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五禽戲
「你個小流氓,真懷疑你會不會錫衡也教成一個壞蛋」四姐就又揪他的耳朵。
「十七的話糟理不糙,你們都注意點」大哥也叮囑大家。
眾人於是一鬨而散去睡覺,都快半夜一點了,春晚也早結束了。
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曆(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
正月初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春節是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誌農曆舊的一年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仙、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其他的活動都淡了,現在最主要的活動還是拜年,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陳天星和阿神阿狗他們三兄弟昨天一個屋睡覺的,早上也一起早早起來,還要去跑步了,起來后就看到院子里大奶奶大伯娘她們已經開始忙活了,開蒸籠蒸包子饅頭準備早餐,還有要準備今天的宴席,今天來的客人肯定會很多,陳氏旁支的很多堂兄弟都回來給她拜年的。
陳天星他們的這支主家都是一個太爺爺,良字輩的陳良農,良字輩的親兄弟也有四五個,陳良農有四個兒子三個女兒,陳福英陳福芳他們,他們福字輩的親兄妹就七個,堂兄弟那有三十多個,現在還在世的也有十來個。
應字輩的更多了,大奶奶可是他們的堂嬸。
這些都會攜家帶口的來給大奶奶四奶奶四爺爺拜年的。
陳天星笑嘻嘻的給眾長輩拜年,大奶奶她們這次有壓歲錢給了,還是一百的,陳天星三兄弟自然不客氣的收了,不過又遞過來一個挎包,裡面全是紅包,說今年你們就發這裡面的,每個都是兩百的。
以前條件不好的時候,五毛一塊的壓歲錢都給過,慢慢的陳庄發財了,五十的,一百的也給的起了。
「我們有,昨天你不是還給了我們兩萬嗎?夠了,我們手裡有錢」大奶奶說道。
「給你們就拿著,你們有那麼多紅包包嗎?我這都是包好的」陳天星便將包包掛在大奶奶脖子上。
「好吧,你們怎麼不多睡會?這兒有包子,牛肉的,可以吃了」大奶奶想想也就沒客氣了,自己孫子想的這麼周到那是孝心。
「我們要去跑步,順便去給饒大師顧教授他們拜年,收幾個壓歲錢去」陳天星笑道。
「就你鬼精鬼精的,給他們帶幾個包子過去」大奶奶笑罵道,揭開一個蒸籠,都是拳頭大的肉包子。
「我去喊他們過來吃就是了,也沒幾步路,我們先去跑步了」陳天星也懶得拿那麼多,三兄弟一人拿一個就跑開了。
三兄弟繞著村子跑了一圈步,才陸陸續續有人起來,村子里的鞭炮聲也此起彼伏,人們見面都是滿臉堆笑說著新年快樂恭喜發財。
三兄弟在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歇住腳步,饒大師他們也起來了,居然在院子里打著太極拳。
「拜年拜年,祝三位新年吉祥,萬事如意,身體健康,心想事成」陳天星也說著吉祥話。
「就知道你要來,給你們的壓歲錢在桌子上」顧教授看都不看他,自顧耍著他的老年太極拳。
陳天星笑嘻嘻的過去拿起九份紅包,三兄弟一人三個踹在兜里。
陳天星舒服的坐在椅子上笑眯眯的看三人耍太極,突然說道「你們這個太簡單了,不如我教你們耍五禽戲吧?」
「五禽戲?你還懂五禽戲?五禽戲不是失傳了嗎?」查天庸教授是寫武俠小說的,對這些武功秘籍還是有所了解。
「我會一套,也叫五禽戲,不知道是不是華佗老爺子原創的」陳天星笑道,起身給他們做示範。
五禽戲是中國傳統導引養生的一個重要功法,其創編者華佗(約145-208),出生在東漢末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其一生著述頗豐,但均亡佚。
華佗在《莊子》「二禽戲」(「熊經鳥伸」)的基礎上創編了「五禽戲」。其名稱及功效據《後漢書·方術列傳·華佗傳》記載:「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南北朝時陶弘景在其《養性延命錄》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虎戲者,四肢距地,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側腳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鹿戲者,四肢距地,引項反顧,左三右二,左右伸腳,伸縮亦三亦二也。熊戲者,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戲者,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一七,以腳拘物自懸,左右七,手鉤卻立,按頭各七。鳥戲者,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腳,手挽足距各七,縮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戲法,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有汗以粉塗身,消穀食,益氣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陶弘景在該書中,不但對五禽戲的具體操作步驟進行了描繪,而且提出了五禽戲的鍛煉原則——「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