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江南塞北> 第119章 春雨出春筍

第119章 春雨出春筍

  徐瑾辰麵無表情的進了院子,待了隻不過幾盞茶的功夫就再次麵無表情的出來。這些民眾們雖然看到了院內的場景,但對兩人的對話還是不甚明朗,總體來說,從神情來看,兩人還是“相談甚歡”的。


  隻不過不同的是,明珠郡主出來的時候卻是滿麵通紅,明眼人一看便能看出來這是出於小女兒家的“害羞”嘛。見到這副情景,眾人紛紛麵麵相覷,“難道楊公子在拿下瓊珠郡主洛清怡後也拿下了明珠郡主?”


  也對,這段時日以來,洛清怡來永南小院的次數屈指可數。而徐梓媛卻頻頻前來,隔三差五的就會發現那輛華貴的徐府馬車出現在院子門口。


  而這一場景,再次掀起了洛林不喜楊孟君一說。如果洛大人真的看重楊公子,那楊公子受傷這麽長時間以來都不來探望一番?就算是身份有別,一個當朝一品大佬,一個平民豎子。那也不會說連洛清怡都不來探望一番吧?


  對此,這些兩耳不聞天下事的平民百姓們皆不得其解,但對楊孟君的崇拜之情卻更勝一籌。


  就算失去了洛家的支持,這不還有明珠郡主背後的徐家嘛。而且看起來徐瑾辰對楊孟君的態度並不是很反感,要不然寵妹如癡的徐家小太白會跟楊孟君“相談甚歡”?一連喝了三杯酒。


  徐瑾辰造訪楊孟君的消息也隻是讓這些百姓們酒餘飯後多了一份談資而已,隨之便被科舉這事淹沒在風起雲動的臨安城內。


  大唐以往每次科舉所開設的種類皆極為繁多。林林總總有四五十中,其中最惹人注目的便是文試中的“進士,明經”之類的。


  而恰恰最受眾士子歡迎的便是進士科,進士科講究的是詩詞歌賦。那些舞文弄墨的文林士子,誰不會做幾篇詞藻華麗的絕美詩詞?之前徐梓媛之所以不喜洛清怡,就是因為洛清怡在這方麵的能力的確出眾,而洛清怡對時務朝政就相對茫然了許多。


  “明經”這一科目又講究的是對先賢著作的理解能力,從小死記硬背四書五經,略微通曉一點變化,別隻讀“死書”也能名揚天下。


  至於其他科目,就算得了頭名也不會受太大重用。那些從科舉發家,最後坐到一府太守,一郡郡守位置的讀書人們,大多都是通過“明經,進士”兩科出人頭地的。


  一些作的一手好詩詞,且有些清名的士子,就算在科舉上沒有金榜題名,隻要有一些名氣,也給自己封一個“水月青詞”的名頭。說白了就是不得重用發發牢騷,自己安慰自己而已。


  至於“武試”就簡單的多了,還是比實戰能力,誰能橫掃千軍,誰就能把武試狀元的錦袍披在身上。


  去年重陽宴後,整個臨安都有科舉武試非“楊玉郎”所屬的聲音。的確,楊孟君連徐瑾辰王熠寧兩人都能一起擊敗,大唐年青一代還有誰能爭鋒,還有誰能站在楊孟君槍鋒之下?

  不知為何,越是臨近科舉,楊孟君的心情反而愈發放鬆。雖然此次科舉和自己並沒有什麽關係,而且大唐吏部所開設的報名處也於一周前關閉。但楊孟君身邊的人要去參加的並不少啊,且不說洛徐兩女,就說那通讀整個國子監文賢閣所有詩書典籍的東方玄機……

  想必也是楊孟君對東方玄機有種莫名的信心吧。楊孟君未受傷前在軍機處的時候,每次和東方玄機講道理都沒贏過,那個一身布衣喝著劣茶的少年,不論是對詩詞歌賦字裏行間的調解能力,還是對古籍經書的理解能力,楊孟君都不如他。


  而楊孟君引以為傲的那首《江山賦》,也被東方玄機評論為“少年意氣,不堪入目。”對此,楊孟君氣的三天沒搭理東方玄機,最後的結局便是比楊孟君還年少老成的東方玄機始終一言不發,每天按理點卯工作,忍無可忍的楊孟君再次提著一盒上好茶葉給東方玄機道歉,東方玄機才以一句,“茶是好茶,賦是好賦。”打破了兩人的僵局。


  楊孟君忍不住問道:“東方,那你可能作出這等詞賦?”


  東方玄機看都沒看神色隱有氣憤之意的楊孟君,不鹹不淡道:“我為天下蒼生而謀,為黎民百姓而生。”


  別人不懂東方玄機的意思,楊孟君瞬間就懂了,豎著大拇指道:“可以的東方,還是咱倆是知己啊。”


  “少給自己臉上貼金。”


  對東方玄機這個冤家,楊孟君是又愛又恨。和對吳衝韓邊關的感情不一樣,吳衝韓邊關兩人是真心把楊孟君當做弟弟來看的。而東方玄機卻是楊孟君唯一認可的朋友。至於同為古陽四子中的另外三人,楊孟君更多的是把他們當做“誌同道合”者來結交的。


  在知道東方玄機將要參加科舉的消息後,楊孟君想都沒想就認定東方玄機必然會得了這次科舉文試頭名。不管是進士科還是明經科。在他看來,東方玄機就沒有什麽是不懂的,甚至懷疑李毅洛林兩人和對自己一樣,也是懷了同樣“雪藏”東方玄機的心思。


  楊孟君倚窗觀風雨,坐看臨安城的潮起潮落。


  方瑤推門而進,“孟君,可有些要換洗的衣物?姐姐給你洗洗去。”


  “沒有啦,昨天才洗過嘛,把那套‘星寒’搭理好,過幾天科舉開始的時候我就穿星寒去看看吧。”


  方瑤點頭道:“早準備好了,那麽多套衣服,就知道你唯獨喜歡星寒。”


  楊孟君嘿嘿一笑,再次邁過頭看向窗外。


  見楊孟君如此模樣,方瑤嘀咕道:“也不知道有什麽好看的呢,天天看都看不煩。”


  “嘿,這當然了。每一刻,雲彩的形狀都不一樣,那隻上個月才破殼而出的新燕至今日已經羽翼漸豐,指不定哪天就能像另外兩隻老燕一般去剪裁那嫋嫋春風。”


  方瑤麵色無奈,撅了撅豐潤的紅唇,“好吧,那我先去做飯了。”


  “順帶溫一壺酒。”


  臨安城昨夜雨疏風驟,今宵春筍漸茂。那些來臨安參加科舉的文林士子們啊,就如這些春筍一樣,經過了十年的醞釀成長,如今已亭亭如蓋,未來就是他們齊齊撐死南唐這間四麵漏風的茅舍,直至這間草廬茅屋擴建為參天大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