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百鳥朝鳳之三篇文章
梁師成說道,“進入宮中得到寵幸,從此高貴做人,家族無上榮耀,人人夢寐以求,姑娘何故如此糊塗!”
李惠娘對梁師成施了一禮,“小女子實在不願意進入宮中,小女子還要去表演歌舞,告退。”
梁師成望著李惠娘離開的背影心想:看來還是要費一費腦汁才能賺取此人呀。
梁師成將徐丘卜喚到府中,二人正在談論李惠娘,這時李邦彥走進了大堂中。
梁師成很是驚訝,“汝怎會無聲無息就進入了府中?”
李邦彥說道,“大門敞開,門丁不問,一路指示,家丁不管,暢通無阻而來。”
梁師成聽李邦彥的說道,才想起自己近日廣開言路,門無守,院無護。
李邦彥聽到了梁師成和徐丘卜所言論的事情,便說了一句,“李惠娘,我曉得呀。”
徐丘卜嗬嗬笑了笑,“公子還是說正事吧。”
梁師成說道,“是呀,你做何而來呀?”
李邦彥看了看徐丘卜。
梁師成說道,“隻管說來。”
李邦彥對梁師成拱了拱手,又對徐丘卜拱了拱手,“大人,小的進獻的奇鬆……”
梁師成喊了一聲,“來人,取五十兩銀子來。”
不時,一個家仆端著五十兩銀子走進了廳堂中。
梁師成說道,“那棵鬆樹本官買下了。”
“這……”李邦彥說道,“那可是一棵奇鬆呀。”
“你是嫌本官給的銀子少嗎?”
“不敢,不敢。”
梁師成說道,“聽你所言,那棵鬆樹隻是取來費事,卻無什麽神奇之處,本官若是將其獻給皇上,豈不犯了欺君之罪,汝擔當得起嗎!”
“哎喲。”李邦彥急忙說道,“小的豈能擔當得起。”
梁師成揮了揮手,“退下吧。”
李邦彥看了看那五十兩銀子,本不想取走,但恐怕梁師成有說法,才將銀子端出了梁府。
徐丘卜對梁師成說道,“我回去想一想辦法,爭取盡快將那個姑娘拿下。”
梁師成說道,“有勞先生費心了,瞧我事後如何待你。”
徐丘卜匆忙走出梁府,瞧見李邦彥正站在門外從托盤裏往懷中收銀子,徐丘卜笑了笑,走了過去。
徐丘卜說道,“公子可是撈到油水了。”
李邦彥聽此,苦笑了幾聲,連聲說道,“還好,還好。”
徐丘卜說道,“公子願意陪同老夫去酒館吃些酒嗎?”
李邦彥慌忙說道,“我有進取,理當我請。”
二人走去酒館坐了下來。
卻也是三杯之後,徐丘卜望了望李邦彥,“方才聽公子說,識得李惠娘?”
李邦彥點了點頭,“識得,同在勾樂村學社裏,我在雜劇學堂,她在歌舞學堂。”
“哦,她是外來之人?”
“同她舅父來勾樂村不過半年耳。”
“她舅父做何經營?”
李邦彥說道,“也在勾樂村學社裏,做個琴師。”
“有何特點?”
李邦彥想了想,“能寫文章,曾寫有有關‘信’的文章一篇,有關‘義’的文章一篇。”
徐丘卜聽此,捏了捏小胡子,在心裏哼哼的笑了笑。
徐丘卜招呼著小二,“添酒加肉,今日老夫請客。”
李邦彥說道,“這豈不要讓先生破費了。”
“哈哈哈”
酒後,徐丘卜隨李邦彥乘車來到了勾樂村,各自分別後,徐丘卜來到了勾樂村的學社裏。
徐丘卜走進學社裏,瞧見有幾個學員正站在院中的展板處搖頭晃腦著念念有詞。
徐丘卜走過去瞧了瞧,見展板上張貼著一篇文章,默默讀來,竟是一篇有關‘知’的文章,言辭很是尖刻,對時事大加抨擊毫無避諱。
徐丘卜問道,“此文章誰人所作?”
有人答曰,“學社裏的琴師伊沙翁所作。”
徐丘卜站在展板前,待那幾個學員離去後,他將那篇文章揭了下來。徐丘卜又在院子裏轉悠了幾圈兒,在詩書學堂外也有一個展板,上麵張貼了許多舊文,其中有兩篇文章,一篇寫信,一篇寫義,署名都是伊沙翁。徐丘卜將這兩篇文章也揭了下來。
翌日,徐丘卜來到了梁府,將那三篇文章給梁師成看了。
梁師成問清人物關係,擊拳喊了一聲,“好。”
徐丘卜笑道,“那姑娘從也不從?”
梁師成哼哼的笑著,“由不得她了。”
這日,伊沙翁照常來學社裏授課,才走入學社,便撲來幾個官兵,將他五花大綁了起來。
伊沙翁問道,“做何綁我?”
官兵說道,“汝好大的膽子,竟在學社裏張貼反文。”
伊沙翁被關進了監牢,李惠娘來到衙門擊鼓鳴冤。
府官將李惠娘帶到了後院,府官上下打量了李惠娘幾眼,“姑娘,我勸你還是不要白費力氣了,你舅父寫的那些文章的確讓人偏望偏想,你若是有門路,還是活動一下關係吧。”
李惠娘說道,“我和舅父自北方而來,相依為命,除此再無關係。”
府官歎了一口氣說道,“不瞞姑娘,你舅父寫的那些文章如果傳進宮中,你舅父的性命可是難保呀。”
“不過是一般的文章,怎會惹來殺身之禍?”
“隻怕有心人有心的去解釋,豈不聞白日黑影,夜晚光照皆有說辭。”
“文章現在何處?”
府官說道,“文章被梁大人蓋了下來,梁大人說‘總該給別人改過的機會,何必斬盡殺絕’,本官建議你去梁大人那裏求一求情。”
李惠娘問道,“哪個梁大人?”
“梁師成大人。”
李惠娘來到梁府,見到了梁師成。二人先是默默的對視了片刻。
後來,梁師成開口說道,“府官將你舅父寫的三篇文章拿到我這裏,問我要不要呈給皇上,我見文章句句叫殺,便將文章派給了自己人看管,唯恐不慎走漏。”
李惠娘說道,“卻不知大人將那三篇文章交給了誰看管?”
“那一篇‘信’文,交給了千門縣的裴縣令,那一篇‘義’文,交給了鎮守邊關的童貫大人,那一篇‘知’文,交給了白雲觀的拜一道長。”
李惠娘又默默的站在了那裏。
梁師成說道,“我知道姑娘早晚是要入宮的,待姑娘入了宮,我就將那三篇文章焚燒了,即便是落下話柄,也隨別人說去,我為姑娘心甘情願。”