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風起雲動臨安城
這兩日的臨安城格外的熱鬧,各地大小官員皆紛紛趕至國都述職。也帶著家中優秀後輩,這些官員肯定不會想著讓自己孩子能在重陽宴上一鳴驚人,這也不切合實際。
既然連小太白徐瑾辰和王熠寧都回了臨安,那肯定也沒了他們子孫什麽事。話雖如此,既然能逢上這等盛事,帶著後代來拜訪拜訪自己一些老友混個臉熟也挺好的,再不濟也能漲漲見識不是?
想必經曆過了這次重陽宴,見過了大唐年青一代真正的俊彥,家裏心比天高的孩子再也不會沒事就發牢騷說什麽“隻恨己身生以晚,惟歎無力赴國難”這等聽起來挺解恨的“豪言壯語”。
洛清怡今日並未到永南巷來陪楊孟君,據吳衝所言,洛林這當朝右丞相收到的拜貼都是按斤兩算的,要是一個一個見,到明年都接見不完。
想來洛清怡也被洛林留在了家中會客。那些各地的官員和洛林或多或少都有些師生之情,乘此機會來拜訪拜訪洛大人也是應該的,而跟著家中長輩一起拜訪洛府的各地士子,有幾個不是衝著洛清怡去的?
說來也好笑,徐府王府這幾日也是門庭若市,可去拜訪這兩位大人的多是一些年紀稍長的前輩人物,年青一代的幾乎沒有一個人去。而洛府卻是相反,三五成群的文林士子,一個個削尖了腦袋般的往府裏鑽。
就拿淮南道觀察使左寧靜來說,如今的大唐僅僅隻剩下淮南道江南道兩道之地,由於臨安就在江南道的緣故,江南道並不設執掌一道民政要務的觀察使,也沒有設兵馬大都督,作為封疆大吏一般的淮南道觀察使,左寧靜在廟堂上的位置,也僅僅次於三位一品大佬,還在六部尚書前麵。
左寧靜任淮南道觀察使也已經十五年了,從先帝一直到現在,可謂兩朝元老,既不是南派也非北派,而是皇帝陛下最重要的心腹之一。
左大人來臨安後,皇帝親自於臨安北門迎接,可謂隆恩浩蕩。之後左寧靜也未在官驛住下,而是在皇宮裏。第二日,左大人按例去拜訪三省一把手,自然也帶上家中一個後輩。
左寧靜先去洛府拜訪的時候那後輩跟的極緊,傳聞還送了洛清怡好些淮南道特產,文房四寶,古籍書畫什麽都有。可輪到徐府王府的時候,不說送東西了,連露麵都沒有。
臨安城民眾私下也紛紛猜測這次重陽宴文試武試回是誰拔得頭籌。借著這股東風,城中由聖繡坊和天衣閣牽頭,聯合大大小小一二十個商行,也舉辦了一場空前絕後的競猜盤口。更有人親眼所見一排印有聖繡坊標誌的馬車,拉著一車車現成銀票浩浩蕩蕩的進城來。
競猜的盤口也分文武榜,名為“武撼昆侖”和“文通寰宇”。兩榜上列舉了此次參加重陽宴官員後輩子孫的前一百名。
其中武榜第一赫然就是王熠寧,賠率一百比一,也就是說,有人押注王熠寧一百文銅錢獲勝的話,如果王熠寧真的得了武試第一名,那就會有一文錢的收益。
其次便是徐瑾辰,賠率九十九比一,從這個賠率來看,徐家小太白還是略微遜色王家最有才一點的,畢竟徐瑾辰今年才二十多一點,王熠寧已經快三十了。
而楊孟君吳衝兩人也赫然在列,楊孟君兩榜皆有提名,武榜排名第十,文榜第三。吳衝在武榜的排名竟然高達第四,想來是朝廷封吳衝為侯之時的理由被這主辦方打聽了去。文榜前兩個也都是老熟人了,第一洛清怡,第二梁鈞涵。
這兩榜如今就掛在聖繡坊和天衣閣門前。幾日來,城中百姓每天都對著榜單指指點點,但也沒人懷疑這榜單的虛假度,因為每一個名字後麵皆有一串簡介。
比如王熠寧名字後麵便有精致小楷寫著:三年前於襄州一戰殺敵二百首。還有徐瑾辰簡介:萬州一役,中敵埋伏,為護送衛當先大將軍撤退,身中十刀仍奮勇殺敵。
相比於這兩人,楊孟君就簡單的多了,武榜上僅僅寫道:“白衣破敵三千甲”,文榜寫道:“江山一賦動江南。”
楊孟君出洛陽至臨安也僅僅不過半年時間,可謂大唐“新人”,而徐瑾辰王熠寧兩人都是成名及早的“前輩”。把楊孟君排在第十,也的的確確是誰也不偏袒的一個排名。
徐瑾辰也是今日才回的臨安城,傳聞這個徐家嫡長孫,未來的國之柱石回臨安後第一件事並不是先到徐府家中,而是先去國子監探望正在授課的梁鈞涵。
貌似梁鈞涵並沒有搭理徐瑾辰,冷著臉講完一節課後招呼都沒打就回到了家中。滿堂國子監學子看著英武帥氣的徐家嫡長孫皆噤若寒蟬,就連王九衡也都是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熱臉貼了冷屁股,徐瑾辰並不惱,溫和的給梁鈞涵行禮告辭,禮節做的一絲不苟,中規中矩。但誰都知道這副溫和帥氣的麵孔下,隱藏著多麽鐵血殺伐的一顆心。
滿城風雲起,楊孟君依舊如往常一樣,練武,看書,撫琴,飲酒。
不過這兩日也忙壞了吳衝,城中突然來了如此多的人,龍蛇混雜,鬧不好就有敵國奸細在此?身為禦林軍統領,吳衝整日巡視皇城,安排布防,著實累壞了這個揚威軍出身的漢子。
倒是韓邊關竟然還有時間的來找楊孟君喝兩杯,韓邊關尚未到三十歲就位列六部尚書,還是香餑餑的兵部。如果說這十年來大唐誰人升官最快?絕對非韓邊關莫屬!
五年前救了公主殿下而入禦林軍,三年前升任都尉,兩年前升任副統領,雖說是副官,卻是實打實的一把手,如今又是六部尚書之一。雖然吳衝看起來更恐怖,僅僅半年也坐到了從二品的位置上,可知情人都知道吳衝以前的跟腳,能有此官位也不足為奇。
如此人物,自然也上了武榜,不過韓邊關並沒有在人前表露武藝,因此排名也不是太好,僅僅十五名罷了。
韓邊關在朝中本就是一股清流般的存在,君子朋而不黨。隻屬皇帝,不屬任何一派,這點跟淮南道觀察使左寧靜差不多。因此韓邊關住處倒也頗為安靜,入臨安的官員們並沒有幾個去拜訪這個新任兵部尚書的。
既然來了客人,楊孟君自然不會拿幾文錢一壺的魚肚白來招呼韓邊關,而是取了兩壺女兒紅給來客飲。
韓邊關也不客氣,大口喝了一杯女兒紅,咂咂嘴道:“孟君啊,你們這生活還真闊綽,這女兒紅也分上下品,下品的跟魚肚白差不多,這上品的可比玉京釀都昂貴啊。”
楊孟君淡然一笑道:“也沒貴多少,平常我和吳大哥的時候也就喝喝幾文錢的酒,既然韓大哥來此,不拿好酒招待能行?”
韓邊關快意一笑,向楊孟君比了比大拇指道:“嘿,這話中聽。孟君,你聽說城中武撼洛昆侖和文通天地兩榜沒?”
楊孟君疑惑道:“額……這是什麽?”
韓邊關好整以暇的給楊孟君解釋了一番文武榜。神色有些無奈道:“我自己幾斤幾兩我自己心裏清楚啊,對付對付普通賊人可以,要是跟你和吳衝這種人打,那絕對是單方麵的虐待,這聖繡坊居然把我排在十五名,還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楊孟君有些好笑道:“慌什麽,不上台就是了,我還不信誰敢強迫你這個兵部尚書跟他打?”
韓邊關一愣,苦著臉道:“我特麽擔心的地方就在這裏,我一個沒有背景沒有靠山的兵部尚書,你以為有人服我?平常那些朝堂上的老頭子們年紀也大了,沒有什麽爭勝心,對我也愛答不理的。可這次全是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們啊,保不準就有幾個想踩著我成名的熱血兒郎,到時候我怎麽辦?”
楊孟君哈哈大笑,眼淚都快出來了,擺擺手成竹在胸道:“韓大哥盡管放心,不會有人那麽沒眼色的,你還說你沒靠山?朝堂我雖然沒去過,可朝堂上那些公卿大臣,誰不知道你韓邊關是陛下的親信,誰不知道你韓邊關的靠山就是龍椅之上的那個男人?至於那些想成名的少年郎們,就算他們有此意,他們家裏長輩會讓他們胡來?你啊,就穩坐高台,看那雲卷雲舒就行了。”
聽楊孟君如此說,韓邊關想了想道:“也對哦,既然如此那哥哥我就提前祝福你和吳衝能一鳴驚人嘍,來,喝一個。”
跟楊孟君碰了一個後,韓邊關眼珠子轉一下道:“對了孟君,我這次來蹭酒還是其次,主要是給你提個醒。”
楊孟君放下酒杯看著韓邊關沉重的臉色,靜待下文。
韓邊關目光深邃道:“徐瑾辰,就是武榜第二的那人。這些年來雖說在外頭打仗,可一直心係著梁尚書家女兒梁鈞涵。這次回來後聽說你與梁鈞涵走的極近,放話要你好看呢。”
楊孟君聞言不僅大感無奈,翻了翻白眼道:“這臨安誰還不知道我跟清怡的關係?這徐瑾辰吃哪門子醋啊?”
韓邊關也有些無奈道:“有些人就是這樣啊,可不會跟你講什麽道理。”
楊孟君搖搖頭平淡道:“他不服就不服唄,我還慣著他了?敢惹我,看我怎麽收拾他。”
韓邊關歎了口氣道:“有武藝在身真的任性啊,再給你說兩個,看你小子還能不放在心上?”
楊孟君喝口酒淡然道:“韓大哥但說無妨。”
韓邊關想了想道:“你當初入學國子監的時候不是揍了王家長孫嘛,而這王熠寧就是你揍的王九衡的小叔,這王熠寧一向視家族臉麵為自己臉麵,你打了王家的人,王熠寧能忍?還有,左寧靜你聽說過吧?就是淮南道觀察使,他家孫子可是對你家清怡仰慕已久啊,才到臨安就火急火燎的拉著左大人前去洛府拜訪,隻為見伊人一麵。之後聽說你跟清怡已經情定此生之後,更是氣的怒發衝冠,點名要跟你走過一場呢。”
楊孟君聽韓邊關說完後,眯著的眼睛中寒芒一閃而過,輕聲道:“王熠寧?既然打了我就不會後悔,讓他來就是了。至於這左大人的孫子.……既然他想跟我較量一番,那我就教他楊字怎麽寫!”
韓邊關搖了搖頭,自顧自的滿飲一杯,神色無奈道:“得,還以為你小子是個善類,原來跟徐瑾辰是一路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