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皇後是門技術活> 第79章 畢功一役

第79章 畢功一役

  禦書房內。


  於可遠雖跪地請罪,然態度卻十分堅決,絲毫不在意如此堅執會給自己帶來什麽禍端。


  祁鈺看著挺身跪立的於可遠,驀地想起有次經筵畢,他拿出許多曆代字畫,讓日講官們賦詩題字。諸卿紛紛提筆留詩,唯有於可遠自己作了詩,卻請他人代題。


  他不解,便問何故。


  於可遠拱手請罪道:“臣字拙陋,恐玷辱名作,故而請他人代為書寫,還請陛下責罰。”


  他當時就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誠實忠厚之人,因此非但沒有怪罪,還當即揮毫寫了“責難陳善”四個大字賜給他。


  不過自從張首輔責備他耽溺書道,並以李後主、宋徽宗因沉溺蠢而亡國的曆史教訓勸誡他之後,他便甚少寫字了,更不曾再賜予臣子……


  祁鈺歎息一聲,上前雙手扶起於可遠,道:“於愛卿快快請起。”


  於可遠被皇帝這突如其來的恩寵給弄懵了,愣愣起身之後,才慌忙拱手道:“謝陛下恩典。”


  祁鈺歎了一口氣,道:“方才乃不得已而為之,還請於愛卿勿要放在心上。”


  於可遠拱手敬稱“不敢”,然而心裏卻著實糊塗。


  打一個棒槌給顆甜棗,陛下這唱的到底是哪一出?

  祁鈺負手而立,遙望西北,歎息道:“是戰是守,朝廷上爭論不休。朕已知出戰必不可得,然一味固守亦不可取。


  “克裏木如今已經統一了高昌大半國土,若是此時麵對其侵擾,大齊將士龜縮不出,無疑會助長其囂張氣焰。隻怕等克裏木徹底吞並其兄長的部族之後,兩國少不得一場惡戰。


  “大齊固然不畏戰,然隻怕到時邊境戰火肆虐,將士、邊民可就要受苦了……


  “因此朕堅決主戰,非是為了出戰,而是為了不一味固守。


  “於愛卿可明白朕之良苦用心?”


  於可遠沒有料到皇帝竟會對他出如此推心置腹的一番話,震驚之餘,心中十分激動,連忙拱手道:“陛下心係邊民,寬厚仁慈,實乃江山社稷之福!”


  祁鈺麵露欣慰,笑歎道:“方才委屈於愛卿了。”


  於可遠連忙拱手稱“不敢”,然比起先前的純然恭敬,此時卻多了一分誠摯。


  “不知方才於愛卿所言‘折中之法’為何,還請不吝賜教。”祁鈺誠懇請教道。


  “臣不敢。”於可遠連忙拱手道,“臣以為,眼下莫如先探明敵情,提前設伏,誘兵出擊,畢其功於一役。雖不能全殲克裏木,卻能起到震懾之用。


  “如此,邊境可得數年安穩,朝堂亦不會因此吵嚷不休。”


  邊境晏安,張首輔的新政令才能順利推校

  祁鈺擊掌道:“於愛卿此言深得朕心!”


  頓了頓,又歎息道:“隻是,眼下朝臣大多力主固守,元輔更是多次上奏勸諫朕下詔英國公,命其固守嘉峪關、不許出戰。因此,如此折中之法隻怕也不能施校

  “如要施行,恐怕隻能暗中下詔英國公依計行事。為此,朝堂之上,朕暫且還不能退。


  “於愛卿明白嗎?”


  皇帝如此交底,於可遠心中感激不盡,連忙拱手應道:“陛下放心,臣定會保守今日之言。隻是,不知陛下打算何時下詔英國公,又派遣何人去傳旨?”


  祁鈺歎道:“此事非同可,且容朕思慮純熟,再做決定。”


  等他思慮成熟了,張池和張瀾應該已經帶著那一千禦林軍精銳和他的密令,抵達嘉峪關,開始從容部署了。


  ……


  馮林得空,便將禦書房發生的事情告知馮永亭。


  第二下朝後,馮永亭攔住張圭,將此事一一告知。


  張圭聽罷,皺眉道:“陛下這是還一心主戰呐……”


  馮永亭點點頭,道:“陛下年少,血氣方剛,好勇鬥戰也是正常。眼下朝臣大多主張固守,內更有太後娘娘時時勸諫,隻怕陛下也堅持不了多久。


  “隻是,此事到底非同可。馮林於修撰提出什麽‘折中之法’,未能提出,便因陛下盛怒被打斷了。於修撰是您的學生,張大人是不是……”


  張圭皺眉道:“下衙後,本官便著人去請他。”


  馮永亭笑眯眯地應了一聲。


  在官場上,師生向來是最緊密的關係之一,若是於可遠叛變,那於主守派可是大為不利。


  連自己的學生都要反對,張圭又怎麽能要求別人都信服他呢?


  ……


  張圭下衙回府後,便著人去請了於可遠來。


  於可遠對此早有預料,因垂也鎮定,從容赴會。


  寒暄畢,張圭問:“聽昨日陛下在禦書房嗬責你了?”


  於可遠便拱手將人前之事一一稟明。


  張圭見同馮永亭得一樣,便點點頭,又問:“那你的‘折中之法’,陛下同意了嗎?”


  於可遠心中一凜,拱手應道:“陛下……似乎仍屬意出戰。”


  這樣答,倒也不算是欺瞞恩師。


  畢竟,皇帝的意思,是欲效法太祖,將高昌國一舉殲滅。


  張圭卻以為於可遠言下之意,皇帝並未同意他提出的折中之法,遂鬆了一口氣,諄諄教誨道:“你還年輕,不知這世上有些事情,根本就沒有折中的餘地。”


  比如他力主對高昌國固守,再比如他即將推行的新政令。


  “往後,切不可再如此冒進。威難測,務要謹慎。”張圭提點道。


  於可遠連忙拱手應道:“多謝恩師教誨,學生銘記在心。”


  張圭見狀,滿意地點點頭。


  ……


  祁鈺在皇宮裏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黃宜安的日子卻過得十分悠閑舒適。


  得知張潭已經央托馮永亭從末等名冊上劃掉她的名字,又見賞雪會上鄭玉煙成功引起了壽陽公主和慶嬤嬤的注意,眼見著自己離前世的命運越來越遠,重生以來便壓在心頭的那塊巨石,總算是被徹底給搬開了。


  放下心來之後,黃宜安便專心準備起去西北種棉花之事。


  前日張溪給她帶來了一封信,是張瀾從路上寄回來,是他們已經平安抵達西北境內,離著嘉峪關不過百餘裏之遙。還等抵達嘉峪關之後,若是與克裏木的人交上了手,他定要活捉幾個高昌士兵,幫她打聽長絨棉之事。


  黃宜安心中感激不已。


  因此趁著晴雪消,她便同王氏一起,去西郊田莊探望懷孕的戚氏,順便也和黃倫仔細商談來年到西北種棉花之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