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烽火:燎原之路> 民國時期兵工概述02

民國時期兵工概述02

  江南造船所

  在洋務運動中,清政府於1865年購買了外國人開設在上海虹口地區的旗記鐵廠,並將原有兩洋炮局並入,組成新廠,定名為“江南機器製造總局“,製造船炮軍火和各種機器。


  1867年,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遷至城南高昌廟現址,並建立了翻譯館,翻譯館不僅造就了徐壽、華蘅芳、徐建寅等中國近代第一流的工程專家,而且成為全麵介紹、學習世界先進科學技術的開拓者,對中國早期工業產生了深刻影響。


  這時,江南造船廠進入了第一個興旺發展期,誕生了中國第一台車床,自行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蒸汽推進的軍艦“惠吉”號和第一艘鐵甲軍艦“金甌”號,研製了中國第一支步槍、第一門鋼炮、第一磅無煙火藥,煉出了中國第一爐鋼……


  1905年3月,在荒廢了近30年的船塢“窮極當變之時”,造船業務正式從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劃分出來,史稱“局塢分家”。


  江南製造局成為專門製造軍火的兵工廠,江南船塢專營造船,江南船塢“仿照商塢辦法,掃除官場舊習”,采取商務化經營,生產業務大有起色,僅1905年至1911年的6年間就造船136艘,總排水量達到21000噸,而且所造艦船“船式美觀,工程堅實”。


  1918年至1919年,上海江南造船廠接受美國訂貨,製造4艘同一類型的萬噸遠洋運輸貨輪,這四艘巨輪長達百餘米,為全遮蔽甲板的蒸汽機貨船。


  第一艘“官府號”於1920年6月下水,1921年2月開赴美國。


  1921年,四艘巨輪全部按時交船,經驗收各項指標都達到要求,其中船速還超過合同指標,美方對此非常滿意,這是遠東乃至亞洲製造的第一艘萬噸巨輪,國人無不驕傲自豪。


  美國軍艦監造官員則報告稱:

  “經美國運輸部次第驗收,工程既稱堅固,配製又極精良,美政府大為滿意。”


  “本所自承造美艦工程後,營業日見暢旺,各處商輪來所定造、定修者陸續不絕,如美國運輪部太平洋公司、提督公司、大來洋行,凡商輪開駛來華,遇有應行維修之處,必向本所估修。此足見本所營業前途大有日漸發達之趨勢也。”


  ——摘自江南造船所日誌

  此後,江南造船所不斷擴充,新建兩個船塢,其中1936年完成擴建的三號船塢長達197米,寬30.5米,深8米,是全國最大的幹船渠。


  1921年,江南造船廠還製成過險灘性能好的“大來喜”號鋼製淺水輪,其技術水平在當時中外船廠之上。


  1934年,江南造船廠為海軍製造了一艘排水量為1731噸的雙螺旋槳柴油機護航艦,表明中國造船技術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


  抗戰爆發前,江南造船還在1936年製成排水量2383噸的“平海”號輕巡洋艦(該艦為寧海級2號艦,由日方按照約定設計圖紙並提供製造材料),續航能力達5000海裏,後被作為海軍第一艦隊司今的旗艦。


  該艦在抗戰中曾在江陰力抗日軍,被擊沉擱沉,日軍俘獲後,原定交給汪偽國民政府海軍,後來食言拖回日本,編入日本海軍。


  1944年,該艦在呂宋島被美國海軍軍機擊沉,可以看出,抗戰前中國仍然有很強的造艦能力。


  據統計,自1905至1937年,江南造船所共建造各種艦船716艘,總排水量21.9萬噸,其中為國外訂製艦舶376艘,計14.28萬噸,占總排水量的65.2%。


  抗戰爆發後,江南造船所淪於日本人之手,被改稱三菱重工江南造船所。


  日軍占領時期,江南造船所共建造100多艘各類船舶,還造了300多艘攻擊型的“自殺艇”,並進行了大量的船艇修理。


  抗戰勝利後,江南造船所由國民政府海軍司令部接管,仍然承擔各種造船、維修任務。


  1946年江南造船所建成“民鐸”號雙螺旋蒸汽機鋼質長江上遊客輪,該船是中國第一艘采用全電焊建造工藝的船舶。


  1949年5月28日,陳帥簽署上海市軍管會第一號命令,正式接管江南造船所,從此江南廠回到新中國人民的手中,開始了輝煌的新生。


  自強不息的江南人,衝破重重困難,以自身的實力與自信,以迎難而上的大無畏氣概,迅速恢複生產,持續創造了多個“中國第一“:建造了中國第一艘潛艇、第一台萬噸水壓機。


  即便是在特殊的時代,江南人仍以國防建設和造船事業為重,排除幹擾,生產一直沒有中斷,建造了幾十艘多種類型的船舶,又開創了我國造船史上的許多“第一”。


  同時,江南造船廠還成功地建造了我國第一代航天測量船“遠望1”、“遠望2”號和首艘大型遠洋調查船“向洋紅10”號等,圓滿地完成了周總理親自圈定的“718”工程的“三型五船”的建造和部分設計任務。


  改革開放以來,江南造船廠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她在高質量地完成國家下達的專項軍工任務的同時,率先跨出國門與世界接軌,始終在中國船舶出口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她建造的“江南巴拿馬”型係列散貨船,是中國第一個在國際租船市場上掛牌交易的國際著名品牌。


  她建造了中國第一艘液化石油氣運輸船(LPG),並不斷推陳出新,在開發與研製水平方麵雄居世界的前列。


  她開發建造的汽車滾裝船、快速集裝箱船、大型自卸船、跨海火車渡船等一大批高技術船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成為中國造船業的標誌性產品。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江南造船廠改革步伐明顯加快。


  1994年,她在全行業率先成為全國100家大中型企業首批建立現代企業製度試點單位之一。


  1997年6月3日,”江南重工”A股在上海證監交易所上市。


  2000年8月28日,毗鄰的百年老船廠求新造船廠整體並入江南造船廠。


  2001年8月28日,江南造船廠債轉股工作圓滿完成,新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正式誕生。


  隨著改革不斷深入,江南造船廠的綜合競爭力大大增強,成為中國船舶工業的排頭兵。


  河南鞏縣兵工廠


  鞏縣兵工廠乃當時的民國大總統袁世凱親自籌劃的。


  1914年,覬覦皇帝之位已久的袁世凱,出於充實自己的軍事實力、改良軍隊武器以及統一武器製造業的目的,計劃建造一座大型兵工廠,並委任其海軍上將薩鎮冰為督辦,陸軍中將蔣廷梓為總務處長,共同負責策劃選址建廠。


  河南鞏縣因其地處中原戰略要地,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其戰略意義非凡。於是,兵工廠選址經比較後最終被定於此。


  1915年8月,在德國人幫助下,鞏縣兵工廠開始了第一期工程,3年後完工。


  說起當時的規模,陳茂昌用河南方言連連喟歎,“很大,很大。“在當時,占地2700畝,投資1127萬銀元,與當時沈陽、漢陽、上海的兵工廠並稱“四大兵工廠“,職工超過12000人,僅在廠西所建的宿舍就有24幢,其規模可見一斑,至此,默默無聞的鞏縣借巨型兵工廠一時聲名遠揚。


  兵工廠總體被設計成四大部分:動力廠、機器廠、炮彈廠和製槍廠,並有專線鐵路與外麵相通,具體負責人稱為廠長。


  當時製造武器的技術和機器幾乎全部仰仗國外,其技術引進的力度比洋務派興建兵工廠時有過之而無不及。


  安裝壓力機工程師為丹麥人馬德,引信工程師為德國人德林,炮彈廠工程師也是德國人。


  槍廠機器由美國進口,槍彈廠機器來自丹麥,發電機、機床則為德國、英國製造。


  可悲的是,袁世凱寄予厚望的鞏縣兵工廠,沒來得及為他的獨裁統治“保駕護航“,他還沒坐穩皇帝的禦駕,就一命嗚呼,到死也沒見到自己兵工廠出廠的先進武器。


  直到1919年,鞏縣兵工廠的武器才得以問世,類型五花八門,其中不乏在當時頗具殺傷力的武器。


  先進的俄式手榴彈係該廠在我國首先仿製,野炮炮彈也是該廠首先將鑄鐵外殼製成鋼質開花彈。


  兵工廠製造的“撥福斯鋼炮彈”,在南京舉行的全國武器比賽中名列第一。


  所製“七九式步槍”,在1931年國際射擊比賽中,比德國步槍多打500發,使用性能居世界之冠。


  不難想象,鞏縣兵工廠內所蘊藏的無限火力,對軍閥混戰時期的中國意味著什麽,於是袁世凱死後,各個軍閥對鞏縣兵工廠無不垂涎三尺,鞏縣兵工廠命運也隨著時局的起伏搖擺,先後幾易其主。


  袁之後,皖係軍閥段祺瑞在1916年捷足先登,據為己有,從此,源源不斷的武器從這裏走向軍閥混戰的交惡中。


  皖係落敗後,直係軍閥吳佩孚於1920年7月進駐兵工廠。


  1926年後,兵工廠又落到了軍閥憨玉琨手中,其後嶽維俊、張學良、馮玉祥等人都一度對兵工廠有所控製。


  1930年,蔣馮戰爭後,蔣介石占領鞏縣,從此兵工廠就歸屬南京國民政府,成了“軍政部兵工署孝義兵工廠”。


  值得注意的是,蔣介石對鞏縣兵工廠格外“器重”,1933年、1934年先後兩次攜宋美齡來此視察,並對“七九式步槍”提出“加長刺刀,縮短槍托”的改進意見,並故意更名為“中正式”。


  之後,一座新的兵工廠在東側開始擴建,這也就是二期工程,主要生產化學製劑、防毒器材、工業原料。


  然好景不長,隨著日本鬼子入侵,鞏縣兵工廠的輝煌終於一去不複返。


  1937年9月,日軍的飛機頻頻出現在兵工廠上空,三次大規模空襲後,占地千餘畝的鞏縣兵工廠幾乎被夷為平地。但奇怪的是,惟獨那座水塔逃過了劫難。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軍炮彈的密集轟炸下,兵工廠的武器和人員並沒有因此灰飛煙滅。


  原來,就是如今發現的所謂“防空洞”使兵工廠避免了這場滅頂之災——所有武器彈藥不但完好地儲藏在地下,而且工人在聽到警報5分鍾後也統統轉入地下。


  據當時的工人陳茂昌老人回憶說,因為有“防空洞”的存在,他們在當時根本不會擔憂自己喪命。


  鞏縣兵工廠主要生產七九式步槍、俄式機關槍、柏格門手提機關槍、八二迫擊炮及各種七五子母彈、開花彈等20多種產品。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中正式步槍了,這種步槍原為改製的七九式步槍,在世界步槍設計比賽中效果超過了德國步槍。


  1933年蔣介石前來視察時,提出“加長刺刀,縮短槍托”的改製意見,後更名為著名的中正式步槍。


  現如今這座當時號稱四大兵工廠之一的鞏縣兵工廠隻剩下一座荒廢的水塔和充滿了謎團的長達10公裏的防空洞,當地政府計劃將這裏修建成一座大型的地下軍事博物館,開發為旅遊及軍事教育基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