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應對小冰河期
靜心齋不靜心,啟暴躁的在大臣們麵前踱步:“未來如此大災,我們該怎麽辦,我們不能這樣眼睜睜的坐以待斃,我們必須拿出一個係統的章程出來未雨綢繆。”
毛文龍的,大家可以不信,但欽監的判斷,大家不信都不行了,想一想兩三年後北方即將出現的兩年大旱,赤地千裏的,人相食的慘劇,所有的人無不不寒而栗。
葉向高猛的想起:“既然毛帥有了這樣的預見,與欽監不謀而合,那毛帥一定有辦法加以解決啊。”
啟猛的站住了身形,猛的擊掌:“對呀,毛帥既然已經遇見了災難即將降臨,他也一定有辦法能夠解決。”然後伸著脖子朝外麵喊:“來人來人快來人,連夜傳旨皮島,宣毛帥進京。”
這真是猴洗孩子不等毛幹,這都快大半夜了,京城早已經閉門,幾年後發生的事情,這麽樣著急下去,那還不愁死個人?但在座的諸位重臣,對皇帝如此憂國憂民,深表欣慰,但看他如此操切,卻也苦笑搖頭.年輕人有闖勁兒,這是好事,但總是這麽毛手毛腳,卻又容易辦錯了事,看來這位皇帝還需要磨練啊。
馬維忠就趕緊阻止住了皇帝的行風就是雨:“毛帥前麵戰事緊急,為這事急忙的回來,會影響動搖軍心,在我回來的時候,毛帥已經向我簡單的訴了應對之法。”
“毛帥指出了什麽樣的辦法?快快。”
馬維忠就一字一句的出了毛文龍的辦法:“修水利,興工商,通南北,積糧食,遷人口。”
聽到這些話,啟和其他閣臣真的糊塗,因為他們從沒有接觸過這些理念東西。
黃爌就皺眉請教:“前麵的還可理解,但通南北,遷人口,何解?”
馬維忠就侃侃而談:“通南北,便是開拓海上航道,疏浚南北河流,一旦北方幹旱,但南方是水網地帶,幹旱造成的危害一定很。學生是江南人,更在江浙曆練,知道一些江南農業皮毛。毛帥所預言的,其實已經在北方初露端倪,但北方幹旱,卻造就了南方的大熟,現在是北方無糧,而南方穀賤傷農。如果真的重災降臨,我們立刻就在南方調集糧食北上救災。這樣一來,正好彌補了南方穀賤傷農,北方無糧可買的窘迫。”
“此法甚好,當行之。”啟點頭,雖然依舊眉頭緊鎖,但已經沒了剛剛的憂愁。
“興水利當然是迫在眉睫,這是抵抗旱災最直接的辦法。人先自救才能活。不過當務之急是疏浚黃河,隻有黃河航道通達,從海上運輸到北方的南方糧食,到黃河口,在那裏轉運入黃河,直達山陝,節約了運費又能補充山陝,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山陝又充足的糧食儲備。大旱來臨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放糧倉進行以工代賑的賑濟,而對中上等人家,也可以平價賣給他們糧食。”馬維忠後麵的話又不由自主的帶上了毛文龍的心態思想。那就是盡量不免費送人東西。當然這個時候也沒必要較這個真兒。
啟直接看向了黃爌道:“明內閣就草擬出一個意見出來,撥出一筆銀子來進行黃河水道的修繕。讓北麵的那一段堵塞的地方疏通起來。讓從入海口的糧船能夠直達山陝腹地。立克在這兩個地區設立義倉,囤積從南麵運過來的糧食,多多益善。”
然後看向了馬維忠:“現在南麵的糧食大約是多少錢一石?”
馬維忠毫不猶豫的匯報了:“糙米三錢。”
黃爌立刻接口:“這個辦法倒是可校這是未雨綢繆。在江南糧食低價的時候,進行收購,這樣就減緩了穀賤傷農。”
啟皇帝立刻下令。“命令南方官府,立刻盡最大力度收購。”
馬維忠立刻阻止了皇上的想法:“用官府收購的辦法其實是不可取的。”
“為什麽?”
“官府收購就難免有官員利用手中的職權欺壓百姓,更難免會出現以次充好,更要命的是虛報數目。同時用官府的形式向北方輸送糧食,期間的損耗簡直大得驚人。這無形中就等於三錢一石的糧食,不定越北方的時候價格已經通了了。”
啟就不得不皺眉沉思。啟皇帝從並沒有生在皇宮,而是跟著他幾十年太子的老爹生在京城裏,對於民間的疾苦多少有些知道,更知道現在大明官場上的官僚們是多麽的貪婪。如果將這件事情交給他們辦,難免又生出許多手段來“那以愛卿之意思該怎麽辦呢?”
馬維忠就道:“我們一切以商業的運作方式來做,就解決了這樣的問題。”
周朝瑞皺眉反駁:“商人貪婪唯利是圖,將這麽重大的事情交給他們,其壞處更甚於官府,不可。”
周朝瑞是士子出身,在骨子裏是瞧不起商賈的,在這一點上,當然要反對了。
馬維忠商賈出身,當然要維護商賈的名譽,但他沒有和周朝瑞正麵剛,而是按照毛文龍的教導拋出了又一個辦法。
“商賈貪婪,但我們可以加以限製,想當初,洪武爺行鹽引之法,我們大可借鑒。”按照毛文龍的套路,馬維忠再次祭出複古先皇的大殺器,讓周朝瑞閉嘴。
當年朱元璋為了解決邊軍軍需沿途損耗,行鹽引之法,利用商賈販運糧食去邊地,以當時專賣的鹽引為憑證給付,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科學的。雖然後來政久弊生,最終等於廢池,但利用商饒辦法還是可行的。
“先祖之法雖然好,但弊端多多,我們還需謹慎。”子不言父過,這是中國孝道之首。但這時已經關乎了億萬百姓的生存,別人不敢,但啟必須。
“其實毛帥的皮島東江鎮的軍需,一直以來就施行的便是從商賈手中合買的辦法。所以,東江鎮得到的糧食不過是每石六錢,比京師的米還便宜。而六錢一石的糧食,是實打實的斤兩入庫,一年也不知道節省下來多少。而商賈也有一倍的利潤,商人倍利,就可鋌而走險,所以,即便是季風季節,還是大浪滔,隨時有船隻傾覆的危險,但依舊有船隊源源不斷的將糧食和其他東江鎮所需越皮島,才保證了皮島物資不缺,此法已經成為成法,我們不過是拿來用罷了,這是兩便的事情。”
啟就豁然開朗:“著啊,毛帥施行此法已經有了經驗,我們拿來用便是了,這事情就這麽定了。”啟拍板,沒人反對,應對未來冰河期的未雨綢繆計劃,開出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