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六朝漢臣> 第四十九章:大漢第一危險職業(補一)

第四十九章:大漢第一危險職業(補一)

  司匡向後退了兩步,對孔安國拱手一拜,言辭懇切,“孔兄,倘若儒家借與我六十金,一年之內,小弟可活流民數萬,三載之內,小弟可拉出一支縱橫匈奴之地的強軍。”


  頓了頓,言辭懇切,“望兄長好好考慮一番。”


  孔安國跪坐著,低著頭,沉默了。


  他看著地麵上的數字,盤算著著種種利弊…


  招收流民當做對抗匈奴的主力…


  曆史上,未之有也。


  戰鬥力究竟如何,誰也說不準。


  八十年前的秦末,雖然也有招用流民的情況,但那時候,大家都招收流民。


  流民對抗流民,根本看不出差距。


  底子都差不多,遭遇也都差不多,戰鬥力,在吃飽了的情況下,自然也就差不多了。


  至於流民對抗匈奴…孔安國在糾結,白登之圍到底算不算。


  他沒有親眼見證過那一幕,也不敢想象。


  當年見識過的人,基本上都死的一幹二淨了。


  那時具體什麽情況,恐怕隻有百年之後,去地下問先輩。


  如果算…


  白登之圍,好像是大漢敗了吧?

  剛才司匡嚷嚷的大複仇,正是這件事。


  失敗的白登之圍,豈不是說明,流民不如匈奴士卒?


  一時間,他拿不定主意了。


  這可是六十金。


  如果拿出來,儒家各派絕對要元氣大傷。


  他們雖然是正統學派,但底蘊根基太淺薄了。


  天下儒生,幾乎都在商鞅“士農工商”定律地影響下,放棄經商了。


  在這種情況下,稍微有錢的學派,無非就那麽幾個。


  《尚書》、公羊、韓《詩》…


  這幾家。


  要麽是家裏有地,就像是孔氏一族;要麽是朝廷做官,像董仲舒、韓嬰。


  除了這兩種情況之外,沒有第三種情況了。


  讓一群收入一般,養著一大群家奴的人掏錢…難於登天。


  儒家的世界觀影響著他們,不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但孔安國一想到僅需六十金,便可救人、攘夷、賣人情,實現一舉三得。


  頓時又心癢難耐。


  成本太低了!

  簡直像是在白送好處。


  先不說借錢活流民,儒家也能跟著收聲望,光那個“大複仇第一”,就羨煞人了。


  這可是孔父教導後,儒家數百年之追求啊!


  六十金,就可實現尊王攘夷,一雪大漢之恥。


  試問,還有什麽比這更便宜的好事嗎?


  當年管夷吾為了幫助公子小白尊王攘夷,斥巨資、耗時數年,才打造出一支能夠殺穿北部山戎的齊國軍隊。


  如今,相同的機遇擺在麵前…


  孔安國的心髒上像是聚了一堆螞蟻,爬個不停,直癢癢。


  他猛地站起來,仰頭,雙手交叉自然下垂,藏在袖口,呼氣長歎,“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這是孔丘對尊王攘夷的評價!


  也是儒生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


  也是最令他們激動興奮的一句話。


  他希望通過這一句話,找回自己的本心,捍衛儒道信仰。


  “呼!”孔安國長呼一口氣,調整站立位置,與司匡麵對麵,拱手,詢問,“安國想問一件事:這六十金,閣下非借不可?”


  “沒錯!”司匡點點頭,沉默一會兒,直截了當說道:“若是儒家不借,那小弟就去墨家、農家、道家…去其他諸子百家。相信,隻要拿出令他們滿意的利益,他們,會借的。”


  絕對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如今稷下百家混亂,大爭鳴沒有,小爭鳴不斷。


  作為唯一一個中立且能夠影響百家局勢的人,百家諸生應該能夠權衡其中的利弊。


  若不是因為儒家才是正統學說,不想得罪日後的學術正統,司匡也不會先來這裏。


  道家、墨家、兵家、農家…其實都可以成為借錢對象。


  其掌握的內容,足以滿足他們的要求。


  道家,不需要太多知識,隻需要找到煉丹那一脈,拿出初中的化學知識即可。


  一篇化學元素周期表,一些常見的化學反應,足夠讓這群妄想成仙的瘋子瘋狂了。


  至於用化學變化去忽悠劉徹…


  這就算了。


  忽悠得了一時,忽悠不了一世。


  劉徹一老,就是仙道騙子的死期。


  曆史記載中,凡是用成仙之法忽悠劉徹的人,除了早死的李少君之外,都沒有好下場,不是車裂,就是族誅。


  用一時顯赫,換這輩子短命。


  不值!

  與其去打動皇帝,還不如去嚐試著打動其他諸子百家。


  像是墨家,用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等普通數學知識,就足夠了。


  像是兵家,用一篇兵書、或者直接把蘊含博弈道理的《三國演義》拿出來,也就足夠了。


  而農家……試問,如今位於齊地,還有什麽比《齊民要術》更能讓農家瘋狂?


  如果把賈思勰這本神書掏出來,估計天下農家子弟,會心甘情願奉其為農家新領袖!


  沒有辦法,這本書囊括的東西太多了。


  不僅可以預防、減輕很多農業災害,還可以提高產量,約在當前畝產收獲的基礎上,提高二分之一!


  農業收獲多了二分之一,對於整個大漢來說,非常重要。


  農業=稅收。


  農業增產二分之一=農業稅增收二分之一。


  這招一出,大農令估計得從長安哭著喊著跑到稷下,替天下之人,求取增收之道。


  都是錢給鬧得!


  如今國庫緊缺,劉徹又想著打匈奴,根據祖宗之法,在高祖皇帝十五稅一的底線不能觸碰,先帝三十稅一的參考又擺在那裏的情況下…


  錢從哪裏來?

  隻有兩種做法。


  要麽增加新的稅種,加大對農民、商賈的壓迫力度,要麽,就想辦法在原來稅種的基礎上,增加征收基礎。


  前者,大農令——鄭當時是萬萬不敢提出來的。


  開玩笑,增加稅種的方案一旦提出來,絕對會遭受天下之人妒恨,這可是千古罵名啊!


  死了之後都不得安寧。


  而後者……隻能想辦法提高產量了,

  產量上去了,農業稅總量也就上去了。


  因此,親自求司匡傳授農業增收之法,是必然的。


  隻要能弄到錢,麵子算什麽?

  讓皇帝不滿意,別說是麵子了,哪怕是腦袋,都得搬家。


  萬一,劉徹一不高興,直接把拿不出錢的大農令任命成丞相……讓別人做大農令。


  鄭當時估計得哭暈在茅房,沒有三、四個壯漢拖,打死都不帶出來的那種。


  老劉家的丞相,可是大漢第一危險職業。


  開國時候,還算正常一些,到了劉啟,就開始出問題了。


  還不是小問題!


  劉啟當皇帝的時候,丞相活下來的幾率,僅僅隻有二分之一。


  除了陶青、劉舍被罷免之外,其他兩個,死的時候,很皇帝都脫不了幹係。


  申屠嘉,被劉啟聯合晁錯,氣得吐血而死。


  周亞夫,被罷免,之後後下獄絕食而死。


  而到了劉徹這一代,目前已經經曆了四位丞相了。


  前三位丞相:衛綰、竇嬰、許昌的存活率,為三分之二。


  竇嬰的死,多多少少跟皇帝沾點邊。


  劉徹能不能追平老爹的記錄,就要看現任田蚡什麽時候死了。


  隻要田蚡一死,直接追平記錄。


  當初劉啟做皇帝的時候,年紀大,丞相數量少。


  如今劉徹做皇帝,年紀輕,丞相數量肯定不止四個。


  依據老劉家的尿性,第五個丞相的下場,估計也好不到哪去。


  不死,就是最大的優待。


  哪怕是邊境的士卒,安全係數都比這個高。


  因此,鄭當時寧可丟臉,也不想丟命!


  屆時,司匡隻要開口要兩百畝地,這個大農令絕對眉頭都不帶皺的,分分鍾撥地、給材料。


  別說是兩百畝,哪怕是五百畝、一千畝,都值!

  這一舉三得之事,不僅僅對農家而言,對任何諸子百家,幾乎都相同——賣人情、救人、傳學問。


  當司匡講“去其他諸子百家”這幾個字之後,孔安國頓時感覺背後涼颼颼的,雙腿發軟,站不住了。


  慫了!


  不敢猶豫了!

  好家夥,本來以為和儒家關係好,才找儒家借錢的。


  整了半天,原來僅僅是借錢目標中的一個啊!


  眼前這位的本事,他是了解的——隨隨便便,就能夠壓製諸子百家年輕一輩。


  半月之前的那一役,胡毋生直接得出來一個結論:司匡在百家之道上的領悟,絕對不亞於百家宗師級人物。


  如果把這種人物推到競爭對手那裏,無疑是自取滅亡。


  尤其司匡剛才還說了“稷下學裏”建成之後,打算邀請胡毋生,探討《春秋》中的微言大義。


  媽的,這要是在諸子百家資助之後,把儒家第一學派給打敗了。


  天下儒生的麵子,往哪擱?


  陛下聽聞之後,又會不會對儒家的能力,產生質疑?


  在百家虎視眈眈,皇帝用人曖昧不清的狀況下,這種事情,絕對不能發生!

  孔安國咬著牙關,站直了。


  “呼!”


  先深呼吸,給自己鼓勁。


  才作揖一拜,道:“公之來意,安國清楚了。六十金的數量,太過龐大,吾需要先和胡博士商討,才能作出決定。”


  他擔心司匡等不及了,眼珠子“骨碌”一轉,繼續說道:“公且放心,哪怕儒家拿不出六十金,也一定會在最大程度上,對公進行資助!三十金、四十金、糧食等等,都可以。”


  司匡拱手還禮,沉聲問道:“孔公,商討這件事,需要多久?”


  “明日午時之前,給公回複!”


  “好!匡便在驛站,等候消息。”司匡笑了笑,忽然想起來一件事,再次問道:“還有……孔兄,敢問那個換地……”


  孔安國笑著擺擺手,一副小事一樁的模樣,“這沒有問題!明日,吾定親自登門,將所換地契,一並交付於公!”


  “多謝孔兄!”司匡再次再拜,“既然目的已經達到,鄙人,就先告退了。驛站之中,還有事情需要處理。”


  孔安國神態莊重,恭恭敬敬地說道:“謹恭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