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貞觀舊時光> 304 十一月天子祀南郊 丙子日太常擬大禮

304 十一月天子祀南郊 丙子日太常擬大禮

  王妃說:“陛下發了上諭,臣子隻有遵守的份,哪裏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呢?”李道宗一聽這話坐在地上感覺自己連抬起手臂的力氣都沒有了,大口的喘著氣,兩隻眼睛瞪得溜圓,腦袋裏一片空白。王妃說:“但願那個吐蕃的讚普能說的過去。”李道宗眼淚止不住的流,明日朝會,皇上看到李道宗眼圈都是紅的。就把他留下了,說:“是不是因為舍不得女兒才這樣呢?”李道宗說:“為人父母誰願意把女兒嫁的那麽遠呢?去了吐蕃怕是今生今世再也見不到了。但是身為宗室成員,如果這樣做,能夠讓大唐的江山社稷永固,能夠讓百姓們過上太平日子,我們老夫婦兩個也能忍痛割愛。”最後這句話他是咬著牙說的,在那一瞬間他感覺自己心肝都被人摘走了。皇上說:“這樣吧!明天你宴請一下祿東讚,此人是吐蕃的相邦,公主到了那邊,如果能夠有祿東讚照顧,每次來往使節都有關於公主的消息傳過來……”李道宗說:“臣知道了。”


  於是李道宗在王府之中擺下了宴席,祿東讚在接到邀請之後,當然明白其中的含義,於是欣然前往。那是個令人難忘的夜晚,王府之中張燈結彩。祿東讚被當作是一名貴客,酒席看起來非常的豐盛,除了新釀的好酒,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各種飛禽走獸都被擺上了桌,李道宗夫婦先後向祿東讚敬酒。祿東讚一邊還禮一邊說:“而為如此盛情,在下莫齒難忘,我也知道二位為什麽邀請我到這裏赴宴,請二位放心,以後隻要有使者派到大唐來,我一定安排人把公主的消息帶過來。我們的讚普棄宗弄讚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如果你們能夠看到他一定會歡喜的。到時候我們讚普一定會親自來迎親,大王就有機會親眼看到他,我相信他們之間一定能夠相處的很好。”李道宗說:“你家讚普現在娶妻了嗎?”祿東讚說:“我們尊貴的可汗已經有一位元妃了,不過請二位放心,公主過去之後,地位不在元妃之下。”李道宗說:“不知道哪位棄宗弄讚,長得怎麽樣?”祿東讚不慌不忙的從袖子裏摸出來一張圖,打開之後在場的人立刻湊了上來。畫中的棄宗弄讚看起來非常的英武,應該是大多數女人都會喜歡的那種類型。


  王妃問到了很多關於吐蕃的問題,祿東讚耐著性子一點一點的聽著。王妃說:“實在對不住,我問的問題有一點多。但是為人父母大概都會這樣,希望你能夠諒解。”李道宗在那兒聽著聽著就走了神兒,過了很久之後才發現自己可能有點醉了。又不知道過了多久發現酒宴的現場已經沒有了人,他很想站起來,卻沒有力氣。嘴裏有很多話要講,卻沒有辦法及時組織相應的語言,而隻能張開嘴巴,半天說不出一個字來。沒過多一會兒腦袋像是一塊石頭一樣重重的砸在地麵上,等到他醒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晌午了。


  睜開眼睛,看見不遠處有一位侍女,看見李道宗醒了,立刻把擺在不遠處的那一杯酸梅湯拿了過來。每當中把酸梅湯接過來,一飲而盡,原本嗓子裏像是著了火,這個時候就像是荒漠之上忽然下了雨。又過了一會兒,王妃也走了過來。壓低聲音說:“這幾天一定不能在喝酒了,務必把所有關於女兒的事情都弄清楚,不能有任何紕漏。”李道宗說:“喝多之後我忽然想開了,你想想看,他可是大唐的公主,要是公主過得不好,他們當初娶大唐公主的意義就沒有了。”王妃說:“為什麽要把事情想得這麽簡單呢?他們娶大唐公主難道一定是為了拉近與大唐之間的關係嗎?我覺得完全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他們想要拿到可以製衡大唐的把柄。”李道宗說:“你覺得拿著咱們的女兒能製衡當皇帝嗎?”


  好在公主不會馬上啟程,陸東才也深深的知道李道宗夫婦兩個的擔憂。吐蕃的邏些城距離長安路途遙遠,來往有諸多不便。兩邊的百姓雖然不能說是老死不相往來,但也相差無幾了。在之後的日子裏,祿東讚幾次來到李道宗的府上拜訪,他向李道宗夫婦兩個介紹了邏些城的位置,以及那裏的地形地貌、氣候狀況、物產情況。老夫婦兩個聽得非常的入神,之後祿東讚又介紹了棄宗弄讚的成長經曆。十三歲的時候就做了讚普,十五歲的時候就已經統一了雪域高原,可以說這是一位響當當的英雄豪傑。陸東在挑起大拇指說:“嫁人就應該嫁像這樣的英雄豪傑,雖說兩地來往不便,但是總有一天,大多數人都會因為公主的付出而受益。”在所有夷狄使者當中,陸東在的表現非常的出眾,而且令人印象深刻。皇上在很多場合都比表示過自己對祿東讚的欣賞,對身邊的侍臣說:“你們注意到這個祿東讚沒有?他實在是太出眾了,隻可惜不能給大唐所用。”魏征說:“陛下的一片愛才之心,對於眾多的百姓來說,實在是一件幸事。”


  夜幕降臨,因為隆冬時節的臨近。月光也不像從前那麽柔和,他變得更加的銳利,更加的寒氣逼人。李淳風看著天上的月亮說,日被說成是太陽月,就應該被說成是太陰。如果說日屬火。月就應該屬水。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陌生人來到了李淳風的府上。這個人身形高大,聲音洪亮,穿著得體,舉止有度。他們來到一個亭子裏,兩個人身上都穿著貂,手裏都抱著手爐。李淳風說:“萬幸趕上了太平歲月,大多數人都相信,勤勞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因為這個緣故,算命先生的生計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官員們總是這樣告訴百姓,春天的時候把種子種到地裏,秋天的時候就有莊稼可以收割。如果每個春天都躺在被窩裏睡大覺,無論算命先生說你的命好到什麽程度,你還是會被餓死的。”


  從古至今,大家都信天,也都信命。隻不過有的人接受了上天的安排,對於既成事實沒有表現出任何要改變的意願。孔子曾經感歎,顏回安貧樂道,雖說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的美德,但是他過得非常的辛苦。三十多歲就離開人世,很多人覺得他是死於疾病和貧困的逼迫。子貢對於命承認,但是不接受。於是通過販賣貨物,積累了數以億計的財富。這說明,上天雖然把不同的命是與不同的人,同時又賜予大家改善自己處境的機會。你能夠意識到這樣一個機會的存在,你能夠牢牢的抓住這個機會,並且付出相應的努力。你就可以翻開新的一頁,如果相反,隻是被動地適應環境,對上天賜予的機會毫無察覺,他的人生就注定要失敗了。


  皇上經常跟李淳風討論的這樣的問題,皇上說:“最近每次看到任城王,他的眼睛裏都含著淚水,我知道把他的女兒嫁到那麽遠的地方實在是傷了他的心。可是如果不嫁他的女兒,把別人的女兒送去就合適嗎?”說這番話的時候,皇上顯得非常的失落。李淳風說:“陛下有這樣的想法是很好的,陛下知道朝中很多人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能夠綿延持久,為了百姓能夠過上安定富足的日子,很多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希望陛下能夠厚待臣下,厚養百姓。”皇上說:“大臣們永遠是這樣說的,這也希望自己是這麽做的。”李淳風說:“從古至今說漂亮話的人很多,真正把自己的話落在實處的人很少,陛下的貞觀初年的時候,能夠把自己說過的話落到實處,這是非常了不起的,足以成為後世曆代天子盡相效法的典範。”皇上說:“你這話的意思朕聽出來了,是不是要說最近這幾年朕退步了?”李淳風不慌不忙的說:“這樣的話陛下已經聽到很多次了,其實這是我們大臣私下裏達成的共識。”


  一聽這話,皇上皺著眉頭說:“你們竟敢在私下裏議論天子的是非?”李淳風說:“陛下覺得天子不應該被議論嗎?當初周厲王也不希望百姓議論他,於是搬出嚴刑酷法,百姓道路以目,可到最後怎麽樣了呢?秦始皇做了皇帝,他不喜歡兒子議論父親臣下議論君上,特意廢除了諡號廟號,可到頭來又怎麽樣呢?大情不過匆匆十五年二世而亡。大禹曾經說過,滿招損、謙受益,最終大禹擁有了天下,夏後氏的江山社稷延續四百多年。”皇上說:“如果付諸公論,朕自然沒有意義,有話不在明麵上說,私下裏討論,你覺得這樣好嗎?”李淳風說:“陛下說的對,如果是在貞觀初年,大概不會有人在私下裏議論陛下,因為所有關於陛下的長短都可以在公開場合討論,這些年陛下所取得的成就越來越多,如果有人指出陛下的缺點,立刻就會有另一群人指責他們誹謗陛下,不得已越來越多的人才轉而在私下裏討論。”


  對於李淳風的這番話,皇上感到非常的震驚,但是他又想不明白自己為什麽震驚。李淳風說:“陛下在貞觀初年的表現,不輸給史書當中記錄的聖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陛下的表現越來越像是一個普通的皇帝。也許是絢爛之後歸於平淡,或者是喧囂之後歸於寂靜。”話說到這個份上,沒有辦法繼續聊下去了,李淳風告辭之後,皇上忽然想起了很多問題,還沒有來得及向他請教。比如去封禪,到底是不是一件合適的事?在朝臣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去封禪的,但是魏征一個人說話的分量,就足以讓這些支持去封禪的人找不到支點。李淳風方才那番話,皇上經過仔細玩味之後才發現,原來他也不主張去泰山封禪。


  在這個問題上,房喬心裏是不支持封禪的,但皇上執意要去,他又不敢反對。這個時候在荊州的王府裏,李元景正與我一起商議,接下來應該怎麽做。我說:“目前形勢大好,皇上很可能最終決定封禪,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讓這一次典禮變得近乎完美,讓這個典禮變得非常的吉祥,讓所有對封禪的擔憂到最後被證明是杞人憂天。”李元景點點頭說:“你說的沒錯,可問題是怎麽樣才能把這個典禮做到完美呢?”我說:“這件事情應該從兩方麵著手,第一查閱相關的文獻,把曆次封禪的記錄都翻出來,仔細的閱讀,知道其中存在的問題,想出解決的方法。”李元景說:“有第一自然是有第二了。”我說:“第二就是去泰山進行實地考察,對地形氣候,以及當時可能出現的天象都要有一個準確的認知,然後才能有的放矢、因地製宜,借鑒曆代關於封禪的記載,設計出一個完美的典禮。”李元景說:“我現在有點理解魏征的擔憂了,如果不舉行的封禪,大家都覺得皇上距離真正完美的帝王還是有距離的,一旦封禪都已經做了,皇上還有什麽事情是應該做,但又沒有做過的呢?”


  我說:“齊桓公進入晚年之後,他的榮耀已經到達了頂點,那個時候他想象不出自己還能做點什麽事來提高自己的聲望。於是日子越過越奢侈,為了讓齊桓公的聲望盡可能的避免下跌,管住自己,過的比齊桓公還要奢侈。不過你隻不過是地方上的藩王,沒必要考慮的這麽深遠。”李元景說:“這樣吧!我這就安排你去一趟泰山,關於封禪的記載,魯地應該保存著更完整的文獻。”我拱手說:“殿下如此信得過我,我願意為殿下辛苦這一趟。”聽到我說出辛苦兩個字,李元景有些不滿的說:“如果你覺得辛苦,我可以讓別人去。”


  一聽這話我說:“如果殿下有更好的人選,我當然願意讓賢。”我說出這樣的話,在他看來我就是一個傲慢無禮的人,以為非我不可。屬於是他另外選擇了一個,在他看來更合適的人。而我也選擇在這個時候離開了荊州,不是前往魯地繼續了解關於封禪的事。而是朝著長安的方向進發,關內是當時最富庶的地方,可即便是在這裏,百姓也不過是勉強溫飽而已。隻不過是因為貞觀初年的努力,整個天下風俗都格外的淳樸。這也許就是貞觀之治被後人所懷念的原因,在這樣一個年月普遍都比較貧窮,好在賦稅比較低,百姓可以勉強維持生活。貧富懸殊比較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對來說比較和睦。當時的官員都認為自己在從事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對於錢缺乏的執念。


  一路之上,我非常的低調,跟很多人聊過。有上了年紀的農民,也有正在壯年的士兵。也和一些讀書人談論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這些人對當今皇上的評價很高。對於皇帝身邊的人也給予比較高的評價,他們沒有羨慕皇帝的富貴,反而覺得皇帝幾乎是最可憐的人。他們忘記了皇帝,除了皇後之外,還有大量的妃嬪。在這些人看來,皇帝就是一個可憐的鰥夫,不過這並不是在嘲弄皇帝,而是覺得它具有大舜一樣的美德。我以為我在荊州做的事情不會有太多的人注意到。可我一到長安就立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有些人甚至向我送禮,為的是希望我能夠給他們出主意。對於這些人的盛情相邀,我一一表達了歉意,說:“現在是不是舉行封禪的合適時機呢?我是不適宜發表評論的,因為我既不懂得八卦,也不知曉陰陽,在這種情況下,妄言封禪之事,隻怕是要引火燒身。”這話聽起來好像我是怕事之人,實際上在另外一些人聽來。似乎隱含著弦外之音,於是有的人開始秘密聯絡袁天罡。如果連袁天罡都認為封禪是非常吉祥的,大概就沒有人反對封禪了。


  聽說大家都在尋找袁天罡的下落,皇上也很快知道了這件事到底意味著什麽?於是把魏征請來說:“你覺得這件事是不是應該請袁道士來一趟呢?”魏征說:“陛下想要問你這個問題,其實不用這麽麻煩,我也做過道士。雖然在這方麵我的本事不如袁天罡、李淳風。但也算是略知一二,我都能看出來的問題,想必他們不會看不出來,這就是大家都找不到袁天罡的原因。如果他被請來了皇上問的時候,他到底要怎麽說呢?很明顯皇上是想要去封禪的,如果他的話掃了皇上的興致,這個責任他也是承擔不起的。”皇上說:“你不是每天都在掃朕的興嗎?”魏征說:“陛下覺得滿朝文武有幾個人敢像臣一樣呢?”


  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當中流逝,轉眼冬至就要到了。太常寺卿韋挺與禮部尚書一起商議,即將到來的郊天大禮該如何舉行?郊天之禮最接近封禪,所以今年冬天要舉行的這次郊天之禮格外重要,因為在不久之前,皇上接受了百官所請,準備選擇合適的時機去泰山封禪。這一次盡管魏征極力反對,也已經無濟於事。苗山風聽說我已經到了長安,他不由得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讓白肥兒找到我,說:“現如今封禪之事已成定局,可能你覺得非常的高興,但你知道嗎?這件事將給大唐埋下無窮的禍患。物極必反、樂極生悲,這麽簡單的道理,為什麽你就是不明白呢?”我說:“我自然鼠目寸光比不上人家身在中樞站得高看得遠。”這話聽起來酸溜溜的,白肥兒說:“你在仕途上走的不順,這並不能賴人家,你自己覺得自己做的很好嗎?”


  冬至到了,在此之前,皇上已經經過了長時間的齋戒。當太陽升起的時候,皇上出現在了南郊的圜丘。隻見他穿著大裘,在北關的簇擁之下,來到了圜丘附近。這個時候樂聲大作,他登上高台,點燃篝火。一縷青煙直衝霄漢,等到儀式結束之後,皇上來到行在,換上袞冕接受百官朝賀。之後乘坐禦攆返回大內,能夠參加郊天大禮的人都是朝中的重臣,這些人分得了肌肉,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一想到即將舉行的封禪之禮,他們知道前方有更大的榮耀在等待著他呢。唯獨魏征在這個時候顯得一臉的焦慮,不久之後他也得到消息說一個叫苗山幽的人,在這件事情上起了非常壞的作用,於是命令有司派人將我抓了起來,希望通過我了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我一看這個架勢沒有等到對方用刑,我就把該說的都說了,而且說:“我會按照你們的要求說出自己的話,作為呈堂證供。”這話乍一聽好像沒什麽問題,但仔細一琢磨就有了不一樣的味道。什麽叫按照你們的要求說出自己的話,還作為呈堂證供?


  而這個時候太常寺卿韋挺變得格外的忙碌,聽說牢裏關進去一個對這次皇上答應起了大作用的人。不久之後,韋婷親自來到監獄見我,我說:“你可是貴人,能夠與你這樣的人相見,我三生有幸。”韋挺說:“我來的意思想必你也能猜得到,現在皇上讓我來處理這件事情,可封禪這件事情之前很少有人做過,秦漢兩朝的封禪典禮史書當中都有非常詳細的記載,可這兩個朝代都沒有從封禪當中得到多少好處。你覺得我們把典禮做成什麽樣子才能夠保證百姓從中受益呢?”我說:“堯舜禹好像都有過去泰山封禪的事,隻不過那個年月所謂封禪雖然聽起來很隆重,實際上就是找地方放了一把火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