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 邕州守城
隨著戰事的進展,這個時候,宋軍西線、中線和東線的人馬,已經合兵到一處,全都由宣撫使狄青統一指揮,分幾路就往西邊來了。
沿途蠻軍的那些陣地,沒怎麽守呢,一聽說宋軍的人馬到了,守軍立刻就丟了器械,一道煙就往西麵逃了。所以宋軍往西繼進時,一路勢如破竹地一般,轉眼就逼近邕州了。
這個時候,儂智高的大南國,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邕州這邊,不得不緊急聯絡人馬,
準備最後的抵抗。皇帝儂智高連夜下詔,說大南國現在已經岌岌可危,為防這一次被亡國滅種,叫左右江所有十三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子,全都出來,拿起來武器,軍民竭力共同禦敵。
早在儂智高下詔之前,左右江這邊,就已經是全民皆兵了。開始的時候,隻要蠻人有自願投軍的,上麵會立刻發武器,把人安排到防禦上,跟著那些正規軍一道兒,挖壕溝、做防禦,運輜重、籌糧草。
然而人數仍不夠,自願過來投軍的太少。上麵又想了一個主意:叫蠻人每戶必須出兩個人,那些家裏麵兄弟多的戶,隻要出了兩個後,其他的就可以避免勞役。
隨著時間的推移,蠻軍還是不夠用,這主意立刻又變了。現在的情況,是上麵的人,見了男子就得抓。上到六、七十歲沒牙的,下到七、八歲垂髫的,管你是十三還是六十,隻要見了就給綁走。因人數不夠,也有抓壯碩的婦女的。
所有被抓來的這些人,跟那些正式的蠻軍一塊兒,被蠻軍安排到各處了。有的被派去造箭矢、打鐵器,趕製各種各樣的軍械。有的被調去做後備的人馬,也有的直接去填補儂軍的防線。
這個時候,來邕州這邊的道路上,到處是密密麻麻的防禦。有的是陷阱,陷阱裏麵密布了刀刃,一旦有宋軍進去的話,轉眼就沒有活路了。要不就是機關毒箭。左右江一帶人擅長製毒,一旦宋軍有哪個不長眼,中了蠻軍毒箭的話,除了邕州有藥可解,其他人根本就治不了,隻能是等死。
除了陸路上的防禦外,水運這邊,儂軍在鬱江的江水裏麵,也提前設好了和柵欄和鐵索,倘若宋軍從水路上過來的話,也讓他們的船隻無法靠近。
這一次大戰,主持邕州這邊防禦的人,是儂建候和儂建中這兩個。儂建中負責後方輜重的運送,負責邕州城防禦的,主要是儂建候。
隨著宋軍與邕州的距離越來越近,邕州這邊的峒主和朝臣,一個個像熱鍋上麵的螞蟻似的,都亂成了一團,根本沒辦法做事情了。而邕州的豪紳和財主們,早在幾個月之前的時候,就已經整理好老小和家財,一窩蜂跑到大理和特磨國避難去了。
邕州城城內的那些店鋪,一大半都已經關了張。就算還有些開門的,東西也空了,店主人已經遣散了火家,帶著老小在藏東西,想辦法避難,根本就沒心思做什麽買賣。城裏麵賣米、賣柴的店鋪,還有一些是開張的。店鋪的前麵,百姓們排了長長的隊伍,一眼望過去看不見頭兒。
處在這種情形下,很明顯人多糧食少。有些人害怕買不上糧,已開始動手搶奪了。就在短短一天的時間內,邕州城發生搶奪的事情,已經不下一百起。城內接連不斷的狀況,讓儂建候焦頭爛額的。因忙碌不開,儂建候把儂平和儂亮叫來,叫他兩個負責照管邕州城秩序。
除了城內放火、搶劫的那些人,還有不少人拖家帶口,已經收拾好行李,擠在邕州城城西門,急等著出城。眼看著西門上聚集的百姓越來越多,密密麻麻的到處是人,人數足足有幾萬了。
再這麽下去不是個長法,別說來往的人馬過不去,連軍情都得給耽誤了!儂建候緊急下了令,叫人把邕州的城門給關了,所有人一律不準外出,城門口百姓聚集的情形,總算終於緩解下來。
就在儂建候剛剛解決完西門的事情,突然又有人來報道:“峒主,陛下那邊有急事召你!”因這個話兒,儂建候這廝不敢耽誤,一道煙往儂智高那邊就去了。
見儂建候到了,儂智高立刻詢問道:“咱們的情況,你那邊大概也有數了。你給我說說,邕州這邊,咱們到底有幾成的把握能守住?”
儂建候這麽回複道:“陛下,依臣下看,邕州城守住的幾率有六成!眼下的局勢看似緊張,可是咱們跟宋朝人比起來,也有好幾樣優勢:第一:宋軍是長途跋涉過來的,輜重轉運對他們來說,得不容易。再加上宋朝那邊的軍士,大多數都是北方人,來了邕州會水土不服。隻要第一仗他們攻下來,軍士馬上就會起慢心。
而咱們這邊情況不同:邕州緊靠著左右江,對咱們來說,糧草輜重轉運容易,用人力輸送過來的話,速度也快。隻要熬過去這個夏季,等汛期一過,鬱江水位下降的時候,宋軍的輜重運不進來,到時候他們自然就退了。
宋軍來到左右江,無非是為了建功立業。而咱們已經是背水一戰,沒有退路了,蠻軍必定會全力以赴!總之就一句話:隻要咱們能抵得住宋軍頭一撥攻勢,等戰事進入膠著後,咱們就會有轉勝的機會!”
儂智高道:“那照你的看法,怎樣能延緩宋軍的攻勢?”儂建候道:“那就得說到第二點:根據前方發來的戰報,還有臣下的觀察,宋軍那邊,前鋒為主的全都是馬軍。而邕州山多,處在這種地形下,根本不利於騎軍作戰。
邕州城這裏,隻有東麵一麵開口,其餘西、南、北麵,全都是山地。所以咱們隻要把住了東麵的大路,在東麵的大路上多加設屏障,就可以減緩宋軍的攻勢。
鐵蒺藜、絆馬索、陷馬坑、旋風炮、滾木礌石這些東西,我已經安排人在東麵部署好了。咱們手上的那幾支重兵,我已經讓他們埋伏好了。隻要宋軍一靠近,所有的蠻軍就全力抵禦。
宋軍從大路上過來的話,他們不比咱這邊,他們的人馬在開闊地上,沒什麽屏蔽。隻要遇上這幾輪猛烈的反擊,損失肯定就小不了。我跟前麵人商量過:把宋軍往前推進的速度,減慢到一天十裏之內,這件事情應該能辦到。”
儂智高道:“儂智光他們,已經去左右江和特磨國請援兵去了,很快就可以趕回來。糧草輜重之類的,黃守陵也剛剛跟我說,他們那邊會全力以赴。你把邕州城守好了,此戰你就是頭一功!”因這個話兒,儂建候立刻表態道:“陛下放心,一旦宋軍打過來,臣會與邕州共存亡!”
說話之間,儂建候又指著地圖道:“還有鬱江水路那邊,我已經提前安排了水軍。因為一旦宋軍在陸路上進行遇阻,他們極可能從水路上派出人馬來,轉向邕州的南邊,從東、南兩個不同的方向,同時往邕州攻過來。
對這一路宋軍,咱們的人馬,已經準備好用槎木和巨石。一旦宋軍靠近的話,立刻就阻截。在水底下,也已經設好了柵欄、鐵索,隻要宋軍的船隻來,就讓他們在暗中遇障!”
對此儂智高點頭道:“陸路上防守要嚴密不說,水路也同樣不可以鬆懈!告訴他們,尤其在夜晚或者大霧的時候,要格外注意。”
儂建候道:“陛下提醒的很是!咱們後方的輜重,主要靠的也是水運,這條路絕對不能失。所以水路那一邊,我還部署了一支預備的人馬。一旦水路被宋軍破掉的話,這路人可以立刻來接應。”
隨著時間的推移,宋軍前軍的人馬,已經到邕州的近郊了。宋軍和蠻軍邕州城前頭的人馬,已經開始交鋒了。這一仗兩軍激烈的程度,溢於言表。
不說宋、蠻這兩家交戰。這個時候,宋朝新任的邕州知州宋玨這廝,也跟著狄青的人馬,一塊兒來到後方了。眼看著戰事這麽激烈,儂軍的人馬節節後退,害怕功勞被狄青給占完了,宋玨便就起了個心思,想拉攏左右江各部溪峒的峒主,把在背後支援儂智高的那些人,給瓦解掉。
宋玨的祖籍就在邕州,從小耳濡目染的,這廝對左右江諸峒峒主的情形,早就十分熟悉了。這件事倘若宋玨親自出馬的話,就太過敏感,峒主們會起疑心不說,消息也很快會傳出去,讓儂智高那邊提前知道,所以宋玨自己不方麵露麵,這件事隻好另派別人。
這件事畢竟事關重大,一出手必須得萬無一失。可放眼左右的這些人,都不靠譜,沒有一個能派的!一時間宋玨就犯了愁,連續頭疼了好幾天。
就在宋玨犯難的時候,宜州帚峒的大酋蒙誌堅,已經投降到宋軍這邊。為討好宋玨這個邕州的知州,蒙誌堅這廝,兩天兩頭往宋玨這跑。聽說了宋玨的難處後,蒙誌堅立刻點出來道:“知州祖居就在邕州,也算熟悉左右江,難道忘了這兩個人?”
因宋玨問,蒙誌堅便說出兩個人來。宋玨聽見了兩人的名字,登時大喜,立刻就同意了蒙誌堅的建議。原來這兩人不是別人,正是岑宗閔、亓贇這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