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岐州出現的那架織布機雖然不是電力的,但依舊讓虞衡震驚。這是慈幼堂女學的功勞,不管哪個時代,都不缺天賦異稟之輩,只是有些幸運兒能得以一展所長,有的卻一輩子不得施展,終其一生,連她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還有這方面的天賦。
學校的意義,大抵就在於此。
慈幼堂創立之初何等艱難,朝廷上下都不看好,只說這是一樣費錢的活,若不是虞衡再三請奏,又有橡膠廠的收益頂著,想要朝廷設慈幼堂,難度怕是還要更大。
倒是沒成想,十多年後,被救助的女童們會回饋給他們這麼大的驚喜。
這架織布機,完全是慈幼堂中的女孩子們一起想出來的,虞衡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回復這幫女學生們的一些問題,並未涉及到織布機這一項,只是為她們講解了許多數學物理方面的知識。
就連虞衡都沒有想過,這幫女學生竟然能做出這樣一架織布機來。
作為一手創立了慈幼堂的人,虞衡自然是與有榮焉,還同系統顯擺,「你看,這幫孩子多聰明!就算沒有你這個外掛,也能做出這樣超時代的東西!」
系統冷哼一聲,【又不是你自己做出來的,你嘚瑟個鬼!】
「我平時為她們答疑解惑,幫她們打開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門。我要是沒資格嘚瑟,誰有資格?」
【那你可真夠廢的,有本系統在,在技術這方面竟然還輸給了一幫女學生!】
虞衡:………
系統說得太有道理,虞衡一時間竟無言以對,沉默了一瞬,輕咳一聲回道:「我這不是政務繁忙嘛,正事太多,一時忘了也情有可原。」
換來系統一聲不屑的冷哼。
這些年,大宣雖然也隔幾年就來上一次規模較大的天災,乾旱、洪水、蝗蟲、地震全都有,造成的損失極大,還有不少人員傷亡。
好在虞衡拿出雜交水稻的稻種,又有先前種熟了的土豆玉米紅薯等物,受災的百姓們雖然多,但朝廷救災及時,還讓民心越來越穩,百姓對朝廷的信任度與日俱增,都知道朝廷不會拋棄他們。
可以說,這十二年,就是大宣飛速發展的十二年。
如果說虞衡當初入閣時,大宣才剛進入盛世的話,那現在就是盛世巔峰,百姓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幸福感也越來越高,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不管是朝廷還是民間,都是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虞衡入閣后,為了便於朝廷收稅,便建議朝廷讓各州把本州一年來要交的稅全都折算成銀子,不再像以前那樣,既收銀子,也收布帛糧食,國庫里啥都有,看著就跟個大型商場似的,麻煩得很。
後來施行收稅銀政策,國庫的存儲壓力也小了很多,大多項目的稅都收銀子,就是糧食這塊兒,朝廷本就需要準備足夠的米糧,以便賑災之用。所以國庫收稅,除了收稅銀外,有些糧食該收也得收。
但布帛這些,便就都不再收了。
胡尚書也鬆了口氣,布帛不好放,放久了就會爛,如今不收,倒也是一樁好事。
朝廷帶了頭,其他人家也開始慢慢不大量屯布帛。
要知道,以前,布帛是能直接當做錢實用的,不少大戶人家家裡都屯了許多布帛,就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哪怕放久了朽爛了也不在意。
也就是這些年才慢慢迴轉過來。
現在岐州出現織布機,那就意味著日後布匹的產量會越來越高,價格也會隨之降低。若是織布機出現的時間早幾年,那先前那些屯了一大堆布帛的人家怕是要吐血,屯了那麼多布,結果眼看著布要降價,虧大發了。
當然,現在也是虧的,不過沒以前虧得厲害。人嘛……就是怕比較,相比之下,冤大頭們都覺得這虧損程度還能接受。
有了第一台織布機,就會有第二台,第三台……
這都是女學生們的心血,岐州的稅銀養活了她們,她們成長起來后,又回饋給了岐州一份實業——岐州布莊隨之興起。
有一台頂幾十個人工作量的織布機在,布莊再也不用考慮人手不夠的問題,節約了人手成本,又加快了效率,被這樣一塊金光閃閃的餡餅給砸中了,布莊老闆的牙齒都快笑沒了。
同時,產量高的布帛也給這個行業帶來了一定的衝擊。傳統織布業需要的人手多,幹得好的時間也多,成本自然就高;現在,有省人手又省時間的織布機在,織出來的布,在價格上,還有可以往下壓的區間。
一開始,其他人也沒看出來這對織布業的衝擊,等到岐州那邊的布莊開始跟他們打價格戰後,這幫干傳統行業的紡織業大佬才意識到織布機的重要,再三向岐州寫信,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你們這個織布機,賣不賣?」
那當然不能賣。拓寬市場嘗到甜頭的岐州布莊怎麼可能把神器賣給競爭對手,還想讓女學那邊和他們同一個鼻孔出氣,同為岐州人,就該維護岐州的利益。
但女學生們受虞衡的思想影響較深,看問題的視野更開闊一些,不僅沒同意岐州布莊的要求,反倒加班加點研究改進織布機,想著讓織布機的效率再高一點,到時候,布帛的價格還能再降一點,百姓們也能穿上更便宜的衣裳。
大宣雖然對各個階級的人的服裝顏色有要求,但這都是一紙空文,朝廷根本不會細究這個,放眼街上,大多都是些大紅大綠黃色等庶民不被允許穿的顏色,根本沒人管。別說百姓了,就連官員們,逾制的也不少。比如福王那個憨憨就不以為然地提到過,京城的官員集團中,馬車逾制的一堆接一堆,御史都懶得管。
只要不是像明王那樣弄身龍袍過過癮,大多數時候,朝廷都忙著呢,不會搭理這些小事。
所以,只要百姓們有錢,想穿什麼顏色的衣裳,基本都能穿。
岐州布莊沒能阻止女學生們胳膊肘往外拐,織布機到底還是讓其他州的布莊買了去。什麼都好,就是價格不太友好。女學生們既然受虞衡影響頗深,那就別想她們在金錢上會犯什麼糊塗。相反,人家不但不糊塗,還特別會做生意,算數學題算多了,再大的數字在她們眼裡都是數字,喊起價來特別敢開口。
就是這些個織布機,就為岐州帶來了一筆不小的稅收。
不得不說,岐州果然是虞衡待過的地方,即便虞衡已經離開多年,岐州現在某些方面還打著虞衡的記號。尤其是這鑽眼裡的清新不做作做派,跟虞衡簡直一脈相承。
九州都用上了織布機,一時間布帛的數量蹭蹭往上漲,眼瞅著就要爆倉賣不出去了,虞衡反手把錢鐸拽了出來,意思非常明確:大宣境內吃不下這麼多產品,咱們就內銷轉出口,拿著大宣的低成本布帛去賺別國人的金子,這就叫為國爭光!
好傢夥,為國爭光的口號都出來了,錢鐸還能拒絕嗎?
那當然不能。
好在布帛這玩意兒還算比較好保存,不像糧食和瓷器這類,要小心著打理,也不算太佔地方。錢鐸便組織了各大商號,提議大家都帶上布帛到處走走,讓冤大頭們看看,咱們大宣人,就是受上天眷顧之人,在他們還沒搞明白蠶吐絲怎麼做成絲綢的問題時,大宣的商人們已經用許許多多的布帛換走了他們的金銀。
織造業大興后,岐州女學再創佳績,醫女同樣大放異彩。
紡織業興起后,再加上原來鍛造業的高超冶鍊技術,已經出現了醫用鑷子等物,後來又出現了醫用紗布,糧食多了后,高度數的酒也登上了歷史舞台,正好可做消毒之用,大宣醫者治療外傷的技術蹭蹭往上漲。其中,又以岐州女學為最。
方氏和袁臘月就是活生生的榜樣,告訴慈幼堂的女孩子們,只要她們肯努力,就可以有一個光明的未來。被拋棄的孩子心裡都有一道疤,更有一股勁兒:你們當初因為我是女子而拋棄了我,那我就讓你們看看,女子也能有大用,有出息!
在這樣的情況下,岐州女學的成才率可以說是整個岐州最高的,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各個行業都有,說句碰瓷的話,這股勁兒,一時間竟有種百家爭鳴之象。
在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的引領下,又有虞衡從中相助,整個大宣的工廠遍地開花,各行各業都辦起了廠,對人手的需求大大增加。
這時候,都不用別人說,普通百姓都懶得管什麼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無才便是德的要求,該上學的上學,該幹活的幹活,靈活得很。
虞衡也在此時提出了一個,他準備多年,卻一直不敢提的建議——請昭寧帝廢除妓院,將妓院中的女子換個戶籍,打亂安置到各個廠去幹活。
這樣剝削女子,以女子血淚和性命為基石的地方,徹底消失不復存在,才是最好的。
虞衡有女兒,以後也會有孫女和外孫女,代代都有閨女。沒有人敢保證,自己的後代會永遠風風光光穩居人上,虞衡也一樣,他提議廢除妓院,一方面是可憐那些青樓倚笑悲喜不由己的苦命女子,另一方面,若是很多年後,虞家子孫不爭氣,犯了事,或者維持不了生計想賣了家中姑娘,也不至於把姑娘賣到這樣一個腌臢的地方。
當然,這也是最壞的設想。虞衡也不是不盼著子孫好的人,但好歹,能發聲的,就盡量發聲吧,就當積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