法。以‘生死無常’之觀來看,一切事物都是生滅無常的,物質如此,精神也是如此。一切因緣聚合而生,因緣分散即滅,大至一個星球、一個天體、乃至整個宇宙;小至一莖小草,一粒微塵,一顆原子,無一不是假借內因與外緣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與緣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故此,佛教認為,從根本上看,一切空無一物,也即‘自性本空’。”
“方丈!如此說來,佛教根本不承認鬼魂神魄的存在。”
“善哉!一個真正的佛教徒,唯有崇拜佛、法、僧三寶,絕不崇拜鬼神。但是,正信的佛教並不否認鬼神的存在,因為鬼神也是六道輪回的兩大流類。汝可記清否?”
“悟靜知錯,已銘記於心。”
“善載!汝當好好記載於心。佛教的神,常是在天與鬼之間,大福之鬼便是神,天的扈從也是神。鬼有多財鬼、少財鬼、餓鬼、淘汰鬼、多財大福鬼,其雖在鬼道,也享天福。民間一般所崇拜的神多半就是大福之鬼。神有天神、空神、地神,或者分為天神、畜神、鬼神。民間一般所崇拜的牛鬼蛇神、草木精靈、山川土地等神是地神、畜神和鬼神。
在佛教經典中通常提到的是天龍八部鬼神,那就是:天神、龍神、夜叉神、乾闥神、阿修羅神、迦樓羅神、緊那羅神、摩侯羅迦神。這八部鬼神,有善神,也有惡神。萬象神功,至少包括這所有的鬼神魔怪!
天龍八部,乃佛教術語,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法華經:提婆達多品》雲:‘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
“老方丈!何謂天神?”
“天眾是也。”
“何謂龍神?”
“龍眾是也。”
“老方丈!何謂夜叉神?”
“即飛空鬼。”
“何謂乾闥神?”
“即天空音樂神。”
“何謂阿修羅神?”
“即非天神。”
“何謂迦樓羅神?”
“即金翅鳥神。”
“何謂緊那羅神?”
“即天上歌唱神。”
“何謂摩侯羅迦神?”
“即大蟒神。”
“孰是善神,孰是惡神?”
“誰都是善神,誰都是惡神。善惡並沒有根本的區別。”
“如此說來,天龍八部是善惡混雜其中,難分真偽了?”
“非也?佛教主張無明煩惱是可以逐漸降伏而分層斷除,無明斷盡,佛性也就徹底圓滿,這就叫做斷煩惱證菩薩,了生死入涅磐,根本也沒有什麽善惡可言。至於善惡問題,僅是世間法中的觀念。走出世間法,乃是無善無惡。善別於惡,有善必有惡,所以佛教的目的,既不講惡,也不講善。其實善惡問題,縱是世間法中,也是沒有絕對的,正象毒藥可以毒死人也可以救活人,良藥可以救人也可能殺人一樣。故此,聖位的佛菩薩,他們本身固然沒有善惡可言,他們看眾生也沒有善惡區別,唯有如此,才能平等博愛地來普渡眾生。善與惡,不過是凡夫眾生的自我執著而已。”
“方丈!佛教不言善,不言惡,那人性之本究竟是善還是惡?”
“悟靜!看來你還未領悟老衲剛才所言的真正含義。”
“方丈!悟靜在入佛門之前,雖是一介武夫,但我對於世間各家學派對‘性本善?性本惡?’的紛爭還是了若指掌。孟子講‘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講性本惡,**認為人性是善惡混合,公孫子主張人性無善無惡,告子講性無善無不善,甚至還人推崇孟子主張‘食,色,性也’,而後人則多數傾向於孟子。因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統思想。”
“阿彌陀佛!悟靜!你休要再受其觀點主張的影響,隻要你一心向佛,總有一天會悟出禪機,你便不會再攪在‘性本善?性本惡?’的紛爭之中。到那時,你便會超凡入聖,無有生死善惡之分了。”
“方丈!總而言之,佛教之中還是有善惡之說的。”
“阿彌陀佛!悟靜言之有理。佛說:‘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相’,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也就是說佛教也主張人性本善之論。但是,事實之上,佛教雖說是性善論,也可以說是性惡論。然而,佛教的本質,既不屬於性善論,也不屬於性惡論。”
“既是如此,佛教之善惡,當應隨緣而定。”
“善哉!眾生皆有佛性,是性善論;眾生皆由於無始以來的無明覆障而致尚未成佛,卻是性惡之論。因為,性善論者可以防惡而歸於善,性惡論者則可以去惡而成其善;兩者觀點不同,但目的還是一樣。所以,佛教可以適其所適、因緣而定。
若從根本上說,性善論也好,性惡論也好,他們都是僅僅討論當下一生的本性問題。說性本善與性本惡是從哇哇墜地時算起今生以前的善惡行為,也就是業。但他們卻沒有能力追究今生死後的善惡行為。孟子偏重理性價值,所以說是性善;荀子著眼在物性的轉變,所以說性惡。而實際上,他們都是片麵之觀。
從這一點上講,佛教既非性善論,也非性惡論。因為佛看眾生皆有佛性,他是從無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終達成‘佛性’目的。從當下的一生根本不能論斷善惡,在眾生來說,善的佛性與惡的無明,根本就是難兄難弟,分割不開。有佛性的時候,就已有了無明,它們是一體的兩麵,在生死,是無明;出生死,是佛性。物性是從無明開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所以,說人之本性是善固然不對,是惡也不對。若從當下的一生而言,善與惡,理性與物性,乃是與生俱來,投於善則善,投於惡則惡。”
“如此說來,佛教的善惡觀與**的善惡混合以及公孫子的性無善無惡論、告子的性無善無不善有大同小異之處?”
“阿彌陀佛!不可如此亂加聯係。佛教善惡之觀超凡脫俗,誰也無法取替。佛教說善說惡,但其本質上又講無善無惡。可這也不能等同於公孫子的性無善無惡之論,因為在現實世間的凡夫之位上,人性並非沒有善惡,隻是在出世以後,才設法加上善惡的名目。這從根本上來說,性無善無惡論便沒有道出人性之本源。而佛教認為,人性的善惡之觀不是一成不變,要徹底廢除一切善惡及無善無惡的定論。”
“阿彌陀佛!經老方丈這麽講說,悟靜漸漸在開悟。”
“阿彌陀佛!不再言善言惡,你則會立即醒悟。”
“承蒙老方丈開導。請老方丈繼續為弟子說法。”
“善哉(載)!汝還有何佛理未通?”
“弟子請問,何謂芸芸眾生?”
“芸芸眾生即是說宇宙眾生、大千世界不可勝數。”
“何謂大千世界?”
“佛教以每一千大世界為一個佛國土,包括一千的三次方個太陽係,相當於天象中的一座星雲。它把一千個太陽係稱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
“何謂西方極樂世界?”
“所謂西方極樂世界,也稱彌陀淨土。它在《華嚴經》中的位置雖然不高,但它在地處東方的中原和扶桑的佛教僧侶心目中,卻是一切佛國中影響最大、‘聲譽’最高的一個。《阿彌陀經》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這就是說極樂世界距這地球相隔了十萬億座星雲。淨土宗就是以念阿彌陀佛,死後往生阿彌陀西方淨土為目的。”
“西方極樂世界究竟如何?”
“佛經中描繪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個盡善盡美**奇妙的仙境。在那裏,國土以黃金鋪地,所有一切器具都是由無數珍珠瑪瑙、百千種香料共同粘合而成,到處蓮花結香、鳥鳴雅音。在西方淨土裏,眾生沒有任何痛苦,享受著無限樂趣。如若飲食,則七寶器缽自現眼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衣著果品、花香瓔珞、繒蓋幢幡、微妙聲樂,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心所欲,應念即至,吹之便去。在那個冥冥高空之上的西方極樂世界,一切人間的痛苦憂愁都會頓然消失,人們可以得到世間所求而不得的幸福和快樂。這個圓滿世界乃由阿彌陀佛願力所成的佛國淨土。在十方法界之內,有著十方的諸佛淨土,西方極樂世界,祗是無量佛國淨土中的一個。”
“西方極樂世界隻是淨土之一,那其他淨土該當如何?”
“一切淨土,盡是妙不可言。所以,佛教三寶弟子也有不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願往生甚世界的。東晉時代的道安大師、唐代的玄奘大師及窺基大師,都是願往生本界大千世界兜率內院的彌勒淨土。如果是悲願宏深而信心堅強的佛教徒們,也有不願往生他方佛土而願生生世世在人間度化。
至於華藏世界,也即蓮華藏世界,《華嚴經》中說是毗盧舍那佛的顯現,各類生靈動物,山川大地,一切現象都是佛光佛體,一切聲音都是佛法的獅子吼。毗盧舍那佛就是蓮華藏世界的教主,他的國土全部是佛教化眾生的淨土。蓮華藏世界的構成特別妙勝,由須彌山無數風輪所持。最下麵的風輪能持上麵的一切寶焰,最上的風輪能持香水海,香水海中有大蓮華,四周為金剛輪山所圍繞。蓮華藏世界有無數香水海,每一香水海各有大蓮華,每一蓮華中又包藏無數世界,所以稱蓮華藏世界。蓮華中包藏的多層次世界,次第布列,其中第十三重為娑婆世界,為人類所居住。由於整個蓮華世界是光明燦爛的世界,因此娑婆世界裏,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的本性,隻要彰顯佛的本性,就能得道成佛。”
“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何其遠也!”
“阿彌陀佛!西方淨土,遠可至無限天邊,近可在有限眼前。關鍵在於你怎樣修心養性。”
“方丈!悟靜已得知何為西方極樂世界,但不知那十八層梵天又為何物?”
“天並不止是指天。它包括六欲天,**十七天或十八天,無**四天。欲界六天又稱六欲天,即四大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在欲界六天之上,具體分為十八層梵天,高高居於地球和欲界之上。**為四禪十八梵天。初禪三天,即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二禪三天,即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三禪三天,即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四禪九天,即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大自在天。無**四天即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天。”
“何謂十八層地獄?”
“地獄是欲界六道最低的空間位置,十八層並非確數,極言其低而已。不管是八大地獄、十大地獄還是十八層地獄,數量多少並不重要,隻要世人不敢為惡,一心向善向佛即足矣。”
“何謂六道輪回?”
“六道輪回乃是指天、人、阿修羅、畜生、鬼、地獄不斷流轉,不斷在苦海中沉浮,生生延續,世世升沉,永無止境。這便是佛家所言的六道樊籠。地獄、鬼、畜生為三惡道,阿修羅、人、天為三善道。其中地獄是最低最痛苦之界,最高、最清淨的是天。由於業力的性質不同,所得的報應也就不同,來世就會在不同的境界中輪回。隻有棄惡從善,虔誠修持,才能跳出六道樊籠,求得超脫生死的解脫。”
“何謂劫數?”
“佛教認為宇宙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無限的,是既有消有長而又無始無終的。世界消長一周期要經曆成、住、壞、空四期,也稱四劫。劫是梵語‘劫波’音譯的簡稱,意為時分。其長時、大時,是無法計量的極長時間,與極短暫時間‘刹那’相對。”
“神卦先生常說劫數難逃,其指何意?”
“其言是指惡有惡報的因果報應。”
“何謂因果報應?”
“佛教之‘因果報應’應該說是‘因緣果報’,種下什麽種,將得到什麽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時機一到,立刻就報!這說的就是因果報應。”
‘方丈所言即是。此次為害武林的惡人,必將得以惡報。悟靜亟待這一天的到來。’
“善哉!善哉!等到你托胎轉世之日,這一天也必來臨。”
“托胎轉世?!何謂托胎轉世?”
“人有四期生滅循環,即本有、死有、中有、生有。人就是從本有至死有,從死有至中有,從中有至生有,又從生有至死有,如此次第輾轉生死,循環不息。如上佛理,汝可記清?”
“悟靜已銘記於心。”
“四大皆空、普渡眾生等佛義,汝可知曉?”
“四大皆空指地、水、火、風皆空,以至無我;普渡眾生是說要度盡一切有情眾生,使皆成佛,而後自己才由菩薩位進入佛位。正是體現了我佛的寬大慈懷。”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悟靜你既已懂得這些佛理,汝可知人生之真諦?”
“方丈!你早已給弟子講過,若問什麽是人生,什麽是現實,隻不過是一場夢幻而已。”
“哈哈哈!善哉!善崽!汝子可教也。人生的確是一場夢。不過佛家的人生真諦是對人生現象和奧秘的一種概括,即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四諦。是關於生死和涅磐的因果理論。”
“何謂苦諦?”
“即人生的旅程。”
“何謂集諦?”
“即人生的命運。”
“何謂滅諦?”
“即人生的歸宿。”
“何謂道諦?”
“即人之正道。”
“人生既是一場夢幻,佛家所說的這四條真諦不也是虛空如夢麽?”
“善哉!佛家講這四諦,無非是教人超脫生死,獲得解脫的涅磐境界。到那時,一切就會變得虛無縹緲,空然如夢。但是,人若想達到這至高無尚之境界,還必須認識這四諦。你可對它們真正了解了麽?”
“悟靜隻是一知半解。”
“善哉!一知半解便是‘無明’,你要徹底消除無明業障,才有可能最終得道成佛。”
“請老方丈開導悟靜之明。”
“善載!佛祖釋迦牟尼在快得道成佛之時,他逆觀無明、行、識、名色、六入(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緣,從老死逐漸觀到無明,得出這樣的結論——人生現象有真正原動力和人生痛苦的最後總根源是‘無明’,即對人生實相的盲目無知。如果能正確認識人生的實相,認識十二因緣的實相,就能滅盡無明,沒有無明也就沒有行,直至沒有老死,一切痛苦也會因之頓然消亡。這樣,也就能超脫凡俗而升入佛國淨土。”
“老方丈!滅諦講的是人生的歸宿,是否就是超脫凡俗身入佛國淨土?”
“善哉!滅諦之‘滅’是指人生苦難的滅寂,解脫。此乃是人生最終、最高、最理想的境界和歸宿,也就是佛教教人追求的方向和目標。它也稱為‘愛滅苦滅聖諦’愛,即貪欲。滅諦是指滅盡貪欲,滅除痛苦,不再生起之道。滅盡貪欲就是滅除痛苦的根源,貪欲盡,則痛苦盡矣。滅掉**望,也就滅掉了痛苦。”
“悟靜明白!要滅盡貪欲,滅盡痛苦,人必自己掌握命運而走上正道。”
“善哉!善哉!人之命運,全在自己掌握之中。沒有人會把你推入地獄,也沒有人會把你帶入佛國淨土。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看破人生八苦、逆觀十二因緣、滅盡貪欲而歸入八正之道。隻要自我奮發努力,一定會有光明燦爛的明天。要知道,人就是頂天立地的人,在人之上絕沒有一個可以操縱我們生死、成敗與禍福的神。人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是自己的主宰。”
“承蒙老方丈賜教!悟靜終於明白人生之真諦。”
“阿彌陀佛!明白人生之真諦,不能全靠言傳口授。重要的是,你還要親身去體驗;要明白世上的功名利祿都不過是過眼煙雲,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必太貪戀,不必太貪求,要普施恩慧,看破名利枷鎖,淡泊明誌,寧靜致遠。”
“老方丈!如今世道險惡,邪惡橫流。我輩當應急公好義,古道俠腸柔骨,還世間一個太平,讓公理與正義充滿人間。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我身為武士,理當行俠仗義、‘鐵臂擋邪’,視死如歸。這應該是我人生的真實意義。”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我佛常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悟靜果能如此,便是去佛不遠矣。”
“悟靜不才,方丈過講。”
“老衲傳授你佛法教義,是教你知曉人生的重要意義。在以後的日子裏,老衲還要傳授你觀音咒、藏密功法、金剛掌、鐵砂掌、達摩掌和超然神功。有朝一日,等你功滿垂成,自可下山去完成你人生的宿願。”
“多謝老方丈!悟靜一定不負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