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節公孫瓚之死
由於打敗並且逐走劉虞,得到了整個幽州,原本被袁紹打得有些心灰意冷的公孫瓚重新變得雄心萬丈,他的實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恢複,然而,他還是太過於心急了,他認為,自己隻有一個幽州,袁紹卻有冀、並二州,顯然,時間拖下去的話,自己會變強,但袁紹會變得更強,因為袁紹的發展基礎更好,於是,他在得到整個幽州後沒有進行較長時間的經營發展,在底盤十分不穩的情況下火急火燎地再度主動大舉攻打袁紹。
公孫瓚的判斷也不無道理,況且,袁紹經過袁孔之戰後,元氣大傷、實力大損,其實力雖然強於公孫瓚,但卻不占有壓倒性的優勢,因此,麵對卷土重來的公孫瓚,袁紹手忙腳亂,確實招架得十分吃力,同時,袁紹心知肚明,自己是可以打敗公孫瓚的,但不能為此而付出太大的代價,因為在黃河南岸,曹操、孔明都在虎視眈眈,如果自己為打敗公孫瓚而付出了太大的代價,曹操、孔明必然揮師北上、橫渡黃河,對自己趁火打劫。於是,袁紹積極聯絡外援,他的外援是幽州北部境外的烏丸人。
前任烏丸王丘力居在六年前勾結張純、張舉等人叛漢自立,兵敗投降後病死,在其死後,其侄子蹋頓繼位。蹋頓驍勇善戰、才略不俗,在其統治下,烏丸慢慢地發展壯大,重新成為大漢東北邊境隱患之一。袁紹拿出大筆金銀珠寶與蹋頓交好,希望得到蹋頓援助,蹋頓大喜,欣然同意。當袁紹與公孫瓚展開龍湊之戰、巨馬水之戰等戰役時,蹋頓都率領烏丸騎兵南下,攻打公孫瓚的大後方,導致公孫瓚陷入腹背受敵的艱難處境中,繼而連戰連敗,加上公孫瓚逐走劉虞以及在統治幽州期間日益驕橫、窮兵黷武、橫征暴斂,使得幽州各郡人心日益背離,最終,內憂外患一起爆發,使得公孫瓚對幽州的短暫統治陷入土崩瓦解,其部下也眾叛親離。
與袁紹的爭霸再次宣告失敗使得公孫瓚的實力和信心一起一蹶不振,繼而重新變得心灰意冷、鬥誌全無,他逃回大本營易京(易縣),征集大量民夫,在環繞易京的易河邊挖掘了十多圈大型戰壕,又在戰壕圈中心堆築了高達五六丈的土丘,再在土丘上修建了一座大型的連環堡壘高樓,號稱“易京樓”,類似於董卓在長安城郊區修建的“郿塢”,樓門用渾鐵澆築,樓內堆積著從幽州各地搜刮來的三十多萬石糧食,隻準他本人和妻妾子女住在裏麵,把麾下兵將都派到外麵進行守衛。公孫瓚這麽做是為了躲藏在裏麵長期堅守,“以待天下大勢有變”。
對公孫瓚展開全麵進攻的袁紹軍一路殺進幽州,攻城拔寨、勢如破竹。當公孫瓚的部將陷入袁紹軍包圍時,公孫瓚都不救,他認為“我救了,那麽,別的部將遇到這種情況時隻會向我求援,不會死戰到底,我不救,他們自知沒有援兵,就會死戰到底”,結果,他的部將紛紛投降,使得袁紹軍攻無不克,很快就把易京樓給團團包圍了。公孫瓚一方麵據守易京樓,一方麵派其長子公孫續前往遼東,向遼東太守公孫度求援,但沒想到,求援信被袁紹軍截獲,公孫續被殺。袁紹將計就計,他派顏良、文醜統領一支精兵,在某個深夜裏偽裝成遼東援軍。公孫瓚信以為真,集結全部兵力進行出擊,試圖與“遼東援軍”內外夾擊袁紹軍,結果遭到慘敗,不得不逃入易京樓。袁紹隨即派遣軍士挖掘地道,在挖到易京樓底部後以上百根巨木支撐土層,挖掘完畢後點火焚燒巨木,巨木被焚毀崩斷,土層坍塌,易京樓也隨之搖搖欲墜。
山窮水盡的公孫瓚在絕望中先殺了自己的妻妾和子女,然後引火自焚,隨著易京樓一起化為灰燼,其部下鄒丹、關靖等人也盡皆死於亂軍混戰中,“白馬將軍”至此退出曆史舞台。
西元195年底,公孫瓚被袁紹攻滅,袁紹統一了黃河之北的冀、並、幽三州。與此同時,曹操也完全地掌控了中原的司、豫、兗三州。決定北方霸主、天下第一諸侯歸屬的曹袁大戰開始進入倒計時。
當公孫瓚兵敗身死時,他的老同學、曾多次得他恩惠庇護的劉備正在展開新的奮鬥征途。
荊州牧劉表正陷於深深的焦慮中,曹操在荊州以北的中原地區日益強大,讓他深感坐立不安,孫堅在荊州以東的江東地區迅猛崛起,讓他深感如芒在背,如此,荊州就要麵臨兩大強敵的兩線威脅了。孫堅在占領江東(江蘇省南部、安徽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後,曾試圖向北發展,趁著袁術敗亡之際奪取長江之北的淮南(安徽省中部),與曹操在淮南打了幾場,雖然沒有吃太大的虧,但孫堅認識到,自己還沒有足夠實力向北發展與曹操進行大規模交鋒,因此,他改變了戰略方針:對北(曹操、孔明),他采取守勢,積極結交孔明一起抗衡曹操;
對南(浙江省中部和南部、江西省、福建省等地),展開積極開拓,攻伐當地的山越人,從而獲得人口、糧食、銅鐵資源、更多的土地,增強實力,同時鏟除江東內部和後方的隱患;
對西(荊州),展開主動進攻,以吞並荊州為目標。
如此,劉表的日子自然越來越不好過了,北方有曹操虎視眈眈,東邊又有孫堅咄咄進逼。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對於前來投奔的劉備,劉表自然是熱烈歡迎的。先前,劉表接納了張繡,將其安置在了荊州北部的南陽郡宛城縣一帶,就是把張繡當成最前線的擋箭牌,如今,他如法炮製,把劉備也安置在了荊州北部的南陽郡新野縣一帶,充當最前線的擋箭牌。——劉表此舉與陶謙、劉備、呂布在徐州(徐南)的做法簡直一模一樣,陶謙把劉備安置在小沛,劉備把呂布安置在小沛,呂布把劉備安置在小沛,莫不是如此。
於是,劉備在劉表麾下終於再次得到了一個落腳點:以新野縣為主的荊州北部的幾個縣。
在南陽郡,劉備碰到了他生命中的又一個貴人,此人姓婁名圭,字子伯。婁圭是南陽郡本地人氏,智謀過人且家財萬貫,劉表讓他在荊州北部一帶招募軍隊、聚集部眾、接待來自北方的流亡避難的客人,於是,劉備認識了婁圭。婁圭大為欽佩劉備的壯誌抱負,傾心相投,成為劉備的軍師,為劉備出謀劃策,又以家財資助劉備。如此,劉備得到了他的第一個軍師,還得到了在麋竺後的第二個大金主。
不僅如此,還有兩人投奔了劉備,是劉辟、龔都。此二人都是黃巾軍舊部,盤踞於豫州南部一帶,在遭到曹操打擊後,二人投靠並且依附於袁術,盤踞於豫州西南部的汝南郡一帶。如今,袁術已經敗亡,劉辟、龔都靠山已倒,十分不安,正好,劉備來到了荊州南陽郡境內,南陽郡東邊就是汝南郡,因此,二人選擇投奔劉備,給劉備帶來了數千兵馬和大筆的財帛(都是二人搶劫擄掠而得),大大地壯大了劉備的實力。
同時,劉表將其麾下得力大將文聘從荊州北部調往荊州東部,抵禦來勢洶洶的江東軍隊。幾個月後,劉備協助文聘剿滅了在江夏郡反叛作亂的張武、陳孫,贏得了劉表進一步的信任。
雖然劉表和孫堅、劉表和張津、劉璋和張魯時不時地爆發戰事,但總體而言,南方局勢還算穩定,真正風起雲湧的,還是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