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政事堂廷臣論兵製 幻雪亭方士說吉凶
苗山幽說:“如果可以一路這麽升下去,升到什麽位置你會覺得滿意呢?”白肥兒一臉神秘的說:“這就好比一個人吃飯,你問他吃到什麽時候吃夠了呢?”苗山幽說:“飯有吃飽的時候,官有升到頭的時候嗎?”白肥兒說:“如果吃飯一次吃的太多肚皮就會撐破,升官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內升的太快,就會引起周圍人的議論,從而給這個人帶來禍患。”苗山幽說:“這話聽著很有老子的感覺。”白肥兒說:“想要在唐朝混,怎麽能不讀老子呢?其實在很早以前我就已經把這本書背下來了,現如今雖然不敢說倒背如流,但對其中的名言警句還是如數家珍。”苗山幽說:“把這些書背下來,就好比往一鍋水裏邊丟進去幾塊冰,隻有繼續添柴火才能把水煮沸,把這些冰化掉。人隻有在處理具體事務時,不斷的感悟聖人之言,到最後才能真正了解聖人的想法,具備聖人的智慧,攢下聖人的功德。”
兩個人天南海北胡亂聊著,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因為還有公務要忙,白肥兒騎著馬走了。送完白肥兒。苗山幽回到自己的住處盤腿而坐,漸漸的進入了一種觀想的狀態,仿佛在自己的對麵又坐著一個人,二人之間似乎在交代著什麽,一時又不知道其中的內容。苗山幽完全處於一種放空的狀態,三個人形成三位一體。不知道過了多久,外邊一聲野獸的啼叫,把他驚醒了。轉眼天明,他撿了些柴火點著了,沒過多一會兒壺裏的水煮沸了。就在這個時候,皇上皺著眉頭說:“從武德初年到現在,兵製始終都顯得有些混亂,現在天下太平了,兵製需要整頓。”房喬點點頭說:“這個問題錯綜複雜,不過皇上想要減輕百姓負擔的想法是非常好的,臣是這樣想的,兵不貴多而貴精,在挑選士兵的時候,應該優中選優,然後把這些士兵集中到一起認真訓練,一旦戰事爆發,他們就可以以一當十。”皇上說:“兵太少了不行,太多了也不好,我們要用有限的資源,給士兵提供最好的裝備。”房喬說:“其實這個問題一直都在討論,隻是討論了這麽久,仍然沒有一個結論。”
皇上說:“關鍵是參加討論的人是不是真的要解決問題,如果隻是在那裏過嘴癮,那是沒什麽意思的。”房喬說:“如果要討論這個問題,李靖將軍的想法非常的重要。”皇上說:“他已經賦閑在家多時了,再麻煩他合適嗎?”房喬說:“該到麻煩的時候還得麻煩。”皇上說:“那好吧!就由你來安排,朕覺得問題不大。”房喬說:“問題大不大,誰也說不好,還是看情況吧!”不久之後房喬召集所有知機務的人前來政事堂開會,大家都知道這個會議非同尋常,沒有人敢不去,一時間政事堂非常的熱鬧。作為這次會議的召集人,房喬很早就到了,結果發現大家已經齊刷刷的在那裏等著他了。房喬說:“想不到大家來的這麽早。”
李靖說:“房先生乃是國之重臣,我們怎麽敢在房先生的後邊到呢?”房喬說:“言重了,李衛公、侯尚書都是在邊境上立過大功的人,與二位相比,我差的太遠。”侯君集說:“房先生千萬不要這麽說,我不敢自比韓信,但房先生絕對是當今的張良與蕭何。”房喬說:“這樣的評價我是萬萬不敢接受。”侯君集說:“你接受不接受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的人大多都能夠接受。”這個時候李靖在不經意間看了侯君集一眼,心想你侯君集何德何能,怎麽敢自比韓信呢?侯君集一下子就看透了李靖的心思,說:“我不敢自比韓信,頂多就是個衛青、霍去病一樣的人物嗎?”戴胄說:“侯將軍不戰而屈人之兵,就算是衛青、霍去病也沒有這樣的事跡。”李靖臉色非常的難看,房喬說:“我們就不必在這裏折騰這幾位古人了,還是想一想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
李靖照例一言不發,房喬說:“李將軍,你說說吧!”李靖說:“房先生是文武全才,隻要是房先生做出的安排,我一定支持,當初我能夠在邊境上立功,完全仰仗房先生在後方支持,如果將來有機會,我還能夠領兵出戰,有房先生在身後支持我一定會非常的安心。”戴胄說:“現如今四夷賓服、天下太平,兵的數量當然不宜太多,我的想法是這樣用少量的兵,精心的訓練提供最好的裝備,照樣可以無敵天下。”馬周說:“我同意這樣的看法,當年曹丞相率領八十萬大軍南下,結果赤壁一戰損傷慘重,以至於再不敢輕易南下興兵。肥水之戰的時候,苻堅也是率領數量龐大的軍隊南下,可到最後怎麽樣了呢?被晉軍打的慘敗,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很快前秦就崩潰了,苻堅死於非命。由此看來,與其盲目擴充士兵的數量,遠不如好好的想一想如何把手中有限的軍隊練成精兵?”
房喬說:“我們不是要討論一個大概而是要討論具體的問題,你們說要練一支精兵,精兵的數量以多少為好呢?這一隻精兵到底要如何分布呢?還有軍隊如何訓練,如何執行任務呢?物資如何配給?”侯君集說:“這個怕是我們這些人湊在一起給不出答案的,還應該與地方官多多商議。”房喬說:“地方官的想法自然是要聽的,你們的意見也是要聽的,我希望你們在談論問題的時候,能夠說的更細致一點。”王圭說:“其實也簡單,就是把各地原有的軍隊按照比例適當的裁剪一部分就可以了,在裁剪的時候,應該考慮當地的山川地理,往來方便的地方,士兵就要少一些,彼此隔絕的地方,數量就要大一些。”房喬說:“在與地方官商量之前,我們必須先商量,做到心知肚明,再去聽他們的想法,否則我們有什麽理由不上他們的當呢?”
溫彥博說:“除了考慮山川地理,還應該考慮當地居民的成分,如果當地居住著很多蠻夷戎狄,士兵的數量就要適當的多一些,如果是純粹的中原人就可以少一些。”王圭說:“這個未必妥當,應該這樣,凡是當地人生活習慣接近中原人,士兵的數量就適當的少一些,反之就應該多一些。”房喬點點頭說:“你說這個非常的重要。”溫彥博說:“別的不說,就在這長安城,生活著很多生活習慣不一樣的人,這裏是不是應該多一些士兵守衛呢?”房喬笑著說:“這是自然。”他們在這裏熱烈的討論著,皇上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來回奪步,太監在旁邊說:“陛下,房先生他們一定會提出一個很好的方案。”皇上卻搖搖頭說:“今時不比往日了,因為杜公已經不在了。”
此言一出,皇上顯得非常的傷感,太監安慰他說:“陛下,後世很多人都讚美漢武帝善於用人,其實天下的人才用之不盡,關鍵是皇上能不能發現人才並且重用他們。”皇上點點頭說:“你說的沒錯,天下的人才用之不盡,但是能夠與天子心意相投的人並不多,正所謂千金易得,知己難求。杜公離著哪兒去了?張公瑾也過世了,如今皇後也不在了,你說貞觀朝的光景,會不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大不如前?”太監說:“人常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來了穿紅的,走了掛綠的,天下還有很多人排著隊等著陛下重用,陛下何必擔心無人可用呢?”皇上說:“怎麽跟你說呢?貞觀朝的這些老人於震就好比燉在一個鍋裏的肉,從征戰沙場開始到現在已經一起燉了接近二十年之久,突然有幾片生肉丟進來,會不會覺得有點怪怪的呢?”太監說:“可這是沒有辦法避免的,最好就事不做他想默默的在鍋底下添柴火而已。”
不久之後有人說政事堂已經議論完了,皇上說:“說的怎麽樣?聊出結果了嗎?”對方說:“他們也沒說有沒有結果,隻是約定明天來見駕。”皇上說:“那就明天再說吧!”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第二天,皇上早早的就在大殿裏等著,太陽升起來之後沒多久,房喬和溫彥博就到了,皇上說:“怎麽樣?有成案了嗎?”房喬說:“總體來說聊的還是非常順利的,我們大致擬了一個章程,然後會讓中書省去起草一份文件,之後會把這份文件發到地方,讓地方官發表自己的意見,之後再根據這些意見重新草擬章程。”皇上說:“年底之前這件事能做完嗎?”房喬說:“如果抓緊時間,我覺得問題不大。”皇上看著溫彥博,對方說:“房先生所言極是,最後形成了那個方案一定是最合適的方案。”皇上笑著說:“但願在今年年底的時候把這件事情做完,算是給這個糟糕的年份留下一點值得紀念的東西吧!”
房喬說:“陛下放心,臣一定極力促成此事,不過醜話還得說到前頭,辦事以事情本身為重,不會為了一定要在年底之前把這件事情做完而讓動作變形。”皇上說:“當然,朕說希望在年底留一點值得紀念的東西,這隻是朕的一個願望,並不是給你的命令。”房喬拱手退了出去,不久之後魏征到了,盡管坐到皇上麵前卻閉著雙眼,皇上說:“你的眼睛還好嗎?”魏征說:“托皇上的福,雖然沒有痊愈,但也不像之前那麽難受了,可能是因為習慣了吧!年齡大了很多原本不習慣的東西要慢慢習慣。”皇上說:“上天降下災禍,是因為人事不休,你說朕在哪些方麵做的不夠,上天要這樣懲罰朕呢?”魏征說:“陛下,所以說貞觀初年經曆了一些考驗,但總體來說還是非常順的,因為陛下完成了之前數千年未曾完成的事。接下來可能沒有那麽順了,陛下需要事先做一點準備。”
皇上點點頭說:“這件事或許這應該跟袁天罡或者李淳風商議。”魏征說:“一個人不會一生都交好運,一個地方也因為風水的輪回轉動而帶給人的運勢相應的有變化,所以陛下要記得在自己運勢正隆的時候,可以大開大合,一旦發現運勢不像從前,那麽好了,就應該采取守勢。”皇上點點頭說:“上天是不是把杜如晦的死算在了朕的頭上呢?”魏征說:“上天怎麽想誰又能猜得到呢?所以陛下也不要去問上天怎麽想,而要多問自己的良心,隻要每件事都問心無愧,上天就不會為難陛下。”皇上說:“做天子有天子的難處,原來針對於漢高帝同路功臣一事頗為不屑,後來真了解了更多關於那個時候的事,想法就有了一些變化,其實他是一個富有深謀遠慮的人。”
魏征說:“陛下說的沒錯,在漢朝初年,國土當中很大一部分都分給了藩王,想想看,商朝取代夏朝,周朝取代商朝,不都是從藩國一點點做大做強最後吃掉了宗主嗎?”皇上說:“你說的一點沒錯,所以他花費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逐漸的解除了異姓諸侯王,他也許沒有想到在他身後同性的宗王也會跟朝廷作對。”魏征說:“不過說實在的,漢高帝在這些人並沒有謀反事實的情況下就殺掉了他們,就要承擔來自民間的質疑,不能說他出於一個看起來合乎情理的理由,冤殺了人就說他做的對。”皇上說:“你說的沒錯。”不久之後,皇上又專門召見了袁天罡和李淳風,皇上說:“今天請你們二位來,就是希望你們幫忙推算一下大唐的國運。”袁天罡說:“這個題目實在是太大了,而且國運的長短並沒有定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皇帝的作為。”
皇上說:“冥冥之中自有天數,你現在又說沒有定數。”袁天罡說:“陛下,一個人會如何走完這一生往往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經都注定了。按國運的長短,也是在相關的人做出一次又一次選擇的時候注定的。陛下一定聽說過因果循環之說,如果這種說法不成立,為什麽各個朝代所能維持的時間長短不一呢?”皇上陷入了沉思,李淳風說:“這麽說吧!具體到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他種下什麽樣的因,就會結出什麽樣的果,隻是這個人無論怎麽作為,都是在上天的計算之內。”皇上說:“朕不要聽這些雲裏霧裏的道理,你就直接了當的告訴朕,未來貞觀朝的前景如何?”李淳風說:“東宮的位置不穩,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圍繞著東宮,會出現一係列的問題,甚至會引發一定程度的動蕩。”
皇上說:“你的意思是貞觀朝要走下坡路了。”李淳風說:“一場戲無論有多好,都會有謝幕的時候,陛下,臣的意思是隻要還在台上就應該好好去演,如果自己的戲演的虎頭蛇尾,等到一天來到台下,再回想台上的時光就會有許許多多的遺憾。”袁天罡說:“陛下,無論運勢如何,都要盡力去做,有一點,剛才李淳風已經提到了,東宮不聞以後會出亂子的。”皇上說:“你說東宮不穩,到底是何意呢?”李淳風說:“東宮為何不聞皇上的心理,應該是明白的,不過陛下有可能當局者迷,臣願意為陛下解說一二。東宮之所以不穩,是因為皇上對東宮不夠滿意,認為他不具備作為儲君應有的德行。其實這還在其次,可能在陛下的眼中有一位藩王,就像從前的自己。”皇上一聽這話立刻警覺起來說:“這些你是從哪兒聽來的?”李淳風說:“陛下忘了臣是幹什麽的了,這種東西還需要去別的地方打聽嗎?隻需掐指一算就什麽都知道,不過陛下放心,如果臣泄露天機,可能等不到王法加身,就已經遭到了天譴。”
皇上說:“朕要向你請教,如果朕真的把皇位傳給東宮,你覺得大唐會興旺嗎?皇室成員之間的關係會和睦嗎?”李淳風說:“這個臣沒有辦法回答,臣隻知道東宮如果能夠穩定,朝廷就能夠安定,朝廷安定就意味著天下安定。東宮不穩,朝局動蕩,天下又如何能太平呢?所以自古以來儲君關乎國本。”皇上說:“你說的很對,可是這怎麽看都覺得現在那位東宮望之不似人君,關於他的一些傳聞,也許你也能知道,朕不知道你是怎麽看待這件事的?”袁天罡說:“陛下,容臣多句嘴,有些事我們不知道,有些事我知道了也不能說,有些事我們可以說,但不能明說。”皇上說:“能說到什麽程度,就說到什麽程度,朕不會怪你們。”袁天罡說:“臣以為東宮不穩四個字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一聽這話皇上頗為傷感,說:“武德年間太武皇帝,就曾經為這件事情頭疼不已,開皇的時候,隋文帝也為這件事感到頭疼,想不到同樣的問題又會擺在朕的麵前。”袁天罡說:“隋文帝的教訓是不能廢長立幼,陛下熟讀史書應該知道,當年魏武帝也有類似的打算,結果因為被群臣勸諫,而放棄了這樣的想法。至少在這個方麵,隋文帝不及魏武。太武皇帝立建成為皇嗣,他當時想的是建成是長子,又非常的仁厚,再加上非常的孝順,所以他對於這位皇嗣感到非常的滿意。然而他並沒有第三隻眼睛看到未來局勢的發展,陛下以秦王的身份征戰四方,天下英雄皆仰視之,在這種情形之下,陛下隻有兩條路走,要麽像當年的韓信一樣,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要麽就反其道而行之,不接受上天的安排,行周公之事,做天下之主。”
皇上聽得目瞪口呆,沉吟片刻說:“你的意思是朕不是上天選定的天子?”李淳風笑著說:“陛下不是太武皇帝選定的天子,對於那個時候的眾人來說,太武皇帝就是大唐的天,隻是天外有天,陛下被皇天上帝選中,就連太武皇帝也無可奈何。”皇上說:“如今的東宮是朕選定的,當時東宮年幼,所以也談不上穩不穩的,如今東宮年紀大了,他的德行舉止都被眾人看在眼裏……難道不可能有另外一個宗王是被上天選定的嗎?”李淳風說:“陛下,很少有人有第三隻眼睛看到未來,誰知道將來會怎麽樣呢?”通過這兩個人的話,皇上判定東宮很可能最後不能繼位,從那之後他對魏王李泰又加重了幾分寵愛,對皇嗣又疏遠了幾分。這種冷暖之間的變化,讓皇嗣非常的焦慮。杜謀士說:“殿下,非常的處境,需要有非同尋常的舉動來應對,殿下千萬不能坐以待斃。”皇嗣說:“我不確定你到底是在幫我還是打算害我。”
房喬在與地方官商量了幾次之後,終於擬定了最後的章程,再交給中書省草擬正式的公文。一天清晨,房喬在朝陽的沐浴之下來到了大內,把一份奏表遞給了皇上,皇上一看裏麵寫的是統軍折衝都尉,別將果毅都尉,天下一共分為六百三四府,其中關內二百六十一府,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三百人人為一團,每一團有校尉,五十人為一隊,每一對有隊正,十人為一火,每一火有火長。皇上一邊看一邊點頭,隻見裏麵寫到每人所需軍資由自己供給,交到有司,需要的時候由有司統一配備。有折衝都尉組織士兵進行訓練,內部與邊關每月輪換一次。從大內出來之後,房喬來到了幻雪亭,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所在,袁天罡和李淳風在那裏等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