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三國之蒼生至上> 第101節天子東返

第101節天子東返

  吞並冀州的袁紹與覬覦冀州的公孫瓚毫無懸念地因為分贓不均而爆發了大戰。由於袁紹自食其言,不願把冀州九郡分出四郡給公孫瓚,使得幫助袁紹得到冀州但自己卻一無所得的公孫瓚勃然大怒,積極地厲兵秣馬,準備攻打袁紹,袁紹為穩住公孫瓚、分化公孫瓚的勢力,以冀州牧的身份任命公孫瓚從弟公孫範為渤海郡太守,但公孫範得到渤海郡後立刻投靠從兄公孫瓚,使得公孫瓚輕而易舉地得到渤海郡,實力大增,繼而既讓他低估了袁紹,也堅定了他用武力奪取冀州的決心,於是,他任命親信嚴綱為冀州牧,田楷為並州牧,單經為兗州牧,儼然既要吞並幽州、冀州,還要吞並並州、兗州。袁紹惱羞成怒,與公孫瓚正式開戰,雙方在巨鹿郡經縣界橋一帶爆發全麵大戰。


  此戰,公孫瓚占有極大優勢,其部擁有三萬餘兵力,大大地超過袁紹的不到一萬兵力(袁紹剛得到冀州,立足未穩,在短時間內難以組建起龐大的軍隊),並且公孫瓚麾下還有一支威震塞外的精銳部隊“白馬義從”(擅長騎射的輕騎兵部隊,成員清一色地騎白馬,組織性非常高),雙方交戰後,袁紹軍大敗,由張郃、高覽率領的大戟士(重裝步兵)部隊被白馬義從衝殺得七零八落,但隨即,袁紹部將麴義力挽敗局,以近千張強弓勁弩設伏,大破白馬義從,白馬義從死傷大半,從此一蹶不振,麴義還在此戰中斬殺了嚴綱、公孫範、公孫越(公孫瓚的另一個從弟),公孫瓚軍損失慘重、元氣大傷,袁紹軍隨即大舉反擊公孫瓚軍,雙方混亂激戰,麴義被公孫瓚部將趙雲擊殺,袁紹部將崔巨業被正在公孫瓚軍中的張飛一矛刺死,顏良、文醜被正在公孫瓚軍中的關羽以一敵二地擊退,公孫瓚得以逃脫不死。


  經過這場界橋之戰,袁紹和公孫瓚都是損失巨大,但公孫瓚的情況比袁紹更嚴重,因為,袁紹已經占據冀州(九個郡除了渤海郡,其餘八個郡都在袁紹的手中),雖然前期立足不穩,不能充分地發揮冀州的軍力民力(這也是袁紹不太敢跟公孫瓚交戰的原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袁紹已經逐漸地在冀州站穩腳跟,從而可以充分地發揮冀州的軍力民力,反觀公孫瓚,他雖然被長安朝廷加封為幽州刺史,但在他上麵還有一個幽州牧劉虞,幽州並不是公孫瓚的,而是劉虞的,公孫瓚的嫡係地盤僅僅是幽州北平郡、冀州渤海郡,如此,一來,公孫瓚隻以兩個郡對抗擁有八個郡的袁紹,明顯資本不夠、後勁不足,二來,公孫瓚受到劉虞製約掣肘,無法集中幽州全力對抗可以集中冀州全力的袁紹。公孫瓚和劉虞向來關係緊張,對外,劉虞主張使用懷柔手段對待境外胡人,公孫瓚則堅定地主張使用鐵血手段,對內,劉虞愛護百姓、施政寬仁,公孫瓚則窮兵黷武、濫用民力,兩人的矛盾越來越激化惡化。在沒有打敗袁紹後,急於報仇的公孫瓚變本加厲地壓榨幽州的民力,使得劉虞愈發地憎惡,繼而百般阻擾公孫瓚。如此,損失巨大的公孫瓚無法快速地恢複軍力,難以再次攻伐反擊袁紹。袁紹得以徹底坐穩冀州,同時,公孫瓚意識到幽州不是他說了算,因此,他在接下來把對付目標轉移到劉虞的身上,打算先幹掉劉虞、獨霸幽州,再跟袁紹一決雌雄、爭奪冀州。袁公孫的戰事告一段落。


  界橋之戰是各路諸侯為爭奪地盤而公然展開的第一場戰事。


  第二場戰事是袁術與曹操爆發的。袁術被荊州牧劉表排擠出荊州後,把開拓目光投向了豫州,陸續地占領了豫州南部和東部,繼而與已經占據豫州西部和北部的曹操發生多次交戰,由於袁術的先鋒大將孫堅與曹操“頗有私交且惺惺相惜”,不願意全力攻殺曹操,使得袁術不敵曹操,被迫放棄進取豫州西部和北部、吞並整個豫州的想法,轉而把下一步的開拓目標投向了揚州和徐州。由於敵視曹操、嫉恨袁紹,袁術與公孫瓚、陶謙結盟,建立“南北同盟”,意圖夾擊遏製曹操、袁紹,有鑒於此,曹操和袁紹結為盟友,一個開拓河南,一個開拓河北。


  同一時期,原董卓部將張濟的侄子張繡在董卓被殺後,害怕自己遭到王允、呂布的清算,因此糾集了張濟的部分舊部兵馬,逃出關中地區,逃入荊州北部,向劉表投順。劉表正擔憂荊州以北的曹操、袁術一直威脅著荊州,因此接納了張繡,將其和其部安置在南陽郡宛城縣,引為外援和屏障,幫他抵禦曹操、袁術。


  比起以上這些,更複雜的變化來自臨時京師長安。


  魯縣的縣令衙署裏,孔明召集三位軍師即賈詡、田豐、沮授,商討來自長安的重大變故。


  “子祥,”孔明吩咐從司州趕回來的陰陽院司州站站長陳瑞,“把長安的事情給三位先生說一說。”


  “喏。”陳瑞向賈詡、田豐、沮授分別施了一禮,闡述道,“三位先生,自董賊伏誅之後,關中局勢日漸穩定,長安朝政也頗有起色,王允、呂布雖然在實質上取代了董賊,把持朝政、獨攬大權,但二人對天子還是十分恭敬順服的,對百官和萬民也采取了十分溫和的治略政策,於是,關中方麵人心日安,天子也因不再受欺淩威逼而展顏歡悅,今年(西元191年)年初,天子召見王允和呂布,說他思念洛陽久矣,當初被董賊強迫西遷長安,如今,董賊既已伏誅,局勢既已穩定,他希望可以舉朝東返,還都洛陽。”


  孔明微笑著看向賈詡、田豐、沮授:“三位先生,你們不妨猜一猜,天子想要東返洛陽,王允、呂布是什麽態度?”


  田豐嗬嗬一笑:“當然是求之不得、極力讚同。”


  沮授微笑點頭,表示讚同田豐的看法,賈詡笑而不語,顯然也是讚同。


  田豐道:“天子若偏安於長安一隅,長期以往,必重蹈周天子之覆轍,屆時,天下雖大,卻隻有關中才是朝廷的地方,關中以外的天下十分之九盡是眾諸侯的領地,如此,漢室名存實亡甚至將被取而代之。王允智誅董賊、重振朝綱,此人雖有大功於社稷,但卻因此而居功自傲、驕橫專斷且妄自尊大,他認為他現在既有天子大統在手,又有天下第一猛將呂布相助,並且因為誅殺董賊而名滿天下、威望當空,那麽,他的成就不是隻誅殺區區一個董賊,甚至能像霍光那樣掃蕩寰宇、再造大漢!說白了,王允此時雄心勃勃,他不滿足協助天子守成於長安,而是打算出征天下。”


  沮授道:“元皓所言甚是。王允如果隻是協助天子穩坐長安,長期以往,天下十分之九都會不再姓劉,按照這個趨勢,守成於長安等於坐以待斃,難保在數年或十數年後會有某個實力強大的諸侯覬覦漢室神器,進兵關中、攻打長安,既如此,不如主動出擊。天子東返了,洛陽自然就回到天子、回到朝廷、回到王允的手裏,王允的地盤和實力將會大大增加,接著,他便以兩都之地為基礎(長安被稱為西都,洛陽被稱為東都),進拓四方、爭霸天下以求得彪炳史冊、青史留名。另外,洛陽畢竟是正統國都,又比長安富庶繁華得多,天子以及王允、呂布等朝中大臣肯定更想在洛陽而不是在長安。”——洛陽和長安都是完好無損,洛陽沒有遭到董卓的摧毀,長安沒有遭到李傕、郭汜的破壞,都是孔明默默付出的功勞,但無人知道;不僅如此,還是因為孔明,漢獻帝和朝中公卿大臣們的處境與原先曆史上相比堪稱天壤之別,根據書上記載,漢獻帝和公卿大臣們被董卓強迫西遷至長安後,先被董卓繼續欺淩,在董卓死後,又被李傕、郭汜等人變本加厲地欺淩,堂堂天子、堂堂公卿大臣,過的卻是饔飧不繼、饑寒交迫、朝不保夕的悲慘日子,在長安期間和從長安逃到洛陽的途中,漢獻帝多次差點兒喪命,飽受折辱,公卿大臣們更是死了一大片,君臣在抵達洛陽時無不衣衫襤褸、蓬頭垢麵、麵黃肌瘦,倉惶落魄猶如乞丐。如今,因為孔明,這些事都沒有發生,漢獻帝和公卿大臣們在長安吃得飽、穿得暖、不受欺淩折辱。當然了,孔明的這些“功績”仍然都是無人知道的。


  孔明點點頭:“二位先生分析得鞭辟入裏,不錯,事實確實如此,王允、呂布等朝中的公卿大臣幾乎都是讚同天子的東返意願的,這件大事沒有懸念地被確定了下來,並且,天子已經發布詔書,召集各路諸侯前去迎駕,協助朝廷東返洛陽。三位先生,你們說,我們應該怎麽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