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暗流湧動
第一百零五章 暗流湧動
客棧之中,更有錢的,直接租下一個小院,帶著仆人丫鬟住進去。
而這些有錢有勢的考生,對於李政完痛絕,一個個都在埋怨李政,讓他們失去了可以輕鬆裝逼的機會。
換成前幾次科舉,這些考生一到長,最重要的事情根本不是苦讀詩書,而是想辦法托關係送禮做人情。
因為他們都很清楚,之前的科舉,能否中舉和名次,高低,根本不是臨場發揮,而是權勢和財富的高低。
之前對於這些世家子弟來說,在長安待科舉的時間,完全就是和度假一樣,除了找關係送禮,就是到處瀟灑裝逼,快活逍遙,爽的。
這也是為何科舉一到來,長安城的酒樓。
客棧,靑樓楚館,價格就要瘋漲的原因,就在於又多了至少以前高消費,愛娛樂的群體。
而這一次,這些權貴子弟們,完全笑不出來了。
因為科舉的主考官,換成了被他們背地裏偷偷稱呼閻王李政!
這個可是超級大殺神,直接將五姓七望掃進了曆史的垃圾堆,加上後麵的清算舊賬,倒在李政屠刀之下的世家氏族人員,少說也有十萬以上。
在這些權貴子弟之中,李政的名字,足以讓他們不寒而栗。
而這一次,李政更是直接將他們最後一個自留地科舉都完全沒收了,直接對科舉進行大改革,讓他們的禮根本就送不出去,關係也沒的找了。
因為李政直接廢掉了行卷這個環節,並且直接公開宣稱,誰敢走收考生禮物的,直接以受賄定罪,嚴懲不貸!
這一下子,權貴子弟考生們也隻能老老實實地聚在一起討論學問,根本就沒有幾個人敢出去浪了。
然而即便是如此,他們的心中依舊沒有多少把握。
因為李政這個讓他們咒罵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家夥,直接把科舉的內容也給改了。
原本他們最擅長的詩詞歌賦,如今居然隻有三分一的題目。
這個東西,雖然隻要是認真去研究,就可以寫出一點東西來,但是關鍵是,敢不敢寫的問題。
對於寒門學子來說,為了博得功名的機會,他們是絕對不惜得罪這些父母官的。
很多人甚至還在暗暗高興,如今終於有了機會可以為了家鄉的父老鄉親申訴出頭了,一個個都是交口稱讚。
然而對於權貴子弟來說,當地的父母官,不是他們的親朋好友,也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人物,這個如何能寫的下去的。
至於最後一個考題,更是讓這群已經瀟灑慣了的權貴子弟們一頭霧水。
當官居然還要這樣麻煩,還要身體力行去做這麽多事情,這和他們印象之中高高在上的官員們完全不符合啊?
按照他們的想象,當官不應該是清閑自在,有事師爺幹,自己等著收錢就行了。
當然,權貴子弟之中也有不少明理,支持李政科舉改革,覺得這才是大唐未來希望的,但是絕對是極少數的一部分,而且也要受到其餘權貴子弟的排擠。
而就在這些權貴子弟們焦頭爛額的時候,終於收到了一個讓他們大為振奮的好消息。
長安城的各大酒樓。
客棧,靑樓楚館和茶肆之中,忽然多出來一批詭異的說書先生和算命先生。
這些人所說的都是和科舉有關的話題,並且一個個神秘兮兮地表示自己有內部消息,欲知真相,請先掏十貫錢出來!
即使如今大唐民眾已經富裕了許多,但是能隨隨便便掏出十貫錢的,絕對是權貴子弟才行,通過這個簡單的方式,這群人就完全篩選出來自己所要的目標。
而這些用於掏錢的權貴子弟得到的是一個神秘的錦囊,裏麵不僅裝著對於此次科舉的詳細分析,而且還有一份科舉文會的邀請函。
權貴子弟們紛紛會意,什麽科舉文會,分明就是押題大會啊。
每次科舉考試之前,都會舉辦一些由名流大儒主導的所謂科舉文會,而實際上這些文會,就是賣考題或者是名額的大會。
雖然明知道大頭肯定已經被預定了,但是能剩下一點湯湯水水,也是極好的啊。
這次可是有足足三百個名額,哪怕隻剩下一成,也有三十個,已經抵得上之前一次錄取率低的科舉了。
尤其是那些學業一般,但是家中錢財豐厚的土豪子弟,更是一個個信心滿滿,讀書他們很一般,但是砸錢買名額這東西,他們最擅長了。
想到又可以直接花錢買上一個進士身份,然後可以悠閑地每天繼續花天酒地,這群土豪子弟們就是樂不可支,連忙前往最喜歡的靑樓楚館,點上幾個頭牌一起慶祝起來。
反正在大唐逛晴樓不僅不犯法,而且還是時尚,堪稱風流逸事,尤其是誰能拿下那些隻賣藝的清倌人,更是可以吹噓上許久。
整個長安城,再次暗流湧動起來。
遼王府之中,李政也收到了錦衣衛送上來的情報。
“這些人,實在是可惡,居然敢公然如此,實在是太不把夫君放在眼裏了。”
李麗質長樂公主一臉氣呼呼地道,這種行為,完全是在打李政的臉。
“比起之前幾屆,這次已經進步很大了,之前哪裏需要這麽麻煩,還要一個個確認是否是權貴子弟老熟人,然後在偷偷摸摸地搞文會邀請函。”
武媚娘輕蔑一笑道:“之前的幾屆,都是直接按照名次,賣名額的,狀元一個價值二十萬貫,榜眼十萬貫,探花八萬貫,後麵的按照名次,從一萬貫到五萬貫不等,每一屆主考官,都是撈的盆滿缽滿。”
“而民間如同駱賓王一樣的大才,就算是名滿天下,然而沒有錢或者權,一切都是浮雲,已經是連續三屆落榜了。”
李麗質等人都已經驚呆了。
難怪一開始信心滿滿的李世民對於科舉的熱衷度之前都是下降了那麽多,實在是這些錄取上來的人太不成器了。
幸好有李政在,即使發現了其中的,行了大刀闊斧的科舉改革,否則任由科舉繼續這樣下去。
不僅創辦科舉的初衷無法實現,朝廷上會被完全腐朽,等到這批貞觀老臣退下去,還不知道要變成什麽樣?
“夫君打算如何處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