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盛唐不遺憾> 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橋很雄偉

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橋很雄偉

  洛陽城至鄂州的距離還是比較遠的,足有一千餘裏,比長安城至洛陽還要遠幾百裏,不過,現在的火車頭已經提,所以,這點距離隻需要半日的時間就可以抵達了。


  前往鄂州的一路上,所能見到的風景,與長安城至洛陽的風景是完全不同的,畢竟,這一條線路是南北走向,越往南氣候越偏暖,植物的種類自然不一樣。


  一路上欣賞窗外的美麗景色,感受大唐帝國科技的展,這種感覺還是非常美妙的,至少李安現在的心情就非常的愜意。


  “李侍郎,還有三百裏就抵達鄂州了,這新火車頭的度就是快啊!比原先的火車頭至少快了五成。”


  郭旰就坐在李安的對麵,高興的看向窗外。


  作為鐵甲炮車旅的旅帥,他這一次率領全旅將士,負責保護李隆基南下的安全,所有的鐵甲炮車,都在後麵的貨運列車上,但作為指揮官的郭旰卻坐在皇帝的禦用列車裏,當然是在比較靠後的車廂,前麵五節車廂,都是皇帝一個人的。


  閑著無事,郭旰就往前跑了幾個車廂,走進了李安所在的小包間,作為朝廷的重要大臣,李安自然可以分到單獨的一個包間,而郭旰卻隻能跟一些小吏,擠在條件不是太好的硬臥車廂,官職不同,待遇當然也不可能一樣。


  “三百裏?隻需要兩三個時辰就可以抵達了,在天黑之前,火車一定可以趕到鄂州,今天,我們就能看到鄂州長江大橋了。”


  李安的心情同樣非常興奮,雖說後世的時候,李安看過的規模宏偉的大橋有很多,但在大唐帝國,在長江上架橋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一想到皇帝和大臣們看到大橋的震驚表情,李安就覺得興奮,畢竟,這一座跨江大橋是他親自設計的,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得到眾人的肯定,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李侍郎,這在長江上建設的橋梁,一定非常的氣派,真沒有想到,我大唐如今居然能在長江上架橋,這都是李侍郎的功勞啊!”


  郭旰興奮之餘,不忘誇讚李安,這讓李安頗為高興。


  “鄂州長江大橋隻是一個開始,日後,在長江和黃河上,還要建設更多的大型橋梁,以溝通兩岸之間的聯係,甚至,還要走出國門,在國外的大江大河上建設更大的橋梁。”


  李安提出了更加宏偉的目標,這也是日後促進周邊國家展的必要手段,也是讓大唐能更好的控製周邊各國所必須要做的事情,隻有交通變得非常方便,才能更好的讓大唐帝國的強大武裝力量,迅的抵達周邊各國,從而控製周邊各國的局勢。


  “李侍郎,這長江上的橋梁已經造好一座了,下一步,是不是應該先在黃河上建造橋梁了,上一次我軍前往河北,光是為了渡過黃河就用了整整一天,若是修好橋梁,最多半個時辰,我全旅所有車輛就都可以渡過黃河了,這樣可以節省整整一天的時間。”


  郭旰對上次前往河北,解救大唐公主的事情,還是有些遺憾,覺得黃河天塹嚴重限製了鐵甲炮車旅的行動,耽誤了鐵甲炮車旅大量的時間。


  “這是自然的,日後,我大唐至少要在黃河上建造十幾座大型橋梁,之所以先建造長江大橋,是因為我大唐工業化所需的大量橡膠材料來自橡膠樹,而橡膠樹隻能栽種在溫暖的南方,如此,就隻能通過鐵路快運輸到北方了,所以,在長江上建設大型鐵路橋梁,比在黃河上建設橋梁還要迫切很多。”


  李安開口解釋道。


  在派遣蒸汽船隊前往美洲尋找橡膠樹的時候,李安就在考慮,日後該如何快捷的將南方的橡膠產品運往京城,海運加上鐵路算是最快捷的運輸方式了,而鐵路的度無疑大大過海運,若是從交州通過海運抵達萊州,然後經過鐵路運往長安,所要耗費的時間是非常多的,從交州直接裝上火車,通過鐵路直接運往京城長安,這樣肯定會快捷很多倍,效率會增加很多倍。


  而在京城至交州的鐵路暢通之後,京城的各種物資也可以更好的運往交州,人員的來往也會變得極為快捷,交州在大唐的地位也會變得更高,前往交州做官的被貶斥之感也不會那麽強烈了。


  不過,就目前來看,從美洲運來的橡膠樹實在是太少了,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滿足大唐帝國的工業化對橡膠製品的大量需求,還好,更大規模的蒸汽船隊已經前往美洲,並按照李安的要求,多帶回一些橡膠樹,如此,一邊繁殖一邊從美洲運輸,大唐帝國的橡膠樹會變得越來越多,最多數年之後,大唐帝國就會擁有數之不盡的橡膠樹資源,以保障大唐帝國日後的工業化進程。


  與郭旰談論了一陣時政之後,李安躺在軟臥上小憩,閉目養神,以養足力氣,畢竟,很快就要抵達鄂州長江大橋了,到時候,肯定要耗費不少精力,陪著李隆基與眾大臣皇子視察橋梁,並給出各種解釋。


  兩個時辰的時間是很快的,李安剛剛小憩了一小會兒,鄂州火車站就抵達了,隨著火車緩緩停下,李安也被護衛叫醒。


  “李侍郎,鄂州已經到了。”


  李安點了點頭,輕輕起身,並緩緩走向火車,並前往火車的前部,恭候李隆基下車。


  鄂州火車站就建在鄂州長江大橋的北側,距離大橋的引橋僅有數裏的路程,隻要從火車站下車,就算步行也可以很快就能抵達大橋,不過,大橋的長度非常長,若是步行前往參觀,就太辛苦了,尤其是皇帝和很多大臣,都是年紀比較大的老頭子,步行參觀大橋,有些不太現實。


  在前往鄂州之前,朝廷就已經考慮到這一點了,並提前派遣一列貨運列車,將敞篷馬車提前運往鄂州火車站,以等候皇帝和大臣們的抵達。


  皇帝和大臣們下車之後,坐上了李安新研製的舒適性極佳的馬車,原本李安是打算研製蒸汽車的,但蒸汽機械的噪音還是太大了,放在普通的缺乏隔音措施的車輛上,是非常吵人的,所以使用最原始的馬車,效果反而會非常的好。


  馬車有大有小,最大的馬車可以容納十人,最小的可以容納四人,不過,皇帝的禦用馬車沒有敢同乘,隻有一名馭手負責駕馭馬匹,後麵的馬車幾乎都是坐滿的。


  “好大的大橋啊!一眼都望不到盡頭。”


  “看這樣子,這座橋至少有十裏。”


  “十裏肯定不止,最少有十五裏,甚至二十餘裏。”


  “我大唐現在居然已經可以在長江上建造橋梁,如此,在黃河上架橋,應該也快了吧!”


  “對對對,黃河上必須也建造幾座這樣的大橋。”


  在遊覽大橋的時候,眾大臣出了各種感慨,並渴望大唐能在黃河上建設大型橋梁,以溝通黃河兩岸之間的聯係。


  馬車緩緩而行,過了好一會兒,才抵達橋梁的最中間,也就是橋梁最高的位置。


  在抵達最高處之後,李隆基輕輕招手,示意馬車停下。


  在馬車緩緩停下之後,李隆基在小太監的攙扶下走向馬車,並邁步走向大橋的護欄,看向寬闊的江麵。


  李安等朝廷大臣連忙走下馬車,邁步靠了過去,還有大量的護衛,也跟了上去,以保護隨時都有可能出現的危險。


  “諸位愛卿,你們還有誰記得這裏?”


  李隆基開口問道。


  “陛下,老臣記得,四十年前,陛下曾經過鄂州,並站在江心賦詩一,當時,老臣就陪著陛下的身邊。”


  一名大臣開口說道。


  李隆基點了點頭,認可道:“沒錯,已經四十年了,朕已經四十年沒有來過這裏了,不過,這一次來到這裏,朕更加的高興,因為從此之後,經過鄂州就再也不用渡船了,從大橋上就可以直接通過,站在大橋上看江心,與站在渡船上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而這全都是李侍郎的功勞。”


  李安連忙上前,謙遜道:“陛下,這些都是微臣應該做的,日後,微臣還會設計建造更大更好的橋梁,以讓江河兩岸的百姓,能夠更順利的往來。”


  李隆基點頭道:“李侍郎是該好好研究一下,眼下長江已經有了一座大橋了,接下來,要在黃河上建設一座大橋,就在洛陽城附近,李侍郎要好好規劃一下。”


  “陛下放心,微臣早就已經設計好了,就在洛口,隻是大部分的技術人才全都集中在這裏,所以,洛口方向的黃河大橋才遲遲沒有開工,待這裏的技術人才北撤之後,就可以建設黃河鐵路大橋了。”


  李安開口說道。


  為了讓鐵路通往北方疆域,黃河大橋是必須要建設的,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隻有建設好黃河大橋,才能讓大唐的鐵路順利的通往大唐的東北疆域,從而加大朝廷對東北一帶的實際控製。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黃河大橋盡快開口,需要什麽,立刻從國庫調撥。”


  李隆基是下了決心了,一心想要盡快建好黃河大橋。


  “尊敬的皇帝陛下,我們王國境內有一條珍珠河,雖然沒有大唐的長江這麽寬闊,但也嚴重阻礙了珍珠河兩岸百姓的來往,讓商人的運輸成本大大增加,若大唐能為我們王國建設一座珍珠河大橋,國王和百姓們都會對陛下感激不盡的。”


  一名西部小國的使臣開口要求道。


  “尊敬的皇帝陛下,我們王國也有一條大河,比珍珠河還要寬闊……”


  “大唐皇帝陛下,我國……”


  很快,又有幾名外國使臣,趁機提出要求,讓大唐帝國派遣技術人才,為他們國家建設橋梁。


  要說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的外國使節,當然是因為皇帝李隆基太會顯擺,他覺得大唐帝國既然造出規模宏偉的長江大橋,就應該讓各國使節看一看,以讓他們更好的了解大唐帝國的強大。


  而這些外國使節,在看來長江大橋之後,全都被大橋的氣勢給深深的鎮住了,並渴望他們國家的內部也能建造如此氣派的大橋,以溝通國內百姓之間的聯係。


  一聽各國使臣都要求大唐派遣技術人才,去他們國家大興土木,李隆基顯得大為高興,不過,他可不會就這麽無緣無故的派遣技術人才過去。


  要給這些小國建設大型橋梁是可以的,但有幾個最基本的條件是必須要滿足的,第一,就是造橋的所有花費,必須由當事國出,大唐不可能出錢為他們修橋,天底下怎麽可能存在免費的午餐,第二,就是這些國家必須答應大唐帝國提出的一係列修築鐵路的要求,也就是說,這些小國必須允許大唐帝國將鐵路線延伸到他們國家的內部,而且,鐵路沿線的所有利益,都是大唐帝國的利益。


  隻有這些小國同意大唐的要求,大唐才能幫助他們假設橋梁和鐵路,幫助他們展國內的經濟。


  這些小國使臣立馬就同意了李隆基的主張,畢竟,這是大唐皇帝說的話,他們哪敢不從,強大的吐蕃帝國,就是因為挑釁大唐,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大唐帝國給滅掉了,這些小國的實力都是非常弱小的,大唐帝國隻需要輕輕一捏,就可以將這些小國滅掉。


  所以,各國使臣從來不敢把李隆基的商議當做真的商議,而是聖旨,是不可違反的大唐皇帝的旨意。


  見各國使臣已經同意自己提出的各項主張,李隆基大為高興,並同意日後一定會派遣技術人才去周邊各國,幫助各國修建大型橋梁,不過,一切都要以大唐的利益為優先,在大唐的技術人才忙不過來,或者大唐的鐵路還沒有通到這些國家之前,大唐不會過早的為他們建設橋梁,畢竟,大唐帝國現在正處在建設的高峰期,各種技術人才非常的短缺,就連滿足大唐自己的建設都有壓力,當然不會提前滿足別的國家了。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