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潛意識與回憶
“那個,那個,你的屁股現在傷好了嗎?我給你帶了飯,有豬肉哦,還有魚肉那些,你先吃著,我那邊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等一會再過來找你啊。”小花將瓷碗拿過來和譚誌說道,她的眼神的躲躲閃閃的,是因為她沒有找到譚誌的父親,就算是將自己的小姐妹都給發散出去尋找也無法尋得他的一點蹤跡。
問過前來打飯的本村的大人還是子弟兵們,眾說紛紜,而沒有一個人見到過他正在來的路上或者是他已經來到,甚至於很多話都是在說:“他很勤快,沒事的,下午還要他來指揮很多的東西,他不可能不見的。”
大大咧咧的眾人似乎一點都不擔心譚誌父親的姓名問題,站的起來的譚誌靠在打飯的鍋身邊聽著他們的談話,一時之間懷疑自己的記憶是否出現了一點斷層,隨後便搖搖頭,他對這個世界有著自己的看法。
這個存在著的世界好似自己想象出來的,以潛意識衍生而來,又源於他腦海的不斷衍生又不斷加劇這個世界的真實性,但肯定的是,這是一個虛構的世界,在自己模糊的記憶裏麵,甚至忘卻了這些村民的存在,除了那幾個依舊會在聯係的人之外。
譚誌的眼睛掃過去,首先是花姐,她和她的丈夫已經搬到城市裏麵去幫助小花和她的丈夫照顧孩子,自己脫不了這層關係,多少過節日的時候都會去串門。以自己多年在案發現場的經驗來說,小花丈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有錢的善良普通人,喜歡車和表,但對於親人是放在首位的,為了趕來照顧孫子的花姐夫妻和自己家的父母,他專門在同小區裏麵買了一套套內六十八的套間,未來已經和兩家協定是過在孩子的名下。
但也會因為工作的原因在外出差很多,甚至長達一個月的也不少,小花對此也有一些怨言,但從來沒有做過實際上的反對,並在外麵當一個書法培訓班的生活老師,兩老對他們的工作倒是不滿意,因為從孩子出發,他們陪伴孩子的時間倒是越來越少。
這樣一個家庭的構成在譚誌的腦海中搭建完畢,很詳盡的,甚至於將其心理給揣摩出來,忽然之間,小花和花姐的形象都在不斷豐富,一點不該屬於現在的小花的成熟的氣息開始從小花的身上所表現出來。
果然如此,譚誌坐在小板凳下一口一口的吃著自己的午餐,米飯做的有些哽喉,豬肉在大鍋傷燉的很爛,還有一些分不清楚是什麽的蔬菜拌著米飯一糊吞入了嘴巴裏麵嚼著,他現在就是想著,要是自己騙自己,乃至於在潛意識之中認為:父親並沒有死去。
這個概念,譚誌想著覺得不可能,這是絕無可能發生的事情,如同要自己變成女人一樣,可是若父親真的像是自己腦海中認定的那樣死去,他恐怕再也無法出去這個幻境了。
大口大口吃著飯的譚誌瞪大眼珠子想著,在這個小村莊裏麵和自己關係最密切的,也是深深烙印在腦海中的必然是這場洪災,再具體一點那便是這場洪災裏麵的人,自己的父親,還有那枚刻在腦海裏麵無法抹去的警徽。
“要拿回來,要將父親的生命從死神手中拿回來。”譚誌這樣說著,手中的飯盒已經吃完了,小花看著他,然後是各自忙活的人,還有外麵滔滔不絕的河水,張開了口卻不知道要說些什麽,隻好裝作自己很忙的樣子要過去幫忙洗碗收拾東西——這些本不是她要做的,那些同村的大娘們統一都拒絕了硬塞進來的小花,要她休息。
“沒有找到他是嗎?”譚誌的聲音從背後傳過來,小花覺得自己的心都要被軟化了,她蹲下來說謊:“你爸再河壩上呢,隻要河壩修建好了,你就能夠看到他了,你去,去幫忙洗碗,我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知道了嗎?”
小花用大眼珠子盯著譚誌,譚誌底下頭,很委屈的說道:“知道了。”
又是一些左耳進右耳出的話,譚誌一溜煙跑到了大娘們的身邊,拿起放在杆子上的布匹加入其中,小花放下心情,大娘們也沒有理這個小孩子,自顧自的說著一些話,有少兒不宜的,也有同情的,誇獎的,沉默在其中的譚誌像一個透明人,腦子裏麵回想著他在這場洪災中,真實世界裏麵的所作所為。
譚誌在小時候是十分膽小怕事的,男孩子們爬樹下海他和女孩子一起跳皮筋,男孩子去看露天電影他和女孩子一起在外邊編織明早要去賣的籃子和籮筐。
他和男孩子的矯情不能是不好,隻不過很多時候,男孩子們玩的時候都不帶他而已,但這場洪水中,所有的男孩子都被大人告誡隻能夠在家的時候是譚誌跑了出去,經過他們的家,他們便會大聲的喝道:
“蛋蛋!你不要去!你爸會打死你的!”
“蛋蛋!你要去我就以後都不帶你玩了!”
“蛋蛋,你不要去,你不要去了我就讓你學遊泳和爬樹!”
“蛋蛋,你要是再跑我就再也不和你過家家了!”
“蛋蛋,我把糖給你,你不要跑了!”
“蛋蛋,我把我的狗給你摸,你不要去!”
“蛋蛋,你的雞蛋我再也不偷吃了,你不要去!”
……
一路上,譚誌的蛋蛋的小名在全村的孩子口中喊著,沒有一個孩子敢於違背大人們的意願跑出來實際上將其拖到自己的家裏麵。
跑過家家戶戶,譚誌沒有想過任何的勇氣等正麵的名詞出現在自己的身上,心中看著下午的太陽,他隻是想著要抗洪,不然洪水就要將自己的家衝走——父親是這樣告訴他的。
譚誌拉著他的褲腿,放手的時候哭的很凶,他是主動放手的,哭著看著扛著扁擔和大部隊離開的父親,等到眼睛哭紅了,肚子餓了,屁股都坐疼了,他才做出了這個舉動。
為了父親,為了家,為了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