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江南塞北> 第58章 鵲橋會

第58章 鵲橋會

  楊孟君臂折受傷,自然也耽擱了國子監的課程,第二日洛清怡便火急火燎的前來探望。看著少女欲哭無淚的嬌顏,楊孟君心裏陣陣感動。


  幸好隻是手臂骨折,不算大傷,相比於上次在揚州所受傷勢,已經好了很多。


  之後的時間裏,應楊孟君所求,洛清怡每日都會拿些古籍經書來楊孟君這裏,沒了國子監先生們的教導,楊孟君隻能自己學習了,幸好有洛清怡在旁相陪,少年也不會太多無趣。


  洛清怡更是拿了張古琴在此,每日都會給楊孟君輕彈一首,看的吳衝是既羨慕又嫉妒。


  對於楊孟君沒有照常上課一事,國子監文賢閣太學學子們也是眾說紛壇,有的說楊孟君得罪了王太師,被老太師穿了小鞋,也有的說楊公子誌不在此。


  轉眼兩個月過去了,楊孟君受傷的左臂也漸漸恢複如初。這兩個月裏洛清怡每日都會來此,兩人相伴讀書,相依和奏,琴瑟在禦,莫不靜好啊。


  傍晚時分楊孟君依舊是那一襲白衣,一個人漫步在城內思北河上一個橋梁之上。看著城內來來往往的年輕男女,相伴而走。楊孟君心裏也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夕陽西沉,津渡燭影深深,思北河倒映著天邊一片緋紅,與兩旁灰牆黛瓦的閣樓相映生輝。


  此橋名為鵲橋,昨日洛清怡離去之時和少年越好今夜來此相會,楊孟君當然欣然同意。


  不過令楊孟君有些納悶的是,還未入夜,河上岸旁已經密密麻麻的都是來人,而且還都以年輕女子為多,一些小販也出夜攤販賣著花燈之類的東西。


  閑來無事,楊孟君到一處酒家旗下坐定。已經到了盛夏,瓊花也都過了花季,想喝上等的玉京釀也就隻能等來年了。聽完小二列舉,楊孟君想了想就要了一壺名為“女兒紅”的陳年老酒。


  這女兒紅又名“花雕酒”始創於先朝,在江南道這一帶久為流傳。江南道,尤其是臨安一帶,釀製這種酒的工藝最為認真用心。


  江南一帶,每逢家有女子降世,父親就會在桂花樹下埋下一壺糯米為原料的酒,隨著女兒越來越大,身為人父的江南男子也總會到樹下埋酒處踏上那麽幾腳,心裏也就踏實幾分。待到女兒塗紅妝,著紅裳之時,老父就會拿出埋了十八年的酒,給女兒帶去夫家。


  女兒紅不僅僅是一種酒,更是一位身為人父之人對自家女兒的一片熱愛。這酒被女兒帶去夫家成親之時,頭三碗一定要給夫家長輩父母飲之,是為:中堂趁月飲,紅燭照高堂。


  慢慢品著琥珀色的酒液,看著遠處漸漸升起的燈火闌珊,楊孟君人未醉,心已醉。夜色在東方慢慢鋪展開來,直至籠罩整個臨安城長空。


  楊孟君立於橋頭,橋下思北河內已經點綴起朵朵花燈,隨著河水緩緩東流。


  遠處一方大紅木船隨波而來,船頭立一少女,朱砂羅裙輕攏在苗條纖瘦的嬌軀之上。夜風吹來浮動暗香,帶著少女滿首烏黑長發飄揚而起。


  楊孟君看著船頭少女,嘴角翹起一個溫柔的弧度,女子也淡淡笑了起來。


  楊孟君到岸邊接過洛清怡後,輕輕拉著少女手腕,嗓音柔和道:“怎麽才來啊,晚了半個時辰呢。”


  洛清怡今夜的妝容自然是極美的,被少年拉著手腕也沒有感到任何唐突,輕聲道:“在家裏塗紅妝的時候費了些時間。”


  楊孟君沉吟道:“今夜到底是什麽節日啊,怎麽到處都是年輕情侶在此。”


  洛清怡輕張了張檀口,有些無語道:“今夜.……七夕啊,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


  楊孟君皺眉道:“七夕?原來如此。話說,這坐橋也叫鵲橋呢,莫非有什麽典故?”


  洛清怡歪頭想了下道:“有呢,傳聞兩百年前臨安有一對年輕男女,男子從軍在外戍守邊關,女子每日就在家中倚門翹首以盼男子歸程。後來女子到了婚嫁的年紀男子還沒回來,這女子家裏就給她重新許了門親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違背。那女子家裏也是臨安城的世族,男子卻是一個平民百姓。男子出征前一天給女子說,待我戎馬天下,必許你十裏桃花。女子呀,就一天一天等著,直到出嫁的那一天都沒等到男子回來,出嫁的途中帶著兩壺女兒紅路過這棟橋梁的時候突然接到消息說男子已經戰死沙場,死的時候麵南背北,手裏還攥著女子給他寫的信。女子悲痛欲絕,飲下兩壺老父親自釀造的女兒紅後下轎投河自盡了。男子雖說戰死沙場,可也立下了赫赫戰功,那一代的鎮國公親自上奏天子敕封男子為侯。而女子出嫁投河的那天正好也是七夕。臨安城當地居民得知前因後果後便重新把這橋改名為鵲橋,希望他們就算在天國也能像牛郎織女那樣每逢七夕便能相遇。也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楊孟君聽後久久無言,過了一會兒才心有戚戚焉的開口道:“好一個惟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要想實現如此宏遠,不讓悲劇再次發生,就隻能徹底掃滅蠻夷,平定天下。”


  洛清怡掩口輕笑道:“我相信你可以的。”


  楊孟君手心下移,握住洛清怡芊芊柔荑道:“那我可不能辜負你的信任了,竭盡所能也要做到這些。走,咱倆也去放個花燈?”


  洛清怡低著頭輕輕嗯了聲,任由楊孟君拉著。


  這些小販所賣的花燈種類也是極多的,有芙蓉之類花型的,也有方型的,顏色也讓人眼花繚亂。


  洛清怡想了想道:“孟君,我玉華亭裏都是荷花,要不就買芙蓉燈吧?”


  楊孟君點頭道:“好呀,就兩個荷花的。”


  洛清怡搖了搖楊孟君手臂道:“一個芙蓉燈就行,你是男子,按照臨安習俗,要放孔明燈的啦。”


  楊孟君好奇道:“還有這種習俗?那就一個孔明燈一個芙蓉燈吧。”


  小販笑著給兩人遞過兩個一尺見方的花燈,笑著對楊孟君解釋道:“這位公子,放燈的時候可是要在燈上寫下各自的願望呢,要不然這燈就白放了。”


  楊孟君笑道:“好啊,再給我一支軟毫。”


  小販嘿嘿笑道:“兩個燈七文錢,軟毫免費送。”


  到了河邊,楊孟君把往河裏放的芙蓉燈給洛清怡道:“來,你先寫,然後我再來。”


  洛清怡接過毛筆想了想神秘兮兮的就在蓮瓣上寫下:願君從此無災無害,不再受傷。


  寫完了就把燈背在身後,也不讓楊孟君看。洛清怡把軟毫給楊孟君道:“該你了。”


  楊孟君有些無奈的接過毛筆道:“寫的什麽不可告人的願望?還不讓我看了都。”


  洛清怡嬌笑道:“哎呀,願望嘛,別人看了就不靈了,趕快寫,寫好了咱倆一起放。”


  楊孟君無絲毫猶豫的就在燈上寫下:願為君鎮守四方,攘除奸凶。為生民立命,為天下開萬世之太平。


  寫完後楊孟君看著故意把頭扭到一旁的少女,不禁笑道:“好啦,放燈吧。”


  洛清怡甜甜的嗯了一聲,就在這鵲橋之下,思北河之上把芙蓉花燈輕輕的放下。楊孟君也緩緩送開手中孔明燈.……

  洛清怡所寫的君是楊孟君的君,而少年所寫的君卻是君臣的君。


  楊孟君隨之拉起少女輕聲道:“大好夜色,不去體驗體驗豈不枉來此走一遭?”


  一群烏鵲嘁嘁喳喳的盤旋在這如墨般的長空下,點點繁星璀璨的掛在上麵,漫天的孔明燈熙熙攘攘。


  少年牽著少女,漫步在這世間獨一無二的夜景之下。


  紅綃珠影,何如此際醉千場。滿院流光燈樹,一證因緣攜手,風采少年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