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三國之蒼生至上> 第132節陶謙的遺言

第132節陶謙的遺言

  就在這時,昏迷著的陶謙突然發出“呃”的吐氣聲,眾人急忙一起看去,卻見陶謙正在慢慢地睜開了眼睛,整個人恢複了不少神采。


  “父親!”陶應頓時又驚又喜,但隨即神色惶然。


  孔明心頭一沉,他知道,陶謙這是回光返照了。


  “應兒啊……”陶謙眼中微微地有些光澤,他隨即看到了孔明,“孔明啊,你已經來了啊……”


  孔明連忙上前:“陶公,孔明在。”


  陶謙動了動眼皮以作回應:“孔明啊,我自知我樂極生悲,就要不行了,我……必須抓緊時間把我要說的話趕緊說出來。孔明啊,還有應兒,你們給我認真地聽好。”


  陶應潸然淚下地點點頭:“父親,您說吧!”


  陶謙喘了喘氣:“孔明啊,在討伐董卓時,我就知道了你父親和你的本事,你們父子倆真是了不起呐!所以啊,我很早就打算把徐州托付給你父親和你了,如此,才能保得徐州和徐州萬民在這個大亂之世中得到長久的太平,後來,玄德君來徐州了,我觀玄德君跟你父親和你一樣,也是大仁大義的正人君子,我為不給你父親和你添麻煩,就轉而想把徐州托付給玄德君,可是,我現在……又改變主意了。”


  孔明心頭一動:“陶公……”


  陶謙艱難而吃力地道:“在青州的這段時間,我親眼看到青州還有魯國的百姓在你父親和你的治理下是多麽的安樂,家家安居樂業,人人豐衣足食,上古聖君治下之盛世恐也不過如此吧!我是愈發地佩服你父親和你呀!反觀徐州,雖然我竭心盡力地治理,但跟青魯相比,真是讓我汗顏羞愧萬分呐!你父親和你無論是整軍經武還是濟世安民,都是別人無法比及的。玄德君雖然仁義、正直、愛民,但他在理政治民上確實大不如你父親和你。我反複地想過了,其實,還是把徐州托付給你父親和你才是最好,這樣,對徐州百姓才是最好,能讓徐州百姓過上跟青魯百姓一樣的安樂生活,如此,我才對得起徐州百姓。隻是,我也不能負了玄德君。因此,我反複地考慮,在我死後,徐州牧的印璽還是交給玄德君,如果玄德君依然不肯接受,那就由商兒(陶商)代領,再讓玄德君輔佐商兒,同時把徐州的東莞、琅琊、東海三郡交給你父親和你,此三郡在名義上依舊屬於徐州,但在實際上屬於你父親和你,給商兒和玄德君保留下邳、彭城、廣陵三郡,如此,便可折中兩全了。玄德君雖然沒能得到整個徐州,但他好歹得到了半個徐州、三個郡,這樣,我算是不負他了。你父親、你以及玄德君,都是大仁大義的正人君子,昔日,你父親擔任魯國國相,玄德君擔任魯國國傅,你們兩家本就是一家,你父親和你坐擁青魯、半個徐州,玄德君坐擁半個徐州,你們兩家以後必然互相扶助。徐州雖然被我一分為二了,但其實仍然形同一體,並且固若金湯,徐州百姓也可安享長久太平了。”


  孔明聽得吃了一驚:“陶公,這……”


  陶謙虛弱地抬了一下右手:“孔明啊,我已經油盡燈枯,你就別再跟我說那些客套話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說的這些話,句句發自真心誠意,沒有任何故作姿態,你就答應吧!應兒啊,你替為父做一個見證人。”


  “父親,我知道,我明白。”陶應淚水漣漣。


  孔明歎息一聲,他畢恭畢敬地向陶謙跪下行禮:“陶公,我記下您的囑托了,我會遵照您的意思去辦的。”


  “好,好,好!”陶謙麵露紅光,他輕鬆釋然地笑道,“如此,我可安心離去了。”言罷,他臉上紅光消散,緩緩地閉上了雙眼,停止了心跳和呼吸。


  “父親!”陶應頓時放聲大哭。


  孔明繼續向陶謙的遺體長跪著,他心頭和鼻子一起發酸,繼而淚水盈眶,陶謙雖然有些暗弱昏聵,但確實是一位心腸仁厚的老好人、老實人。


  清晨時,醉意消散不少並且被叫醒的孔融在得知陶謙已經去世的消息後,頓時悲痛不已,同時自責不已,他隨即派人把陶謙的遺體接入孔家為其舉行喪禮,購買上等陰沉木(萬年蒿)為其打造棺材,孔家上下一起為陶謙披麻戴孝,頓時,孔家被白布素縞給淹沒了,所幸此時正是寒冬臘月,天寒地凍、滴水成冰,陶謙的遺體可以長久停放。


  “明兒啊。”孔融在為陶謙哭喪吊孝後,眼含淚水地把孔明拉到一邊,“陶公離世前可曾跟你交代了什麽?慚愧啊!陶公離世時,我卻在醉生夢死,未能見他最後一麵,無地自容啊!”


  “父親……”孔明低聲地道,“陶公臨終前有言,讓劉玄德或陶商繼任徐州牧位置,但把徐州北部三郡即東莞、琅琊、東海交給我們管治,給劉玄德或陶商保留徐州南部三郡即下邳、彭城、廣陵。”東莞、琅琊、東海三郡位於徐州北部,三郡由北向南方向分布,下邳、彭城、廣陵位於徐州南部,三郡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分布。


  “什麽?”孔融吃了一驚,隨即大為感動,“陶公真是高義啊!竟把半個徐州送給我們!”


  “少公子……”有人在不遠處輕聲呼喚孔明。


  孔明順聲看去,見是賈詡、田豐、沮授三人,三人也是過來給陶謙吊喪的,都身穿孝服,三人一起用有話要說的眼神看著孔明。


  孔明跟著賈詡、田豐、沮授走到一個僻靜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