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海戰
“陛下,我跟著您,去尼西亞!”一名水手率先開口,他的反應直接導致接下來一係列連鎖反應。
“我願意跟著您!陛下!我的家人也在尼西亞,我不能拋棄他們!”一名斜躺在地上,腿部受了些傷的士兵吃力的站了起來,向提奧多雷及眾人表示了他的決心。
“上帝保佑,阿門……”一名年老的正教牧師先是對自己祈禱了一番,隨後也向眾人表明了他的態度:
“我也去尼西亞!”
很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站在提奧多雷這邊,這些人的舉動讓提奧多雷鬆了一口氣,他終於說服了船上大部分人,盡管還有一少部分貴族還猶豫不決,但他們此時也束手無策,畢竟少數服從多數。
提奧多雷也不為難他們,對這些貴族安慰道:“你們不必擔心,我以皇帝的身份向你們保證,即使你們不願意去尼西亞,我也不會為難你們。但如今隻有一艘船,倒不如先跟我們抵達尼西亞港口,朕再自掏腰包為你們租用一些船隻,方便你們抵達你們自己想去的地方。但有個前提條件,倘若你們有人敢轉身就去投靠那群該死的拉丁人,我絕對嚴懲不貸,我以皇帝的身份發誓!”
“陛下……”一名中年女貴族擔憂的詢問道:“我的丈夫在比提尼亞還有一塊領地,我們全家都隻能靠那塊不大的領地維持生活。倘若我跟著您,您是否會保留我和我丈夫的領地?以及我們的頭銜與權力?”
這名貴族所問的話,其實也是在場所有決定跟著提奧多雷去尼西亞的貴族共同擔憂的問題。
而提奧多雷,也很難回答這個問題。
早在科穆寧王朝時期,政府越來越普遍地才用包稅製,即根據具體的區域來確定稅收的數額,並把收稅的任務攤派到具體的個人身上。這樣做的後果顯然就給了腐敗現象大開方便之門,特別是在安格洛斯王朝統治的動蕩年代,情況更是如此。而且,地方經濟的發型愈發壯大,以及君士坦丁堡作為國家主要的消費中心而對地方各省產生的巨大需求,都對這個帝國的政局穩定產生了負麵影響。
尤其是地方貴族勢力,一些地方漸漸在行政甚至財政方麵都可以獨立與中央政權。到了12世紀,帝國對瑟馬塔的軍事管理多少顯得有些鬆懈,這就相當於削弱了把地方和中央捆綁在一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通過君士坦丁堡委任的軍區將軍和行政長官進行管理),從而讓弟弟省份同中央政府的聯係比以前要鬆散得多,這種發展趨勢強化了他們的地區身份意識。
甚至,帝國各個行省開始湧現出一批地方精英階層“阿肯提斯”(意思是執政官),他們在經濟和社會地位方麵的上升進一步強化了他們對自己地方身份的認同感,同時弱化了他們對中央的歸屬感。
一旦皇帝個人魅力並不明顯或無力牢牢把控中央政權,那麽帝國就會出現後院起火的情況。
而話說回來,雖然在10世紀也有貴族叛亂,但他們並非為了改變帝國的政治體製,而隻是為了爭奪土地、權力或者皇位而已。然而到了12世紀後,帝國的很多行省都發生了叛亂,但這些叛亂的目標與以前的叛亂活動大不一樣,因為他們是想爭取屬於自己的獨立政權。到了1204年,帝國很多地方都不接受住在君士坦丁堡裏的皇帝的直接統治了。
提奧多雷堅決不去薩洛尼卡、摩裏亞、羅德島或者塞浦路斯等地方,和剛剛說的有很重要的直接因素。
例如,塞浦路斯已經被伊薩克·科穆寧控製,屬於半獨立的地方政權;特拉布宗已經被科穆寧兄弟(阿萊克修斯·科穆寧和大衛·科穆寧)控製,屬於半獨立的地方政權;羅德島被利奧·加瓦拉斯控製,屬於半獨立的地方政權;希臘中部和伯羅奔尼撒半島被利奧·斯古羅斯控製,屬於半獨立的地方政權;還有菲拉澤爾菲亞、伊庇魯斯等等。這些地方貴族都是利用了帝國中央政府統治無力的弱點,趁機獨立。
不僅如此,帝國控製之下的很多周邊國家相繼通過發動民族解放運動獲得了獨立,例如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奇裏乞亞亞美尼亞王國等等,以及周邊敵對勢力的重新崛起(例如匈牙利在曼努埃爾一世去世之後就急不可待地搶奪達爾馬提亞地區)。這些行為背後隱藏的動機和造成帝國內部紛爭的原因並不相同,但都導致帝國失去了更多的領土和權力。
提奧多雷雖然滿腔熱血,欲複興帝國,但受到的阻礙也是令人頭疼。那名女貴族的話側麵意思就是“保留我們貴族的一切,否則我們不會支持你。”
而提奧多雷想在尼西亞站穩,就必須得到當地貴族的支持,因為他自己就是貴族,必須通過分發權力或贈予土地來換取他們的信任;但當地貴族勢力在幾十年的肆意發展之下已經如日衝天,當地貴族與平民之間的矛盾幾乎可以用劍拔弩張來形容。
提奧多雷稍微處理不好,便很可能落得個失去人心的下場,然後被貴族刺殺,或者被憤怒的平民亂棍打死。這個嚴峻的貴族問題,比外部因素還要可怕。
“光憑自己是完全不足以改變這一切的。”提奧多雷在心中這樣想到,自己已經將近三十,縱使他成功在尼西亞站穩腳步,也需要好幾年時間,然後還有處理一團糟的內政、宗教問題、階級矛盾,還有外敵問題……而他自己哪怕不會因如此繁雜的政務而英年早逝,也不一定活得過六七十歲。隻能將接下來的任務交代過下一任繼承者,用好幾代人的努力才可能改變這一切……
提奧多雷深吸了一口氣,對這名女貴族回答道:“我……”
話還未說完,突然耳邊響起驚恐的聲音。
“威尼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