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414,批閱
原同書笑道:“師兄好眼力,之前外事閣章總管推薦我向蘇司長學習記賬,我見他們用的算盤都是這種,便也和閣主申請了同樣的。”
陳小山讚了個‘好’,又問:“收上來的靈石是每日一交?”
“是的,都是每天晚飯前交給蘭師妹。”原同書說著拿出一個儲物袋,又打開賬冊翻至昨天一頁,指著最下麵的數目說:“這兩日蘭師妹不在,這是收上來的靈石。”
陳小山看了一眼賬目,收起靈石:“每個月的采買是怎麽進行的?”
“按門裏規定,各位閣主會在月初提交一個詳細清單,列明每個閣裏所需的寶材和其它必要材料,再由何師姐那邊統一采買。要是預算的不夠,由鄭長老負責補足,總額在一萬靈石以上的,要等師姐同意才行。”
見原同書現在進入了角色,對答如流,陳小山點頭表示滿意,忽然想起這兩批來的長老裏並沒有鄭姓長老,於是皺了皺眉,“鄭長老?”
原同書拱手笑道:“師兄應該認識,鄭長老鄭涵就是原來看守五元觀的那位,前段時間師兄剛走他就來了這裏。鄭長老有采買經驗,又有兩位閣主一同擔保,所以這塊的事務就給了他。”
鄭長老縱容兒子犯錯,已經受到了門裏處罰,陳小山不想再繼續追究,又想起在五元觀駐守的那一段時間,不由一笑,心下感慨時間可真快。
確實,時間永不停歇一直向前。
陳小山再次站起來走到靠邊的大窗前麵,背著手看向長風閣。他個子高大,站起的時候擋住了大半扇窗,屋內頓時黑了許多。原同書抬頭看了一眼,又馬上低下頭去。
其實這次回到懸淵後,陳小山就生出了一種想離開的想法,不然也不會在聽蘇起匯報賬目時頭昏腦漲,更不會在看賬冊時大感無趣。
外麵的世界還有很多都沒去看過,何況他早已到了長河境巔峰,可是至今也未凝出一滴真水。縱然每日修行不輟,處理各類事務終歸會耽擱。
‘時間不等人,江山打下來了,讓他們守著就成了,將來的八派比試靠的是我和師父,我必須得更加努力修行才是正途。’
‘以後飛凰閣這邊由侯師叔打理,外事閣那邊交給章彪,我先回山去,破境之後再回來。’
陳小山前後想得明白,回頭衝原同書揮了揮袍袖:“行了,你去吧。”
第二日。
陳小山一大早就來了這裏,推門的時候注意到門上有個精致的銀色銘牌,上寫:鴻鵠宮,不禁暗讚了何菀蓁一句。
當初掌教師祖說,祖師和鳳凰有些關聯,其後陳小山並未再從掌教口中獲知更多祖師信息,便留意各種雜書傳記甚至民間野史上關於鳳凰的隻言片語。
鳳凰者,雄為鳳,雌為凰。祖師身為女子,以凰為名理所應當。鳳凰有五種而顏色各異:赤者丹鳳;黃者鵷鶵;青者青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
由此可以肯定,白凰者,應為鴻鵠。
何菀蓁將此處命名為鴻鵠宮,一者敬重祖師,二者自然是暗中表明誌向。
陳小山不再多看,進門後將紗幔收起,把大窗推開,這才坐到椅子上。正想喊綺羅過來,看到桌子上並排放著五本文書,封皮上分別以紅黑藍三種顏色標記,猜到是昨天晚上放在這裏等自己批閱的。
打開一本紅色標記文書,裏麵是鄭涵鄭長老的采買申請。
申請由靈符閣閣主趙左提出,說昨日有幾人詢問高等的辟邪符和祛魔符,而飛凰閣目前製不出這類符籙,所以想從山海閣購進一批試賣,注明的數量是兩種符籙各五百枚。
鄭涵在數目上麵各畫了個紅圈,邊上注明:建議各購進一百,理由是兩種符籙價錢不低且需求不大。
陳小山一笑。趙左多半是自己製不出來這兩種符籙,所以想多買一些拿來揣摩,而鄭涵要控製采買成本,不願意多花錢。
當下拿出自己那支竹筆,順了順筆毫,在鄭涵寫的理由旁寫了一個大大的‘準’字。
綺羅進來時看見的正是這樣一幕:一隻熊掌般的大手提著一支小棒槌似的毛筆揮灑自如,靈動生光。
“侍女綺羅見過理事。”她邊說邊湊近觀看,看到‘準’字時輕呼出聲:“理事的字寫得可真好!”
陳小山放下竹筆,見她今天換了件青袍,臉上依舊未施粉黛,也沒有過多佩飾,尤其是一言一行皆近乎天然,讓人很難生出反感,於是問道:“你說說好在哪裏?”
綺羅輕笑,“理事的字自然比不得那些名家,但是依我來看,字中的每一次斷續轉折,粗細濃淡,無不需要至高的劍術支撐。單憑此點,有心的人說不定能悟出一套劍法來。”
陳小山摸了摸下巴:“你學劍?”
“回理事,先夫祖上是劍術名家,我不過是知道一點皮毛罷了。”
陳小山不再多問,要去拿一本黑色標記的文書時聽綺羅說道:“理事還是先看紅色的吧,這些是比較急的事。黑色次之,藍色再次之。”
“不錯。”陳小山不由讚出聲,拿過另一本紅色標記的來看。
這本是萬物閣兩名閣主吳錦林和馮安二人所寫,說的是關於睡夢瓶一事。山海閣覺得此瓶是仿製他們的出產,前來評理,索要好處。吳錦林和馮安對此意見不同,其中吳錦林覺得山海閣是無理取鬧而馮安卻相反。
陳小山思索片刻,在文書上麵寫:請吳閣主直接與山海閣董瑤嘉商議,將山海閣關於睡夢瓶的所有物事包括相關的工匠以及製具均以靈石購下,務必在十日內辦好此事。
寫完後合上文書遞給綺羅,見她有些呆傻,不由咳了一聲。
綺羅慌忙告罪,接過文書又打開來看。文書上半部分是吳閣主所寫,下麵是馮安的筆跡,隻在中間的位置留了不到一指寬的縫隙。
陳小山剛才寫的幾十個字就在這一指寬的縫隙內,絲毫看不出擁擠,字字清晰,方寸內兼納乾坤,氣象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