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五十一)
卷三:憂患意識危機感
第一講:《周易》的憂患意識
第一節
“ 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易傳·係辭》)
憂患意識,通俗地講,就是"居安思危"。
《周易》一書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其作者就是產生在西周後"天下"紛亂,諸侯間爭戰不斷的“憂患”之中。憂患意識作為一種文化精神貫穿著《周易》一書的始終。《周易》中的憂患意識,在當今社會對於人們安身、保家、保國,同樣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周易》一書充滿著憂患意識,這是讓“君子”時刻心存憂患意識。而憂患意識不但體現在“君子”的政治生涯,而且還體現在“君子”的人生命運上。因為“君子”是在位者,“君子”的人生命運與政治生涯相伴而行。
《周易》既是一部政治哲學,又是一部人生哲學,是其體現出強烈的憂患意識。
東方人的憂患意識特強,這與東方地域文化有關。因地緣文化逐步形成的政治文化更強化了這種觀念。憂患意識又是一種對人生無常的意識反映。東方哲人把政治險惡與生命無常轉化成憂患意識,以緩解其苦難與焦慮。而西方哲人則把生命無常與苦難人生轉化為宗教意識,人們皈依到宗教的懷抱,以緩解人生的苦難與焦慮。
可以說,憂患意識在《周易》裏每篇文章中都有所體現。《周易》是為當時統治者,即為有國有家的君子們提出的安邦治國的政治謀略,而在治國方略裏無不蘊涵著作者的憂國憂民的思想。《周易》通透著,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即平安時不忘危險,生存不忘危亡,治理時謹防禍亂,興盛是預防衰敗。《周易》中的憂患意識,也成為曆代王朝統治者的警示。
《周易》一書裏所體現的憂患意識:
如《周易·乾》文裏說:“君子終日乾乾,夕愓,若厲,無咎”。這是說“君子每天自強不息的進取,而晚上時刻又要警惕自省,這樣就沒有禍害”。這是“君子”應常保的一種憂患意識。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 ,無咎。”這一段正是《乾》篇的中心要點。“君子終日保持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這是一個方麵,而另一個方麵“還要時刻保持警惕,反躬自省,這樣做就沒有害咎”。也就是說君子在政治仕途上就不會出現危險,這正是王權分封製下裏的儒學思想,隻努力進取是不夠的,還要居安思危,因為王權者的天下,為官者是充滿著危險的,後封建社會裏更是如此。西周是官僚製社會走向成熟的時代,《周易》作者看到了家天下裏的政治風險。《詩》裏不是已有很成熟的政治經驗麽?被認為是西周末期產生的詩歌,即“詩序”裏所認為大夫刺幽王的兩首詩,有這些詩句:“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小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師之濱,莫非王臣。”(《北山》)
《周易》一書是西周後期產生的,《周易》作者對王製天下裏的政治風險是洞察的,才有首篇裏就充滿著政治憂患,告誡君子修身自省,才沒有危害。
《乾》:“亢龍有悔”。此句是寓意物極必反,登高必跌的道理。這也是一種憂患意識,讓“君子”警惕“高處不勝寒”的後果所帶來的悔恨。
《周易·坤》:“履霜,堅冰至”。這是隱喻,也是一種憂患意識。 “霜”,“冰”之物,皆是大地上出現的自然現象,這與《坤》文題名內容是有關聯的。這句話不僅僅是反映大地上霜冰的這種自然現象,而是用這些自然現象比喻說理。“腳下踏著寒霜,預示著堅冰即將來臨。”這雖是能從感官感覺到的自然現象,但這裏已上升到理性的思辨,是從經驗歸納出哲理。即寓意著一種深刻的道理。從自然現象中提煉抽象出哲理,運用到社會人生上,給人以智慧的啟迪。而這句話在此是象征著事物發展變化現象,由“履霜”而可預見“堅冰至”的自然規律。”,也是寓意著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的道理。
《周易·屯》裏說:“即鹿無虞,唯入於林中,君子幾不舍,往吝”。這是比喻。以打獵而沒有向導,貿然追入山林,會發生危險來勸諭“君子”為政中不可貿然行事的道理。這裏的“幾”是指隱蔽,特指事情的苗頭或預兆。“君子”在政治上若不能見微知著,那麽就危險了,這依然講的是憂患意識。
《周易·蒙》篇是闡述對兒童的培養教育問題,其內容不凡透出憂患意識。
《蒙》篇內容是圍繞著“童蒙”教育這一問題的論述。即通過給兒童披蒙東西在遊戲中所引發培養兒童武士精神。從發蒙,包蒙,金夫,擊蒙。這是一個完整的內容情節。這種教育方法又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效果。通過給兒童蒙上仿效戰士作戰的甲胄,來鍛煉兒童的體魄和精神意誌,從遊戲中達到教育的目的性。這不僅僅是講兒童的啟蒙教育,其目的是在於政治。在當時能接受教育者是貴族家的子弟。《周易》一書的內容是針對君子講述的政治策略。這裏是讓君子明白,從小對兒童進行軍事教育。因為那時是個諸侯林立的時代,時刻是麵臨著弱肉強食的戰爭出現。從小培養兒童的戰鬥意誌,正是那個時代的需要。《蒙》篇講對兒童的教育,像古希臘時期把兒童訓練成一個個優秀的戰士,目的是抵禦外敵入侵。同樣是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的憂患意識。
《蒙》:“困蒙,吝”。這是說“受困於蒙昧無知,就會有恥辱。”人不受教育,不學習,而愚昧無知,隻能人雲亦雲,自然會受到他人的愚弄,而遭受恥辱。這也是一種憂患意識。
《周易·需》篇已然充滿著憂患意識。《需》:“需於郊,利用恒,無咎”。“需於泥,致寇至”。“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需》文滿篇文章充滿著危機感的憂患意識。
《周易》裏的憂患意識是讓統治者主體,即“君子”在政治上有清醒的防範意識和預見能力。應時刻自覺的保持著危機感,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