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節土地、糧食、人口
“少公子,陶公在臨終前要把徐北三郡交給文舉公和你?”賈詡低聲地問道。
孔明點點頭。
賈詡三人一起麵露喜色。田豐急切地道:“如此極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便可以得到半個徐州!少公子,你沒有推托吧?”
孔明搖頭:“我沒推托。陶公當時真心誠意地要我父親和我收下徐北三郡,我無法推托。”
沮授問道:“當時可有第三人在旁作證?”
孔明道:“當時現場除了陶公和我,還有子忠、叔節、華先生、陶二公子。”
賈詡一邊拈須一邊陷入思索,沮授同樣若有所思,田豐問道:“少公子,你想不想得到徐北三郡?”
孔明遲疑了一下,然後點點頭,他記得,根據書上記載,在陶謙病逝後,徐州幾易主人,先被劉備所得,再被呂布所得,最後被曹操所得,曹操最終成為徐州的主人,劉備雖然曾經擁有過徐州,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從劉備的角度出發,他擁有徐州對他而言並不是好事,因為他在北方是難以發展的,徐州在他的手裏會導致他直接麵對曹操,他隻能前去南方發展,立足紮根於荊州、益州等地,才能創建可以與曹操進行抗衡的基業。因此,孔明對徐州下手,在宏觀上沒有損害劉備的利益。徐州的最終主人是曹操,孔明得到徐北三郡是取走了曹操的一部分地盤,就好像他現在坐擁青魯一樣,也是取走了曹操的一部分地盤。
孔明之所以不拒絕徐北三郡,並不是他貪圖獲得更多土地,也不完全是為了尊重陶謙的遺囑,而是出於一個十分現實的原因:青魯地區的人口密度太大了,需要更多土地安置人口——不隻是人口太多,更是人口密度太大。
青魯總麵積約10萬平方公裏,總人口750多萬,若放在後世,這麽大的土地足以養活這麽多的人口,以後世江蘇省舉例,江蘇省麵積約10萬平方公裏,人口8000多萬,按道理,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養活八千多萬人都沒問題,更何況是養活不到八千萬十分之一的人呢?然而,問題沒有這麽簡單,後世的社會生產力是此時的社會生產力遠遠不能比的,比如農業,在後世有機械化設備,有經過改良培育的農作物種子,有化肥、農藥等,從而大大地促進了農作物的增產,在眼下,這些都是沒有的,此時一畝田的糧食產量大不如後世同樣的一畝田。因此,後世的十萬平方公裏土地可以養活八千萬人甚至更多的人,此時的十萬平方公裏土地則是遠遠地不能養活那麽多的人。
糧食作物包括:玉米、小麥、水稻、番薯、土豆、高粱等,華夏本土的糧食作物是沒有玉米、番薯、土豆的,隻有小麥、水稻以及黍、稷、菽等。在明朝中後期前,以華夏的土地種植華夏本土的糧食作物即小麥、水稻、黍、稷、菽等,全國糧食產量隻能養活八千多萬人,一旦超過這個閾值,華夏土地出產的華夏本土糧食作物就不夠吃了,天下就要陷入饑荒戰亂,導致人口銳減,重新使得糧食夠吃,再進入“太平時期”如此不斷地循環,從而使得改朝換代不斷發生。在明朝中後期後,產自海外的高產量的玉米、番薯、土豆等新品種糧食作物被引進華夏,使得華夏的土地可以生產出數量大大超過以前的糧食,繼而使得華夏人口開始暴漲劇增,這也正是為什麽在明朝中後期前的華夏最多隻有八千多萬人、在明朝中後期後的華夏竟然一下子增長到了上億人乃至幾億人的根本原因。
如今的青魯,一來農業生產力大不如後世,二來隻有華夏本土的糧食作物,沒有海外的玉米、番薯、土豆等高產量的新品種糧食作物,自然而然,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是養活不了太多的人口的,保守估計,青魯隻能養活1000萬人,如今已有750多萬人了,因此,必須未雨綢繆地獲得更多的土地——徐北三郡當然不是沒人住的地方,也有居民,但居民的人口密度大不如青魯,在得到徐北三郡後,青魯和徐北三郡融合,人口密度就可以“勻一勻”了。
此時的華夏擁有十三個州、55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全國人口5000多萬,按照常理,五百五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足以養活五千多萬人,但是,由於各地的開發程度、土地肥沃貧瘠程度、氣候水土優劣程度不同,各地的人口數量和密度相差很大,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個檔次(以後世行政劃分進行描述)——
第一檔次:河北省、河南省、山東省、江蘇省中北部、安徽省中北部,人口最多最密集;
第二檔次:陝西省、山西省、四川省中東部(以成都市為核心)、江蘇省南部、安徽省南部、越南國北部,人口數量和密度次之;
第三檔次:其它地方,盡皆地廣人稀。
人口,永遠都是最寶貴、最重要的資源,正因為如此,魏吳蜀的國力才有那麽大的差距,對比土地麵積的話,曹魏約300萬平方公裏,孫吳約150萬平方公裏,蜀漢約100萬平方公裏,吳蜀聯合起來約250萬平方公裏,看似比曹魏少不了多少,但是,對比人口數量的話,曹魏約1300萬人,孫吳約550萬人,蜀漢約400萬人,差距就出現了。土地麵積是次要的,人口數量才是主要的,是決定三國國力的真正因素。全國大部分人口又多又密集的地方都在曹魏境內,吳蜀二國雖然都麵積不小,但都沒有太多的人口又多又密集的地方,以孫吳舉例,孫吳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長江兩岸地帶,往南的遼闊土地都是原始森林,比如後世的福建省和浙江省中南部,這麽一塊麵積足足達到近二十萬平方公裏的“大地方”卻隻被設為一個郡,而不是被設為一個州,原因就是這塊地方雖然大,但人口非常稀少;再以蜀漢舉例,蜀漢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四川省中東部(成都平原)和陝西省南部(漢中平原),除此之外十分之九以上地區都是人口稀少的山野森林。正因為人口數量上的差距,穩定時期,曹魏擁有60萬以上的軍隊,孫吳隻有20餘萬軍隊,蜀漢隻有10餘萬軍隊,另外,人口數量也與經濟發展直接掛鉤,雖然三國的經濟都在發展,但曹魏屬於“恢複性發展”(簡單地說,原本是100,因為戰爭破壞降低到50,然後往原來的100進行恢複),孫吳和蜀漢隻是“自然性發展”(簡單地說,原本是20,然後在此基礎上往30進行發展增長),這正是曹魏是三國裏最強大的國家的根本原因。
孔明此時擁有的青魯本來就是全國幾大人口又多又密集的地方之一,這幾年來,他不斷招收外地的流民、饑民、災民、難民,使得青魯人口不斷地增加,並且新生兒也不斷地出生,如此,青魯的土地隱隱地露出了難以承擔的征兆,因此,他不得不需要一些新的土地,讓他治下的這塊“亂世中的世外桃源”可以接納和承受更多的人口。
沮授開口道:“少公子啊,當初在下邳城時,陶公當眾堅決地要把徐州讓給劉備,如今,陶公離世於青州,但遺言卻改口成了你和劉備平分徐州,你覺得,劉備會相信這套說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