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輕舟獨進(感謝雨也飄搖和朗詩德書友的推薦票!)
呂蒙領著兩萬精兵前往淮南城與甘寧會合,周瑜則暗自順流而下,準備繞開揚州,奇襲荊州。
“公瑾,依我看此舉不妥啊……若是離了廬江,程躍趁勢南下,那建業可就有危啊。”魯肅覺得周瑜此舉太過冒險,不得不勸。
“子敬勿急,程躍將蔡瑁張允安置在三江口,此間訊息不暢,蔡瑁也不會料到我等會輕舟獨進,到時大破蔡瑁,再火速北上,對峙林越。”
魯肅聽完之後,心裏還是不安,此計雖好,卻不過是賭一把而已,若是敗了,不大傷元氣,屆時劉備再找理由南下,失了長江險,可謂危在旦夕。
此時汝南城內諸葛亮和程躍聽林越大勝而歸,更是鬆了口氣。
“好啊,予楓果然妙計百出,此次大破馬超張魯,大傷其元氣,此時我軍可全用兵在周瑜身上,教其不戰自退。”諸葛亮先是聽聞西涼大亂,後又知道西邊戰事已息,心中更是大喜過望。
“就是不知予楓為何要棄了漢中不占,偏偏要與張魯和。”程躍本以為林越此行要一舉打下漢中,活捉張魯馬超,沒想到倒是和解局麵。
“哈哈哈哈,予楓此舉正合了主公之意,更給了魏興百姓一個法,又多了個盟友,可謂是一舉三得。”諸葛亮輕搖羽扇,滿臉笑容。
“若是其一氣攻下漢中,曹操此時欲平西涼,無暇顧及漢中,豈不更好?”
“西涼雖是大亂,不過是表麵之像,其中卻各有異心,曹操兵盛,若再封梁興為西涼侯,程銀必定心中憤意又生,曹操再坐收漁翁之利,西涼之亂不久便可平,若予楓一氣攻下漢中,其城內教眾恐生內亂,曹操再有剩餘兵力攻打漢中,到時便不攻自破,荊州之西門可就失守。”
諸葛亮給程躍分析完之後,程躍這才點點頭。
“周瑜好幾月都未曾出兵,不知孔明兄有何高見?”
“亮亦猜不透周瑜,不過……要傳令文聘,甘寧必會對壽春有所用兵。”
“依現今形式來看……若是破了甘寧,周瑜軍必會大亂。”
“卻是如此,甘寧一敗,江東僅剩周瑜一軍,無論他能出何謀何計,終究是甕中之鱉。”
“文瀾啊,依亮看……你巴不得早日大敗周瑜,回了襄陽,封妻蔭子,過太平日子。”諸葛亮一笑,道破了程躍心中所想,程躍哪裏又不思念梅氏二女,此次出來近半年不曾回,心中怎能無動?
“難道孔明你就不思太平嘍,可別教是躍一人多情,奚落與我。”
程躍完之後諸葛亮大笑不已笑罵道:“程文瀾啊程文瀾,汝之舌何其之刁!”
五日之後,其中四日皆是暴雨傾盆,連綿不絕,在長江水上漂的周瑜船隊別提多難受了,大霧彌漫再加以傾盆大雨,不得不靠岸紮營,最終也隻是行至湖口一帶。
呂蒙大軍也是趟了幾到泥水才與甘寧會了合。
“興霸,呂子明特奉都督之名前來助你大破文聘,我可是迎雨趕來,總得重謝於蒙吧。”呂蒙見了甘寧之後心中就是一陣欣喜,兩人在軍中交情絕非一般,閑來之時這玩笑也不少開。
“好你個呂子明,仗還沒打,占便夜是挺快。隻要你呂子明助我甘寧大敗文聘,什麽都好。”
“哈哈哈哈,你甘寧還是少有此番大方,你我進城再議文聘之事。”
甘寧跟呂蒙勾肩搭背一路上笑笑進了城中,蔣欽周泰也在城中久候。
“末將見過二位將軍。”
“幼平公奕,自建業一別近半年之久,今此又見,蒙心中可是欣喜不已啊。”
“哎呀,你我客套些什麽,今日咱們四人不醉不歸,先放他文聘幾日,先敘敘兄弟之情!”甘寧二話不,拽著呂蒙就走,呂蒙還沒等回話,氣力也比不過甘寧,直接就被拽了出去。
甘寧命人大設宴席,款待呂蒙,三人頻頻向呂蒙敬酒,笑笑,暢快不已。
“寧多日不曾如此暢快,昔日也僅有在那江上為錦帆賊時才會如此。”甘寧一杯酒下肚,腦子裏又回憶著早年為賊之時,好不快哉。
“哈哈哈哈,屆時下太平,還哪裏做得什麽官,賦閑在家與諸位整日暢飲,逍遙快活。”周泰也起了性子,起身道。
“幾位將軍言之有理,下太平皆是你我心中之願,蒙此杯敬諸位將軍奮勇殺敵之勇,衛下太平,幹!”
這四人喝了個酩酊大醉,不省人事,直到轉日正午,才悠悠轉醒。
呂蒙見此局勢不容再拖下去,速戰速決為上,召了周泰蔣欽火速去找甘寧商議文聘之事。
“揚州不同江東,用水路之地僅有長江之地,至於壽春,汝南之地,城池堅固,不宜強攻,再加以文聘乃是良將之才,智取亦是出一條妙計,寧善水戰,這陸戰卻不是精通,屬實困難。”甘寧也是被文聘弄得頭疼不已,強攻無重兵,智取無妙策。
“甘將軍勿急,都督隻教蒙來援將軍,未曾過具體之敵,蒙猜都督趁勢順流而下,你我攻文聘不過是個幌子,引諸葛亮,文聘大軍而來,分其注意。”
“呂將軍言之有理,若是都督真有襲取荊州之意,那將軍隻需大造聲勢,引敵而來。”蔣欽聽完呂蒙之言信服的點了頭,確實是此意。
“那諸位之意……便是強攻嘍?”
“便打便撤,既不強取,依不放棄,依諸葛亮之智,若是聲勢過於浩大,便直接識破此計,所以你我必定要演好這戲,利用其謹慎之性,將廬江,長江險露於外。”
“這……子明,諸葛亮之旁可還有一個程躍,諸葛亮不動,程躍又怎能不動,還是心為上啊……”
“哈哈哈哈,別看諸葛亮與程躍雖是同等官職,軍中諸將之心亦向諸葛不向程躍,就算程躍想出兵,諸葛亮也能攔下。”
“唉……事到如今也隻能一試子明之謀,都督此舉若成,則荊州以南便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