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明掠奪戰
海族立國
七月十四日,鎮海城西,沙婆檔山頂。泥土夯築成,高三丈九尺,長寬各九丈的覆鬥狀受禪台。
七月十六日,鎮海城中數十萬人匯集在受禪台前。隻見九百九十九道漢白玉石階,從地麵一直延伸到頂。台頂設有木案,上麵擺放著五個牌位。分別是混沌神主、鴻鈞道祖、真主阿拉、佛祖如來、天主阿羅訶。
辰時二刻,林統率幾十萬人圍跪在受禪台前,向五位神尊的牌位叩拜。禮畢,林統、清風、琉球國王尚勇緩緩登台。
至九百九十八級,林統、清風分左右而立。尚勇登台,向五位神尊禱告後。對台下萬民宣讀,退位詔書。
書中言道,吾在王位十三載,遭萬民所棄。幸賴祖宗之靈,危而複存。
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數已終,行運在乎林氏。既樹神武之績,又光曜明德。為應其期,曆數昭明,信可知矣。
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吾羨而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於林王。
尚勇讀畢,退回下層台階,清風登台,向台上的牌位,高聲宣讀了禪位祭文:“混沌神主、鴻鈞道祖、真主阿拉、佛祖如來、天主阿羅訶,五位神尊在上。
海族林統秉承天道,受命神宗,即位琉球之王……”整整兩刻,清風才算完成繁瑣沉悶的禪位祭祀,躬身退回下一道石階。
林統登上高台,站在五位神尊的牌位之前。說道:“五位神尊在上,臣統敢用玄牡稟五位神尊。琉球王尚勇曆世四十有四,踐年一百二十有六,四海困窮,三綱不立……唯爾有神,尚饗永吉,兆民之望,祚於林氏,必不複五尊所望,教化海族。”
禮畢,接過尚勇呈上的璽綬、寶劍,才衝台下萬民說道“今吾承中山王之緒,即日起,海族立國,神宗賜名靖海。易服色,同律度量,令涉外道考核,能漢語溝通之新民,直接進階工民。”
在台下萬民歡呼聲中,曾同享登上受禪台,當眾宣讀神宗聖旨。氣氛再次點燃,九十九門禮炮對天鳴放。
林統宣布靖海國為大明附屬國,帶神宗鎮守海域。並當眾釋放,俘虜的二百二十多名文武官員。
七月十八日,海族對西班牙宣戰,靖海王林統,親率大軍在東南亞地區清剿西班牙和葡萄牙人。
同日曾同享帶著二百二十多名被俘官員、謝恩使團以及林統為神宗、鄭貴妃準備的兩船禮物,返回京師。
林統和曾同享走後,海族的各個道忙碌了起來。和天天堂議的各道相比,書辦們簡直是腳不沾地。招商、招工、分地、賣房,接走適齡的孩子、請走高齡的老人,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
七月二十二日,早已借助靖海驛站,進駐農莊的四海錢莊宣布,借貸經營,免除三年利息。
相差一天,納財堂對外宣布,靖海國內商業區對新工民進行扶持,本年十月之前租用。免除三年房租,五年房租減半。
兩大政策出台,生意人再也憋不住了。酷愛生意的他們,就近租用鋪麵,重操舊業。拿著借貸的銀錢,尋覓貨源。
在他們的努力下,名目繁多的商鋪,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各地的商業區,隨之繁華。
當然,也有少部份膽小的,不敢借貸經營。他們不是和錢有才組建公司,就是給覓才堂招攬,做起了書辦。
和商人相比,覓才堂更加關注手藝人。從他們踏足靖海的第一天起,就被書辦門領到了精工院。
行會對他們的手藝進行考核,發放一本紅冊子。才被人送去覓才堂,那裏就像菜市場,幾十人站在各自的台上,大喊雇傭的工種,然後根據紅冊上的等級開出相應的價錢。
農莊的變化更大,先是多出很多鄰居。接著是空蕩的鋪麵,打開了大門。生活更加方便,街道熱鬧起來。
無論你走到哪裏,總有笑談的人群。大到來時坐的馬車,小到刻著瀛洲字樣的針筒都是他們的話題。
到學堂看看孩子,去善堂望望老人,帶著媳婦逛趟街。有活幹、有飯吃、老人、孩子有去處,聽說每月初二還給光棍發媳婦。每個來到靖海的人,都被遍地的新奇和突如其來的幸福包裹。
隨著大量匠人的進駐,鎮獄城開始擴建。增築五母山名器新區,山頂是長六裏,寬兩裏的環山水庫,怎為新區的動力源。
水庫連接著,五尺寬的動力渠。動力渠緊挨著,三丈寬的房台。最外側,是三丈寬的環山路,成之字型沿山而下,與三峽河邊的五母商埠相連。
商埠東側,內插角的位置,將建成十二座絞盤升降台。共分十二層,逐層遞減,無論是成品、貨物,均從這裏上下。
五母山名器區建成,集一百二十八家鐵作,五十二家細木作,二十八家精雕作,二十二家竹作為一體。
配上設施齊全五母商埠,和鎮城相比,也毫不遜色。衣鋪、醫館、茶樓、學堂、就算是妓院、賭檔都配上兩所。還有兩百多家作坊和精工院同組的瀛洲名器公私,包銷所有產品。
外來的客商,在這拿了貨。順著三峽河,過了綠竹壩。一路向北,不過一天的功夫,就可經淡水城琉璃鎮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