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241-傅滿洲上.
彼之寇仇,吾之英雄。
驚才絕豔的惡棍,催生壯烈偉大的英雄。
這兩種關於英雄與仇敵,英雄與惡棍的論述,被鄭祖用之半生演繹到了極致。
都說英雄難做。
要背負著懦弱者的期望;
要忍耐著偽善者的誹謗;
要承擔著至親者的屏障;
要奔赴與極惡者的對抗。
英雄光輝與閃耀的背後,辛酸與孤寂都難以與旁人訴說。
但是,又有誰知道,又有誰在乎,又有誰理解,惡棍所經曆的絕望與悲涼。
能做蓋世英雄,誰願做遺臭惡棍?換句話說,惡棍們在自己的故事裏都是絕對的孤膽英雄。
鄭祖年輕的時候,是個不滿足在地裏刨食的農夫,他渴望功名利祿,他渴望萬人矚目,他渴望青史留名。
可當真正有一天,鄭祖意外發現了魔法的秘密,並且這個秘密很有機會實現自己曾經的夢想時。鄭祖卻遲疑了,他突然發現:自己居然沒有信心與膽量站在眾人之前,接受萬人的崇拜、承擔世人的期待。
鄭祖逃避般地將這個本獨屬於他,本可以實現他夢想的契機,與他的同宗兄弟,也是他的至交好友,鄭古,分享。
鄭祖帶著鄭古,去到家鄉附近的一座寺廟裏,學習最基礎的神秘學知識。他們借助寺廟所學,逐一破解了魔法的秘密,很快成為了不起的法師。並在寺廟裏創造出可以轉移生命的龍眼寶石,兩人因此獲得了幾乎無限的生命。
也就是在這時候,鄭祖認定了自己的宿命:成就一位蓋世英雄。這個人不是鄭祖自己,而是他的至交好友兼血緣兄弟,鄭古。鄭祖在鄭祖身上看到了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富貴不淫,這些自己沒有,隻有英雄才有的特質。
富貴不歸鄉,如錦衣夜行。祖與古學有所成後,自然是要榮歸故裏。鄭古一心想將家鄉建設成世外桃源,鄭祖起初也滿足於此。兩人聯手,為鄉人開耕拓田、建屋蓋房、療傷治病,很快就消滅了村中的病痛與貧困。
可時值逢清軍入關。
古兩耳不聞窗外事,不願牽扯村外的紛爭,打破家鄉的和平。
祖卻看不得國破家亡,想借助家鄉的力量,擊退來犯的清狗。
古將祖的行為,視為狼子野心,出手阻攔。
祖將古的行為,視為數典忘祖,悍然反擊。
兩個至交好友兼同族兄弟,因理念不同而爆發生死搏殺。
因為相互間太過熟悉,祖與古的爭鬥延綿十年之久,彼時天下大事塵埃落定。祖縱有萬千抱負已然錯過天時。古眼見國覆庭滅方知因小失大。
也因為情感羈絆過深,祖與古試圖“殺死”對方的過程中,又總是各留一線。兩人爭鬥的最後結果,是在相互奪去對方的永恒生命後,從此分道揚鑣。
這場祖與古的十年之爭,既是雙方的理念衝突,也是各自的信仰錘煉。祖斬殺了古的“迂腐”與“短視”,古放逐了祖的“自卑”與“膽怯”。一對好友雖難免風流雲散,卻又在離散之前全力成就了彼此。
也是從那以後,鄭祖徹底堅定了信念:成為催生偉大英雄的惡棍,當一個敵人眼中的寇仇。鄭祖更名“覆滿洲”,此生隻為覆滅滿清朝廷。
鄭祖以傅滿洲之名,與清廷抗衡了兩百多年,期間發生的諸多大事都有他的身影。給康熙平三藩添堵的人有傅滿洲,阻撓雍正改土歸流的人有傅滿洲,搶救因修訂《四庫全書》而焚毀書籍的人有傅滿洲,向歐洲傳播中土文化的人有傅滿洲,幫助林則徐禁煙的人有傅滿洲,推動洋務運動的人有傅滿洲,支持康有為立憲運動的人有傅滿洲···
清廷滅亡後,傅滿洲還謀劃過兩件影響深遠的事:一,誘騙一個有望複興清廷的滿族子弟,前往神秘洞穴。二,扶持一個心向諸夏的李姓族裔,建立海外島國。
這也是他最為自豪的兩次謀劃,前者徹底掐滅了清廷死灰複燃的可能,後者為華夏衣冠多留下一種薪火相傳的可能。
兩段謀劃成功後,傅滿洲可算卸下負載兩百數十年的大包袱。他一度恢複了原本姓名,鄭祖。他也曾無事一身輕地周遊世界,享受了一段時間的逍遙清閑。
然而,華夏,華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當鄭祖的足跡遍布歐美非,入眼處的僑胞,衣衫襤褸者過半,卑躬屈膝者過半時。鄭祖木然驚醒,“覆滿洲”不過是“複華夏”的第一步,哪怕他花了兩百多年才邁出這一步。滿清入關“剃發易服”兩百數十載,哪是一朝覆滅滿清,就能立即恢複華夏衣冠的?常言道:行百裏者半九十。更何況他才不過剛上路罷了,又怎能就此停歇?
從驚醒的一刻開始,鄭祖再度啟用傅滿洲之名,以此警醒自己。
傅滿洲很清楚一個道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想要在海外恢複華夏衣冠,想要促使海外僑胞膝蓋硬起來,改善他們的生存條件是首要任務。
為此,傅滿洲做過諸多嚐試。包括卻不限於:聯合華裔僑胞建立互助會;扶持優秀華裔從政經商掌軍;複製“華人海外建國”的案例,等等等等。
結果雖有成效,卻大多差強人意。甚至,傅滿洲愈加努力地為華人爭取利益,華人在當地受到的各方麵排斥就愈多。越是向二代、三代移民灌輸華夏衣冠的概念,年輕一輩對華夏衣冠的認同度就越是減低。
一波操作猛如虎,傅滿洲投入大部分資源與精力換來的,卻是海外華人比當初更加窘困的內憂外患。
傅滿洲才發現,自己最擅長的是搞了大半輩子的造反謀亂,在內政建設與外交經營上宛如無知小兒。
就在傅滿洲一籌莫展的時候,一部洋鬼子拍的電影,《末代皇帝》,橫空出世。
傅滿洲抱著相當複雜的心情去看這部電影。去之前還在猶豫:若是電影把滿清誇成一朵花,是否要殺了拍這部電影的導演與主演?回來後則開始思考:多拍幾部與華夏相關的電影,是否會是改善華人生存條件的契機?
傅滿洲是實幹派,有了想法與思路便付諸行動。他立即找來《末代皇帝》的主演,商談資助他演繹事業的合作。
隻是,這次合作算不上失敗,卻也稱不上成功。傅滿洲資助該演員五年的時間,演員的身份地位穩步上升,可對整體華人的幫助卻收效甚微。
靠拍電影來改善華人地位的想法在傅滿洲心頭漸漸淡去,那名演員也越來越少出現在傅滿洲眼前。直到傅滿洲從諸多華裔年輕人口中聽到兩首歌曲,《知否知否》與《心中的日月》,方才再度想起那個俊美的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