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人魚之歌> 第49章 聖處女(4)

第49章 聖處女(4)

  羅威烈主教帶著菲澤塔的禮物去見教皇的時候,迪特裏希樞機主教正在和教皇討論該如何分辨愛德華?達德利。


  “聖父,其實他們兩個誰是愛德華?達德利根本無關緊要。您是教皇,您說誰是國王,誰就是國王。反正我們隻需要一個向英格蘭宣戰的借口。愛德華?達德利的身份是真是假,根本一點都不重要。”


  “我的孩子,國王不是由我定的,而是由上帝定的。就算我們可以欺騙世人,用平民血統冒充貴族血統,用鴨蛋冒充天鵝蛋,難道我們能欺騙上帝、欺騙我們自己的良心?不,我絕不能允許讓一個沒有任何貴族血統的人當國王的醜聞發生。”


  “誰規定隻有國王的子孫才能當國王?您心馳神往的大明國的開國皇帝就是農民出身。”


  聞言,教皇的聲音又高了八度:“就因為大明國的開國皇帝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民,所以他的後代才會那麽排斥宣揚真理的天主教的教育,醉心於什麽佛教、道教之類崇拜偶像的邪魔歪道,像頭強驢子一樣不肯蒙受天主光輝的庇佑,非要去崇拜那些沒有生命的木頭、石頭雕刻成的偶像,像瞎子一樣看不見隻有上帝才是真正的神。”說到這兒,教皇長長地歎出一口氣:“可憐的中國人,受到一個沒有貴族血統,因而愚昧無知的皇帝蒙蔽,無法接觸到天主的光輝,死後隻能下地獄。那麽多無辜的靈魂,我真怕他們會把地獄填滿,讓撒旦不得不到人間來另尋住處。這樣活生生的例子還不足以說明讓一個沒有貴族血統的人當權,會產生多可怕的後果嗎?”


  所謂國王,就是指比一般人更優秀。既然朱元璋有本事把成吉思汗的子孫趕下中國的皇位,再讓自己的子孫坐穩大明國的江山,就說明他的血統更適合當皇帝。血統之說純屬無稽之談。難道世上還有人不是亞當和夏娃的後代嗎?更不用說愛德華?達德利本來就生死未卜,沒有人知道所謂的“多塞特侯爵的弟弟”到底是不是愛德華?達德利,也沒有人知道所謂的“多塞特侯爵兄弟”是不是真的改名換姓到“人魚號”上做水手。以愛德華?達德利的名義篡取英格蘭王位,本來就是政治策略罷了,教廷隻需要一個發動戰爭的借口。打完仗以後,教皇完全可以讓愛德華?達德利“暴病身亡”,或者用別的方法讓他從此消失,然後從都鐸家的其他遠親中選一個稱心如意的王位繼承人當英格蘭的國王。可惜教皇虔誠得甚至有些迂腐,不像迪特裏希主教懂得變通。


  就在二人爭執不下時,外麵通報說羅威烈主教來了。教皇和迪特裏希主教都納悶他一個將要被驅逐出梵蒂岡的人還來見教皇幹什麽。難道他以為教皇的命令還有變通的餘地嗎?

  沒過多久,羅威烈主教就捧著一個精致的小盒子進來了,恭敬地問候教皇。對迪特裏希主教,他雖然也一樣禮貌地問候了,卻不怎麽殷勤,而且看他的表情,甚至還帶著一種小人得誌的惡心嘴臉。迪特裏希主教原本還對身為替罪羊的羅威烈主教有些同情,如今看到他一副令人作嘔的嘴臉,暗暗決定把他送去新大陸的食人部落上任。


  羅威烈主教獻寶一樣送上放在錦緞盒子裏的——一個小醬油碟。


  “這是什麽?”


  “斯第爾頓船長委托我轉交給聖父的禮物,希望能以此換回他的三個船員。”


  “就這點?”迪特裏希主教皺了皺眉頭。


  “是,教樞大人。”羅威烈主教回答得斬釘截鐵。


  這麽個小醬油碟對一般人來說,確實是一大筆財富了,可是和愛德華?達德利的身價比,相差得還是太遠了些。斯第爾頓船長以為這麽個小醬油碟就能換回三個船員,可見根本不知道愛德華?達德利在自己的船上,甚至可能真正的愛德華?達德利早就死了,約瑟和羅賓都不是愛德華?達德利。不過不論怎麽說,知道愛德華?達德利身份的人越少越好,迪特裏希主教暗暗鬆了口氣。


  “他以為羅馬教廷是什麽?!”教皇讓人把醬油碟拿下去,看都不屑多看一眼,“告訴他,這三個人罪大惡極,不可能這麽輕易就贖回去。”


  雖然中國瓷器在歐洲比黃金還貴,以教皇尊貴的身份,還真不把區區一個醬油碟放在眼中。菲澤塔出手一點也不小氣,可惜禮物中的絕大多數都被羅威烈主教扣下了,於是菲澤塔拿區區一個醬油碟打發教皇,就想換回三個人質,反而成了藐視教廷的鐵證。教皇和迪特裏希主教的反應不出羅威烈主教所料,於是他按照計劃,不慌不忙地趁機火上澆油:“聽說在斯第爾頓的羅思麗莊園,還住著一個中國女人,是個正值妙齡的貴族女子,有親戚是大明國官員,而且還是個處女。可他把那個女人藏著,卻拿這種打發叫花子的便宜貨來……”


  “他家裏藏著一個中國女人?還是個貴族?而且還是個純潔神聖的處女?”教皇一聽到羅威烈主教的話,就兩眼放光,甚至都不計較他把堂堂教皇比作叫花子,“他從哪裏弄到的中國女人?”


  “聽斯第爾頓說,他娶了個中國女人為妻,那個女孩是他的亡妻娘家的親戚。”


  “感謝上帝!”教皇雙手合十,“告訴斯第爾頓,如果想要回他的船員,就拿那個中國姑娘來換。”


  “聖父,難道您打算用愛德華?達德利去換那個中國姑娘?讓英格蘭恢複正統信仰的事,難道就算了?”迪特裏希主教半是看不慣羅威烈主教小人得誌的模樣,半是怨教皇把他擱在一邊,忍不住插嘴。


  “迪特裏希,我的孩子,新教也是對上帝的信仰,隻是曲解了上帝的旨意。就像一個人來朝聖,可不是走在康莊大道上,而是走在大路旁的泥地裏,雖然會弄髒衣服,雖然行為顯得愚蠢,但是總的方向並沒有錯。而中國的偶像崇拜則是完全走向了與上帝的教誨背道而馳的歧路。讓一個沒有認錯方向的人從走泥地改為走大路,和把一個走錯路的人引回正確的路上來,你認為哪一個更緊迫呢?”


  在天主教看來,新教是歪曲《聖經》的邪教,是存心褻瀆上帝,比因為從沒有接觸過天主教而崇拜偶像更加不可饒恕。不過迪特裏希主教不難猜出教皇比起“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英國人”,更讓大明國盡快接觸到“天主的光輝”的原因。英格蘭以前也是天主教國家,自從亨利八世宣布新教為國教至今,也不過四十年都不到,——其中還不算“血腥瑪麗”瑪麗一世在位的五年,——新教甚至在英國都還未成氣候。把英格蘭的國教改回天主教,就像教皇比喻的,不過是讓一個放著大路不走、卻走在大路旁的雜草叢中的傻瓜走回路麵而已,算不上什麽豐功偉績。但是自從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就把天主教當作前朝餘孽,把在中國的天主教勢力鏟除殆盡,天主教在中國從此銷聲匿跡(1)。雖然大明國與元朝時相比,國土麵積小了整整一半,卻依然廣闊得讓歐洲各國望塵莫及。要是能讓這樣一個遠東大國由崇拜偶像改為信仰天主教,那可是足以載入史冊的豐功偉績。自從庇護五世登基,在中國發展天主教勢力便是他一直以來的夙願。兩年前,教皇還派耶穌會士卡內羅到澳門作主教,希望在廣州成立會所,結果卡內羅和元朝時傳到中國的天主教一樣,從此下落不明,也不知道是被野蠻的中國人殺了還是吃了。從歐洲到中國的路途太遙遠,也太危險,從朱元璋開始,大明國曆代皇帝就像繼承王位一樣繼承仇視天主教的態度,這無疑讓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變得更加艱難。繼卡內羅以後,教皇就沒舍得再派出傳教士去中國,生怕再讓教廷的優秀人才白白折損。如今有個中國貴族女子自己送上門來,而且這個女子還有在大明國當官的親戚,如果能說服她信仰天主教,然後再把她送回中國,由她去傳教,在大明國重新培植起天主教勢力,就會變得容易許多。更不用說“人魚號”上的兩個少年到底是不是愛德華?達德利還不一定,而那個小姑娘絕對是個貨真價實的中國貴族。雖然不想看羅威烈主教小人得誌,迪特裏希主教還是不得不承認,用那兩個身份不明的少年去換有貴族血統的中國姑娘,是一筆很劃算的買賣。


  教皇繼續義正言辭地說服迪特裏希主教:“雖然走上歪路的英國人也十分不幸,天主教的勢力在英格蘭並沒有完全湮滅,而且還有蘇格蘭與他們接壤。隻要不幸的英格蘭人民確實誠心願意信仰上帝、接觸正確的宗教指引,依然可以通過蘇格蘭接觸到正確的信仰。事有輕重緩急,相比較之下,還是把無數可憐的中國人從崇拜偶像的愚昧思想中解救出來更為緊迫。隻要中國皇帝以後由教廷加冕,就能從根源上阻止沒有貴族血統的卑賤之人成為統治者,從而連累整個國家的人民一起走上歧路。”


  迪特裏希主教點了點頭,往後退了一步,表示教皇說服他了。


  雖然教皇對中國姑娘打的主意和羅威烈主教的設想有些出入,不過他很快就想出了更好的主意。


  “聖父,其實……在中國宣揚天主教,和讓英國恢複天主教,並不是兩件互相矛盾的事,完全可以同時進行。中國距離歐洲太遠,而且國土麵積十分廣大,就算有中國姑娘的幫助,傳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期間在歐洲,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您來處理。”


  教皇點了點頭:“可是羅威烈,我的孩子,二者不能兼得,並不是因為時間不夠。斯第爾頓是要用那個中國姑娘來換取愛德華?達德利。要麽中國姑娘,要麽愛德華?達德利,我們隻能留下一個。”


  “聖父,我有一個好主意,可以一舉解決您所有的煩惱。”羅威烈主教一邊說,一邊貪婪地搓著手,“告訴斯第爾頓,如果想要回他的船員,就用中國姑娘來換,但是他隻能換走一個。斯第爾頓來找我的時候,我很仔細地觀察過他。看他的態度,他肯定知道愛德華?達德利是誰,而且愛德華?達德利對他而言,肯定也很重要,甚至可以不惜用他的姻外甥女來換。既然隻能換走一個,斯第爾頓自然不會把寶貴的名額浪費在無名小卒身上。被換走的那個就是真正的愛德華?達德利。”


  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迪特裏希主教總覺得羅威烈主教搓手的姿勢像是猶大拿到出賣耶穌的錢時的樣子。


  教皇點了點頭:“確實是個確定愛德華?達德利的身份的好主意。可是如果留下中國姑娘,愛德華?達德利就會被斯第爾頓帶走,我們還是隻能二選其一。”


  “那就再把他們抓回來。”羅威烈主教答得不假思索,“他們是新教徒,應該受到宗教法庭的嚴懲,用火焰來清洗他們的邪惡思想。”


  言盡於此,教皇豁然開朗:“羅威烈,我最親愛的孩子。無孔不入的魔鬼在我們之間製造了誤會,但是上帝保佑,現在我看明白了,你對天主教有著無與倫比的忠誠。感謝上帝及時驅散了我們心中的陰霾,澄清了我們之間的誤會,沒有讓在我們之間作祟的魔鬼得逞……”


  溢美之詞滔滔不絕地從教皇口中溢出,羅威烈主教滿麵紅光地受用。


  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迪特裏希主教甚至有些大不敬地覺得眼前就是一幅活生生的《猶大出賣耶穌圖》,猶大的狡猾、貪婪、背信,處死耶穌的*官的愚昧、凶殘、專製,都在畫中人的臉上刻畫得入木三分。尤其諷刺的是“猶大”穿著總主教的法衣,而“*官”穿著教皇的法袍。


  *****“再過不久,我是不是就要改口稱呼‘您’為‘教樞大人’了?”從教皇麵前退下以後,迪特裏希主教忍不住開口諷刺。


  羅威烈主教看了看迪特裏希主教:“年輕人,你很聰明,所以才會成為全梵蒂岡最年輕的樞機主教。你是受上帝格外寵愛的孩子,我甚至有些羨慕上帝對你的偏愛。可惜有許多事不是能在書上學到的,隻能靠歲月的積累。”


  小人得誌!教皇不過是誇了他幾句,羅威烈主教就已經開始不再稱呼迪特裏希主教為“教樞大人”,好像他的教職在被降了一級以後還沒出一個星期,就連升兩級,身上的總主教法袍已經成了樞機主教的紅衣了。迪特裏希主教甚至恨不得脫下身上的樞機主教法袍,落草為寇,那樣的話,他就可以殺了羅威烈主教了。可惜神職人員不能殺人,連決鬥都要請人代勞,不然的話,他一定當場掐死羅威烈主教那個老不死的。


  注釋:(1)朱元璋仇視天主教的內容是作者杜撰的。作者在網上沒有查到朱元璋建立大明國以後,對在中國的天主教傳教士的態度,不過估計不會太友好。因為當時傳入中國的天主教光顧著巴結蒙古族統治者,確實沒有融入漢人的社會,而當時的蒙古人對待漢人像對待畜生(關於當時的具體情況,有興趣的可以去看《明朝那些事兒》),漢人對蒙古人的印象也很不好(中國老百姓向來很務實,隻要能過日子,誰關心王位上坐的是漢人還是蒙古人?要不是實在活不下去,朱元璋等人也不會發生起義、推翻元朝的統治了)。如果建立大明國以後,明朝初期的皇帝們對天主教的傳播哪怕僅僅是聽之任之,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也不會“隨元亡而終”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