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末總結
卷末總結
總的來說,有些的滿意的地方,有寫的不滿意的地方。
大家可能會覺得第二個世界與第一個世界的差別很大,第一個世界會比第二個世界更好看一點。
第一個世界的好看是必然的,常規的日常幾乎沒有,一言一行全都為劇情服務,無論是節奏還是敘述都壓縮的不能再壓縮,整個可以將十多萬的故事,我壓縮到了七八萬講完。
劇情緊湊,節奏快,這是為了迎合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的改變。
期間我還刪了一些繁瑣的科學原理、各種理念,因為那些東西太繁瑣了,有一些讀者看的可能不明所以。
但也因為刪了這些東西,反而讓另一群人覺得第一個世界都是bug,然而,很多東西都是可以靠我留下的細節思考想出來的,主角為什麼會這麼做,世界的人又為什麼會這麼做。
主要還是信任的問題吧,好在質疑的總歸是少數。
但這也就回到了網文的本質上,作者只是一個撲街寫手,沒辦法像其餘大佬那樣吃版權,只能吃訂閱。
如果每一個世界都按照這個節奏寫,這本書幾十萬字就完本了。
而且一本書少了日常,節奏一直如此緊湊的話,會讓人有著閱讀疲勞。
所以在第二個世界中,我就嘗試著加入一些日常來豐富劇情。
但這卻成了空海世界的第一個問題。
前兩本都是寫幕後流,沒什麼機會寫日常,寫的有點拉了,反而顯的繁瑣、尬,歸根究底,還是作者筆力不行的原因。
不過現在已經吸取了教訓,後面應該可以流暢些許。
第二個問題,就是整體節奏問題了。
這第二世界,我是以一種遊記的方式來寫的,整個中前部,主角的角色實際上都只是一個「旁觀者」
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觀看著,這兩千年後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
或者說,中前部的主角是這個世界的人。
主角聆聽著這個世界人民的聲音,聆聽著他們的哀嚎,他們的不甘與憤怒。
而後,代表著他們,面對這個世界的統治者,做出回答。
但總歸是筆力不夠,沒狠下心撒刀,刻畫的人物並不夠鮮明,所以在最後的高潮中所造成的迴響不夠有力。
而且因為精力只在於描寫這個世界,而忽略了主角的戲份,沒有寫出零碎的爽點來維持讀者的閱讀激情,所以閱讀起來會現的苛沉,水。。
但每一段劇情都是重要的,是主角做出最後選擇的重要依據。
原本我是想以日常中,主角的騷操作來做為爽點的,但總歸是筆力欠佳。
後續會注意。
而這第三個問題,就是哈達莉的問題了。
上架之後的一些劇情里,沒有把握好度,原本是想要描寫哈達莉在得知夏亞的身份后,覺得這段時間被夏亞一直像傻子一樣耍弄,憤怒加羞恥心,還有一些異樣的情緒混雜之下。
她並不知道該以如何的情緒與夏亞接觸,只能在恭敬的同時盡量的保持距離。
但上架之後的劇情中,您字全被我打成你字了,缺少了恭敬,保持距離也變成了尖酸刻薄的表現,我已經經過二次修改,應該感官會好一點,但讀過的人其實也並不影響閱讀。
不影響閱讀的原因是,我想要在這個世界塑造的哈達莉本身就是一個,並不完美的「人」
人都是有缺點的,沒有缺點的人,就跟畫里人一樣,只浮於表面。
就像我在前面的章節末尾說的那一段話一樣:
她並不是完美的,眼界與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限制住了她,導致她的許多想法,看上去十分的天真,偏理想主義化。
但毫無疑問,她絕對不是一個必須要依附男人的女人。
她清楚的知道這個世界的人民的苦楚,因為她同樣是在痛苦中走出來的,她想用著自己的方式想辦法改變這個世界。
她與摩西克一樣,有著背負罪惡,也要改變這個世界的覺悟。
她知道聖庭與真理教會的戰爭,會壓榨下方的村莊,但若是不壓榨村莊,他們就無法打敗真理教會。
最終所有人都會納入真理教會的統治。
變成,輪鐵城那樣的上流者的天堂,底層的地獄。
如果能打贏真理教會,那麼一切苦難都只是暫時的。
所以,在輪鐵城的時候,聽見夏亞的話,她會毫不猶豫的回答。
「什麼都無法捨棄的人,什麼都完成不了。」
在詛咒之島前,她的意志是十分堅定的。
那就是用盡一切辦法,打敗真理教會,結束這長達三十年的愚蠢戰爭,斷絕所有人痛苦的源頭。
為了這個理想,她可以付出很多東西,甚至是自己的性命。
她親坐上利維坦號前往詛咒之島,冒險進入輪鐵城差點被俘虜,甚至差點墜落萬丈空海就是證明。
以她的地位,她本可以不去,亦或者找到替代的人。
但為了保證這趟交互任務盡量不出意外她選擇親自前往。
她也是一個很清醒的人。
在夏亞劫持了大公爵以後,在選擇留下與夏亞共同面對,以及離開之間,她選擇了後者。
因為夏亞的那一句話,理想的終點還未曾到達。
她清楚自己留下除了多葬送一條命之外毫無意義。
而且,她也有著即使拼上性命都要去完成的東西。
留下,是情,離開,是理。
還有一個讓大家感官不好的點,可能就是她與紐蓋特的爭執了。
教廷連年戰爭,本就負擔極重,根本無法負擔一個小島的資源,想要幫助一個空島,就意味著要讓另一個島嶼挨餓。
同時,她一但選擇幫助組織之島,整個聖庭的輿論也將難以平息。
對戰爭,對她畢生的夙願也必將影響。
所以,即使她憐憫詛咒之島上的那些人,她也絕對要表現的清醒與理智,那也是她說出那句這是神意的原因。
這是她的內心,做出的艱難的取捨。
在方舟諾亞之上的時候,哈達莉迷茫的真正原因,也並不是因為她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迷茫只是片刻的。
是因為,她與夏亞一樣,既不認可真理教會的選擇,亦不想抹除現在的文明。
但憑藉她的力量,根本無法左右這一切。
所以,夏亞才會說,他是來給你選擇的,而不是幫你選擇的。
單單擁有理想並不足以迷人,迷人的是為了達到而付出的努力。
但眼界與知識量限制住了她。
許多東西思考的實在是太過於想當然了,看上去是現實主義者,但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
與摩西克一樣,脫離了群眾,保持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清高。
但與摩西克不一樣的是,哈達莉要比他更加理智一點。
目前為止,上架之前的哈達莉塑造的還算正常,但上架之後由於過於倉促,出了一點小問題。
還好還有成長線可以改。
有人說,這個哈達莉毫無用處,就是一個純粹的花瓶。
我想對這些人說。
我想要寫的就是一個花瓶啊、
一個徹頭徹尾的花瓶,這是她在這個世界,作者給她的定義。
她的舞台並不是這裡,或者說,真正展露光輝的,也並不是現在的她。
而是離開主角之後,蛻變之後的哈達莉。
有了眼界,有了智慧與知識以後的哈達莉。
主角在之後回到現實世界后,就會見到「她」
一個,從被主角調戲的面紅耳赤的女人,變成調戲主角的女人,二極反轉。
你們可以想象一下,主角這個海王大渣男被女王用黑絲踩在腳底的畫面。
哈達莉會是一個神話人物。
在我寫現實這段劇情,寫出她的出場之前。
大家可以猜一猜她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