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秦·君臨天下> 第237章 霸道的紈絝

第237章 霸道的紈絝

  渭河又叫禹河,在兩千四百多年前,由於甘肅渭源鳥鼠山堰塞湖洪水泛濫,給關中華夏民族造成極大生命威脅。大禹拔山涉水,疏水導渭排洪,為了紀念大禹功績人們將這條河稱禹河,直到今天,關中百姓還叫它禹河。


  自打沿河兩岸有了人家開始,渭河上就有了渡口,後來大秦定都鹹陽之後就在渭河上架了橋同時也擴建了渡口。架橋自然是為了方便行人車馬渡河,而擴建渡口的作用則主要是為了方便船隻裝卸貨物。


  說起這座橋是鼎鼎大名的,因為它多次出現在文人墨客的詩篇中。比如杜甫的《兵車行》中:“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猶如溫庭筠的《鹹陽值雨》:“鹹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蒙隔釣船”。沒錯,這座橋就是鹹陽橋。當然,應該說這座橋是最早的由官府督造的橫跨渭河的橋,是一座木梁木柱橋。所謂木梁木柱就是把木樁夯進河底,在木樁上加上木製的梁做為承重然後再梁上鋪設橋板,這樣的橋梁就叫做木梁木莊橋,也是華夏曆史上最早出現的橋梁。


  橋叫做鹹陽橋那渡口自然也叫做鹹陽渡,由於有了鹹陽橋和鹹陽渡這裏就出現了一個小城鎮。這個小城鎮也是很有名,他的名字叫做杜郵。在這裏發生過一件載入史冊的故事,這個故事叫做“杜郵之戳”,當事人就是白宣的爺爺,大秦戰神白起。杜郵就是秦昭襄王賜死白起的地方,此地位於鹹陽城西十裏。


  除此之外,杜郵還是鹹陽通往西方諸國的渡口始發點。據陝西地方誌記載:“鹹陽渡自古建有木橋,乃是西通西域,南往巴蜀之要衝。”固有“渭水貫河,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的描寫。由此可見鹹陽渡是何等的繁華,行人站立渡口橋頭可西望鹹陽城內雄偉華麗的章台宮。


  能夠建橋的地方通常都是水流平緩水深相對較淺的,在建橋之後由於有木樁阻擋水流到了這裏就更加平緩,因此橋下沿河兩岸就成了打魚垂釣、洗衣浣紗的好去處。


  尤其是九嵕宮、九嵕書院和大秦軍帥府建在渭水東岸以後,隨著書院學子,宮廷禁衛軍帥府官吏屬員以及鐵鷹、旄頭兩支大秦勁旅的進駐,渭河東岸儼然已經成了一座規模僅次於鹹陽的城邑,確切的說成了大秦國都的一各組成部分。再加上世家們紛紛在此地建立莊園,如此一來居住在這裏的百姓也日漸增多。這麽多的人每天洗衣的就不少,這裏又挨著渭水洗衣浣紗很是方便。


  後來白家和幾個相好的世家比如王家、蒙家、崔家、馮家、袁家、盧家、李家,還有一個最大的世家贏家,這些大秦世家一起沿著渭水兩岸建起了水車磨坊和織染作坊,當然嘍這些個作坊裏用的水車、織機啥的那肯定都是出自九嵕書院了,但追其根源還是在百家這。所以不論誰家開了作坊那都必須給白家四成分子,一條渭水讓幾大世家賺的盆滿缽餘。白宣家裏更是如此,不敢說富可敵國,可也比最牛掰的贏家差不了多少。這就是最早的技術入股模式,動動腦子就能讓大把的錢嘩嘩的往家裏流,這天下能這麽幹的怕是也隻有白宣了。


  當然嘍,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有了這麽多家織染作坊,那麽每天到渭水邊的浣紗女自然不少。這麽說吧,若是到了仲夏時節,渭水兩岸沿著鹹陽橋兩側一溜排開全是鶯鶯燕燕的浣紗女。這些浣紗女有大有小、有高有矮、又白有黑、有俊有醜,真可謂品種俱全,百花爭豔,惹得鹹陽城內的登徒子們或是站在鹹陽橋上直勾勾盯著和兩邊一片白花花的肉饅頭。浣紗嘛,你總在得貓下腰去吧,這一貓腰白白的胸脯自然就露出來了,自然也就便宜了橋上的登徒子們。不過現在是秋天,浣紗的女子少了一多半而且穿的也比夏天多。


  但是咧,凡事都沒有絕對,這些浣紗女大部分還是年青的小娘子,沒事到織染坊打打零工賺些嫁妝錢。年青的小娘子不管相貌如何都是那麽的活潑可愛,有些時候高興起來打打鬧鬧,小姐妹拎著裙子追追打打,那雪白雪白的小腿就露了出來。更有甚者,小姐妹們撩水打鬧,不一會就濕身了,真可謂曲線畢露、青春洋溢、美不勝收,由此成為鹹陽橋一景。


  有好事者總結了鹹陽橋三景,第一景是章台夕照。也就是站在鹹陽橋上西望章台宮,夕陽的映襯下,雄偉的章台宮遍體金光猶如天上宮闕一般。


  第二景是長橋漁火。真正靠在渭水打魚而生活的漁家絕不會白天打魚,因為實在太鬧騰了,魚都嚇跑了還打個屁。所以漁家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搖著小船點起漁火撒網打魚,而往往夜裏的收獲比白天還要多很多。漁家是在討生活,可這滿河的漁火在文人墨客眼中看來。卻有著說不出的靜美的意境,所以站在鹹陽橋上也看漁火就成了九嵕書院的學子們最喜歡活動,因此這也成為鹹陽橋的一景。


  這第三景就是浣紗嬌娃,一聽這名就知道和浣紗女有關,而且這名字跟前兩景比起來相當的低俗,絕對是那些登徒子們給起的。這些登徒子們不僅會起名還會每天到鹹陽橋上追看浣紗女,即便浣紗女不打鬧這幫登徒子們也會言語挑逗一番。關中的小娘子可不是好惹的,人家若是真喜歡你的話你怎麽著都行,可若是人家不喜歡你,你還在那耍二皮臉那下場一般比較悲慘。會有一幫小娘子掄著浣紗棰(也就是木棒子)追殺你的,你唯一該做的就是,跑!

  不要指望官差,因為這時候官差和武侯是不會救你的,不僅不會救你還會把你攔住並按倒在地對你說一聲:“是爺們不,是就別給爺們丟臉,挺住!”


  等一幫小娘子殺上前來的時候,官差和武侯們瞬間消失不見,此時被一幫小娘子圍住的你,唯有祈禱你的父母把你生的俊俏一些,隻需一個小娘子看上了你,那就是否極泰來了。若實在是長的磕磣那就是活該挨打,長這麽磕饞也敢出來調戲良家那純粹是在惡心人,所以挨揍是正常的。


  這時候道歉告饒是沒有用的,必須給你打倒在地再跺上一萬隻丫(因為浣紗女一般都是光著腳丫的)。隻要挺過這頓打,此人在鹹陽紈絝圈內定然是名聲極好的。


  扛不住揍的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趕緊跳河水遁,另一個就是趕緊跪倒在地一把抱住被調戲的那個小娘子的腰,把心一橫大吼一聲:“老子娶你!”


  行了,一頓揍免了,媳婦也有了。但是以後的日子好不好過就不好說了,反正肯定不能每天來調戲浣紗女了。這樣的樂子每天都在上演,鹹陽老爺們的習慣就是這樣,一人起哄百人應和眾人看樂子,誰管是不是輪到自己倒黴呢,人生苦短,不找點樂子活著就沒了滋味。


  秋天浣紗女的確不如夏天多,氮素,秋天來浣紗的絕對都是年青的小娘子和小媳婦兒。不用擔心,就算無意調戲了小媳婦,人家也不會追你。人家隻會指著你身後嬌滴滴的說一聲:“夫君,他調戲與我~~~~”


  被一群小娘子揍還是被一個醋意大發的恨不得廢了你的老爺們揍,這效果絕對是不一樣。當然了,一般不會這麽倒黴,小媳婦知道有人逗自己的時候一般會不搭理你。最重要的是調戲良家之前一定要看清楚那個是小娘子哪個是小媳婦,因為小娘子和小媳婦的發型是不一樣的,這麽明顯的標誌都能弄錯,那就活該被官差戴上枷鎖遊街示眾。


  所以說在大秦,調戲小娘子不犯法但是會挨揍,挨了揍也沒處伸冤。但調戲小媳婦那性質就變了,人家不理你還好說,萬一人家惱了不用人家夫君出麵,隻需大喊一聲:“你辱我清白!”


  好啦,官差會拎著鏈子奸笑著走過來請你吃牢飯。


  這天下午,人來人往的鹹陽橋上裏來了倆青蔥兒少年,一個穿著一身士子青衫,一個穿著一身藍色錦袍。倆青蔥兒就跟兩隻小螃蟹似的橫著就來到了橋中央。不用問這是長安君成蛟領著匈奴王子冒頓來看景兒了。


  橋的中央並不是最佳位置,要麽就靠近左邊的橋頭,要麽就靠近右邊的橋頭,原因不言自喻,離得近看得清哇。成蛟自然是知道哪個位置最好,所以他領著冒頓直接往橋西頭走去。


  橋西頭最好的位置被一個身穿錦衣腦袋上插著一朵花的紈絝占據,此時這家夥正衝著橋下喊:“花娘,我的錢袋掉進河裏了,你幫哥哥撈一下唄。撈到就是你的。”


  “哼!”


  那位叫做花娘的小娘子哼了一聲轉過身去背對那把自己當花瓶的紈絝。


  花瓶紈絝:“花娘,你的腰真細你的腚真圓,你的腿真長,你的。你倆碎娃要幹啥!毛還沒長齊敢跟我搶,給我滾!”


  原來是成蛟看中了花瓶紈絝站的地方,所以他直接走過去用膀子把花瓶紈絝撞倒了一邊,那紈絝不急眼才怪。


  成蛟晃晃悠悠的指著紈絝罵到:“哈慫,睜開你的狗眼看看我是誰!”


  紈絝罵到:“我管你是誰,這片地盤就是我的!啊!你幹啥,大爺我服了你說啥是啥。饒命啊!”


  噗通,花瓶紈絝被冒頓從背後抱住雙腿舉了起來扔下橋去,這動作一氣嗬成說不出的麻利,就連坐在橋頭亭子裏的官差都齊聲喝彩。


  花瓶紈絝腦袋上的花沒影了,這廝抱著一個橋柱子喊:“救命!我不懂水性,救命!”


  離他不遠的岸邊一個釣魚老頭說到:“給我一個金。”


  紈絝:“您搭把手的事還有錢?”


  老頭:“五個金。”


  紈絝:“給給,我給。”


  橋上成蛟挽起袖子雙手叉腰衝著一幫浣紗女喊到:“姐姐們,我是長安君,我今天來就是想看看你們腿還有胸~~~~~”


  冒頓唰的一聲跑到了亭子裏,鹹陽橋上就好像被施了時間魔法瞬間所以的人都定住了。亭子裏的官差頭兒手裏的茶杯啪嚓一下摔在了地上。


  長安君,大王的弟弟,竟然跑到鹹陽橋上調戲良家來了。封君就是不同一般人啊,上來就開門見山看胸看腿,這不得被然打成殘廢呀!官差頭兒悄悄踹了一腳身邊的官差並衝他擠擠眼,那官差立刻轉身就跑。那是去叫人了,萬一這幫小娘子把長安君給圍了,這幫官差那是必須得拚著被打殘也得救哇,這可是長安君,不是一般的販夫走卒。


  成蛟絲毫沒顧及這些,他張開雙臂衝著橋下的浣紗女們喊到:“本君的話你們聽清楚辣沒?本君掐指一算,我的摯愛今天就會出現。謔謔哈哈哈哈,快讓本君看看你們,那個是我的摯愛。”


  官差頭差點給成蛟跪下,原因無他,太特麽佩服了。貴族就是牛掰,連調戲良家都這麽霸道,被打成半殘是肯定的了。


  這幫小娘子就算把成蛟打成半殘也不會受罰,因為雖然調戲小娘子不犯法,可是被小娘子打成半殘小娘子也不犯法,大秦的律法就是這麽厚道兒,所以別看成蛟身份尊貴但這頓打顯然是跑不掉了。


  然而並不是這樣的,接下來的一幕讓官差包括所有看熱鬧的人都目瞪口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